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月末,隨著多名世界冠軍在奧運選拔賽上因體測失利而折戟,實行與年初的體測標準開始進入公眾的視野。對於所有項目一刀切的做法,大多數的網友和運動員表示難以理解。面對質疑,體育總局一直保持著緘默,但從各個下轄機構主管的表態來看,體育總局好像有意硬頂。
在餘賀新破紀錄卻無緣決賽後,泳協主席周繼紅回應道:「規則面前,人人平等。餘賀新雖然優秀,但也不能確保在世界賽上穩進決賽」同時她又表示「體測是為了彌補中國運動員的短板,以提高中國遊泳運動員在世界上的競爭力。」
在輿論的持續發酵中,體育總局穩坐釣魚臺,讓人不禁懷疑總局是要將體測進行到底。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到底還能不能站上奧運賽場,所有人都在等待總局的答案。終於在10日上午,體育總局的領導回應了關於體測的疑問。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在北京表示,體能測試只是一種倒逼機制,不會影響高水平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大賽。他同時表示「我看網友沒有說加強基礎體能是錯的。加強基礎水平是對的,而且還要長期堅持,今後要深入貫徹到我們訓練的各個環節、各個程序。」
換言之,體測還是會執行的,只不過那種一刀切的標準會得到改善。
優秀的運動員自然是不會過於擔心體測的,畢竟奧運冠軍參加不了決賽,尷尬的不是奧運冠軍而只會是制定規則的體育總局。但是對於那些普通的運動員而言,體測又是否公平了?運動員的最終目的不是冠軍?難道是鍛鍊身體?
今年5月網文風波中,受傷最多的只有普通的寫手,網文大神大可縱橫捭闔,來去自如,但普通的網文作者失去了著作權,可能再也成不了大神,可能在閱文的策劃下,網文市場會越來越繁榮,但對於大多數的寫作者而言,希望沒有了!雖然之前,成神的希望也很渺茫,但總歸有。以後,沒有資本助力,永遠都出不了頭。
體育比賽是一場競技,競技就要分勝負,除了勝負任何其他的東西都是畫蛇添足。以前普通運動員需要練好自己的項目,拼命也只需要往一個方向使勁,以後,可能連努力的方向都不知道……
競技不是打高爾夫,可能講不了溫良恭儉讓!希望真如李局長說的那樣以後的體測將做得更加科學、更有針對性,要更加結合各個項目的特點和具體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