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長在樹上|韓牧專欄

2020-11-19 懶熊體育

這個標題來自我的一篇小說,2007年發表在江蘇的文學刊物《金山》上,後來我出了一本很湊合的小說集,將這篇小說也收錄進去,並以這個題命名。那本書裡面大部分的主人公,都來自我家鄉那個皖北小村子,看到的、聽到的、查到的、發生的,等等。

我的童年長在樹上?如果這樣去告訴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可能會驚掉下巴——我們都是人類,又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童年怎麼會長在樹上呢?

可是,作為80後的我,童年確確實實不少都跟樹有關。我上小學的學校門口有一個池塘,那兒有一棵老樹斜躺著長在那裡,我跟幾個小同學就經常爬在那顆樹上;與此同時,我們家門口也有不少類似的樹,我也喜歡爬。除了爬樹,掏鳥窩、爬屋頂等也是我們的童年娛樂方式之一。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我們有大把的時間去玩耍,父母忙著生計也沒有時間管著,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是到處「野」,除非餓了,或者某個村子的孩子突然發生意外,父母才象徵性地陪伴幾天,但堅持不了太久。總之,那個時候我們下課或者周末絕不會有課外輔導班,我看到現在一二年級好幾斤重的書包就把我嚇著——我們那時候書包經常不知道丟在哪裡。

這也是懶熊體育要做「體育場裡的童年」這一選題的重要原因,70後、80後的童年什麼樣?90後、00後的童年什麼樣?甚至未來他們孩子的童年都長在哪裡?

當這個選題交給我們記者辛曉彤時,她對這個選題很感興趣,但當她聽說我的童年在爬樹時,還是多少顛覆了對80後的一些認知。不僅是我,我們的採訪對象、1978年出生的演員龔蓓苾,同樣有爬樹、上屋頂的童年經歷,要知道80後與90後之間不過差距10年左右的時間,但這10年中國變化太大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屬於那一個年齡層,但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

在童年,除了這些看上去很誇張的玩耍,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小學二年級時,伯父送我一隻籃球與一雙雪白的球鞋。這兩件物品對我最大的變化是,我從樹上到了「陸地」,抱著籃球在學校操場上玩,沒有人教,但每天帶著籃球就自動會有很多人跟著我一起玩的驕傲感還是有的。所以跟其他人不同,我打籃球的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至於體育給我帶來的意義,倒沒有認真去想過。原因很簡單,在我們那個時代,玩體育會被認為不務正業,甚至學音樂、美術等都需要一定天賦才能做好的事情,如果哪個學生去學了,都往往會被認為是「差等生」——再怎麼著考個師範做個老師,也比練體育、學美術強。

那是一個容易誤讀與誤解的時代。

在經濟的催化下,中國瞬間完成了從農村向城市化的轉變,看樣子一個新時代要到來了——80後、90後的孩子們開始與這個世界對話。我們看到商場裡到處都是孩子在玩耍,這些聰明的商業機構想盡各種辦法吸引他們。不過,幾乎所有的孩子在3歲之後都不再喜歡封閉的商場了,他們希望到戶外去走走。這個「戶外」,多數時間最後會被家長理解為要選一個體育項目,衡量的標準可能最好能跟未來留學或者跟應試教育考試掛上鉤。

至少在一二線城市,所有的家長都會給孩子選一個體育項目:籃球、足球、橄欖球、棒球、體適能、格鬥、滑雪、馬術等,懶熊體育產業智庫曾在兩年前做過一次調研,超過七成的80後家長會讓孩子嘗試2-3項,體育的作用在他們眼中不再是強身健體那麼簡單,還有韌性鍛造和團隊合作等。

這個趨勢我也跟北京大學教育學專業的劉嫚女士求證,她也很認同我的觀點,並用一些理論知識來驗證:孩子在3歲之前與3歲之後感覺、動作、觸碰、發育等完全不同,他們需要體育來認知世界。看來,孩子的童年多參與體育運動百利而無一害,只不過多數時間,隨著年齡增大我們要跟語數外等作業進行PK罷了。

最近被炒得火熱的中考體育100分與體教融合政策也引起業內很多人關注,我的觀點是,看上去是好事情,因為教育部重視體育納入考試並達到100分範疇,家長們開始重視,但我擔憂的是,體育最大的魅力並不是讓人怎麼去贏,而是一直所說的如何面對瞬間失敗、人生可能經常失敗的「挫折教育」——流汗帶來的人生質量。

我在一個公園裡碰到一個鮮活的案例,一個初中二年級、身高超1.7米的男孩在打籃球,沒多會兒他跟父親發生爭執,他的基本功很弱,連帶球突破都有問題。父親讓他多練練基本功,可他堅持要多吃蛋白粉增加對抗。兩個人分歧很大,沒多會兒這個男孩說:「我一點都不喜歡籃球,就是身邊同學都在練,我就是要比他們更好。」

他父親有點生氣,強調他得熱愛籃球才能練好,但他說,從小到大不管考試還是其他都要比其他人優秀,包括籃球,他也有這樣的目標。

或許這是父子間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溝通,父子間的較勁往往在兒子25歲之前都會是一個常態,但這至少代表了一部分人對體育的態度。我們也能看到,這些年出現了很多「媽寶」,經濟不獨立或人格不獨立,早已成人卻仍然像個媽媽的「小寶寶」——但在體育場上,媽媽不能幫你獨擋一面——儘管我們看到很多北京小學生的比賽,觀看的家長卻因愛護孩子心切而在場邊吵起來了。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在沒有可以替代高考的情況下,大家在高考獨木橋慘烈競爭的現實裡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想讓孩子們更好地享受體育,有點難。郭德綱在自傳《過得剛好》中就提出兒子郭麒麟的教育問題,郭麒麟說自己上學就是為了「父親的面子」,郭德綱一想既然是為自己就沒這個必要、費這個勁幹嘛,於是14歲的郭麒麟就退學了。但是,郭德綱跟外界印象的接地氣不太一樣,他不抽菸、不喝酒、最喜歡看書,家裡有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所以他讓郭麒麟不在學校讀書還得一輩子「讀書」。

當然,我們也看到,以80後新概念作文大賽韓寒為代表的一批人,也都沒有讀完大學就走上社會,他們的人生同樣豐富多彩。

這些,都是一種可能性,人生本來就該不一樣。希望體育也可以給予一部分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經歷與人生。

相關焦點

  • 薦讀|我的童年〈二十三〉
    《一》、我童年時期的回憶!話說到!我的父親把我領回家沒過兩天,養母又來把我接了回去。這樣一來二去,我的父親有點生養母的氣。父親就想出個辦法,乾脆把我送到河南老家我爺爺的身邊。養母見不到我 時間長了就會淡化。我還記得,一大早父親就把我帶到白水縣南井頭一家姓郭的我父親的老朋友家裡。當天晚上,就住在郭叔叔的家裡,夜裡我尿到郭叔叔家的床上,哎呀,真的不好意思,還被父親罵了幾句。
  • 【生僻】生活在樹上
    誰不想活在樹上呢?我不太清楚,但我清楚的是黎森·瑞勒一定不想。「瑞勒,你想不想去樹上生活呀?」當我問她的時候,她給了我一個否定的回答。這是我第一次拿這個問題去問瑞勒,那時瑞勒還是一個10歲的小姑娘,鄰居家的女兒。「為什麼?」我追問道。「因為樹上沒有wife,還沒有插頭給手機充電。」她給了我這樣一個回答。我很詫異,但又能夠理解,在這個娛樂與物質的世界裡,確實樹上少了部分精彩。
  • 《樹上的男爵》:從三個方面淺析「生活在樹上」的現實意義
    」這是弟弟彼亞傑對柯西莫終身生活在樹上的行為的總結,我不知道12歲的柯西莫毅然決然爬上樹時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確實用自己的一生在堅守和踐行著這個信條。家庭裡的積怨給柯西莫的童年帶來巨大的不幸和痛苦,但他常常只能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一些無用的「反抗」。終於,在最後一次拒食蝸牛的刺激下,柯西莫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內心與周圍環境的「格格不入」,他受夠了長期的「不公正」對待及冷漠虛偽的家庭氛圍,於是毅然決然地選擇「疏離」人群並爬到樹上去生活。
  • 為了走200米去看樹上的紫色果子,我用了十年
    我總是在學校到很晚才回去,因為我害怕。在我的記憶裡,那條路上都是灰色的。直到很多年的以後,我才發現,在路邊居然一直有一棵綠色的大樹,樹上還會結出紫色的小果子。後來,長大了,我不想我的孩子過像我一樣的童年,於是踏上了學習心理學之路。
  • 我的凌亂童年
    但那時,我可沒心思欣賞自己的傑作,男孩的父母在我童年裡每每指著自己兒子臉上的記號,笑著讓我負責,敢情他們拿這個當定情信物了。我可不打算負責,我只負責長大,後來,我長大了,該結束我的野蠻的、放牧生活,上幼兒園了我生於1976年,那一年發生了讓整個中國蒙在深深悲痛中的大事件------毛主席去世了。
  • 今日推文|「無限流耽美」心動不如行動💕
    《天官賜福》墨香銅臭架空歷史|愛情|耽美推薦指數:⭐️⭐️⭐️⭐️⭐️簡介:八百年前,謝憐是金枝玉葉的太子殿下,風光無限的天之驕子。作者專欄:墨香銅臭戳作者專欄可見新文預告以及完結文《魔道祖師》《人渣反派自救系統》內容標籤: 靈異神怪 情有獨鍾 仙俠修真 勵志人生一句話簡介:為你,所向披靡!
  • 普陀庵 樹上有珍稀的發冠卷尾和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的故事
    如果不是特別介紹,我相信許多人都會把它錯當做了燕子,因為它的身形和燕子極為相似,但是要大一些,屬於中型鳥類。隨後發現旁邊的樹上站著兩隻發冠卷尾,總也不動,默默的守護著這個鳥窩。我頓時明白:這是雛鳥到了出窩的時候,媽媽不餵食就是為了逼小鳥飛出來。就像人一樣,不遇到困境逼一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
  • 故事|偷我錢財的小偷,居然是我親孫子
    文|夢寒若1「天啊!我該怎麼辦?」鍾奶奶坐在路邊捶胸頓足,嚎啕大哭。周圍的人用同情的目光注視著她,也有人走到她身邊安慰她,可是沒用。也是,家裡唯一買糧食的人民幣都被人偷走了,任誰都不會有好的心情。鍾奶奶上前去詢問這受傷的孩子,才知道他是一個孤兒,因為貪玩,在樹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這條路有些偏僻,平時沒有多少人來,所以他躺在那兒,已經好幾個小時了,幸虧遇見了鍾奶奶。鍾奶奶趕緊把他帶到醫院,所幸沒有什麼大礙。
  •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
    民間故事|女鬼阿細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青柳莊有個叫阿細的紡紗女,16歲,就吊死在村後的竹林中。我來找公子,其實是想讓你幫我一個忙!王生問:幫什麼忙?若是我能做到,願意幫助姑娘。女子說:我叫阿細,我不是人是一個吊死鬼,死在這竹林中,已經五十年了。
  • 故事:童年的風箏會
    我喜歡極了,拿著風箏去了田地裡,看見風箏真的飛了起來,而且越飛越高,我看著藍天,還有白雲,把我快樂的心情也帶到了無憂無慮的雲間。但很遺憾,那一年的初夏,我拉著風箏過一片樹林的時候,風箏被掛在了樹上,骨架還在,但是紙全壞了,加上天氣逐漸炎熱,也就不再放了。小學三年級春天的時候,我想參加風箏會。就讓在縣裡上學的二姐帶一個風箏回來。
  • 張守金:絕不服輸|小小說
    大柱的老婆說,這樹遮得半截地不長莊稼怎麼行?於是,大柱去找李虎,和李虎說事兒,李虎的老婆也在家。大柱說,李虎兄弟,你的樹長得不小了,能賣錢了,你看看啥時候把它賣了吧。李虎老實,好說,這一兩天就賣。大柱走後,李虎老婆說,你咋那麼老實,真是三腳踢不出個屁來,這樹正長著,一年得長一二百元呢,賣了多可惜,咱種到咱地盤裡了,又沒種到他家地裡,憑啥他說賣就賣。
  • 童年(效仿高爾基三部曲)
    每天下午放學,我們四人組會去高中部踢足球,而我既不是守門員,也不是正式球員,只是一個幫他們看書包的。小高的家中有著大量的書籍,我是最饞的,每天纏著小高,只為去他家看書。小高迷上了遊戲機,錢包裡揣著大量的毛爺爺,有時候翹課逃學,有時候深夜回家。小高的爸爸得知,把小高吊在家院的樹上一頓毒打。
  • 童年的夏夜一去不回,但這1000個故事值得繼續講給孩子聽
    記憶中兒時的夏夜,總是很長。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奶奶拿起蒲扇輕輕地搖,爸爸端出冰鎮的大西瓜時,總要講點什麼。講什麼呢,牛郎與織女的傳說,還是白雪公主的故事?三聯生活周刊1995年至今的所有報導文章(1080期),包含《同伴與成長》、《技術改變童年》、《生為女孩》、《重建愛的庇護所》等教育專題的內容,你都可以免費看了。
  • 情路坎坷,源於安全感缺失的童年,還好我遇到了我的「禹司鳳」
    是因為偷吃桃子從樹上掉下來,摔紅的。小兔子看到了小猴子的紅屁股,哈哈大笑,笑得嘴都裂開了,成了三瓣嘴。現實生活的痛苦被一個虛擬的世界覆蓋,我這才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有這麼多新奇有趣的東西!就到處借同學的連環畫看,《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大鬧天空》。我童年父親缺位,父母一直分居,所以,很羨慕別人有哥哥。一直希望有一個像孫悟空一樣的大哥哥來保護我。
  • 李立綱:暗戀|小小說
    一曲《彩雲追月》,在古香古色的吧室裡淡雅清幽地流淌,講述著亙古天庭裡那段浪漫纏綿的愛情……她對他說:我是從程紅阿姨哪兒打聽到您的……我偷看了我媽媽那本發黃的日記才知道了您,知道那時班上有六個男同學爭先恐後地暗戀我媽媽,而我媽媽最看好的是您……網上,我搜索了您寫的文章,文章裡的那些文靜美麗的女主角都有我媽媽的影子。
  • 貓死了為什麼吊在樹上?
    狗既答應,老虎即地將「展威」的技能全部教給貓,貓果真學到了本領就躲到樹上,不肯教老虎「吸血」。老虎受騙後暴跳如雷,立誓要把貓降撕碎。貓見老虎上不了樹,倚在樹上洋洋自得,誇耀自己本事,並取笑老虎不會爬樹,揚言自己就是死也要死在樹上,絕不讓老虎毀壞屍首,叫它不必傻等。
  • 我「傳奇」的童年
    文採不好的我也有自知之明,再三琢磨後,拿起床頭的手機,故事也就這樣開始了……華夏文明自古是有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傳統觀念,我便是這種思想觀念的「產物」。我半歲前的人生也挺傳奇的,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經歷,有時候我也感覺挺慶幸的。九十年代初的一個夜晚,我被我家人送到一個農婦家裡,那時候正趕上計劃生育,也是被逼無奈。
  • 童年記憶之二十二——爬樹的樂趣
    可是爬了一半,我往下一看,一下子心虛了:「我的媽呀,離地面這麼遠,要是一不小心掉下去,豈不就粉身碎骨了?「我開始搖擺了,手微微顫抖,便停在樹的半中腰一動不動。夏天的午後,大人們坐在堂屋凳子上打盹的時候,我喜歡在村子裡溜達,就是在樹木花草中間跟飛禽走獸逗樂。每當碰到蟬在樹上高聲歌唱的時候,我就會輕手輕腳爬上樹,將它逮個正著。不過逮它主要是出於好奇:這個小小的身體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嗓門,它身上藏著一個高音喇叭嗎?這樣把它放在手心翻來覆去地瞅,總是找不到答案。最終還是仁慈地把它放了。我還喜歡從樹枝上摘蟬蛻的殼,黃褐色、透明的跟蟬的身體一模一樣的樣貌。
  • 姻緣樹上的諾言
    男孩想了想,從地上揀起一塊尖尖的小石頭,很用勁地在這顆象徵著月老牽線的姻緣樹上畫了一顆心,並刻上自已的名字,然後把石頭遞給了女孩。此時,女孩已經滿臉通紅,不過女孩並沒有猶豫,接過石頭在那顆心裡也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男孩看了看,覺得還不夠,便又刻下了"我永遠喜歡你"。女孩搶過石頭剛刻了個"我"字,突然,女孩發現母親從遠處過來了,嚇得她和男孩匆忙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