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忙著生活,有人碌碌無為,有人感受生活,也有人渾渾噩噩。時代不同造就每一代人的所見所聞不同,每個人的構成都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元素,每個人都是獨立完整而有意義的個體,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在京都小住》這部電影中,舅公和佳奈完全是兩代人,中間隔了差不多半個世紀,舅公是地道的京都人,而佳奈則是從小在東京長大,這是安靜與急切的時間碰撞,也是當代快節奏與過去慢節奏的摩擦。
《在京都小住》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思考有以下三個方面:
01快節奏下的慢生活
年輕人和老人各自的生活方式,年輕人熱情奔放,老人安靜卻有力量。故事的開始是佳奈得知舅公受傷來照顧他,因為舅公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子女,所以佳奈來了,佳奈來到京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外公的手繪地圖去不同的店家買食材和調味料。佳奈的第一反應是,明明去一趟超市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跑去好幾個地方買,可是她依然照做了。
京都有很多店,大部分是存在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店,這些地方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時光的侵蝕卻依然屹立不倒,佳奈騎著自行車慢慢地感受著京都的美好,京都沒有東京的熱鬧繁華,沒有東京的熙熙攘攘,但京都有一種能讓人感受靜謐與美好的力量。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下,每天行色匆匆,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時間都被各色各樣的東西迅速衝走,這個憑大數據說話的年份,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被若有若無的弱化,這很悲哀,卻又無可奈何,所以才說當今的慢生活更為難得,這裡的慢,並不是慵懶和倦怠,而是在保持自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對自己額外的獎勵。
很多時候的忙碌其實都沒有很大的意義,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不喜歡閒下來,卻又不知道該為什麼忙碌,先停下來感受慢生活吧,先學會生活,再學會改變自己,加油,打工人!
02明擺著的事不用都說出來
「有心者不用教 無心者教不會。」這句話的道理很淺顯,我們都能讀懂,可實踐起來總是做不到。佳奈和舅公一起品嘗美食時,佳奈總會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感,下意識地說出誇讚食物美味的話,但這時舅公總會告訴她一句:明擺著的事不用都說出來。
我細細品味了這句話,有些韻味是只有在自己心裡默默感知才能體會出來的,說出口了反而沒意思,這不僅僅在對待事物中有所表現,同樣也在親密關係中適用,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全部說透了反而失去了那一份神秘和驚喜。
我們看小說的時候總會在腦海裡構想各種美好的場景,期待改編出來的電視劇能和我們設想的一樣美好,可結果卻往往令人失望。這就好像正處在曖昧階段的男女,突然打開天窗說亮話,卻發現其中一方並不是那麼在意自己。
其實平時也能夠感覺得到,但總是自以為是的欺騙自己為對方辯解,明擺著的事說出來,可能真的會變成另一種悲觀的結局。沒有多餘的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03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定義
自己的成功可能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別人所定義的精彩也不一定被自己所認可,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定義。
佳奈在東京的工作辭了,找的新工作沒有面試成功讓她覺得自己很失敗,但她看起來是一個積極又樂觀的女孩子,她也同樣煩惱著自己的不幸。舅公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讓人豔羨的兒女雙全,也沒有非常好的工作支持自己安享晚年,但舅公很快樂,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懂得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舅公的人生觀讓佳奈豁然開膛,也讓我醍醐灌頂,原來由自己定義的人生,要比別人口中的美好更快樂。
不止書中有黃金屋,影視作品裡也同樣有,體會別人的生活,或許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