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把安全問題納入發展的議題之中,並作為一件大事突出加以強調,體現了黨對兩者關係認識的深化。構建大安全格局,意味著「集安全與發展於一體」,超越了僅僅定位於安全的局限性。這要求我們既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從而實現發展問題與安全問題的統籌治理。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必須實施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維護國家安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牢靠安全保障。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既要做到臨危不亂,又要把握機遇,不斷發展壯大自己。沒有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就得不到保證,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小小的病毒,卻「滴水興波、終起吞舟之巨浪」,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顯然,無論是政治、軍事等傳統安全問題,還是生物、科技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只要出現重大風險,就會對發展造成影響。
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總體國家安全觀不僅僅是個安全問題,發展亦成為它的關鍵內容。只有國家發展了,國家的整體實力增強了,才能有效地提高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我國在疫情防控鬥爭上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效,依靠的正是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強大經濟實力。在黨中央、國務院統籌部署下,「世界工廠」開足馬力,全國抗疫物資源源不斷送往一線,打出了保障物資供給的「組合拳」,這正體現了發展對安全的支撐保障作用。基於新的國家安全治理範式,國家安全戰略實施要注重安全需求與安全能力之間的動態平衡。堅持系統思維,通過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
新時代的國家安全工作,既對外維護國家主權,又對內維護社會穩定,實現了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的相互促進;既不重複西方安全擴張的老路,也不重蹈諸如「修昔底德陷阱」之類的歷史安全悲劇,實現了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的高度融合。
從國內看,應著力完善國家安全治理體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安全面臨複雜形勢,國家安全的不同領域、各種安全問題之間相互關聯,必須要建立健全國家安全風險研判、防控協同、防範化解機制,提高防範抵禦國家安全風險能力,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從國際看,應著力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頭浪,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逐漸增強和海外利益的不斷拓展,中國的安全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更加緊密。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各國不可能閉門搞建設,也不可能閉門謀安全。必須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全球治理體系符合世界政治經濟發展需要。
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兩大領域,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國家安全既包括傳統安全又包括非傳統安全,國家安全體系中任一領域的重大風險,如果防範不及、應對不力,就會傳導、耦合、演變、升級,並與其他風險相互疊加與共振,最終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和黨的執政地位。為此,要聚焦重點,抓綱帶目,把確保政治安全作為首要任務,統籌推進各重點領域國家安全工作。必須堅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維護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更加積極主動做好各方面工作。堅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統籌應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發揮國家安全工作協調機製作用,用好國家安全政策工具箱。堅持把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力爭儘早發現可能帶來重大風險的隱患,並在其萌芽狀態就予以處置。
我國正處於由大國向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要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動權,就必須時刻準備應對各種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深入推進偉大鬥爭,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我們身處一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的時代,隨著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影響或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是複合的、動態的,因而思考國家安全及其治理體系問題,要突破傳統安全邊界設定,以更加深入而廣泛的視角分析非傳統安全。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我國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努力實現更為安全的發展。為有效構建「更安全」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做到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以增強維護與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