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者使用求職自助終端尋找工作信息。(記者 羅韜 攝)
湘潭在線6月2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鄭鐿慧子 實習生 楊冰玉)今年,為防控疫情,各類招聘會紛紛改為線上,「雲招聘」成了今年最熱門的求職模式。不論對求職者還是對用人單位而言,「雲招聘」都是一種新鮮體驗。在湘潭,這種數字經濟下的招聘新模式如何進行?其實際效果如何?未來發展趨勢怎樣?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宣講、面試、籤約都在「雲」上李由是今年湖南工程學院機械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的「雲招聘」之旅,從5月底開啟。
5月下旬,李由正為畢業論文、實習實踐和找工作發愁,「擔心因為疫情影響,不能順利找到工作。」這時,學院的就業群裡,輔導員發來一條消息:「人社部門組織了高校畢業生線上招聘月活動,大家可以去註冊報名、填寫簡歷,瀏覽企業招聘信息,並進行簡歷投遞。」
看到招聘會中有自己心儀的企業,李由立即報了名,「只要在軟體裡輸入感興趣的行業,就會自動推送相關企業的信息。」最終,李由選擇了跟本專業相關的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湘電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並投遞了簡歷。「之後,這些公司大部分都聯繫我參加了面試。」
「雲面試」是「雲招聘」的又一核心要素,即把傳統現場面試變為雲端,通過電話、視頻實現求職者與招聘方的「隔空對話」。
6月2日下午兩點半,著一身正裝的李由在家裡安靜地坐下來。此時,QQ視頻的提醒鈴聲應時響起,李由舉起手機,開始他的視頻面試。面試結束後約3天,他收到了應聘公司HR(人事部門)發來的消息:「面試通過了!」
於是,李由的「雲招聘」走到了最後一關:「雲籤約」。HR在就業系統上發起邀約,李由點擊「同意」,便完成了初步的就業協議籤訂。一鍵籤約系統讓求職者和企業方均節約了時間成本,李由滿意地評價:「還挺快的,效率很高。」至此,李由的求職之旅在雲端圓滿完成。
穩招聘,保就業。湘潭使出渾身解數幫助求職者順利就業,李由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2月底以來,湘潭市人社部門充分利用各種網絡平臺開展人崗匹配,通過網絡招聘的形式,組織召開線上招聘會超60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7.6萬多個,在線參加人數達到15.7萬人次,達成就業意向約1.6萬人。
為了幫助求賢若渴的企業,湘潭市還不斷嘗試「雲招聘」的新花樣。日前,湘潭人社局組織了湘潭市高校學子名企「雲上行」活動。當天活動一開場,參會企業負責人紛紛變身「招才主播」,通過PPT演示、宣傳片播放,帶領線上求職者「參觀」企業環境,詳細介紹崗位需求、薪資福利待遇、發展前景等,短短一上午就吸引了8200人線上觀看,現場達成留潭就業意向680人。
「雲招聘」解決求職者三大難題怎麼奔赴各大招聘會現場?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想要與企業進一步溝通怎麼辦?
每當求職時,許多人都要經歷這樣的「靈魂三問」,今年也不例外。不過,在「大數據+雲」的助推下,這三個難題似乎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相較於線下的專場招聘會,「雲招聘」不受時間約束,求職者隨時可以點擊進入自己感興趣的招聘專場,通過掃描二維碼或平臺通道直接投遞簡歷;部分企業的宣講會還有回放功能,求職者可以更輕鬆地獲知企業信息。
「線上招聘會給予了求職者更多選擇。」該負責人介紹說:「以高校為例,往年的招聘高峰期,一個下午或晚上會有四五家企業進入校園宣講,求職者難以分身乏術,但是在網絡上,兼顧多場宣講會、招聘會完全不是問題。」
除了時間限制,傳統招聘會上,如何在近千家企業中尋找到合適崗位,也是令求職者頭疼的難題。而今,「雲招聘」的大數據提供了解答。參與協辦了湘潭多場「雲招聘」活動的巨達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鄭拓宇介紹說:「『雲招聘』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展示『千人千面』,招聘平臺可以根據用戶簡歷進行標籤管理,實現人才分層與分組,並匹配到適合的崗位。」
面對「雲招聘」,還有一些求職者提出「不像面對面的交談」「缺乏真實感」等疑慮。那麼,「雲招聘」如何破局「互動感差」的難題呢?
「優化雙選會功能模塊,使之更完善更人性化。」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面對線上無法深入互動的問題,可以通過軟體功能的完善來改善面試體驗。他舉例說,湘潭市舉辦的2020年「走進武漢、才聚湘潭」雲端攬才活動中,就採取了「雲宣講會+雙選會」線上服務模式,活動進行過程中,互動可以通過發送文字、彈幕的形式進行提問和諮詢。此外,各個企業還有專責對接人員和意向就業人員聯繫,以微信群的形式,在宣講會後繼續答疑,進一步增進交流。
「未來,網絡面試將成為一個更為常見的面試形式。」鄭拓宇分析,突如其來的疫情客觀上倒逼企業將招聘搬向雲端,「企業與個人都需要適應這個新趨勢,做足準備。」當然,目前「雲招聘」還有一些技術上的痛點亟待解決。例如,延時卡頓、弱網狀態下通話不流暢、筆試面試場景不夠豐富等。解決了這些問題,「雲招聘」才能實現常態化。
「雲招聘」促成大數據集合隨著「雲招聘」日趨廣泛的使用,更多數據資源也必然呈現在雲端。組織方若能將這些數據集合起來並建立大數據平臺,將給企業在信息鑑別、核實以及給求職者利用信息擴大擇業面等方面帶來便利。
「過去我們要收集數據,主要靠跟企業、求職者電話聯繫,『雲招聘』的走紅,反而促使我們能夠通過系統將數據有效集合起來。」鄭拓宇介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巨達公司基於全市20多個公共就業服務線上平臺(求職招聘微信公眾號)矩陣,開展了就業數據動態監測業務,最終建立起「湘潭市就業實時大數據平臺」。
在雨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大廳裡,我們見到了這個大數據平臺。通過顯示屏,我們可以實時查看到湘潭在線求職者人數、招聘企業數、達成就業匹配數等多個數據,以及湘潭最受歡迎的崗位前十名、招聘較多的行業分布情況、所有縣(市)區的線上就業招聘具體情況等。
「實時數據能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多的支持。」鄭拓宇說,通過及時向政府部門反饋求職招聘數據,分析供求雙方需求,湘潭市已陸續開展了針對大學生、農民工、貧困戶等多類人群的專場招聘會。
此外,通過「雲招聘」中提供的大數據,平臺系統能將用人單位填寫的崗位描述和求職信息科學分析篩選匹配,不僅能讓求職者提前了解適合自己的公司,也能讓企業通過動態人才庫了解求職者的職場身份,更好地解決兩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求職招聘的精準度和成功率。鄭拓宇舉了個例子,湘潭一家工具型軟體企業的HR會在每天上午10時搜索目標候選人,使用「目標公司、職位、技能」等作為關鍵標籤進行組合篩選,通過「新活躍」進行排序,將候選人分為不同層次,以不同方式觸達。最終,這家企業的電話接通率達到75%以上。
為了進一步拓寬數據來源,讓線上線下求職互融互通,巨達公司還研發了自主求職一體機,市民可以在一體機上「傻瓜式」完成自助求職、招聘會信息瀏覽、最新政策諮詢等功能。一體機收集的求職信息將同步錄入湘潭市就業實時大數據平臺,參與各類就業匹配,有效擴大了求職招聘雙方的對接面。
「未來,隨著『雲招聘』的不斷常態化,我們還將繼續對數據平臺進行升級。」鄭拓宇表示,通過不斷優化大數據融合工作,平臺還將提供人才流動導圖,分析人才特點、缺口,為政府出臺就業政策提供更多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