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金光綜藝館,蔡宗菊以2比1的分歧判定挑戰IBF現役世界拳王多田悅子成功。她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5位女子職業拳擊世界頭銜擁有者,也是第一位IBF的世界女拳王。
由於在國內拳擊本身是個小受眾項目,職業拳擊此前距離中國人更是遙遠,很多人對於規則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蔡宗菊的這場勝利的意義也充滿著矛盾和爭議。
當年熊朝忠拿到105磅世界頭銜的時候,中國還沒多少人認識到他這個頭銜的意義。當熊朝忠擊敗奎洛獲得本級別衛冕的時候,更沒有多少人知道奎洛在這個級別的地位。更遑論有多少人知道女子職業拳擊中國曾經有多少人拿到過世界冠軍,蔡宗菊獲得世界頭銜的意義和世界地位了。
蔡宗菊的贏超過前輩
蔡宗菊的贏雖然在比分上不是完勝,但是在過程上是毫無瑕疵的。
在她之前,曾經有4名中國女拳手拿到過世界頭銜,她們分別是高麗君、張喜燕、王亞楠和程婧。
這四人中,程靖的WIBA頭銜相對來說比較水一些。泰國對手的職業生涯戰績是1勝14負8次被KO。在和程婧打的時候,佩姬薩倫還不滿19歲,只是第三次參加職業比賽,前兩場比賽都輸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WIBA這個專門的女子職業拳擊頭銜含金量和排名都是不足的。
當然,程婧這個女子世界頭銜多少也和劉剛有關,當時劉剛本來是給張喜燕配的這個對手,希望張喜燕可以從此前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快點振作。但是張喜燕有傷,未能參賽。最後讓替補出戰的程婧拿到了頭銜。
高麗君是中國第一個拿到世界頭銜的女拳手,她是WBA的初代世界女子冠軍,是在客場擊敗的韓國拳手金哈娜奪冠。那時候還是女子拳擊草創期,打女子拳擊的選手很少,幾乎是想打就有世界頭銜打。高麗君作為對手被邀請去,本來是被當做靶子的,結果她客場10回合KO了金哈娜,奪取了空缺的WBA世界頭銜。
韓國職業拳擊的女霸主金哈娜當時也是剛剛進入職業賽場,還沒找到自己的合適體重級別,結果打的124磅比賽。她在本場輸拳後,降級到了115磅發展,後來拿到了WBA的世界冠軍,直到2007年10月9日被從下面升上來越級挑戰的張喜燕在115磅擊敗退役。
其餘的兩名拳手張喜燕和王亞楠的奪冠更為艱難一些。張喜燕擊敗金哈娜是3比0一致判定,而且是主場挑戰的現役拳王,這一點和蔡宗菊相似。
王亞楠的世界頭銜級別很大,是154磅,在男子級別,除了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人種外,東亞的拳手只有日本人拿到過一次WBA的160磅世界冠軍,一般很難超越154磅奪冠。帕奎奧也不過打過一次154磅的世界頭銜。女子在人種上的身體素質差距小一些,但是也很不容易。王亞楠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職業女拳手衛冕次數最多的,她曾經奪取過WIBA和WBC的世界頭銜,並分別衛冕了兩次。在女拳王的位置上退役移民澳洲。
和這些前輩相比,現在的女子職業拳擊有了一定的發展,爭奪變得更難。此外,蔡宗菊是挑戰世界頭銜成功的,這一點和高麗君以及王亞楠一開始爭奪空缺頭銜不同。尤為重要的是,多田悅子是世界女子五星評級選手,有過多次的世界頭銜衛冕經歷,這一點是所有中國女拳手的對手都不能相比的,也是最強的。
所以,蔡宗菊的這條IBF世界女子金腰帶含金量很足。這也是她比賽結束後,國際拳擊數據檔案網立刻將她從四星女拳手升級到了最高的五星拳手的原因。
職業拳擊靠什麼來定地位
去年11月,鄒市明在拉斯維加斯獲得WBO世界112磅頭銜之後,國內針對他比賽的含金量出現了一些爭論。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主要是因為兩點。其一是國內對於職業拳擊的認識不成熟;其二是一些人對鄒市明的過度吹捧,直接將之和梅威瑟、帕奎奧相提並論。甚至還用鄒市明在業餘奧運拳擊上的地位去類比梅威瑟沒有拿到過奧運冠軍,因此證明鄒市明比梅威瑟更偉大。這種荒唐言論是逼得看得懂職業拳擊的一些人,比如央視的拳擊解說嘉賓杜文杰老師等不得不出來解釋正名的原因。
在蔡宗菊奪冠後,國內再次出現了這樣的胡說八道,比如「複製泰森神跡」、「一成就追平鄒市明」,「市場價值僅次於鄒市明」,「奪冠含金量超鄒市明」之類誇大其詞的炒作。這種說法是無聊的,造成了觀眾對職業拳擊的誤認,更多地是對職業拳擊的毒害。
女子職業拳擊缺乏真正的市場地位,鄒市明雖然金腰帶的含金量受到質疑,但是他的市場地位是沒法動搖的,也是女子職業拳擊沒法相比的。鄒市明之所以在國內有一定的市場,和我們目前國內對於職業體育的認識以及他在奧運時代所創造的輝煌戰績分不開;此外也缺少更多有實力的拳手進行對比。
奧運冠軍進入職業拳擊受到追捧是世界普遍現象。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日本獲得75公斤級奧運冠軍(日本歷史上第二個)村田晾太也進入了職業賽場。他的級別更大,所受追捧也更為熾烈。當時朝日電視臺以4場比賽6000萬日元的高價購買了他的比賽版權,村田晾太也和鄒市明一樣籤約了TOP RANK。
村田的職業味道和打法侵略性遠超過鄒市明,在2014年的澳門以及2015年在上海所表現出的KO能力,更符合職業市場預期。但是,3年過去了,村田晾太還沒有獲得世界職業金腰帶。現在在日本他雖然依舊是職業拳擊的一線關注點,可地位已經下降了很多。去年的大晦日(12月31日)只能給其他日本拳手的世界戰當墊場賽。在職業拳王眾多的日本,村田晾太也根本組織不起什麼自己的主賽。
TOP RANK正在給他運作,希望今年能夠在拉斯維加斯打世界戰,不過比起鄒市明來,村田晾太的級別要困難得多。
女子拳擊的地位是怎樣的?
相比於男子職業拳擊的市場地位,女子職業拳擊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女子平權主義的行為,還在為爭取自己的合法地位而戰。就像奧運拳擊和職業拳擊的差距一樣,女子職業拳擊和男子拳擊之間也是有著巨大的鴻溝的。
職業拳擊和奧運拳擊不一樣,說到底是個市場行為。
奧運拳擊AIBA的主要收入是靠國際奧委會的奧運會分成以及贊助商,轉播版權不佔大頭。而職業拳擊、特別是頂級拳手的比賽,轉播版權是最大的金礦。梅威瑟和帕奎奧之戰能夠全球賣出440萬個家庭PPV,這才是他們倆合夥捲走5.4億美元的基礎。
而女子職業拳擊根本沒有這個市場,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和奧運拳擊相似,是靠贊助商掏錢。
世界上來自日本的女子拳王最多,而另一個發達的職業拳擊市場美國卻沒有多少女拳王。這主要是日本對於女拳王的接受度高,而且有日本發達的經濟體系進行支撐。美國市場對於女子職業拳擊的接受度不高,大的推廣公司很少會辦女拳手比賽。萊拉-阿里當時能打一場100萬美元的比賽,主要是女權組織們公關活動,並不是女子職業拳擊被市場所接受的結果。
女拳手的世界戰收入一般1萬美元都是很高的了,而男拳手的世界頭銜戰一般是3.5萬美元打底。至於頂級拳手的差距就更大,塞西莉亞這樣有五個組織統一金腰帶的女拳手,出場費不超過15萬美元,而118磅以上的男子世界頭銜衛冕冠軍,一般出場費都能拿到15萬美元。
就記者所知,目前在中國,只有熊朝忠、裘曉君、鄒市明讓央視等電視臺付出過比賽版權費用,大概是大約30萬人民幣。
內山高志作為日本以前最有人氣的選手,自己的比賽能夠讓後援會買1000張票支持他比賽,而目前在中國,沒有任何職業拳手自己有票房和讓國外付費購買拳手版權的能力。無論是熊朝忠還是鄒市明都沒有。
熊朝忠所在的小級別,當年是有機會在日本賣出版權的,可惜他在對陣高山勝成之前,就輸給了諾沃亞。裘曉君對瑟米諾的世界戰雖然在FOX體育進行了直播,通過歐洲體育和ESPN在世界上幾十個國家有覆蓋,但是也只是前期預賣,他如果拿到了世界頭銜,能和卡爾打統一戰的話,應該能在英國賣出真正的版權,可惜同樣功虧一簣。
至於鄒市明,他的比賽目前都是帕奎奧等大牌選手版權的付費贈送添頭,紐約對陣約瑟夫給洛馬琴科打墊場的那一戰,是贊助商安踏給國內付費進行的轉播,美國沒有直播。
職業拳擊,誰是真正的大神,不在於是否能夠拿到世界頭銜,而是說,你是否能夠被世界市場所承認,讓別人為了看到你的比賽掏錢。這一點,目前中國的職業拳手們還遠遠沒有達到。
至於女子職業拳擊,差得就更遠。蔡宗菊的這次世界戰,是由CCTV和運營IBF中國區的瑞怡文化埋單的,蔡宗菊能夠得到央視這樣的版權支持,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世界女拳手。多田悅子的比賽在日本沒有直播,因為沒有電視臺會為她付版權費。筆者不清楚一些小的有線付費頻道是否有錄播,就是有也不會是直付版權,而是男子比賽的搭配版權。
所以,蔡宗菊能夠獲得最後的金腰帶,除了她個人確實發揮得好,個人努力之外,還應該感謝她的老師陳玉聲給她安排了合適的戰術;感謝過去2年一直給她搭配拳手,培養她獲得了足夠世界排名的推廣人劉剛;感謝CCTV和IBF中國區的瑞怡文化的平臺和金錢支持。
對於一名拳手來說,展現出實力只是一部分,而後三者才是重要的階梯。有實力卻倒在前進路上的比比皆是,女子拳手比男子拳手相對來說,金錢和人脈等外界因素的扶持更為重要。
綜上所述,「一成就追平鄒市明」,「市場價值僅次於鄒市明」的說法不具有意義。蔡宗菊的金腰帶含金量只能和女子拳手比,和鄒市明的金腰帶含金量也沒有可比性,因為根本找不到相同的砝碼。
對於蔡宗菊的未來期待
蔡宗菊的這場比賽勝利是沒有疑問的。
這一方面說明了她個人的努力以及陳玉聲老師給她制定的戰術安排以及她自己的執行戰術能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女子拳擊在很多地方和男子職業拳擊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
筆者早期是報導足球出身,在19年前剛入行的時候,因為中國女足稱霸世界而中國男足越踢越憋屈,曾經一度認為中國女足的技戰術水平超越男足,還不如讓女足去代替男足踢。後來當了記者,做了採訪才知道,女足和男足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中國女足當年那種嫻熟的傳遞技巧和無球跑動,中國男足確實踢不出來,但是男足的力量速度都是女足難以望其項背的。
在先農壇,當時甲B北京寬利隊的18歲19歲小孩最喜歡和女足踢球逗著玩,他們經常和當時是國內女足勁旅的北京女足6踢11。就這樣女足都踢不過,很簡單,因為男足前場三個人就能形成完整的進攻點,力量速度3個女足都拉不住一個U18的球員,一個傳中頭球進一個。
中國國家女足在世界大賽備戰,一般都會和國安U13U14踢熱身賽。就那樣都打得很吃力。劉愛玲就直接和筆者說過,這些小孩再長兩年到U16就踢不過了。
說這些,是想說,女子職業拳擊和男子職業拳擊不在一個對比層面上。男子拳擊的打法和速度力量感,KO血腥度都是女子拳擊沒法相比的。這是這個項目的特點所決定的。你讓個男生去表現藝術體操那種孫妍在的優雅,估計他也會很撓頭。
看男排主要看的是力量+配合,而女排則是配合和調整攻的能力。
所以,找到一個適合女子拳擊的魅力點很重要。
只要有資金支持,女子職業拳擊拿到世界頭銜,甚至統一世界頭銜的機會要遠遠大於男子職業拳擊。因此蔡宗菊獲得「統一世界頭銜戰」的機會更大。鄒市明在拉斯維加斯說的統一世界四大組織這樣的話,更多是個願景,難度極大。實力、年齡和金錢,別人願不願意和你玩,都是坎兒。
而以蔡宗菊的年齡來說,她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完全可能把IBF、WBC、WBA和WBO的世界四大組織打個遍,甚至像塞西莉亞那樣去摟草打兔子,弄弄WIBA和IBO的世界女子頭銜玩玩。
就像探索宇宙星空一樣,不斷地創造歷史,觸摸前人未到的彼岸是職業拳擊最大的魅力。蔡宗菊的個人市場價值,需要這一次次的挑戰去自己累積,創造屬於她自己的天空。
打破外界對於女子職業拳擊的理解壁壘,是所有女子職業拳擊手的挑戰。
此外,正確認識職業拳擊,端正自己的態度,認識到自己的差距,也是重要的。經驗更豐富的多田悅子為什麼明知自己向前猛烈進攻會輸,但是還會這樣打?是因為在競爭激烈的日本,如果她作為女拳手,也像蔡宗菊這樣打防守反擊的話,早就沒有市場了,也不會獲得贊助走到今天。
而眼下,蔡宗菊作為中國唯一的花骨朵,她可以不去考慮這些。但是豐富自己的進攻能力,不止是會打防反,也會打壓迫,是蔡宗菊不斷進步的努力方向。(周超)
拳擊與搏擊 中國搏擊 搏擊商業
GGG戈洛夫金 霍利菲爾德 裡奇·富蘭克林
康李 蒂亞戈·席爾瓦 麥可·詹森
泰隆·斯鵬 奧斯曼
熊朝忠 李景亮 寧廣友 姚志奎 張鐵泉
張立鵬 鄭裕蒿 康恩 董江濤 王冠
張美煊 計縣 宋亞東 姚紅剛 崔劉才
楊建平 劉文擘 程靖 宋克南
楊建兵 熊競楠 王賽
WBC主席小蘇萊曼 K-1董事長金健一
ONE冠軍賽CEO維克多·崔
英雄榜創始人畢思安 UFC裁判赫伯·迪恩
解說員蔡志賢 主持人鄭環宇 解說員王琰博
裁判楊睿 導演李柯 成龍女弟子徐冬梅
功夫明星李炳淵 搏擊爺爺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