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每月初的書單推薦時間啦,
四月,我精讀了這些書:
本書取材於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賢放火燒掉金閣寺的真實事件,是三島由紀夫的代表作,也是他個人美學的巔峰,也與三島由紀夫個人極具戲劇性的人生形成了呼應。
美、欲望、存在、毀滅、構建、重生、極致......書中對以上種種問題的探討引人深思,同時對哲學、佛學的思考尤為奪目。三島的文字就如手術刀,將由愛至恨、由隱忍到爆發的過程刀刀見肉地剖給你看:生命必將終結,美之極致便是死亡。
本書由馬爾克斯親自作序,序中馬爾克斯提到了,他幾乎可以對它倒背如流。確實沒有誇張,只有讀過《佩德羅·巴拉莫》,才能真正明白它對馬爾克斯究竟有多大——正是在讀過這本書後,馬爾克斯才開始了他「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生涯。在經典的《百年孤獨》中,從開篇最負盛名的句子,到虛實不分的情節等,均能在本書中找到原型。
本書碎片的拼貼與視角,亦真亦幻,講述了佩德羅·巴拉莫的一生。同時,它其實也是南美歷史的縮影。本書確實不負「拉美文學巔峰小說」的盛名,如果要在龐雜的拉美文學中選擇一本書作為代表,我會選擇它。
袁哲生應該是我今年的最愛作家(沒錯,這在我年初剛讀他的時候就確定下來了)袁哲生文字所造就的氛圍,所特有的熟悉感,帶著對往昔的回憶和寂寞的滋味,總讓我從讀第一句話開始,就甘願陷入其中。
《送行》作為一本紀念文集,收錄了袁哲生的早期絕版作品、未發表小說與私人手札。本書的內容較為龐雜,能在其中看見一位作家的寫作軌跡,還有一個你在《寂寞的遊戲》中所見不到的,更生活化、更幽默、更真實的袁哲生。
《送行》,是讓袁哲生蜚聲文壇的作品,也是《寂寞的遊戲》中的同篇小說。同時,本書出版時袁哲生的遺孀要求用它作為此簡體版本的命名。這是愛人、是讀者的送行,也是他自己對自己的送行。就如他在書中所寫:「寫作就是用一種深情的方式跟這個世界說再見。」
袁哲生作品中我最愛的一本。如果說原來袁哲生在我心中地位特別,是因為對童年生活的深情追憶,是迴蕩不去的寂寞滋味,是內心暗藏的角落被擊中的那種共鳴;讀過《猴子·羅漢池》,在我被他的文筆與故事情節徹底徵服之後,我終於得以真正去正視,那其實我早就意識到的事實:袁哲生確實是一位優秀的作家。讓我開始真正從故事內容、結構組織、語言風格去看待他的作品了。
《猴子·羅漢池》一共五個故事,但是前兩篇與後三篇合起來分別構成一個長故事,所以一共算是兩篇。故事中的每篇對故事進行了情節補充與視角推進,講述了兩個相對完整的愛情故事。用他一貫克制的白描手法,讓讀者不斷地去品味在靜謐的故事背後的殘酷與衝撞。就如本書推薦語中所說:
「時間永恆地停了下來
深邃的愛情流轉出更多面貌
我們卻從不知道它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