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自帶魔力的刺客,你看過被翻拍的電影嗎

2020-10-24 文史補給站

「妙手空空」出自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四引裴刑《傳奇·聶隱娘》:「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

現在的意思是指善於遁形的小偷,也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既然是小說,內容非常龐雜,全書50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各類故事和雜書。


這本大部頭是宋太宗命李昉等14人編纂而成,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第二年就完成。雖然內容多,但看得出來多人分工合作,成書是夠快的。書名也和編書時「太平興國」的年號有關。因為古籍傳承中的散軼,《太平廣記》為不少引書保留了珍貴的記錄,比如盛極一時的唐代傳奇小說。我們耳熟能詳的《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等傳奇名篇得以傳世至今。

聶隱娘是唐代裴鉶所虛構的一個人物,堪稱武俠小說的最早之發端,充滿了神秘色彩。2015年,這個不怎麼為大家知道的故事還被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拍成了同名電影,算是火了一把。


書中記載的故事更為離奇。聶隱娘是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10歲時被一個女尼擄去,傳授了劍術絕技,學藝過程像極了現代的武俠小說情景,也是石穴秘境,猿猴虎豹為伴。最終聶隱娘劍術精湛,刺人如探囊取物,在通過了女尼苛刻而且無情的考驗後,失蹤5年後被送還家中。想像力足夠豐富的是,送回前,女尼還聲稱已在聶隱娘後腦中植入一把利劍,方便她平時取用。

神秘的聶隱娘的回歸,讓全家人高興過後趕到害怕。聶父去世後,所在陣營的主帥命聶隱娘刺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可劉節度使也夠厲害,居然提前預料到了聶隱娘何時到來,從哪到來。在專人接洽後,聶隱娘歸附了劉昌裔,並盡力做了保鏢工作。


派其前來的大BOSS見聶隱娘一去不返,陸續又派出了刺客梯隊,其中就有「妙手空空」。很顯然,在聶隱娘的描述裡,妙手空空可不是個簡單的賊,他是刺客,而且「神術神不知,鬼不覺,來無影,去無蹤」。聶隱娘變成小蟲藏在劉節度使腹中,還讓劉長官脖子上帶好一圈玉石。果然,後半夜一聲巨響後,劉節度使脖子上的玉留下了明顯的匕首刺痕,而妙手空空一擊不中,2個小時內就已經逃出1000多裡地,再不前來了。

荒誕的故事中,也揭示出唐代中期亂局下盛行的暗殺史實。各大藩鎮勢力間相互殘殺,招募具有特殊技能的刺客進行斬首行動,應該是快、準、狠的低成本選擇。

一個刺客盛行的時代,造就出一個「妙手空空」的高手,沒想到的是,再過1000多年後,這一稱號由原來神秘且強大的刺客變成了毛賊,這個轉變實在是夠大。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武俠情結——淺析《刺客聶隱娘》
    這部電影改編自武俠小說《聶隱娘》,本來已是很好的名字,卻硬生生的插入「刺客」兩個字,而劇中聶隱娘則完全是俠客的行徑,這是一處敗筆。「士為知己者死」這是刺客,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專諸荊軻,不求政治,只問生死。
  • 前金庸武俠小說時代
    1: 武俠小說的萌芽階段:司馬大叔《史記》當中的《遊俠列傳》、《刺客列傳》可以說是武俠文學的鼻祖。《唐傳奇》以文言短篇形式敘述了唐代遊俠的英勇事跡。宋元話本則以美女俠客的情感糾葛為看點,而這永恆的話題,成為日後金庸其後代武俠小說學習的典範。
  • 談武俠小說與電影的感想
    我雖然沒讀過什麼武俠小說但是我還是想談一些我對武俠小說的感想。有人說武俠小說以情節取勝,我想說的的是武俠小說的特色不是情節不過對電影來說打鬥是武俠小說的生命。關於武俠小說再電影裡的打鬥我覺以前的武俠小說的電影的一些打鬥就像小孩打架一樣不值得看關於打鬥我最喜歡的歡的還是天龍八部胡軍林志穎版的打鬥。以前的武俠電影連續劇我覺衣服很土。
  • 金庸那麼多作品翻拍超過10次,為什麼這部小說36年無人翻拍?
    金庸那麼多作品翻拍超過10次,為什麼這部小說卻36年無人翻拍?金庸是武俠小說名家,在他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特別多的經典武俠作品,他也因此被譽為武俠小說界的泰山北鬥,被冠上了&34;、&34;的稱呼。金庸一生創作的武俠小說不勝枚舉,他用了&34;這副對聯來總結自己的武俠作品。
  • 這部經典小說你一定讀過,翻拍的電影七夕節上映
    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小婦人》定檔七夕節(8月25日),這部拖了又拖的電影,到底還是來了。作為一部經典小說,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小婦人》出版已然150多年,改編翻拍的電影,這是第五部。這樣一部強調女權意識,探究女性意識和成長的電影,定檔中國情人節,實在有些意味深長。它上一次的定檔,原來是2月14日。
  • 金庸的封筆之作,周星馳的封神之作,讓這部電影無法超越
    《鹿鼎記》是金庸所寫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書裡的詼諧幽默、耍寶搞怪與其他作品大相逕庭。它看起來有些「四不像」,有點武,有點俠,像是史,像是奇,且一反以往武俠小說的傳統面貌,主人公不是功夫超絕的大俠,反而以小流氓的形象出現。
  • 從被翻拍次數看金庸各作品受歡迎程度,天龍八部竟然只並列第7?
    前言:金庸先生可謂是武俠小說宗師級人物,他的14部代表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在廣大武俠迷心目中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擁蠆眾多,號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那麼,金庸的全部15部作品中哪些翻拍成電視劇的次數最多呢?我們從這個排名中,也可以間接看出他的作品受歡迎程度。第十五名:鴛鴦刀,翻拍次數0次鴛鴦刀是金庸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寫於1961年,敘述了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作品可讀性還是很強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不受影視公司青睞,除了有兩個版本的電影以它為背景外,尚未翻拍成電視劇。
  • 盤點近代經典武俠小說大師,你知道哪些他們的經典作品
    代表作品有還珠樓主李壽民的《蜀山劍俠傳》,這是仙劍類武俠小說的鼻祖,後續的仙劍類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影子。宮白羽的《十二金錢鏢》、《武林爭雄記》等,鄭證因的《鷹爪王》,王度廬的《鶴鐵》五部曲,朱貞木的《虎嘯龍吟》《七殺碑》《羅剎夫人》等等,他們作品非常之多。
  • 金庸封筆之作竟不是鹿鼎記,水平極高銷量不佳,33劍客圖你看過嗎
    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之外,還有一個短篇小說越女劍。越女劍是金庸創作的最後一個武俠故事,但其實這篇越女劍是一個龐大創作計劃的開頭,這個計劃就是三十三劍客圖。金庸武俠封筆之作三十三劍客圖據《唐宋傳奇小說
  • 金庸劇翻拍次數最多,古龍、溫瑞安、梁羽生作品卻沒人翻拍?
    武俠小說家中,我們將成就最高的四位並稱為「金古梁溫」,即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四位大家,除了溫瑞安較為年輕,其他三位可以說是同一時代的武俠小說家,在文學上的成就也不分伯仲。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僅21世紀這20年,金庸的作品翻拍量就高達30多次,這還是僅僅算得上新的電視劇和電影,如果把網絡劇之類也算進去,破百都不在話下。
  • 《刺客聶隱娘》背後隱藏的是大唐的血色浪漫
    宵禁的長安城,寂靜的裡巷,往回巡邏的士兵,躍上高牆的黑影,窗紙上搖曳的人影,射滅燈燭的冷箭,寒光閃閃的短刀,轉瞬即逝的搏鬥,以及,血淋淋的人頭……這是武俠小說的情節嗎?不,這是真實的大唐歷史。但電影只是電影,我們不必較真。《刺客聶隱娘》整部電影畫面唯美,鏡頭精緻,但是節奏緩慢,故事略顯拖沓。如果您喜歡港版武俠電影,這部電影估計會讓您失望。但是如果您看過原著小說的話,您會發現,小說的情節絕對精彩。
  • 20本多年霸榜的網絡小說巔峰之作,全部看過的絕對是老書蟲
    今天給大家推薦20本多年霸榜的網絡小說巔峰之作,全部看過的絕對是老書蟲!第一名 辰東《神墓》東哥用巨大而繁茂的想像力,在作品當中為我們拓展出了一個廣闊無限的虛擬空間。第六名 蕭潛《飄渺之旅》藥仙小說的開山之作。第七名 桐華《步步驚心》穿越和古代言情的代表作。
  • 金庸唯一沒有被翻拍的武俠劇?男主不會任何武功,卻叱吒武林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肯定都有一個武俠夢,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但是很多人都喜歡去看武俠小說。而說到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金庸先生。金庸先生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的經典武俠作品一直都是大家翻拍的重點,除了《倚天屠龍記》,還有《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等等到現在都被翻拍了無數個版本。
  • 金庸《越女劍》為何是唯一一部從未被翻拍過的劇?選角太難選
    「情之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澀,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萬分,也不免為其所傷。」——金庸《神鵰俠侶》但凡提及金庸,想來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武俠小說。沒錯,金庸的確是近五十年來最優秀最知名的通俗小說家。
  • 金庸從未被翻拍的作品,只因對顏值要求太高,無人敢輕易挑戰
    不幸的是金庸老先生在2018年10月30日去世,一代武俠小說奇才隕落,舉世哀悼。金庸一生創作了多部經典的武俠小說,在全世界都擁有很多粉絲,他的作品還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從而被更多的人知曉。《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等優秀的作品都曾被多次翻拍,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金庸的幾部經典作品就會被拿出來翻拍。
  • 十本讓人拍手叫好的經典小說,完結很久仍被奉為神作,你看過幾本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十本經典至今仍在的小說,神作如此不負讀者期待,不知道你們看過幾本呢?當然你也可以反駁。不過,貓頭鷹寫出的故事,總是很多文筆卓越之處。那些細膩的筆觸,或鋪陳,或抒情,或調侃,總能帶給讀者很多深入人心的體驗。其實,小編一直很喜歡他的《間客》來著。你們呢?《死人經》這是一本傳統風格的武俠小說,卻在作者冰臨城下出色的文筆駕馭下,寫出了深刻和感動。通俗的套路在作者的故事只是橋梁,連接的是意想不到和拍手叫好。
  • 淺談中日兩國武俠小說之差異
    關於武俠小說,日本有這樣的說法:在日本,武俠小說概念最早源自1902年,源自押川春浪的《英雄小說· 武俠之日本》出版。自此時起,日本武俠小說進入黃金期。 而一般在書店裡,武俠小說的架子上半壁江山是司馬遼太郎,另外的半壁,二分之一由池波正太郎和藤澤周平平分秋色,二分之一是其它作家。
  • 《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14次,為何金庸的一部小說36年卻無人翻拍
    其實金庸老爺子一生寫過很多的武俠小說,只是整理出來比較出名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還有一部越女劍肯能熱愛武俠的朋友也知道。在80、90年代83年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劉德華梁朝偉版、陳小春版的《鹿鼎記》、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黃日華陳浩民版的《天龍八部》、馬景濤版、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都是絕對經典的電視劇,不僅是因為金庸先生寫的作品有內容,還有這些演員、導演、製作等等的付出,有了經典的前期鋪墊才能為後來的翻拍做準備。
  • 金庸的小說都翻拍爛了,為何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的作品很少翻拍
    對一般人來說,靖康之恥,可能就是一段不願回憶的歷史;而對於郭靖和楊康來說,這就足以改變他們的命運。所以,金庸先生筆下的郭靖雖然略顯呆萌,但是卻心中常存正義。換個修辭來說,這就是古人嘴裡的大智若愚。楊康雖然機智過人,卻是個過分追求名利的人。但是,楊康和郭靖的人生軌跡,又絕不是一個好、或者是一個壞字可以概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