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快十一點了,古阿姨打電話給我,電話接通了,阿姨第一句話就是:丫頭,你可以幫我一個忙嗎?我說:可以,只要我能辦到。她讓我給她老公李叔叔充一百元話費,等解封了再給我現金。我還以為什麼大事,而且這也不是我第一次給她充話費,只不過倒是第一次給她老公充話費,我問清楚了號碼,立即給叔叔充了話費。並告訴阿姨,這些小事情不必拘束,跟我說聲就是,舉手之勞。阿姨卻說老是麻煩我,不太好意思。
我與阿姨聊了一會兒家常,放下手機。我陷入了沉思。阿姨七十五歲,叔叔七十八歲,他們育有一子三女,老兩口住在兒子家裡。一個院子裡,兒子一家住主房,老人住在偏房裡。孫子孫女大學剛畢業,大女兒嫁去隔壁村子,小女兒住在附近,二女兒在鄰市。是什麼原因讓老人如此小心翼翼,不願意麻煩自己的子女,而打電話給外人呢?想著就覺得心酸,有點心疼她。
阿姨有輕度中風,糖尿病等,常年服藥。平日裡偶爾散步走到我店裡,不忙時與我人聊聊天。叔叔阿姨操勞了一生,奉獻了一生,卻沒有存夠自己的養老錢。他們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含辛菇苦地把孩子們養大,等著孩子們成家立業了,又忙碌著帶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他們身體硬朗的時候跟兒子一起做生意,存了些錢,兒子投資需要用錢時,傾其所有給了兒子。閒時養雞賣錢,收廢品換錢補貼家用,到現在一家六口人,還是年近八旬的叔叔的做飯。但他們現在基本沒有收入,逢年過節或是生日,孩子們給上幾百元紅包,就是他們的「收入」了,阿姨曾感嘆說:如果我倆再年輕十歲,該多好呀!我從她的言語中感受到了無奈與擔憂。但老人也說孩子們也有難處,他們也不容易,他們要養育自己的子女,也有生活壓力,只怪自己在身體還硬朗時,沒有更努力一些。「丫頭,你們還年輕要好好幹呀!」阿姨常對我說道,我很感慨,年輕就是資本,大好的時光不努力,難道去享受安逸,等老了去嘆息嗎?
夜深了,我想等明天天亮了,一定要給遠在老家的媽媽打個電話,告訴她有事直接找我,跟自己的子女不要見外,就像小時候我們遇到困難找爸爸媽媽一樣,不要覺得麻煩,不然我內心不安。您養我小,我養您老!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