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這部網劇剛播完,因為喜歡,我立馬去網上找了原著小說來看。
小說原名叫《如果沒有明天》。
網劇和原著小說基本脈絡是一致的,但是為了加強戲劇衝突,導演和編劇做了一些改編。
這一改編,整出了一個和原著不一樣的餘歡水!
小說中的餘歡水,並沒有撞車後性格大變這樣的狗血情節,主角就是一普通人,性格有點軟,老婆甘紅喊他窩囊廢,丈母娘和小舅子看不起,受個別同事排擠嘲笑,被朋友愚弄借錢不還。
但餘歡水還真不是一個窩囊廢!
最早,餘歡水曾經和呂夫蒙合夥開過廣告公司,在當時甘紅的眼裡,那是神一樣的存在。用餘歡水的話說:老婆追他的時候,她們全家四口人住的房子還沒餘歡水現在的房子大。
老婆喊他窩囊廢,是因為之前一直這麼叫,連做愛爽的時候也喜歡叫餘歡水窩囊廢。
只是後來娘家起來了,父親升上了局長,弟弟靠著當局長的爹做起了官商勾結的買賣,賺了大錢,買了豪宅,而餘歡水則是越混越慘,老婆才會越來越脾氣見長。
窩囊廢還在叫,只是互換了位置和背景,聽起來就覺得越發刺耳了。
在現在的公司裡,餘歡水也是一本本分分的業務員,雖然銷售業績慘澹,但是資歷夠老,所以公司其他人包括領導,都沒有像網劇裡那樣對他有過分的擠對。
甚至公司財務梁安妮,還對餘歡水頗有情意。
甭管是真情還是假意,在原著裡,餘歡水的唯一一次婚內出軌,就是和梁安妮。
只是原著裡的這次出軌,既有些慘又特別搞笑。因為涉及到性方面的描寫,所以我不好在這裡過多的闡述,以免被頭條審核文章時咔擦掉了。
好奇心重的朋友可以找來原著小說看一看,保管您樂!
但在網劇裡,餘歡水梁安妮的這一段情緣,卻被安排成了色誘,並且還沒能成功。
現實中像小說裡餘歡水這樣的男人有很多,但網劇中的餘歡水,則超越了現實,成了集萬千窩囊為一體的典型人物。
這樣的典型人物並不真實,但卻有著極強烈的戲劇衝突。
前期越慘越窩囊,觀眾就越能在後期餘歡水的爆發中找到觀劇的快感。
原著裡根本不存在假電纜一事。
那個制假販假的三人小組根本沒那麼多的戲份,就連U盤也是子虛烏有。
其實想想就假,網劇中U盤被趙覺民拿走,原本是為了想分得更多的贓款,但最後被餘歡水將計就計一攪和,直接喊出2000萬的價碼才還U盤時,趙覺民應該有所行動,不該由著餘歡水敲詐啊!
錢都給餘歡水了,他還折騰個毛線啊。
這裡是網劇版的硬傷。
原著裡雖然沒有假電纜和U盤事件,但趙覺民、梁安妮和魏黨軍三個人的狗鬥一直在。
其實現實中哪個公司和企業不內鬥? 這都成了企業文化了!
原著裡,餘歡水知道誤診是小說最後的事兒了。真正患癌的是在公司裡過嘲諷他的吳安同,也就是網劇裡餘歡水的徒弟。
所以原著裡的餘歡水,是一直以一種必死的心態在活,所以他才能持續的不管不顧的爆發,才有了和小美女欒冰然的臨終之旅,直至最後被徐二炮綁架後的驚心動魄和置之死地而後生。
網劇版的漏洞在這裡便又顯現了:一個已經證明誤診的人了,知道自己沒病了,如何還能去進行一次浪漫而危險的臨終關懷之旅呢?
況且愛心基金也不是閒著沒事的,你沒病也死不了,為啥會為你花費資金動員人力物力進行一次不該存在的臨終關懷呢?
這根本就說不通。
但是觀眾的心,已經被故事裡的餘歡水悲慘遭遇給同情化了,心裡會不自覺得認為餘歡水應該享受一次有美女陪伴的漫遊之旅,就當是給餘歡水的補償了,甚至還有些迫不急待地期待兩人之間發生點什麼。
結果導演也很上道,拼命把兩個人往一起撮合。
一個是城市英雄,一個是清純美女,不發生點什麼也確實對不起觀眾。
結果就是,故事在這裡開始就跑偏了。本來一部揭露人性諷刺人生的悲劇小說,到這裡演成了一出有喜有悲但基調輕鬆的鬧劇了。
這樣一出鬧劇,飾演欒冰然的苗苗起了不小的作用。正是因為她的清純和美麗,讓人無法往悽慘了去聯想,也不願。
所以,導演也是順手推船,兩好並一好,讓餘歡水和欒冰然兩個人索性來個大圓滿結局。
相比較於網劇版的大圓滿結局,小說版的就無情的多。
餘歡水在逃脫徐二炮的魔手之後,也知道了自己的誤診,他興奮的第一個想去告訴自己的前妻,想和甘紅複合,重新過三個人的甜蜜日子。
但甘紅開門時,裡間臥室裡傳來的男人慵懶的聲音,讓他的心又涼涼了。
他交回了鑰匙,一個人鬱悶地坐在花園的長椅上長旴短嘆,正當他掏出電話準備打給欒冰然時,卻眼睜睜地看著不遠處欒冰然抱著了一個青年的胳膊走過,邊走邊說笑,說的正是餘歡水當時替她發傳單時的古怪穿著。
在欒冰然的眼裡,餘歡水只不過是一個片段,一個笑料罷了。即便是她的一時英雄,也許還有一時的心動,但終不過各有各自的人生。
這才是最讓餘歡水崩潰的地方。
電視劇《小歡喜》裡有一句臺詞:「中年危機絕對不是一件事,而是所有事一起來,壓著你。」
換句話說,壓垮餘歡水的絕對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逃離了被徐二炮殺死和人體器官販子強取眼角膜的危機,卻擺不脫生活情感的危機。
在餘歡水重新燃起生命之光時,連續的情感打擊,讓他再次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是生?是死?對此時的餘歡水來說,仍然是個問題。
這是原著小說留給讀者的最大懸念!也是小說最引人深思的地方。而讓讀者和書中的主角同時陷入沉思和反省,也是原著作者最神來的一筆。
這就是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由書到人,由人到己,由外到內,由內而生。
人類的美好情操和優秀品德,便在這一次次的文化洗禮中由內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