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初編成於明天啟六年,以後此書又經馮夢龍增補,重刊時改名《智囊補》,也稱《智囊全集》、《增智囊補》、《增廣智囊補》等。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
上智無心而合,非千慮所臻也。
【大意】最高級的智慧者,其做事是無所用其心而無不用其心,隨順著自然規律而處理一切事物,不做任何刻意的制約和妄動,所以說是「無心而合」。並非只要周全考慮就能達到。
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則簡,冰消日皎。
【譯文】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只有通達之人,遇事才能化繁為簡;就像太陽一出,自然就能化冰消雪。
一操一縱,度越意表。尋常所驚,豪傑所了。
【大意】處理事情的不同細節以及方略,往往是出乎預料之外的。這是普通人所驚異而不能理解的,然而豪傑之士卻能通曉。
智無常局,以恰肖其局者為上。故愚夫或現其一得,而曉人反失諸千慮。
【大意】真正的智慧沒有固定的法則可以遵循,而要根據不同的現實情況,採取恰如其分的對策。所以愚昧的人,偶爾也會表現出智慧來;倒是聰明的人常常因為謹守著某些原則而考慮太多,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謀之不遠,是用大簡;人我迭居,吉兇環轉;老成借籌,寧深毋淺。
【大意】謀略不夠深遠,就會輕率膚淺;別人與我的地位會更迭,吉兇禍福也會更替;因此籌劃謀略必須老成周到,寧願考慮得複雜深遠而不能只顧眼前利益。
小人無過人之才,則不足以亂國。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駕馭,則又未嘗無濟於國,而君子亦必不概擯之矣。
【大意】如果小人沒有過人的才幹,就難以禍亂國家。如果小人有才能但願意接受君子的指揮,那麼未嘗就對國家沒有好處,而君子也不應該一概摒棄他們。
三人言虎,逾垣叫跳。
【大意】三個人說老虎來了,其他人就會跳牆逃走。
聖賢之術,無時而窘。
【大意】聖賢之人的方法,沒有窮盡的時候。
智者,術所以生也;術者,智所以轉也。
【大意】術即方法,真正的方法是從智慧中產生的;而通過適當的方法,智慧才能發揮無比的功用。
凡人為貴,當可使賤。
【譯文】一般的平凡人得到富貴,應當可以重回到貧賤的生活中去。
明至於能經務也,斯無惡於智矣!
【譯文】能把智慧之明用於天下國家的大事上,這便是智慧最高的善用了。
體悉人情至此,人誰不願為之死乎?
【譯文】能夠體諒人到這種地步,誰不願為其效死呢?
聖無死地,賢無敗局;縫禍於渺,迎祥於獨;彼昏是違,伏機自觸。
【譯文】聖人行事,絕不會自陷死地;賢者所為,從不曾遭逢敗局。這是因為他們能從細微的小事中預知禍害的來臨,因此總能夠未雨綢繆,得到圓滿的結果。
寧為鉛刀,毋為楮葉。錯節盤根,利器斯別。識時務者,呼為俊傑。
【譯文】寧可做拙鈍的刀子,不要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玩物。碰到盤根錯節時,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鈍。識時務的人,才是俊傑。
鏡物之情,揆事之本;福始禍先,驗不回瞬;藏鉤射覆,莫予能隱。
【譯文】察照事物的真相,度量事物的根本。如此,在福禍發生以前就能迅速預測它。即使如藏鉤射覆這樣的事,也都不能矇騙我。
訛口如波,俗腸如錮。觸目迷津,彌天毒霧。不有明眼,孰為先路?太陽當空,妖魑匿步。
【譯文】口中的謊言如同波浪,一肚子的壞水猶如頑疾,漫天毒霧迷濛了雙眼,沒有明亮的眼睛,怎麼知道何去何從呢?就像太陽當空,妖魔自然會卻步。
道固委蛇,大成若缺。如蓮在泥,入垢出潔。先號後笑,吉生兇滅。
【大意】逶迤曲折的道路,完滿之中似有缺陷。正如同生長在汙泥中的蓮蓬,經過洗滌才能顯出本來面目。經歷痛哭,最後才能微笑。
如果子孫賢德,就會學習我的節儉;如果子孫不肖,這樣的田地比較不容易遭人覬覦。
【大意】後代子孫如果賢德,可以從中學我的儉樸;如果不賢無能,(這種房屋)也不會被有勢力的人家所侵奪。
王曾獨委順丁謂,而卒以出謂,蔡京首奉行司馬光,而竟以叛光,一則君子之苦心,一則小人之狡態。
【大意】只有王曾對丁謂曲意順從,最後終於伺機將丁謂貶至崖州。反觀蔡京最初對司馬光尊崇萬分,最後卻背叛、陷害司馬光。看起來手法相同,但一個是君子,用心良苦;一個卻是小人,心機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