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牛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向孔子請教怎樣才能做正人君子。孔子告訴他說:「君子不憂愁、不害怕是謂君子也。」
:司馬牛不理解這句活啥意思,於是,司馬牛向孔子問道:「難道不憂愁、不害怕就能做正人君子嗎?」
孔子說:「君子能經常反省自己,所以內心毫無愧疚,還有什麼讓他擔憂、害怕的呢?」
司馬牛若有所悟,告辭了孔子。不久他見到師兄子夏。他非常憂愁地對子夏說:「你們都有兄弟,看你們多快樂呀!惟獨我沒有兄弟朋友,我真的因孤獨而發愁呀!」
子夏安慰公子牛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應該聽從命運的安排,榮華富貴也是上天安排好了的,非人力所能及,君子對待工作應該認真謹慎,不出差錯;和人交往的時候,態度恭敬而合乎常理。普天之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必擔心、憂愁自己沒有兄弟呢?」
由此看來,司馬牛並沒有真正理解孔子所說的君子無所憂的含義,對很多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而子夏要比公子牛高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