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將發表SCI當作是夢想、目標,即便在追夢的過程中跌跌撞撞,都不曾放棄,奮力向前跑。那麼,我們在向著SCI奮力跑去的時候需要經歷哪些磨難呢?
首先自然免不了的是選題的難關。選題在SCI論文寫作中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只有研究有意義的課題,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對科學事業和現實生活有益處;而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研究得再好,論文寫作得再美,也是沒有科學價值的。 (一)具有科學性。它應包括:急待解決的課題;科學上的新發現,新創造;學科上短缺或空白的填補;通行說法的糾正;前人理論的補充;等等。
(二)有利於展開。指的是:要有濃厚的興趣;能發揮業務專長;先易後難,大小適中;已佔有一定的資料;能得到導師指導;在一定時間內能完成;對題目加以限定。還應說明的是,在選題的方法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題確定之前,要查閱文獻資料。目的在於了解本學科的研究歷史與現狀,明確在本學科中過去已經進行了哪些研究,有什麼成果;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現狀,以便弄清現階段的研究達到了什麼程度,以及哪些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為此就要到圖書館查閱有關的報刊目錄索引、專題目錄索引以及年鑑等工具書。另外,還要做文獻目錄卡片。這種卡片可以先從最近發表的新的文獻資料調查開始,按年一項項寫出來。卡片的寫法是,記上作者、標題、雜誌名、頁碼。若是單行本,要寫上出版單位,報紙要寫上發行的年月日。
2、發揮想像力進行積極的思考。在查閱文獻資料、做目錄卡和對目錄卡進行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大腦的思維就已經開始工作。論文作者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思考力(分析、綜合、演繹、歸納、分類、組合、加減、反逆、類推等等),對文獻資料進行積極的加工,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想像,缺少它就得不到新的題目。
其次,我們還需要經歷SCI寫作的難題。在寫作SCI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
1、確認文章的中心,文章所要表達思想概要準確清晰。一般而言,文章的研究性和探索性都是很強的,它在很大程度是為了探索未知的領域和方向,就是要解決沒有被解決的問題,提出先前沒有被發現的問題,在這整個過程中,最好是要符合當前的發展潮流和趨勢,要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相一致,要能夠聯繫實際,能夠為國家的各種經濟建設相一致。
2、具有創新性。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科學以及學術的創新方能夠帶來社會的創新,最好是在別人的基礎上面提出自己的新的看法和見解,這樣才能夠有新的理論和觀點。在推廣性課題的研究當中,如果與別人的課題或者項目相同的話,也最好是能夠推成出新。
3、具有科學性。一篇文章最起碼的條件就是它的科學性,在對文章進行評定的時候,科研設計的合理性、方法的正確性、資料的完整性都是要參考的主要的方面,這個也是要我們引起注意的。
4、具有實用性。一般文章的研究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進行學術性研究,一類是為了進行實用性的研究。同時,文章的發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同行進行參考,以推動整個學術界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現實中的問題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5、具有可讀性。整篇文章的撰寫是為了交流相關的學術信息,能夠方便別人進行閱讀和理解,能夠很容易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實質內容,這個要求是最基本的,需要保持整篇文章的架構層次比較清晰,邏輯性要強,同時也要保持它的語言通順,可讀性要強。
最後,投遞發表也是SCI最大的難關之一。選擇投遞什麼樣的期刊?面對期刊結果應該怎麼做?成功接收後還需要注意什麼?這些問題都十分的關鍵。
1、首先決定投放期刊。根據自己的科研成果選擇期刊,同時,也要考慮時間因素。勿一稿兩投。初稿完成,嚴格按照期刊的投稿要求來投稿。準備投稿文件包括:投稿信、圖表齊全、製圖完整清晰,按照期刊要求通過網絡投遞稿件。
2、在論文投出後一段時間,期刊編輯部會給作者發送稿件收到通知。當然,編輯會對論文進行簡單甄別,論文題材是否符合期刊做一個簡單判斷,如果不合適會立即退稿。接下來,就是等待了。一般編輯挑選2-3名同行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採用匿名形式。一般選擇的評閱人是在本領域具有相當地位的,平時時間安排較滿,那麼無疑加長了評審周期。投稿者應保持足夠的耐心。另外,審稿人的評審意見並不一定貼切,也不要過分在意審稿人建議,編輯才是審稿仲裁和最後決策者。一般審稿周期為4-6個月時間。若超出這個時間,可以與編輯聯繫稍加催下。
3、論文評審內容包括一般內容和專業內容兩部分。一般內容評審標準包括:稿件課題內容是否適合期刊;若文章發表後續讀者群有無保證;有沒有儘快發表的價值;論文研究課題是否有創新性;論文有無重大缺陷;論文課題結果是否重要;論文可讀性如何;製圖質量如何;有沒有忽略重要前人工作。專業內容的評審標準是:論文中有沒有含糊其辭的內容表達方法及寫作錯誤。
4、審稿完成,期刊會給到作者稿件評審意見和編輯的仲裁結果。一般有四種情況:接收、修改後可接收、可以修改後再投、拒絕。 「接收」,作者會收到指南,大都涉及數字文件小部分不完整性,要求作者提供相關圖表一些簡單要求。 「修改後可接收」,作者一定要按照評審意見認真修改論文。當然,對評審意見也要理性看待,認識其是否有修改的必要,可以提出拒絕修改某些部分的理由,小編建議作者將修改部分單獨成文提供給編輯。編輯還是更具同情心一些。 「可以修改後再投」,一般是由於論文需要補充材料,論文的論據缺乏完整性,編輯希望繼續修改提高。對於大部分高質量的期刊,第一次投稿時都會被按這種情況退回來。只要作者認真修改,接收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拒絕」,作者應根據評審意見修改文稿,轉而投往其它刊物,時間因素也是要考慮的,國外刊物的拒稿率有高有低,一般專業刊物拒稿率大於30%,可以根據期刊的拒稿率篩選一些拒稿率低些或引用率低些的刊物繼續投稿。 5、論文成功接收後的後續事項。你會收到印刷編輯寄回的校樣,經過作者的簡單確認,儘快把校樣寄還給印刷編輯。寄校樣時,出版商會要求填寫版權轉讓書,並告知支付版面費的辦法和訂購單行本的方法。現在大部分刊物是不收版面費的,但對特殊印刷(如彩版印刷)收費。而有的對超過定額免費頁數的頁面按頁收費。版面費一般可以用信用卡支付。對校樣要仔細通讀,特別是公式和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