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家院子西南角有一個泥坑。
剛好處在南北胡同和東西胡同交匯的十字口。給來往拉車的村民帶來很大的麻煩。雨天要趟著水,拉著車從泥巴裡面經過。晴天還好些,水曬乾了,露出坑底上來往的架子車拖拉機軋出來的橫七豎八的車轍。如果是空車,稍稍用力還可以拉過去。如果拉有糧食或者化肥的重車,就算兩個人都很難越過那個泥潭。
開始我一直很納悶,在路中間怎麼會形成個泥潭呢?把它填平了不就好了嗎?也用不了多少土。那樣來來去去的大家都方便了。那麼多人怎麼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
我給爸說:咱去拉車土把那個坑填一下吧?
爸爸說:那路是公家的,管你啥事?就你一個人走?
我愣住了,爸爸怎麼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也變得那麼斤斤計較起來了,這不像他的性格啊。
爸爸又說:你看看,咱村從東頭到西頭,哪個路口沒有泥坑?大街上有大泥坑,小胡同裡有小泥坑。這不是你能解決了的事。別瞎摻和。
我一看還真是那麼回事,每個路口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泥坑。這是咋回事啊?難道老天爺下雨只下那個路口?不會啊。
我們村南邊和北邊都有一個池塘,東邊有條小河,村子地勢中央高,四周低。出水完全沒問題。怎麼會形成水窪呢?慢慢的,我看出門道來了。
原來下雨的時候,雨水原本會由高向低流到池塘和小河裡。雨水大的時候,胡同裡,池塘邊會衝出一條小水溝來。住在北邊池塘邊的兩戶人家恐怕水土流失衝到了房基。就把胡同裡用土墊高,雨水被迫向南流去了。但住在南邊的人家也一樣,早就把胡同裡也墊高了。嘴裡不乾不淨罵罵咧咧的和北邊的人家暗暗較勁。東邊,西邊的胡同也一樣墊高。逼的雨水走投無路上天無門,只有留在了十字口中間了。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個水窪泥坑。
有次我看到雨水堵在那裡出不去,拎著鐵鍬要出去豁開一道口子去,被爸爸一把給拉了回來。
喝道:你是不是想打架了?你不信試試,馬上就有人出來罵街。隊長都管不了你管!
我氣的又憋了回去。
但一旦有重車陷在裡面,左鄰右舍也都跑過來幫忙。
一邊推還會一邊說:看這個地方,啥時候幹哩。
是啊,太難走了,這賴種路。
可以養魚了。
……
其實心裡都給明鏡一樣,都揣著明白裝糊塗。都說城市套路深,我覺得農村套路更深,人際關係更複雜。
就這樣慢慢的形成了大街上大坑,小街上小坑這樣奇特的農村景觀。
路就像這世上的人心,路不平人心也不平。
現在,村裡修上了水泥路,埋了下水管道。路平了後也少了很多的爭鬥。才徹底解決了水往高處流的奇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