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滿腔熱血的青年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
一百年後的今天,新一代的青年茁壯成長,時刻銘記愛國精神,繼續傳承著五四精神,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用奮鬥的青春捍衛著祖國的尊嚴。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所謂的「和平會議」,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之一,參加了會議。英、美、法、日、意等國不顧中國民眾呼聲,籤訂《凡爾賽和約》,將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轉送日本。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直接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從而引發了五四運動。
1919年1月18日,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
但是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的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由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面對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籤字承認。該消息傳出,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一般地開始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代表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舉行遊行示威。「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等口號響徹北京的天空。
1919年6月12日以後,工人相繼復工,學生停止罷課。
1919年6月28日,中國全權代表陸徵祥拒絕在凡爾賽對德和約上簽字。實際上,中國代表由於住所被中國留法學生和工人包圍,已無法外出赴會。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現。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青春是風發的少年意氣,是無畏的拼搏奮鬥,是不息的追夢步伐。每一個在青春裡拼盡全力的小夥伴,都將成就自己的傳奇。看看這些先賢對青年有哪些期待與希冀!
《少年中國說》 梁啓超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敬告青年》 陳獨秀
竊以少年老成,中國稱人之語也;年長而勿衰,英、美人相勖之辭也,此亦東西民族涉想不同、現象趨異之一端歟?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馬克思
如果我們通過冷靜的研究,認清所選擇的職業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難以後,我們仍然對它充滿熱情,我們仍然愛它,覺得自己適合它,那時我們就應該選擇它。那時我們既不會受熱情的欺騙,也不會倉促從事。
《在莫斯科與中國留學生的對話》毛澤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