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同學們最近有沒有看過一部熱播劇《二十不惑》,這部劇裡很多臺詞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其中最留有印象就是姜小果入職後的自我介紹以及那「三個忠告」
在《二十不惑》裡,姜小果在剛入職的見面會想要緩解一下氣氛主動提出自我介紹,沒想到眾人都來自名牌大學,想到自己的學校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本科大學,只能敷衍的自我介紹說:「我叫姜小果,........,來自東北」,這已經是感覺在學歷上就已經不如其他人了。
但現實上比電視劇更殘酷,學歷、學校、技能這些因素都是成為衡量你價值的標尺,一張本科學歷證書,最起碼是踏入社會的敲門磚。 確切來說學歷就是敲門磚,你沒有學歷,連門都進不去,還怎麼展示自己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樣的磚敲什麼樣的門。
很多人也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以學歷為門檻,其實用人公司為了高效率性的工作,每天面對海量的簡歷只能先以學歷來篩選,他們覺得:名牌的大學就代表著優秀的學習能力、素質、勤奮和自律。
在劇中,姜小果被上司安排查看郵件並要求整理出商業計劃書,她覺得同一期的員工都有項目跟著,而她自己就去做一些和自己職位無關的事情,於是把那幾百封郵件都刪了,就隨隨便便的整理出2份計劃書交給上司,沒想到上司看穿了一切
於是上司給了姜小果「三個忠告」
第一:發現自己的工作跟別人不一樣時,先別抱怨,想想自己跟別人的差距
同樣是一起入職,同個崗位,為什麼上司給我們安排不同的工作人任務?甚至是他比我早升職?雖然大家在同公司,同崗位,但也許專業背景、工作能力、工作經驗、學歷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發現自己工作不一樣時,不要只想著因為學歷問題,也許是因為工作經驗。畢竟姜小果的同期的入職者中不乏名牌大學的畢業研究的,甚至有可能他們可能在讀書或者研究生期間參加過項目的工作,所以他們入職後就直接去跟項目,而姜小果是一個小白,沒有任何跟項目的經驗,上司自然不會讓她直接跟項目
第二:一份工作只有你先看得起他,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反之亦然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上司安排姜小果在那一堆過去郵件中整理商業計劃書,姜小果認為那些郵件中是絕對不可能整理出有價值的商業項目,她內心本身就不想弄的,自然而然的也就做不好。
那如何使這份工作是我喜歡的,就像姜小果上司說的一份工作只有你先看得起他,才不會從內心排斥它,你才會對它感興趣。你也只有對它感興趣了,才能夠做到心無旁騖,高效率的把事情做好。
第三: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吹牛和討好沒用的人,還不如先看看自己手上能幹什麼
在職場中我們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花時間和精力去討好和吹棒別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如靠自己來得實實在在
提醒你們一句:如果你不能拼家人,不能拼顏值等等,那麼只能靠自己,這樣我們就得要做到以上這3個忠告。
這三個忠告也告訴我們:首先應該是不斷提升自身,把自己學歷提升起來,受益的是你,優秀的是你,錢並沒有消失,只是換種方式陪伴你;從你的動產,變成你的終身不動產,它能不斷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