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小住》:體會別人的生活,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2020-12-18 懂你分享師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忙著生活,有人碌碌無為,有人感受生活,也有人渾渾噩噩。時代不同造就每一代人的所見所聞不同,每個人的構成都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元素,每個人都是獨立完整而有意義的個體,只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在京都小住》這部電影中,舅公和佳奈完全是兩代人,中間隔了差不多半個世紀,舅公是地道的京都人,而佳奈則是從小在東京長大,這是安靜與急切的時間碰撞,也是當代快節奏與過去慢節奏的摩擦。

《在京都小住》這部影片給我帶來的思考有以下三個方面:

01快節奏下的慢生活

年輕人和老人各自的生活方式,年輕人熱情奔放,老人安靜卻有力量。故事的開始是佳奈得知舅公受傷來照顧他,因為舅公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子女,所以佳奈來了,佳奈來到京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外公的手繪地圖去不同的店家買食材和調味料。佳奈的第一反應是,明明去一趟超市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跑去好幾個地方買,可是她依然照做了。

京都有很多店,大部分是存在了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店,這些地方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時光的侵蝕卻依然屹立不倒,佳奈騎著自行車慢慢地感受著京都的美好,京都沒有東京的熱鬧繁華,沒有東京的熙熙攘攘,但京都有一種能讓人感受靜謐與美好的力量。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下,每天行色匆匆,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時間都被各色各樣的東西迅速衝走,這個憑大數據說話的年份,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被若有若無的弱化,這很悲哀,卻又無可奈何,所以才說當今的慢生活更為難得,這裡的慢,並不是慵懶和倦怠,而是在保持自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對自己額外的獎勵。

很多時候的忙碌其實都沒有很大的意義,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不喜歡閒下來,卻又不知道該為什麼忙碌,先停下來感受慢生活吧,先學會生活,再學會改變自己,加油,打工人!

02明擺著的事不用都說出來

「有心者不用教 無心者教不會。」這句話的道理很淺顯,我們都能讀懂,可實踐起來總是做不到。佳奈和舅公一起品嘗美食時,佳奈總會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感,下意識地說出誇讚食物美味的話,但這時舅公總會告訴她一句:明擺著的事不用都說出來。

我細細品味了這句話,有些韻味是只有在自己心裡默默感知才能體會出來的,說出口了反而沒意思,這不僅僅在對待事物中有所表現,同樣也在親密關係中適用,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全部說透了反而失去了那一份神秘和驚喜。

我們看小說的時候總會在腦海裡構想各種美好的場景,期待改編出來的電視劇能和我們設想的一樣美好,可結果卻往往令人失望。這就好像正處在曖昧階段的男女,突然打開天窗說亮話,卻發現其中一方並不是那麼在意自己。

其實平時也能夠感覺得到,但總是自以為是的欺騙自己為對方辯解,明擺著的事說出來,可能真的會變成另一種悲觀的結局。沒有多餘的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03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定義

自己的成功可能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別人所定義的精彩也不一定被自己所認可,所以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被世俗的觀念所定義。

佳奈在東京的工作辭了,找的新工作沒有面試成功讓她覺得自己很失敗,但她看起來是一個積極又樂觀的女孩子,她也同樣煩惱著自己的不幸。舅公一輩子沒有結婚,沒有讓人豔羨的兒女雙全,也沒有非常好的工作支持自己安享晚年,但舅公很快樂,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懂得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舅公的人生觀讓佳奈豁然開膛,也讓我醍醐灌頂,原來由自己定義的人生,要比別人口中的美好更快樂。

不止書中有黃金屋,影視作品裡也同樣有,體會別人的生活,或許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容易些

相關焦點

  • 作家在京都生活一年的感受,帶給我們不一樣的京都
    在日本,我去了大阪,京都和奈良,這三個城市都讓我印象深刻。短的幾日就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度激起了興趣。《京都一年》是作者林文月在京都一年時間裡觀察到,了解到的文化和內涵。在這本書裡有他個人對於京都的感受和體會,也有京都的人文地貌。這樣一個充滿歷史的古都中,聽見看見遇見的事物,都有著獨特的面貌。必須下來這一個城市適合居住也適合創作。
  • 學會欣賞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好、更精彩
    在前行的路上,伴隨我們的更多的是艱辛和孤獨,這一路上,我們都要學著凡事只靠自己,學著欣賞自己,認可自己,而不是指望別人來誇讚我們。只有不斷經歷,讓自己變得成熟、強大,相信自己,勇往直前,奮力拼搏,才能走出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更好的、更精彩的成功之路。
  • 丹巴小住,帶你揭開川西的神秘
    小住的客房講究「小而美」,11-15平米的房間是最適合休息的臥室,敞亮的燈光,擺放整潔的洗漱用具,最為貼心的是你可以看到一家民宿用的是五星級標準的用品。臨近入冬的時節,山間難免會冷,小住的每個房間都有地暖和空調,讓外出旅行的人能有個更好的休息空間,早上起床或者深夜睡覺的時候,不至於走在地板上還感受到冰涼刺骨的溫度。每一個去處都有美食來襯託,小住也不例外。
  • 《京都山居生活》|品讀維尼夏「擇一城終老」的詩意生活
    比起祥和的生活,還是遠不及維尼夏的詩意生活。《京都山居生活》的作者維尼夏是一位長期旅居在日本的英國女性,她雖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卻未能感受到家庭給予的關愛,生父也在她13時病逝。為了追尋更好的生活,她一路漂泊到日本,在此,她有過美滿的婚姻,但也失去了。第一次的婚姻讓她養育著三個孩子,那時的她已經36歲了。
  • 對生活充滿希望才能有好生活
    ,這個是現代社會一個普遍現象,每天都為了生活不斷奔波勞碌,還是無法滿足生活的需要,特別是當自己身上發生點什麼事情,那麼就更加覺得這個生活過得真的無語。打破自己的生活規律,原本平穩的生活會變得一團糟,有可能還會因此而破碎。本來生活已經是維持基本生計,突然自己倒下了,真的是整個天都倒下了,很害怕這樣的結果出現。因此不斷地想去改變這樣的狀況,不要因為自己倒下而影響整個生活的崩潰。想改變真的很難,尤其是自己這中沒有技術,也沒有背景的人。靠自己一個人,一雙手,深深體會到這個種無奈。
  • 讀碟|那些在京都學會的小事
    幾年前去日本旅遊,在京都走馬觀花,沒有機會深入街巷。電影《在京都小住》,讓我隨甜美的女孩,重遊了一回。辭職的佳奈,從東京去京都探望手指受傷的舅公,小住了五天。舅公繪製了一張地圖,差遣佳奈去店鋪選購食物。佳奈騎著單車,穿行在寂靜、有著傳統建築的街道,尋找具有日本特色的美食文化。
  • 生活與跑步的幾點體會,我們都曾經歷過!
    看到別人好了會羨慕,自己卻依然在底層摸爬滾打,質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改變現狀,但多數只是想想,付出的多,基本都是沒有什麼挑戰性的工作,一蹴而就,嘴上說圖穩定其實心裡並不滿足於安定。藉口說自己去大城市能掙多少卻遲遲不見自己有所行動。當下的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思考思考了?
  • 生活需要添加新的色彩,需要充滿生活形式感,我們才能更好的生活
    生活需要添加新的色彩,才會豐富多彩,我們才會心情好,才會更愛生活。我是一個對生活規規矩矩的人,不喜歡那些充滿形式感的東西,所以,一直都很肯定地認為自己不會花小心思去布置裝飾生活。在家裡呆著看著這些無意間為生活點綴的裝飾,心裡覺得很舒服,竟然還覺得不夠,挖空心思想著添加些其它的裝飾。所以,我覺得我也是一個嚮往形式感的人,也渴望生活中添加新的色彩。
  • 生活累不累,自己去體會
    ,明顯支持你,想桌在,性能車沒,招賢納才,毛主席才能,無下箸處嗎,只能出現,美女縣長,明顯農村,支持你們,鄉村女婿,嗎自行車那,民族才能明顯,支持你,支持下你,明星在農村,毛主席才能,怎麼才能,民族才能,明顯支持你,支持你怎麼,濃處,瞄準農村hzHjkshjsknx,明年初,明年初,在某些,濃處,明年初,免難在,濃處,明星在農村,明星在農村,小咩,美女主持,毛主席農村,毛主席農村, 招賢納才,毛主席才能
  • 向後看才懂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寫作本題,做到「符合題意」不太難,要做到「切合題意」,非得落實「思考」二字、寫出獨到體會不可。自己一切想法和所付諸的行動,都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我們只有不斷的向前看,即使結果是不完美的、是一條曲折的路,也只有不斷向前進。人總要向前看。因為我們在社會裡生活只有具備向前看的勇氣、積極向上的態度、奮發進取的精神,才能在社會裡生活,並且生活得有聲有色,算是真正地活著。
  • 今日解字「足」:要去體會字與生活的關聯,才能體會文化的內涵
    沒有生活實踐和勞動體驗,也許你很難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繫。想想看,我們的力氣、力量以身體的什麼部位最根本?當你負重,扛起重物,身體哪個地方首先感覺到有勁沒有勁?凡是負過重的人一定能夠深深感覺到,首先是腿肚子承受力量。
  • 生活艱難又勵志的經典句子,生活再糟也不妨礙你變得更好
    別指望誰來幫你分擔,更別指望誰來替你承受。三、生活很現實,當你啥都不是時,只能低著頭,讓別人說了算。而等你強大到一定的程度,你才有機會說了算。四、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了什麼遺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該愛的時候就去愛,無謂壓抑自己。
  • 你要明白,只有走完必須走的路,才能過想過的生活
    你要明白,只有走完必須走的路,才能過想過的生活1:如果你總是抱著過去不放,那就別怪現在的人不和你一起走到未來。沒有人欠你,也沒有人應該等你。4:世上最好的保鮮就是不斷進步,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和更值得愛的人5:我們總是喜歡不停的揣測對方的心情,不停的猜忌對方的想法,然後開始惶恐不安,開始患得患失,開始責怪自己哪裡不夠好,然而經歷告訴你太過在乎就是失去的開始。
  • 你必須善於表述自己,才能讓別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12.5日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強調人際和國際關係中,溝通很重要,」你必須善於表述自己,才能讓別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理解是」萬歲」,但也是在自己先正確有效地溝通前提下,讓別人明白了解後,才能理解自己,才能獲得支持。確實如此。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
    提起日本旅行,又怎麼能夠少了京都的風光?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跟隨著一組日本攝影師的拍照,看看真實鏡頭下的「京都生活」,都是什麼樣的?如圖所示,喜歡來京都旅行的人,大抵都是愛這裡濃鬱的文化氛圍,以及原住民所展現出來的「慢生活」。
  • 女人沒有必要去模仿別人的生活方式,因為你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你
    這是個崇尚個性的時代,一味地按照別人的意願而生活只會讓你失去自己的格調。30歲的女人,應該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判斷力,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按照別人規劃的軌道行走,那你終將遺憾地喪失自我。
  • 了解生活的一句話,一句一句的現實,讓你了解生活
    四、你還很年輕,在未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情,收穫很多,失去很多,但是無論如何,有兩種東西,你千萬不要丟棄,一種叫良心,另一種是理想。五、人生是道場,生活是一種修行。心是信仰,靈魂是圖騰。你培養了什麼樣的心,你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 離婚的女人,只有放下這三樣東西向前看,才能生活得更好
    很多女人離婚後,整日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特別是那些因為丈夫外遇而離婚的女人們,更是整天生活在上一段婚姻的陰影中,對前夫的仇恨中,可是這又能怎麼樣呢?日子還不是得天天過。天天生活在怨恨中,就永遠走不出失敗婚姻的陰影,還不如讓自己振作起來呢?
  • 生活處處可瑜伽,只要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者,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對瑜伽或者因為什麼契機選擇開始你的瑜伽練習。這個最初開啟你瑜伽之旅的原因就是你的意圖,也可以說是所謂初心吧!本文將圍繞這個話題展開,希望能夠幫助到尚未踏入瑜伽之路或已經在瑜伽之路上的你去探索並發現瑜伽與生活的聯結,更好的感受瑜伽的魅力以及它帶給生活與身心的改變。我們在瑜伽墊上重新開始關注身體與呼吸——這人類整個的生命和存在。保持這個不間斷的意圖,訓練自己把呼吸和心念帶到墊子之外的更廣闊的生活圖景中去。
  • 《生活課》:生活不容易,誰的精明不是被粗糙的生活磨練出來的呢?
    《生活課》是作家、媒體人李筱懿的又一新作,在書中作者寫了很多自己掉過的「坑」,摔過的「跤」,做錯的事和走錯的路,在書中,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溫柔地提醒你:此處有詐,請繞道。作為一個職場新人,工作伊始,家人可能會一再叮囑你,到了單位,除了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一定要腿勤手快,多幹些打掃衛生、打水的活,同事的忙能幫的儘量幫,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