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空空」出自宋代《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四引裴刑《傳奇·聶隱娘》:「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
現在的意思是指善於遁形的小偷,也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既然是小說,內容非常龐雜,全書50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各類故事和雜書。
這本大部頭是宋太宗命李昉等14人編纂而成,開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第二年就完成。雖然內容多,但看得出來多人分工合作,成書是夠快的。書名也和編書時「太平興國」的年號有關。因為古籍傳承中的散軼,《太平廣記》為不少引書保留了珍貴的記錄,比如盛極一時的唐代傳奇小說。我們耳熟能詳的《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等傳奇名篇得以傳世至今。
聶隱娘是唐代裴鉶所虛構的一個人物,堪稱武俠小說的最早之發端,充滿了神秘色彩。2015年,這個不怎麼為大家知道的故事還被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拍成了同名電影,算是火了一把。
書中記載的故事更為離奇。聶隱娘是魏博大將聶鋒的女兒,10歲時被一個女尼擄去,傳授了劍術絕技,學藝過程像極了現代的武俠小說情景,也是石穴秘境,猿猴虎豹為伴。最終聶隱娘劍術精湛,刺人如探囊取物,在通過了女尼苛刻而且無情的考驗後,失蹤5年後被送還家中。想像力足夠豐富的是,送回前,女尼還聲稱已在聶隱娘後腦中植入一把利劍,方便她平時取用。
神秘的聶隱娘的回歸,讓全家人高興過後趕到害怕。聶父去世後,所在陣營的主帥命聶隱娘刺殺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可劉節度使也夠厲害,居然提前預料到了聶隱娘何時到來,從哪到來。在專人接洽後,聶隱娘歸附了劉昌裔,並盡力做了保鏢工作。
派其前來的大BOSS見聶隱娘一去不返,陸續又派出了刺客梯隊,其中就有「妙手空空」。很顯然,在聶隱娘的描述裡,妙手空空可不是個簡單的賊,他是刺客,而且「神術神不知,鬼不覺,來無影,去無蹤」。聶隱娘變成小蟲藏在劉節度使腹中,還讓劉長官脖子上帶好一圈玉石。果然,後半夜一聲巨響後,劉節度使脖子上的玉留下了明顯的匕首刺痕,而妙手空空一擊不中,2個小時內就已經逃出1000多裡地,再不前來了。
荒誕的故事中,也揭示出唐代中期亂局下盛行的暗殺史實。各大藩鎮勢力間相互殘殺,招募具有特殊技能的刺客進行斬首行動,應該是快、準、狠的低成本選擇。
一個刺客盛行的時代,造就出一個「妙手空空」的高手,沒想到的是,再過1000多年後,這一稱號由原來神秘且強大的刺客變成了毛賊,這個轉變實在是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