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母子落水失了命,幸得行腳商人熱心幫忙,才得以回到家

2020-08-20 詩文書畫匯

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5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

閒話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

登州婦人胡氏,十八歲那年經媒婆說媒,嫁給了離娘家20裡外的張生。

張生待她如掌上珍寶,二人感情很是深厚。婚後第二年,胡氏產下一子。

張生對妻子胡氏更加的疼愛。

一日,胡氏母親患病。託家僕來給胡氏傳信,張生因為要料理地裡的農活,便讓妻子先行,過幾日,忙完農活再去看望嶽母。

胡氏收拾好衣物,抱著小兒子便回了娘家。

郎中把脈問診,得知母親的病並不嚴重。胡氏因為擔心相公張生,便沒有在娘家多留宿。

第三日的下午,胡氏便抱著小兒子朝著家中行去。

行至半路時,突然颳起了狂風。那狂風卷著碎石呼嘯而來,胡氏緊緊護住懷中的孩子,艱難地朝著家裡走。

可那狂風越刮越大,天色也一下黑了起來。胡氏見此很是害怕,但狂風實在太猛烈,胡氏的身子又極為單薄。

在路過一條河的時候,胡氏被狂風一吹,一個踉蹌被吹入河中。

胡氏不習水性,她雙手舉起懷中的孩子,大聲呼叫。

可四周卻無行人經過,胡氏掙扎了一會兒,隨著手中的孩子一併沒入了水中。

又過幾日,張生忙完農活便去了娘家。可嶽母卻說那娘倆在幾日之前已經離開這裡回了家。

張生的心一下懸了起來。他一路尋找,未見妻兒的蹤影。

後他又託人四處尋找,妻兒依舊下落不明。張生無奈,只得報了官。

縣令派衙役多人去尋找,但妻兒卻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

張生思念妻兒成疾,一病不起。

在胡氏落水的第六日夜裡,一位行腳商人挑著擔子路過此地。

那行腳商人遠遠就看見前方有一位婦人,正站在路邊張望著什麼。

行腳商人沒多想,繼續趕路。

行到近前,胡氏趕忙說道:「老哥您行行好,幫我給相公捎口信吧,讓他快來這河底尋我。」說完胡氏便哭了起來。

行腳商人有些不解,便問道:「你家住何處?為何有家不回呢?你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不瞞老哥,我前些天路過此地,突遇狂風,一個踉蹌我母子二人便跌落河中。我本想託夢給我的相公來尋我,可村頭有黑狗,我過不去。」

行腳商人一聽這話,這才明白。原來這婦人並非活人。他看了看婦人懷中可憐的孩子,遂言道:「你放心,這信我定將捎到!可他要是不信我的話該如何是好?」

胡氏大喜,忙將相公的名字告訴了行腳商人。隨後又將一隻手鐲交給了行腳商人。

「老哥您把這個玉手鐲交給他,他定會信你。」

「好!天明之後,我就進村去找他!」

胡氏抱著孩子跪倒在地,流著眼淚不停地給行腳商人磕頭。

那行腳商人將她扶起,說道:「你母子二人這般可憐,我定會幫你這個忙,切莫再言謝。」

胡氏擦了擦眼淚,抱著孩子消失不見了。

行腳商人也是守信譽之人。他在村頭一直坐到天亮,太陽升起時,他挑著擔子進了村。

他四處打聽終於找到張生,他將胡氏的話捎到,又拿出那隻玉手鐲。

張生一看,著急萬分,遂拉著行腳商人去了村外的那條河。

張生等人找尋好久,終於在河底發現了胡氏。眾人將胡氏打撈上來,只見胡氏緊緊地抱著兒子,用身子護著孩子。

張生跪倒在地,看著妻兒哭成了淚人。行腳商人不忍再看,欲要挑擔子離開。

張生忙將他拉住,給了他一些銀兩。

「我雖是一名商人,但這樣的錢我不要。快將妻兒帶回家,讓她母子二人入土為安吧!」張生聞言又跪倒在地,對著行腳商人離去的方向不停地磕頭。

結語:

這對可憐的母子,幸好遇到了善良的行腳商人,方才回了家。而那行腳商人卻分文未取,這品行確實值得我們讚揚和學習。

筆者謹以此故事告誡各位看官:人生漫長,多行善事定有福報!


好了,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文/小田

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藉故事來明事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支持!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故事:行腳商人走夜路遇到可憐婦人,他幫忙捎信,母子終於回了家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5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弘揚「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各位朋友讀過這則小故事都能有所啟發。陳三聞言心裡只覺不妙,他趕緊回了家,差人四處尋找,可一連找了好幾天,還是沒有妻兒的消息。而這幾天,村頭王大爺家的大黑狗有些反常,天一黑就狂叫個不停。王大爺總是自己嘀咕:「這隻黑狗以前可從不這樣,這幾天它是抽了哪門子瘋了?」他搖了搖頭,也沒當回事。
  • 故事:行腳商人救下一女子,女子知恩圖報,為他傳了三代香火
    他常年在外奔波,是一名行腳商人。這日,行腳商人李某途經此處,走進一家客店。他要了幾個菜,便坐在桌前等待。小二對著廚房一聲吆喝:「這位客官點了肉品一碗,快快上菜!」商人又說道。廚師報了價,商人便帶著那年輕女子出了店門。女子一路上將此處遭遇大旱的實情說給了商人。商人聞言嘆息不止。「姑娘你回家吧!我還要繼續趕路。」
  • 故事:民間故事:行腳商人走夜路,師父的做法讓他逃過一劫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2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不過還是那句老話:大夥還看故事背後的寓意吧!閒話不多說,咱這就來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在黃州有一位叫張貴的行腳商人。
  • 故事:民間故事:行腳商救回落難女子,她知恩圖報,為商人圓了多年的夢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善良的行腳商》,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故事:行腳僧認牛做母 一騙再騙連環不斷
    行腳僧好奇,問道:「這牛為何舔你的腳?」  牧童答道:「大師父不知道,這頭牛最喜歡鹹味,我腳底出汗有鹹味,所以牛才會舔。」  行腳僧哦了一聲,原來這牛喜歡鹹味!他又問牧童,牛是誰家的,牧童告訴他,這牛就是前面村裡周員外家的。  次日一早,行腳僧將隨身攜帶的鹽化成鹽水,塗在頭臉和身體上,之後找到了周員外家。
  • 故事:母子落水,母親無奈託夢給村外的書生,她們才得以入土為安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77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竹板這麼一打,列位看官瓜子、飲料準備好,今兒咱這篇民間小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按著以往的慣例,今兒這篇小故事同樣也是弘揚正能量:大家要心存善念,別人有難時,盡力去幫忙他人。與人方便,與己也方便嘛!閒言少敘,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說在古時候的某個村子裡,有一個李氏。
  • 民間故事:大菸鬼
    ,只見他找到了薛地主的宅子,拿出了一坨黑乎乎的東西給了他,也沒收銀子,並且帶著薛地主嘗了嘗鮮,薛地主很是高興,樂呵呵地送走了行腳商人,躺在床上去繼續新鮮了新鮮。派出去的家丁打手四處打聽,也沒有打聽到關於行腳商人的任何信息。然而就在這時,行腳商人卻主動找到了薛地主,薛地主大喜過望,連忙討要了一些黑塊兒,行腳商人也很仗義地給了他。
  • 故事:行善得福報的李公
    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中的行腳商人李公,在一次外出做買賣時,半路上救了一位老嫗。不想多年後,在他危難之時,老嫗的兒子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古時候的壽縣,有一個叫李公的行腳商人。李公經常挑著擔子,在各個鎮子間穿梭。李公如此辛苦,也只是賺取個差價,養家餬口罷了。一日,李公從一鎮子上收了一批貨。他挑著擔子就要去另外一個鎮子賣。路過一片荒野時,李公看見不遠處的路邊側躺著一位老嫗。
  • 故事:宋朝商人行善放生,大鯉魚不但救了他的命,還巧捉盜賊
    本故事以擬人的手法,講述了大鯉魚報恩的經過,以供讀者諸君閒暇時間消遣,一笑了之,不必深究。如果有人能從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悟出一些人生的微妙之處,便是筆者功德無量了! 宋仁宗時期,楚地有個姓包的商人,經常到長江一帶販賣布匹。這一天,他下榻在江邊一個小鎮上的客棧裡。
  • 故事:民間故事:行腳商走夜路奇遇
    古代有一種比較低賤的職業叫行腳商,他們通過在此處低價購買商品然後挑到其它地方以較高的價格賣出,從而賺一點差價,他們通常在大大小小的村子見做買賣,雖然這份職業很累,不過對於沒有多少田地的人來說這也算一份謀生的事業。
  • 故事:老叟走夜路,遇見河中妖童,道人出手相助渡過了此劫
    文/小田原創民間故事,抄襲必究!今天筆者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通過這則小故事,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走夜路,遇到陌生人和反常的事兒,要遠遠避之。切莫大意而危及自身安全和財物。老翁乃是一個行腳商人,常常去外地買貨,再挑到鎮子上去賣。
  • 商人與狗狗的故事
    曾經有個商人,他很善良,對人很好。有一天商人要出遠門幾天,告訴家裡的狗狗說:我要出趟遠門要好幾天才回來,在家好好看家知道嗎?狗狗汪汪叫了兩聲,商人知道狗狗聽到了。然後商人第二天早上老早就出門了,商人在走之前給狗狗準備了足足一星期的食物。狗狗剛開始很負責地在家看門,過了一天狗狗認為反正主人又不在家,然後就偷懶吃好食物就睡懶覺。
  • 讓你始料未及的明朝「神轉折」故事一則
    第二天,行腳僧用濃鹽水塗抹頭部、臉頰、手、腳以及整個身體,而後來到索老漢家,跪在人家大門口,嚎啕大哭起來。行腳僧一邊哭一邊說:「請發發慈悲之心吧!超度我母子二人……」索老漢在門口聽到哭聲走過來說:「我是個鄉下老頭兒,也不會念經,如何為你超度呢?」
  • 文史隨筆 商人買忠告的故事——很有價值的忠告
    有一天,一個商人知道後。就專程到他那裡去買忠告。那個人問商人,要什麼價格的忠告,因為忠告是按價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說:「就買一個一元錢的忠告吧。」那個人收起錢,說道:「朋友,如果有人宴請你,你又不知道有幾道菜,那麼,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個飽。」商人覺得這個忠告不怎麼樣,於是又付了兩倍錢,說要一個值二元錢的忠告。
  • 故事:行腳商替友還債,臨走債主捧出一個小箱子:請笑納
    天寶年間,白州有個年輕人叫白朗,父母雙亡,家境貧窮,為了謀生,遂當了一個行腳商人,挑著貨擔走南闖北,辛苦異常,掙的卻不多,勉強也就能餬口。這日白朗挑著貨擔到青州去賣,走到半路上天黑了,他遂在山裡尋了個乾淨的地方,放下貨擔,吃了點隨身所帶乾糧。
  • 商人好心教下一頭老騾,誰料無意中牽出妻子的醜事…
    歡迎大家來看今天的小故事。兩人本來也是因為情投意合結為了夫妻,張三因為成了家工作更加賣力,一心想著多攢點錢,給妻子更好的生活,經常在外不停跑生意。起初宋氏也是安守本分,遵守婦道,不少公子偷偷打她注意,都被拒絕了。
  • 聊齋雜談—家有母夜叉,是禍?是福
    《聊齋志異》有一篇夜叉國,講的是交州徐姓商人,渡海做生意,因緣際會被海風吹到島上的夜叉國。因他幫助夜叉將生肉做熟而食,深受夜叉國喜愛,為了避免他逃走眾夜叉便將一母夜叉許配給徐某。文中描繪的夜叉形象甚是可怖,「牙森列戟,目閃雙燈,爪劈生鹿而食」。世人多重容貌,想來都不會情願娶一母夜叉的。然這母夜叉性情極好,待徐某情深意切,「每留肉餌徐,若琴瑟之好」。
  • 故事:民間故事:商人被判死刑,多年後再遇刀斧手,得知真相後人就沒了
    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貴州籍的商人來到四川境內做生意,由於買賣還不錯便留在了四川發展,後來由於得罪了當地的權貴,被人陷害入了獄,官府被人買通將商人判了死刑。
  • 聊齋故事:陸判官三戲挑糞郎
    張秀才扶她起來時才發現是鄰家的小翠姑娘。原來,小翠和張秀才都住在城郊,這一日她進南陽城內買生活用品時,被侯三皮一路尾隨,等到了這沒人的城隍廟時,他就將她拖進廟內,要強行佔有了她。還好張秀才路過此處,救了小翠一命。這一幕被城隍爺看到,不禁連連感嘆:這個張秀才,不僅長得一表人才,做起事來更是有勇有謀,可為何他只是一個挑糞的呢?城隍爺心中不服,於是就去地府找陸判官評理。
  • 故事:老翁趕夜路
    長大後的阿春,在鎮子裡,無論誰家有難處,阿春總是第一個去幫忙,而且分文不收!後來阿春做起了行腳商人,從外面大一點的鎮子上採購一些東西,用扁擔挑回來賣,鎮上的人們覺得阿春挺可憐,只要阿春有的東西,都會從他這來買,而阿春也深知大家的養育之恩,賺的錢能養活自己就行,所以賣的東西也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