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記載:「門,聞也,從二戶;戶,護也,半門曰戶。」從古至今,中國人在婚嫁上一直講究門當戶對,尤其在封建時代,給自家閨女找個好婆家,已經成了家中長輩的頭等大事。當然,慈禧也不例外,在她看來,只有她選中的人,才是德齡公主的最佳夫婿。然而,裕德齡卻愛上了一個美國人,甚至為了他遠嫁海外,遺憾的是,她的下場卻不怎麼好。
裕德齡,筆名德齡公主,1886年出生於武昌,漢軍正白旗人。她的父親裕庚乃是清朝貴族,長年從事外交事務,先後去過日本、法國。因為父親的關係,裕德齡也增長了不少見識,6年的國外生活不但使她大開眼界,還讓她感受到了先進思想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另外,裕德齡還是一名天才少女,她精通8國語言,熟悉各國禮儀,因此被慈禧看重。
1902年冬天,裕庚任滿歸國,17歲的裕德齡也回到了北京。當時,正值西方列強入侵,慈禧為討好各國使臣,亟需一個通曉外文,知悉西方禮節的人,於是裕德齡被召進了皇宮。在與外國使臣洽談的過程中,慈禧對裕德齡愈發喜愛,她語言流暢,思維敏捷,能很快猜透慈禧的真意,辦起事來毫不拖泥帶水,遊刃有餘,慈禧已經離不開她了。
裕德齡卻是個有抱負的女子,她入宮的目的不僅僅是成為小小的翻譯,她還希望通過努力改變慈禧、光緒的想法,進而改變全中國。不過,當她遇到一個美國人之後,卻很快看透了慈禧的本質。撤迪厄斯·懷特是美國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當年他與裕德齡同乘一條船回國,二人之間曾進行過一段短暫的交流,從那時起,他就愛上了裕德齡,並不斷打聽她的住處。
後來,懷特在照相館意外結識了裕德齡的哥哥裕勳齡,為了瞞住慈禧,他經常利用報紙向裕德齡偷偷表達愛意。就這樣,每當裕德齡給慈禧讀外文報紙時,都能察覺到懷特的「小心思」。一來二去之後,裕德齡愛上了懷特,她也以同樣的方式回信。不過,他們的戀情很快就被察覺到了,第一個人是懷特的姑姑艾米,第二個是裕庚。
艾米認為,懷特將來是要娶合作夥伴女兒的人,若是他娶了裕德齡,也就意味著失去家族的財產繼承權。裕庚認為,女兒是慈禧身邊的人,將來能不能出宮都是兩說,還談何結婚?然而,懷特卻十分堅定,他不但放棄了家族財產,還說自己願意等。1903年4月11日,慈禧把裕德齡許配給了巴龍,為了讓慈禧收回成命,裕德齡甚至還懇求了光緒帝。
還好,慈禧很快就取消了指令,裕德齡也沒有成婚。1905年,裕德齡以「父親病重」為由出宮去了上海,裕庚病逝後,她非但也沒有回宮,還在2年後與懷特結了婚。後來,裕德齡遷居美國,並寫了一本名為《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的書,在西方世界廣為流傳。不幸的是,懷特後來另結新歡,背叛了裕德齡,而裕德齡也在1944年遭遇車禍,當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