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打造長三角腹地試驗區 加快一體化進程

2021-01-17 金融界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當下,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已升級為國家戰略,對中國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在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的同時,可以支持地處長三角腹地的浙蘇皖交界地區建設浙蘇皖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試驗區,探索和積累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加速一體化進程。

長三角是全中國市場主體最活躍、創新意識最強烈、城鄉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之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會成為全國甚至全球新的經濟增長極和城市引領者。

長三角發展機遇下不無「隱憂」

張天任經過調查分析,認為在一體化戰略利好下,長三角不同城市將迎來各自發展機遇,但也隱藏著各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隱患,部分區域將面臨著邊緣化、空心化、低端化的問題,從而產生新的一體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首先,距上海都市圈較遠的部分區域發展會被「邊緣化」。從對浙蘇皖幾個毗鄰地區調研情況來看,該地區的部分市縣距離上海太遠,不僅難以充分接受上海的輻射效應,還可能會被一些先發優勢地區特別是距離上海較近的地區搶得更多資源,從而被日漸邊緣化。

其次,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城市發展會被「空心化」。優質的要素、資源會被優先配置到一二線城市和先發優勢地區,導致部分三四線城市特別是欠發達地區不僅難以享受到高端輻射效應,反而會遭遇虹吸效應,造成本區域人才、資本等更多優質資源的流失,出現「空心化」現象。

再次,部分省際毗鄰地區的產業發展會被「低端化」。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更多的投資項目會優先投到資源要素和政策條件更為優越的地區,進而導致本地區只能留下和只能招進一些低端產業和低端企業。

在長三角腹地打造「五個區」示範區域

張天任認為,一旦上述的擔憂成為現實,將有違最初的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目標。因此需要立足長遠、提前布局,建議不僅要加快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和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還要同時支持地處長三角腹地的浙蘇皖交界地區建設浙蘇皖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試驗區。

具體來說,就是在長三角區域內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選擇合適的地方,再打造一個先行示範區,形成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東西策應、兩頭髮力、雙輪驅動的良好效果。初步考慮試驗區範圍包括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江蘇省宜興市、溧陽市,安徽省廣德縣和郎溪縣(包括上海飛地白茅嶺農場),在參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有關做法基礎上,著重打造「五個區」。

1、打造長三角「兩山」轉化實踐樣板區。以「兩山」理念為指導,發揮該區域生態資源優勢,探索生態服務功能價值向生態經濟發展轉化的新路徑,積極引導生態經濟集聚,率先實現生產、消費、流通各環節的綠色化、循環化、低碳化。

2、打造長三角腹地高端外資集聚區。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加強與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合作,主動承接上海自貿區資源溢出效應。同時加大試驗區內的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力度,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打造長三角「一帶一路」樞紐的重要節點和重要引擎。

3、打造長三角產業轉移承接首選區。以建設先進位造業產業鏈基地為目標,以承接產業跨區轉移為重點,形成關聯度高、功能互補的產業集群。積極承接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產業梯度轉移,打造高能級產業集聚平臺,防止更多投資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

4、打造長三角協同科技創新先行區。聚焦周邊城市人才集聚優勢,探索建設城市「創新飛地」,建立健全科技型小微企業就近孵化引進機制。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依託高端研發資源,建設完善區域性科技大市場,實現高端研發資源與實體市場的有效對接。

5、打造長三角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以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提升居民獲得感為目標,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社會治理體系,重點培育建設一批小城市、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相關焦點

  •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 青吳嘉實現交通醫療教育資源共享
    來源: 鳳凰網房產蘇州站長三角一體化,打通有形的「障礙」,才能打破無形「藩籬」,才能加速三地對接,推動各個領域共建共享。這些重大突破,以交通路網建設為先導,通過快速推進公路、鐵路等貫通內外的交通設施建設,形成層次分明、外聯內暢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以更加突出的交通優勢奠定吳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區位優勢,助力吳江全力當好示範區的江蘇和蘇州窗口。
  • 長三角一體化科創聯盟成立 擴大先進位造領域交流合作
    圖說:「長三角一體化科技創新戰略聯盟」籤約儀式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為加快長三角產業合作、科技創新領域的一體化進程,10月25日,「新材料+先進位造」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舉行。
  • 人民網評:長三角,在「一體化」中實現「高質量」
    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合肥主持召開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再一次明確了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長三角一體化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長三角,是一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
  • 抱團「錫常泰」 融入長三角
    泰州南站將成為泰州主要的高鐵站之一,泰州圍繞泰州南站打造城站一體「高鐵上的城市」,成為「樞紐之城」。 一條條南北、東西走向的新通道在泰州交匯,搭建起「十字」交通框架,長江兩岸的一體化進程由此按下「快進鍵」。 江陰大橋,是泰州、靖江融入蘇南的第一條過江通道。
  • 安徽池州:長三角一體化下的旅遊新聖地
    據介紹,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杏花村旅遊區加快文化旅遊資源整合,區內梅洲曉雪、唐茶村落等古杏花村十二景,打造了獨特的鄉村田園風光。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梅洲曉雪」,重點打造「梅」文化主題公園,目前園區共種植各類梅花137個品種,4000多株。除了花期時節的常規賞花,景區還開展親子遊、夏令營、研學遊活動。航拍杏花村。
  • 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
    11月24日上午,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與2000多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一道,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黨中央、國務院的隆重表彰。
  • 蘇州向西好戲連臺——科技城搶抓長三角一體化機遇
    當前,我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致力於「實現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走出一條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徑」。從區位上看,蘇州佔據著中國最重要的城市群長三角核心腹地,行政邊界和上海直接接壤,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 長三角一體化,5個數字讀懂習近平最新部署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涵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約佔全國四分之一經濟總量,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此次專門召開座談會,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就曾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和積極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 民生銀行合肥自貿試驗區支行正式揭牌
    此次民生銀行合肥自貿試驗區支行的揭牌,將為自貿區合肥片區的建設注入新的金融活力,為合肥加快打造「科技金融樣板區、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新的支持,也標誌著安徽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自貿區特色金融服務機構正式運行。希望民生銀行合肥分行繼續加大在合肥的投入,為助推合肥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做出新的貢獻。
  • 稅收助力長三角一體化提檔升級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改革紅利逐步兌現。「一體」為要稅收執法「一把尺」6月30日,《長江三角洲區域稅務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清單》《長江三角洲區域申報發票類稅務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相繼發布,這是全國首次跨省(市)稅務機關聯合發布稅務規範性文件,邁出了跨省(市)稅務行政處罰的裁量權行使「度同尺、權同衡」的第一步。「首違不罰」基於包容性立場,體現了行政權謙抑行使的現代理念。
  • 站在風口的紹興,如何融入長三角
    、展現浙江作為,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持續、協同、高水平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全國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 安徽廣德:打造長三角腹地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樣本
    11月20日,長三角一體化汽車產業協同發展高峰論壇暨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廣德基地(下稱「廣德基地」)啟動運營儀式在安徽省舉行。論壇深入剖析了不尋常時期下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了長三角一體化的路徑和汽車產業協同發展的未來。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探索金融創新 打造跨區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8月3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創新工場活動在上海舉行。創新工場以綠色發展與金融創新為主題,圍繞示範區金融產業園,集聚優質高端金融企業,推進一體化示範區在跨區合作、信息共享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跨區域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 蘇浙滬在打造一條高鐵,途經7站,加強上海向長三角腹地輻射力度
    這個讓人們翹首以盼的滬蘇湖鐵路,於今年6月份正式進入開工建設,可是讓沿線人們開心不已,項目總投資380億元,這條鐵路設計時速為350公裡每小時,讓沿線人們可以體驗到高效出行的幸福指數,這條鐵路東起上海市,途經蘇州市吳江區,西至浙江省湖州市,據網上消息稱這條鐵路的有望2024年建成通車,加快了吳江區更快融入上海市步伐,為吳江區帶來更多人流量,帶動吳江區更多消費,為吳江區發展帶來更多資金流等
  • 彩雲南|打造「大循環、雙循環」重要支撐
    結合雲南省情,省人大代表趙剛分析,「雲南還是欠發達地區,現階段要同珠三角、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加強產業分工合作。同時,進一步擴大中老緬泰經濟走廊的開放合作,努力構建雙循環的重要節點。」所以,建議報告中能增加昭通作為全省的綜合交通樞紐,昭通將主動扛起建設大通道的責任,打造好重要連結點。受打造滇西大環線的啟發,省人大代表馬康鳳想到滇東北也可以構建一條環線,不但可把文旅資源串起來,還能以不只一個點而是一條帶的姿態,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動更大範圍的地區發展。
  • 在馬省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我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至10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在馬省人大代表開展以「全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集中視察活動。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城建環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杰參加活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卞建秋、市政府黨組成員易茂林分別陪同視察或參加座談。
  • 加快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建設、打造「一網統管」的松江樣本...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破解高端製造業發展難題,加快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高質量建設》在商業設施布局上,鼓勵大型業態體驗化、中型業態專業化、小型業態功能化,打造各具特色、錯位經營的商業中心格局,引入高端商業品牌和經營企業,布局品牌旗艦店、體驗店、快閃店。近期,一批新的TOD商業綜合體將逐步對外開放。發揮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松江製造」消費品牌特色優勢,與「松江購物」品牌聯動發展,提升「松江優品」美譽度。
  • 共同推進滬靖深度合作發展,加快長三角一體化
    他表示,靖江將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主動接軌上海,搭建兩地常態化交流平臺,共同推進滬靖深度合作發展,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跨江融合、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一直是靖江發展堅定不移的戰略取向。  目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已經進入密集實施、加快推進的新階段,這是靖江最大的發展機遇。
  • 緊扣關鍵詞 開啟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局
    中國經濟時報: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為什麼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 周宏春: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是打破行政壁壘、優化配置要素的需要。隨著多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長三角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整體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9年,長三角經濟總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