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世間漩渦了解你,點擊上方「關注」,與你聊情感。#情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全落落 | 觀點系列 )
麥克格羅西曾經說過,「人的親密關係,不只是我們喜悅的最大的來源,同時也是我們傷痛最大的來源,如果我們要愉悅,同時也要讓這個世界快樂,我們就必須從親密關係著手。」
親密關係,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的最主要要素,了解我們怎麼看待我們自己的,了解我們對待別人的言行,了解我們身邊的人怎麼看待我們,這都是本我、別人眼中的我、我眼中的別人的最根本體現。
這就要求我們實事求是地思考:我們身邊的人與我們自己是什麼關係?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說的是:同一個類型的人會走到一起,其實也恰恰說明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在吸引力法則中,我們通常會提到一個詞,那就是「接近性效應」,它指的是兩個人之間要產生良好的關係,就必須具備物理上的「接近」;或者說,兩人所在的位置越接近,彼此的關係就容易越好。
我們知道,婚姻的生活是切實平淡的,有些人卻更想追求激情和熱烈,就像我的讀者從從,她從一開始就對婚姻抱著極大的期望。
她夢想自己成家以後依然是一個職場女強人,而且生孩子之後依然是一個時尚的辣媽,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她付出了很多努力。
從從當然知道憑藉一己之力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在結婚之前,她和自己了解了很久的結婚人選說:「我是個對生活有很高標準的人,我會很努力地做好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但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人生。」
如她所料,未婚夫聽了她的話,只是微微一笑:「我正是看重你這一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不是嗎?放心吧,我會陪你一起加油的。」
說真的,他們真是我見過最有情調又最務實的夫妻了,讓我羨慕得無可復加,結婚以後,他們沒有和公公婆婆一起住,但從從沒過多久就在他們家附近買了套房,讓公公婆婆過來住,相隔只有一條街,他們既沒有生活上的摩擦,更主要的是,從從有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受任何人幹涉。
有些人渴望的婚姻似細水長流,因為他們覺得平淡才能長久,細水才能長流,但平淡不等於無味。
細水不等於完全波瀾不驚,否則就是走入婚姻的另一個極端,也是婚姻的另一個死角,淡而無味毫無新鮮感才是婚姻最大的致命傷。
從從深深知道這一點,而且以她的性格,更願意自己的生活以更精彩的方式呈現。現在她已經懷孕四個多月了,全家都當她像塊寶一樣看待。
她呢?依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自己的事業,每天素顏卻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上班。
在所有關係當中,親密關係是比較特殊的,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與別人打交道,親密關係涉及到的是人,而不是物,也不是財富。
而人是有情緒,有思維的,所以其中的吸引就是相互,而不是單向的,別人自然而然會被你吸引。
正是她這份倔強和獨立讓她老公對她情有獨鍾,她老公每天都接她上下班,還會滿足她的很多要求,比如說哪家餐廳的鳳梨酥好吃,哪個網紅地很漂亮,他都會費盡心思給她買,帶她去看。
幸福,大概就是這樣吧,有人願意問你粥可溫,有人願意陪你立黃昏。
當然,也不是完全以要強的姿態,有時,從從也會小鳥依人地向老公撒嬌,那幸福的模樣讓看的人都羨慕不已。
親密關係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長期的匹配比短期的完美更重要,而到底什麼是適合的親密關係,又會跟隨你的狀態不同而波動變化。
吸引力法則就是這樣:
你想遇見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自己首先努力做到自己盡全力能做到的那一份,這樣,幸福才會降臨到你身邊。
當我們怨天憂人抱怨婚姻的乏味或不幸時,其實我們都在犯著同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我們將婚姻不幸的根源指向婚姻本身而非我們自己。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區,也是我們的可悲之處。
是誰製造了不幸的婚姻?是我們自己,幸與不幸,全在自己。
所以,當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就努力改變自己吧。
讀懂了吸引力法則,如果你覺得身邊的圈子不是你想要的,那就給自己一個目標,實現它,我們才有獲得幸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