新華網訊 「我好想讀書,可我不知道能不能過這道檻兒。」今年20歲的B肝病毒攜帶者小輝(化名)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小輝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今年他報考了北京一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成績已經進入複試,接下來就是小輝非常恐懼的一個環節體檢。
考上研究生面臨體檢門檻
小輝在3歲時被檢查出來是B肝病毒攜帶者,從此他心中有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除了家人和少數的親戚知道這個秘密外,哪怕是最親密的朋友,小輝也不敢跟他們提及。
大學期間,小輝學習很用功,各門成績也很好,但他對未來一直很擔心自己的未來,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B肝歧視現象,使得小輝的就業前景很不樂觀。為此,小輝總自嘲「畢業就是失業」。他決定考研。經過緊張的複習,小輝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通過了報考學校的分數線,並順利地通過了複試。
接下來,學校要進行體檢了,這讓小輝一下子緊張起來。
小輝看到該校碩士生招生簡章報考條件的第四條寫著:「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招生單位規定的體檢要求」。因為擔心招生這個「體檢要求」裡是不是要淘汰B肝病毒攜帶者,小輝特意電話諮詢了該校研究生招生辦負責人。
「當我問體檢要求具體是什麼時,研招辦的人馬上說『比如拒錄B肝』,我問包不包括肝功能正常的B肝攜帶者,研招辦的人吞吞吐吐地說『應該包括』。」小輝一聽完這話,冷汗就下來了。
因為擔心體檢終結自己的求學之路,小輝連續幾夜失眠,體重也下降了不少,「我媽媽才45歲,現在都愁白了頭」。
體檢查B肝由明轉暗
中國青年報記者就此事採訪了小輝報考大學的研究生招生辦。招生辦工作人員表示,學校的一切體檢工作都會「按照國家和教育部有關規定進行」。對於是否會拒錄B肝攜帶者,該工作人員表示會按有關規定進行。
2010年2月10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衛生部等國務院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業權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用人單位在公民入學、就業體檢中,不得要求開展B肝項目檢測,不得要求提供B肝項目檢測報告,也不得詢問是否為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在入學、就業體檢中提供B肝項目檢測服務。
但小輝依舊錶示了擔憂:「要是醫院偷偷查怎麼辦?」
小輝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被稱為「B肝鬥士」的B肝病毒攜帶者雷闖告訴記者,在入職體檢中,很多公司和醫院都達成了默契,將B肝體檢結果反饋給公司,而不給體檢者,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有些醫院和體檢機構為了追求體檢帶來的利益,雖然明面上不能開展B肝項目檢測,但是可以暗地裡查,」雷闖解釋道,體檢一般需要抽血,醫院將血液分成幾份,拿其中一份用來檢測B肝項目,檢測的結果直接反饋給公司,而體檢者本人則不知道。
雷闖說,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之下,公司或者學校一般不會以體檢者是B肝攜帶者的理由拒絕錄取,而是以其他理由拒錄,「這樣維起權來就很麻煩」。
在《通知》實施一年之後,有公益機構發布了《2010國企B肝歧視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調查的180家國有企業中,有110家企業明確表示入職體檢時要「檢測B肝項目」,所佔比例高達61.1%,只有42家企業表示入職體檢時「不會檢測B肝項目」,佔調查總數的23.3%。超過六成的國有企業在入職體檢時仍然違規檢測B肝項目,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隱私權依然沒有保障。
「我們不僅要考慮到事後維權,需要去主動預防這類的歧視,」雷闖說道,為了保障B肝攜帶者的合法權益,各類機構不應該違法開展B肝項目檢測,「只有不查,B肝攜帶者的隱私得到保護,才能避免歧視。」
「雖然我國關於防止B肝歧視的規定已經很多,但執行上仍不盡人意。」北京益仁平中心負責人黃溢智說,「相關單位偷查B肝的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太小,這導致偷查B肝的事件屢禁不止。」
代檢背後的利益與無奈
在目前國內最大的B肝病毒攜帶者公益網站「肝膽相照」上,B肝病毒攜帶者交流自己在就業中所遭遇的各種歧視。「肝膽相照」自2003年起發起並推動了中國B肝病毒攜帶者反歧視維權運動,被譽為「B肝病毒攜帶者的精神家園」,這也是小輝唯一可以傾訴的地方。中國青年報記者在論壇上發現,有些攜帶者為了順利入學和升職,防止體檢中「暗查B肝項目」,選擇了一條灰色路徑「代檢」。
記者以「代檢」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後,發現提供代檢服務的機構不在少數。北京、天津、上海、杭州、深圳……幾乎全中國的各大城市都會有「槍手」提供「體檢作弊」。點擊進入其中一家 「代檢」機構網站,首頁上寫著「消除歧視,促進和諧」的字眼,網頁上的免責聲明更是指出「代檢」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社會尷尬,只有消除各種身體健康就業歧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檢代檢作弊問題」。
中國青年報記者隨後撥打了網頁上顯示的「代檢」熱線,表示自己因為研究生入學體檢希望找人「代檢」。工作人員表示記者交納1800元費用可以保證記者安全通過體檢,「只需要保持開機,到時候公司方面會派工作人員過去,結束之後再跟你聯繫,你不需要準備任何事情」,而且「沒有風險,這邊的工作人員都是長期從事這個」,該工作人員為了打消記者的疑慮,還表示「最近考研找代檢的人很多,我們這邊接了好幾個,都是B肝的。」
當記者質疑代檢費用過高時,對方表示代檢費用是根據作弊難易程度決定的,「研究生體檢單上有照片,我們這邊代檢的難度大。」與此呼應,在該「代檢」機構的網站上也顯示著:「針對體檢過程中檢查身份證、學生證、核對照片、現場攝像頭拍照、HR(人事)陪同帶隊監督等各種避免代檢的措施,我們採取的對策及相關技術均為無奈之舉,只為順利合格通過體檢,不作他用。」
對於「代檢」的存在,雷闖認為,這是「在有公司醫院違法的情況下,B肝病毒攜帶者所採取的一種不違法但是有失誠信的行為」。
「他們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雷闖道出B肝病毒攜帶者尋找「代檢」背後的無奈。他相信,如果公司、學校、醫院能夠執行國家相關規定,消除B肝歧視,「代檢」的市場自然會消失。
長期關注B肝攜帶者權益的公益人士陸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代檢最初是由一些志願者發起,免費無償為就業入學中遭受歧視的B肝病毒攜帶者提供服務,「但是由於B肝歧視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部分代檢開始收取費用,最終形成了了產業鏈。」
陸軍認為「代檢」機構並不可靠,而且是一種暴利行業,許多B肝病毒攜帶者被騙錢財而未得到幫助。「我不支持『代檢』這樣的做法,但對一些屢次因為攜帶B肝病毒而被拒錄者來說,這可能也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他說,許多B肝病毒攜帶者選擇「代檢」「一方面付出了金錢,另一方面也背負了沉重的道德壓力」。
據陸軍了解,有很多B肝病毒攜帶者畢業後,找工作多次被拒,心理逐漸變得崩潰甚至變態,採取自殺或傷害別人的極端做法。「我們不能譴責這些請『代檢』的B肝攜帶者,對這些人,我覺得『代檢』也不失為一種辦法,至少對社會的傷害是最少的。真正應該受譴責的是違法違規的體檢機構和存在歧視的單位。」
截止記者發稿前,小輝告訴記者,他已經順利通過所報考學校的體檢,但是他並未顯出過多的高興,「未來還有坎坷在等待著我」。
對於未來的學業和工作,小輝依舊充滿了擔憂,這位愛用畫畫表達自己想法的男孩在漫畫的落款上總是寫上「推土機」,他解釋說:「道路不平,只好用推土機推啦。」(記者 王俊秀 實習生 許文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