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濃蔭匝地,是飛禽、走獸們喜愛的憩息場所。飛禽、走獸們經常講它們旅行的見聞。大樹聽了,請飛禽帶自己去旅行。飛禽說大樹沒有翅膀,拒絕了。請走獸幫忙,走獸說大樹沒有腿,也拒絕了。大樹決定自己想辦法。它結出甜美的果實,果實中包著種子。飛禽、走獸們吃了果實,大樹的種子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範文:
以我之力,追我所願
總在追我之願望。枝繁葉茂的大樹想去遠方,又或有熱情洋溢的人想讓人生熠熠發亮。唯獨忘卻自我力量。大樹從前只想借外物之力到達另一個境地;所謂青春年少也只不過依靠著周身的真實支撐。我們總尋求寄託,摒棄實踐;總沉迷念想,忽視作為;總著眼外界,無睹內在。理想的尋求與達成,終究回歸於自我飽含深情的起點,對自我的思索與發掘,對自我的革新與創造。
無數人敗給了外力。對己身不滿,然後是無聲的控訴與無可奈何的歸於平靜;對社會持異,改造人世的理想最終又被悄無聲息地否決,再又回到對暴烈摧殘生命的默許,對性別不公之象的熟視無睹,或對《熔爐》《素媛》事件持續發酵的司空見慣。大多時日,大多數人,堅信自身力量的微乎其微,執著於自身對理想的無能無力。
然,正如大樹衝破阻隔,憑己之力去往遠方,芸芸眾生間,亦有不懈於夢,無愧於心的人們,奪得了潛在的力勢與優長,達到了心之所向。
聽伊迪絲唱《玫瑰人生》,146釐米的個子,帶她穿過了廢舊的巴黎老巷,逃過了父親的謾罵,避開了曼哈頓的繁華,皆因在音樂中覓得了夢想的真諦。讀柴靜《看見》,她說,我們渾然難分,就像水溶於水中。紛繁的亂象與缺失關照的弱勢群體,她將自己作為發力的來源與希冀的個體,將鏡頭深入山間樹林,深入被黑暗籠罩的生命,終於尋獲心之所想。看約翰納什《美麗心靈》,數學家與精神分裂,不可思議的激烈碰撞。但他未曾屈從於現實,三十年,三十年對數學的熱愛與往復的搏鬥,他以自我無可匹敵的頑強與堅忍,戰勝了所有喧囂。
漫漫歲月,從個人到群體,從滔滔黃河之水到遙遠深藍的愛琴海之岸,浮於表層成為現象武裝,當點到即止化為慣常思維,自我改變與自我追尋便顯得稀缺,彌足珍貴。去追,如霍金以病殘之軀寫成《時間簡史》,靠《萬物理論》;去發揚優長,如簡奧斯汀以細膩溫和筆觸力被封建屏障。如大樹,不僅是自我念想的實現,它的種子已在各個角落生根復蓬勃生長;如平凡又偉大的個人,柴靜,納什,為夢想所貢獻的,亦生長成人類社會的寶藏。
正如法國詩人蘭波在其《深谷睡者》中所寫,閃爍的太陽已越過高傲的山巒,幽谷中的光點有如泡沫浮泛。以我之力,追我所願,掙脫世間繁雜的禁束,去往內心無垢的星空。
結構示例:
由分析材料入手,提出「理想的尋求與達成,終究回歸於自我飽含深情的起點,對自我的思索與發掘,對自我的革新與創造」的觀點;然後列舉事例分析「無數人敗給了外力」;再提出「自我改變與自我追尋」的重要性,然後列舉事例分析;最後再次提出「以我之力,追我所願,掙脫世間繁雜的禁束,去往內心無垢的星空」照應標題,收束全文。
【審題】這是一則寓言類作文材料,飛禽和走獸拒絕了帶大樹去旅行的請求,大樹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自己想辦法,最後不僅實現了旅行的願望,而且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材料中飛禽和走獸拒絕大樹的理由是「大樹沒有翅膀」「大樹沒有腿」,這些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大樹並沒有屈從於這個事實,而是通過其他途徑,達成了夙願。材料強調的是不要因為自身缺陷而放棄那些看似無法實現的理想,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理想最終會實現。
在審題立意時,考生應緊扣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大樹想要實現旅行的願望,在直接請求飛禽、走獸幫忙而不可得的情況下,決定自己想辦法,由此可將立意定為:求人不如求己;②要善於發揮主觀能動性。其二,它結出甜美的果實,果實中包著種子,飛禽、走獸們吃了果實,大樹的種子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由此可將立意定為:③蠻幹不如巧幹;④要善於藉助他人。⑤理想、願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智慧。
從樹的角度,有多種思維角度:抓住大樹「沒有翅膀」「沒有腿」等詞語,我們可以理解為客觀條件不足,與飛禽、走獸相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它以退為進,最終靠結出甜美的果子,讓飛禽、走獸把種子帶到世界各地。從這點上說,可以寫要學會轉彎,寫要知道變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或寫有志者事竟成。抓住「大樹決定自己想辦法」這個句子,我們思考下,大樹想出了什麼辦法呢?顯然是想出靠飛禽、走獸們吃了種子後把它帶到世界各地去的辦法。從這點,可以想到方法總比困難多,要學會藉助外物,要注意借雞生蛋。
從飛禽、走獸等角度思考,飛禽、走獸認為要旅行,就必須有翅膀、有腿,這是常規思維,換個角度思考,沒有翅膀和腿照樣可以旅行。我們可以寫凡事不要妄下結論,做人要有自己的識別能力和判斷力,人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飛禽、走獸原本想幫助大樹旅行,苦於大樹自身條件不足,但無心之中卻助成了大樹旅行,可以寫為「無心插柳柳成蔭」。從材料的整體來立意,大樹雖然靠自己,但最終是靠合作。
大樹結出甜美果實給飛禽、走獸;飛禽、走獸吃了果實,攜帶種子去遠方,幫大樹實現了旅行的心願!可以寫要學會合作。從材料的整體來立意,大樹面對飛禽走獸的拒絕,並不灰心喪氣,而是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我們可以寫「自立自強」「求人不如求己」。從樹為實現理想,排除困難,堅韌不拔入手思考,可以從承認劣勢堅持優勢,尋求途徑達成目標入手;還可以想到在分享與合作上,通過與他人合作達到雙贏;或者從「君子善假於物」上,從樹善於利用外部條件達到目標著手……。
具體寫作時可以聯繫當今中國夢,我們可以寫夢想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寫作時,千萬不要拘泥於材料,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大樹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主題。不管如何立意,落點都要歸到「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夢想,並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上來。
立意提示: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活出精彩的人生。
善假於物也——善於藉助外力。
堅持自己的夢想,辦法總比困難多。
心不灰,夢不滅;心若在,夢就在。
只要有夢,就能看到彩虹。
學會變通。
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去獲得成功。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要學會合作共贏。
素材連結:
1. 參天大樹雖沒有翅膀,沒有腿,但靠著自己的智慧與努力,結出果實,讓飛禽鳥獸將自己帶到了世界各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人生亦是如此,要想成就輝煌的事業,擁抱幸福的明天,就必須先放飛美麗的夢想,再靠自己進行艱苦努力的奮鬥。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始終伴隨著夢想華麗的舞步。夢想是催生動力的搖籃,沒有夢想就沒有巨大的推動力。
2.空寂大漠,駝鈴陣陣,因為跋涉的心渴望遠方的綠洲;遼闊長天,雄鷹點點,因為飛翔的心渴望高端的的雲層;蒼茫大海,帆影憧憧,因為遠航的心渴望彼岸的港口;三更燈火,書聲琅琅,因為求知的心渴望未來的光環。正如大樹,聽了鳥獸們旅行的見聞,一顆環遊世界的夢想的種子便根植於心。正是懷揣著那對夢想的渴望,才讓人有了實現它的信心和決心。因為夢想會發光所以無論身處多麼漆黑的角落,總有一束光,引領著我們前往,風雨兼程,在所不惜。
3.幸福的未來之路上,必然浸透著個人奮鬥的汗水。奮鬥是獲取成功,實現夢想的必要途徑。沒有人能一勞永逸,也不能依靠別人實現夢想,唯有用自己的汗水,通過自己努力獲取的未來才能熠熠生輝。中國有句古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意味一個人要想走得遠,走得好,需得立足當下一步步去走,才能身行千裡大有作為。
4.君不見,書家聖人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遊若蛟龍,翩若驚鴻,是因為他臨池學書,廢寢忘食,常年洗筆將一池清泉染成濃黑;桌球皇后鄧亞萍的球技之所以爐火純青,所向披靡,因為她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多塊球板被握出溝槽而渾然不覺;無臂琴師劉偉的腳下功夫神奇,風景無限,是因為他夜以繼日練琴不止,腳趾被磨出鮮紅的血泡也從未想過放棄。他們為著未來而不懈奮鬥者,使他們今日被鮮花和掌聲裝點得璀璨無比,晶瑩的汗水折射出他們勇於追夢的心,他們值得擁有這一切。
5.可有的人,沒有夢想,更不曾想過要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鬥。他們也像大樹一樣,沒有翅膀,沒有腿,卻將自己的未來寄希望於別人,好惡逸勞,醉生夢死。試想飛禽走獸若答應大樹的請求,他們終有一天也會因大樹的龐大而感到飛行的疲憊體力不支,大樹也不能前往那麼多的地方欣賞風景。依附他人而鑄就的未來,哪有自己雙手拼搏而出的那樣動人閃光?自己奮鬥,不苛求別人,那樣獲取的未來才是春光滿滿,幸福無比。願你我都擁有大樹的智慧與勇氣,靠著自己的奮鬥,擁抱幸福的未來,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4.諾貝爾年輕時深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因此他有一個「雪萊夢」,他想成為一名詩人。然而,在成年期,由於技術發明和商業發展的繁忙業務,空餘時間很少。他寫詩,謎語是他的自傳長詩。晚年,他開始寫小說。1861年,他寫了《最聰明的非洲》,1862年,他寫了《姐妹》,表達了他對社會改革的看法。諾貝爾也喜歡與文學密切相關的哲學。對於當時歐美著名的哲學家來說,他更傾向於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的實證主義哲學。從哲學上講,他列出了許多要寫的論文目錄和提綱。
【點睛】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一般具有諷刺或訓誡的性質。它具有三個特點即:隱喻性,借用虛構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說明道理;多義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對於同一個事物,往往見仁見智;哲理性,寓言在於諷喻、勸戒、啟迪人們,寄予深刻道理。寓言類材料的審題(1)把握整體寓意:具體操作時需要精讀材料,提取揭示寓意的關鍵語句。(一般來說,記敘類的找出議論抒情性的句子,議論類的找出觀點句),明確材料主旨(寓意)。(2)圍繞寓意,拓展思路,由假託的故事作相似聯想,聯想人生、社會等。(3)多角度思考:充分挖掘材料內涵,找出每個陳述對象的在事件中所產生的結果。
揭開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神秘面紗
記敘文訓練:有一種甜
2020屆高三語文古詩鑑賞: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古詩詞鑑賞:池口風雨留三日,有客有客字子美
記敘文寫作:這事,真帶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