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太平洋戰爭制勝神器(5)——焚魔的天火,核爆風雲

2020-09-03 燃燒的島群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332篇原創文章。全文共4694字,配圖30幅,閱讀需要16分鐘。本文曾於2020年8月8日首發於TTH和WX。

駕馭超越體能的力量,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可惜的是自從掌握用火以來,再也沒有任何一件發明可以引發天翻地覆的變化,直到蒸汽機的發明。

圖1. 瓦特發明蒸汽機,簡單來說他就是把物體轉變形態時釋放的化學能給利用起來了,從而超越了人的力量

很多人或許不認可這個觀點,讓我們換個大視角來看,火的發明讓人類區別於野獸,提高了對食物的吸收能力和自身的抗病能力,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促成人類的大繁衍,形成了對獸類的數量優勢。而這種數量優勢又推動了整體力量的優勢,簡單來說,更多的人可以辦成更多的事情,無論是在圍獵獸群,還是修築長城或金字塔,還是兩軍對壘,還是誕生人類精英,人的數量都是一件近乎決定性的因素。

圖2. 建造金字塔示意圖,大型建築需要耗費大量的建築,甚至會導致社會動亂和滅亡

由於人的數量跟生存空間大小和生活環境優劣緊密相關,地緣環境因素就對人的族群有著巨大影響,地處溫帶、水源和物產豐富的地方更容易產生更大的人類族群,按照這個標準去套,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率先形成了高密度人群,也催生了早期文明並向周圍擴散。

於是「人多力量大」的粗淺道理得到了基本的應證,直到人類掌握了另外一種巨大的力量:化學能。其實火也是一種對化學能的使用,只是用途還比較單一,僅限於做飯取暖。當瓦特發明蒸汽機後,將火燃燒產生的熱量轉化為動能,驅動起各種機器,打破了「人多力量大」的基本原理,從此以後,少數人也能駕馭著機器去徵服多數人了。

圖3. 蒸汽機原理的動圖,液態水變成氣態水時的膨脹推動活塞,通過機械轉換為往復運動

最開始只是使用煤炭燃燒獲得的熱量,去燒開水獲得蒸汽,並推動活塞式運動。後來掌握了發熱量更高的汽油和柴油,發明了汽油機和柴油機,驅動汽車、坦克、輪船和飛機,這些已經為我們所熟知並且有點司空見慣了,不再深入。

然而,僅僅是獲得化學能的助力,仍不足以滿足人類對力量的無窮追求。這個世界上是否還有更強大的力量,這個問題又要去翻翻書了。

簡單來說,化學能的釋放仍然是分子級別的原子重組,比如氫氣H2和氧氣O2燃燒生成H2O,並釋放能量。那麼原子級別重組是否也能夠釋放能量呢?

圖4. 早期人類無法進行微觀的觀察,只能簡單地從形態上把物質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

早期人類文明對世界的基本物質只能依從「眼見為實」的原則,簡單區分為「金木水火土」這幾類,然後可以通過這五類元素的組合生成世間萬物,古代鍊金術就是根據這套理論,用基本元素反覆嘗試組合。直到1661年,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意耳大膽地提出世間萬物是由不同的「微粒」組成,而非「金木水火土」,這一年也因此被稱為化學科學的元年。

圖5. 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意耳

西方科學家們在進行化學反應時,注意到化學反應中的變化量總是有特定的倍數,這說明存在著某種最小元素是最小變化單位。比如說上文提及氫氧燃燒產生水的化學反應,只能是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呈比例反應,因此這個化學反應的最小單位被稱為「原子」。

1803年,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原子說」,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每一種元素只包含唯一一種原子,這些原子相互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化合物。這就能解釋為什麼不同元素總是呈整數倍反應,但是道爾頓還不能深入解釋各種元素到底是由什麼原子組成。

圖6. 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把不同元素和原子量(即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量)進行了掛鈎,並且把當時已經掌握的63種元素套入周期表中,發現了元素排列的奧秘:基本上隨著原子量的增加而成為不同的元素,比如我們熟知的氫元素原子量為1,鐵元素原子量為26,

圖7.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


圖8. 由門捷列夫率先提出的元素周期表,經後人不斷補充形成現在的規模

但在19世紀大多數時間內,人們認為原子就像個實心玻璃球一樣不可分割,直到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生發現了原子裡面能夠跑出帶負電的電子,而通常的原子是不帶電的,所以原子內部必然有帶正電的物質存在,也說明了原子可以被進一步分割。

圖9. 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湯姆生——電子的發明者

接下來又有許多大牛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值得一提的是,連剛剛步入近代化的日本都有一位物理學家長岡半太郎,在1904年正式提出並發表了自己的「土星模型」理論,認為帶正電的原子核被外圍一圈電子圍繞著運動,類似於土星環,這個理論甚至比西方的幾位大牛提出的還要接近實際。

圖10. 被日本人印在郵票上的長岡半太郎,此人一直活到了二戰後的1950年,終年85歲


圖11. 右邊那位我不確定是不是長岡片太郎,左邊那位還有不認識的人嗎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以他的實驗結果為依據,提出了原子核結構的「太陽系模型」理論,即原子核象太陽一樣位於原子中心,電子類似行星一樣圍繞著原子核運動。相互之間存在著電磁作用力。

盧瑟福最大的貢獻是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而不是長岡那套空想出來的理論,這一點成為盧瑟福原子模型留名於世的最大因素。

圖12. 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他是約瑟夫·湯姆生的學生

科學的接力棒又來到了另一位年輕的丹麥人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的手中,此人後來被拔高到幾乎比肩愛因斯坦的地位。簡單來說,波爾為盧瑟福原子模型的穩定性提供了佐證,最終為人類描繪出了原子內部的結構奧秘。

圖13. 丹麥人尼爾斯·亨利克·大衛·玻爾,這張照片看起來更像是黑手黨魁

1919年,又是盧瑟福開始用α粒子(氦核)轟擊氮原子核,結果是原子核居然也可以被改變,最終他揭示了原子核的一系列秘密,比如氫原子核是其他原子核的最小單位,被稱為質子,並且預言原子內部除了質子和電子外,還存在不帶電的中子。中子後來由他的學生查德威克於1932年發現,最終確立了以質子和中子為基礎的原子核結構模型,中子的存在解釋了為什麼原子的質量要比質子和電子的總質量大。因為這些貢獻,盧瑟福的學生中有十幾位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波爾和查德威克。

圖14. 最新的原子內部模型

自從中子的秘密被揭示後,一大群科學家就用中子代替α粒子去轟擊元素周期表裡的各種元素,看看能產生什麼結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科學家在之前也曾發現即使相同的元素也存在不同質量,這個差別的質量就是中子數的不同,這種質子相同而中子不同的元素就稱為同位素。科學家用中子去轟擊各種元素的目的就是想獲得新的元素或同位素。

圖15. 這是一張著名的照片,以上提及的所有大牛隻要活著的幾乎都在裡面

結果也的確沒讓科學家們失望,1934年,義大利科學家費米的團隊通過轟擊當時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上最後的第92號元素(鈾元素),得到了原子量增加後的第93號元素。但到了1938年,一位德國科學家哈恩重複了這個實驗後,發現其實並非得到了新元素,而是導致鈾原子分裂為兩個質量相等的鋇元素,這種現象就是原子核裂變!

圖16. 義大利科學家費米,後來加入美國國籍,他是核裂變理論的最終提出者


圖17. 鈾235被中子轟擊後產生裂變並釋放更多中子的示意圖


圖18. 核裂變產生的原理圖,需要一定基數的裂變才能引發連鎖反應,否則容易停息

費米迅速修正了自己的結論,並且提出了核裂變的連鎖反應原理,即當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時,將導致裂變並釋放出中子,這些中子有可能再次轟擊到其他的鈾原子核,導致新的裂變並釋放出新的中子,只要這個過程持續下去,就是原子核的連鎖裂變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次裂變都會釋放能量,由於原子級別的數量極其巨大,這種能量也將極其巨大。

圖19. 大牛中的大牛,德國猶太人愛因斯坦,後移居美國

1939年1月,哈恩的論文正式發表,3月,已經移居美國的費米與美國海軍接觸,希望他們能意識到原子核裂變的巨大威力,但是顯然這套新理論對軍隊的大老粗來說有點太玄乎了。同年8月2日,另外一位名氣更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直接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信,他的建議被羅斯福採納並要求軍方啟動了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美國人一方面要搶先造出原子彈,另一方面也要制止歐洲科學界大拿——納粹德國造出這種「大殺器」。

圖20. 有一部迷你劇是講曼哈頓計劃的,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

美國人選擇在新墨西哥州北部小鎮洛斯阿拉莫斯進行這項絕密研究,10萬軍民被動員起來,雖然原子彈的理論知識已經具備,但是仍有幾個難點需要攻克。一是獲得足夠數量能夠產生連鎖反應的鈾材料,二是如何產生連鎖反應的第一步並保證持續進行下去。

圖21. 《曼哈頓》第一季的宣傳海報,下面的城市就是洛斯阿拉莫斯

第一個問題經過討論,決定以4種不同的方法進行鈾235同位素的製造和分離,製造工廠被設在田納西州橡樹嶺,稱橡樹嶺工廠,到1944年3月,第一批濃縮型鈾235同位素生產就緒。

第二個問題也很快得到解決,1942年12月2日,在恩利克·費米的指導下,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型原子反應堆,成功地進行了可控的鏈式反應。

圖22. 玩《文明6》的人都知道這個海報代表什麼意思吧

當然還有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實驗驗證,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另一方面,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的主角是波音公司設計建造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四引擎高空戰略轟炸機,對敵方實施高空戰略轟炸的觀點產生於1930年代,但只有美、德這樣的科技界扛把子才有能力研製合適的載具。

圖23. 這張是B-17「空中堡壘」,也是波音公司的產品,B-29是他弟,塊頭更大

二戰爆發數月後的1940年1月,美國陸軍正式公布了「超級轟炸機」項目的設計規範,其標準為「最高時速643公裡,最大航程8580千米,並要求裝載907千克炸彈時作戰半徑能達到最大航程的一半」。後根據歐洲空戰的經驗,官方規範又在四月進行修正,提出加強自衛武器和裝甲,並增加了自封油箱。

圖24. 這張是據說是澳大利亞空軍的B-29,機徽可能是三色的

四家美國航空公司收到了美國陸航的預研合同,但只有波音公司堅持到了最後。實際上,具有豐富的大型飛機設計經驗的波音自1934年起就不斷配合軍方拿出產品設計原型,具備堅實的基礎,但即便如此,超級轟炸機的難點仍花費了大量心血。1942年9月21日,首架XB-29在波音機場由試飛員愛德蒙.T.「埃迪」艾倫進行了首飛,而在此之前,陸航已經下達了總計1664架的訂單。

圖25. 二戰美國飛機生產線,這張中也是B-17

1943年9月,波音威奇塔工廠生產出第一架B-29,隨後是1944年2月的貝爾公司的馬麗埃塔工廠,在1944年中期,馬丁公司的奧馬哈工廠也交付了第一架B-29,這三個工廠在戰時一共生產了2513架「超級空中堡壘」。其中威奇塔工廠1620架,奧馬哈工廠536架,馬麗埃塔工廠357架。

圖26. 在成都雙流機場補給中的B-29,由於缺乏加油設備,不得不靠人力一桶一桶的灌油

眾所周知,B-29最初的前進基地是中國成都的雙流機場,從成都出發,作戰半徑可達日本九州,為了驗證這種超級飛機的作戰效能,B-29先後拿九州的八幡制鐵廠和中國東北瀋陽的飛機製造廠試水,戰果並不顯著但取得了難得的實戰經驗。

1944年6月15日,龐大的美軍特混艦隊開始登陸塞班島,7月6日,塞班島上的日本陸海軍指揮官,包括曾經多次出鏡的南雲忠一海軍中將自殺,隨後美軍宣布佔領全島。

圖27. 夕陽下的B-29機群,注意左下角已經出現了「野馬」的身影

與成都相比,塞班島距離日本本土的距離更近,更適合作用遠距離戰略轟炸的出發基地。10月,埃米特·奧唐奈準將指揮的第73轟炸機聯隊進駐塞班島。11月1日,從該基地起飛的多架B-29偵察型對本州島關東地區實施了偵察。

11月24日,美軍出動111架B-29飛臨東京,目標是日本最大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廠——東京郊外的中島飛機製造廠,這是自1942年4月杜立特轟炸東京以來,美軍第一次轟炸東京,同時揭開了對日本本土大都市白天精確戰略轟炸的序幕。後來還實施了大規模的夜間低空燃燒彈轟炸及大範圍的低空布設水雷。

圖28. 高空編隊飛行中的B-29,注意這個飛機通常都飛行在高空

一位參加了對東京的戰略轟炸的B-29尾炮手凱文·赫伯特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在他的描述中曾經這樣寫道:

地面上的世界宛若傳說中的陰間,即使是維吉爾(古羅馬詩人)、但丁(義大利詩人)活著彌爾頓(英國詩人)恐怕都無法形容這一場景,血紅的火焰背景下,黃褐色的煙柱扶搖直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天地顛倒,我頭頂上漆黑的夜空才是安靜的大地,而下方則是狂暴的天空。


探照燈柱胡亂划過,高射炮炮彈的煙雲偶爾爆炸開來,耳機裡傳來通訊系統裡各種嘈雜的呼叫,有人在提醒各機組注意避開探照燈,有人在驚呼一股熱氣流把它吹得幾乎失控,有人在喊小心高射炮。這一切提醒了我,這才是現實!

與此同時,原子彈的建造也沒有停頓。1945年7月12日,第一顆實驗性原子彈開始最後的裝配。

三天後的7月15日凌晨5時30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沙漠裡被引爆,這是人類第一次驗證原子內部力量被釋放出來的巨大威力。

圖29. 正在投擲原子彈的B-29,從下方有海岸線判斷可正是廣島

8月6日和9日,美軍使用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枚原子彈,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持續數十年的環境汙染。

波音公司憑藉建造生產大量的重型轟炸機的經驗,在戰後成為大型飛機領域的領頭羊,直到今天仍然是近乎無敵的存在。

圖30. 僅有兩顆原子彈在人類居住區爆炸,造成無窮盡的傷亡及後遺症,從此人類不再打大仗

要我說,以武力方式對外擴張的東洋鬼子,跟陰招迭出呼風喚雨的西洋鬼子,兩邊都不是什麼好鳥!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6年轉戰各種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4篇、制勝神器5篇等,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不能淡忘的太平洋戰爭
    譬如描繪諾曼第盟軍登陸法國海岸的《漫長的一日》,描繪蘇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和《莫斯科保衛戰》,還有《攻克柏林》,還有描繪太平洋海戰的《襲擊珍珠港》《中途島海戰》……看這些戰爭片令我沉浸在二戰的戰場風雲裡。與此相關的二戰小說和紀實文學,我也同樣喜歡閱讀,甚至有的和相關的電影對照著閱讀。
  • 電影《燃燒的零戰》中的空戰:吊打與被吊打(下)
    筆者之前寫過南斯拉夫遊擊戰、電影瓦爾特系列,對太平洋海戰研究得沒有那麼透徹,因此本文僅僅是胡謅八扯接上期(第376篇)「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和自媒體平臺。
  • —電影《突襲德瓦爾》中的「跳馬行動」(下)
    筆者之前寫過《追夢瓦爾特——尋找老電影記憶深處的萊爾上將》(以下簡稱《萊爾》)、《紅星閃耀巴爾幹——電影中的南斯拉夫遊擊戰》(上、中、下三篇),歡迎大家從燃燒的島群公眾號裡搜索、閱讀、分享。接上期(第326篇)
  • ——電影中途島海戰航母連環爆炸(2)
    日機起飛和轟炸中途島就直接剪自1970年美日合拍片《虎虎虎》、表現日方的戰爭場面出自1960年日本戰爭片《太平洋之嵐》。這部電影實際只拍了一點室內景,外景的戰爭場面基本沒拍。」耗資9000萬日元製作的1:20模型(本片製作費就10億日元)。
  • 「誰活著誰就看得見」——品《瓦爾特》《橋》(4)
    謹以此文向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英勇抵抗的各國人民致敬!)。(吉斯嘹亮的聲音)為什麼不呢?我很長時間沒去那兒了。「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6年轉戰各種自媒體平臺。
  • 明日方舟檔案亮點:芳汀同窗小羊薄綠學姐天火,記憶混亂史爾特爾
    明日方舟「踏尋往昔之風」新活動已經上線,4位新幹員相關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趣的是,這次的新幹員檔案中會涉及到和他們關係較好的角色,比如四月和宴、梓蘭(暗索);薄綠學姐也是介紹人天火;芳汀同窗是小羊,「老師」是博士;對比之下史爾特爾就顯得特別,她在羅德島接受缺失性記憶障礙,換句話說就是她的過去連自己都記不清,更別提社會關係了,這或許就是獲得力量的代價吧……
  • 推薦:5本硬核好看的軍事諜戰書籍
    1、《國家意志》(又名《雷霆反擊》)作者:野狼獾本書作者以印度試圖滅亡巴基斯坦發動戰爭開始,我們介入戰爭最終打到新德裡。本書推薦指數5顆星,強烈推薦!2、諜影風雲作者:尋青藤本書是一部穿越諜戰小說。一個普通大學生意外成為僱傭兵,經歷戰爭,經歷死亡,也體會了戰場上的戰友情兄弟情。本書人物不會臉譜化,都很有特色。屠夫的冷血、狼人的狂野、刑天的意志、隊長的寬容。小說也很細緻地描寫了戰爭後遺症的痛苦、精神崩潰的「血勇士」、滅絕人性的刑訊、毒癮發作的瘋狂…大跨度的場景、曲折的情節、性格鮮明的人物、豐富的軍事知識…當你真正走進故事,你會喜歡或羨慕這群人,更會知道什麼是男人。
  • 5本王朝爭霸類小說,談笑之中風雲舞,劍氣凌風任飛揚
    大家好,我是爽哥,今天推薦5本王朝爭霸類小說,談笑之中風雲舞,劍氣凌風任飛揚!(標題為第四本)第一本:《烽皇》 作者:瑞根劇情推動也算緊湊,戰爭場面的描寫也在及格線以上。強烈推薦!《鬥羅大陸》),從此走上逆天之路,與一位位紅顏知己相知相愛,最終成為天珠十二變的絕世高手的故事。
  • 推書+推劇 | 世界級核爆災難的謊言代價
    二是上層政治敘事和底層平民口述互為補充:《車諾比》從宏觀視角切入,主要探究核爆之後掌權人員的舉止,還原這場災難為何產生;《回憶》從微觀視角切入,書寫時代的苦難之下每個微小民眾的處境。核爆發生之後,兩個關鍵性的謊言帶來了慘烈的後果。一是副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同志堅信堆芯沒有爆炸,只是普通起火,他的措施是打給消防員,讓後者白白送死。二是委員會稱僅有控制箱爆炸,石墨反應堆芯沒事,為了避免恐慌,決定封城、切斷電話線,阻止「錯誤」信息傳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 5本超爽的虛擬網遊小說,主角技術超牛,看男主各種操作只想喊666
    參與了一個新遊戲(是全世界玩家同服)中,各種騷操作秀技術成為全遊戲最強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十年大神,是公認難度超高,但人氣不足的一款網遊的第一高手,關服後進入由世界各大遊戲製造公司合作創建的新遊戲,亮點:男主特別耿直,簡直就是天然黑,不經意超強毒舌/看男主各種操作只想喊666。主角比較理性。因為本身年紀大,所以即便玩得好也沒有被各種利益所誘惑(進入公會、比賽團隊啥的)。
  • 西行紀:天火根源是大地之心,成年後實力足以毀滅三界
    天火是令三界大亂的主要因素,龍神八部相繼受到影響。就連天王級強者都無法抗衡天火的狂暴力量,說明天火背後隱藏著令人畏懼的存在。殺心觀音故意把開戰的時間延長十天,就是為了給如來破解天火秘密的時間。殺心和如來的關係不必多說,他倆大概是三界最默契的夥伴。就算第三部作者換人,那也不可能破壞二者的關係。
  • 《風雲初記》:淺析戰爭年代女性意識初崛起
    上學時候讀孫犁先生的文字,總是感覺不夠激情,年輕的時候喜歡讀一些激烈的、鮮明的文字,孫犁先生的文字總是一種置身事外的平和,哪怕是這本長篇小說《風雲初記》,結局也寥寥幾筆淺淺交代,這種「壞人」沒有一個悲慘的下場,「好人」沒有圓滿的結局的故事,在年輕時候的總是不被理解的,哪怕是莎士比亞般的悲劇,
  • 【智庫聲音】美國《2020戰略評估》(精華版)
    來源:學術plus美國國防大學出版社於本年度出版書籍《戰略評估2020:進入大國競爭的新紀元》(Strategic Assessment 2020: Into a New Era of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 鬥破蒼穹:五大逆天秘技,最後一個碾壓天火三玄變!
    鬥破蒼穹:五大逆天秘術,最後一個碾壓天火三玄變!天火三玄變:原為焚炎谷鎮谷之寶,是蕭炎的祖先蕭玄所創升靈:藥塵自創逆天秘技,八品煉藥師方能使用,可以提升丹藥的靈性(品階),對靈魂消耗極大。真·弄 焰決:可以通過融合不同的獸火從而得到一種媲美異火的化生火,蕭炎以及修習成功同時培育出化生火火種。
  • 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精彩絕倫的民國軍閥類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戰爭激情澎湃!國士無雙不像一篇傳統意義上的網文,反倒像是一篇老派的現實主義小說,作者在這篇文章裡面寫了北京與上海的三教九流歷史風情,寫了從北洋到共和國建國的風雲浪潮。從一個土匪一個車夫成為了北洋軍閥,再成為了革命元老,最後卻又掉下雲端。可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了。
  • 風云:天池十二煞,殺手界的王牌,龍套界的悲劇
    在電視劇風雲1中,有著這樣一個殺手組織,他們自稱天池十二煞,作為白髮雄霸登場後的主要戰力,一出場就將兩位主人公聶風和步驚雲逼入險境,其實力之強勁,手段之詭異,可謂是引人矚目。在漫畫中的介紹,雖然聽起來很厲害,但是在鳳溪村一戰中,被風雲第一次合璧給秒殺了。 4.
  • 歐陸風雲4開局推薦國實力對比,哪個國家最強,歐洲篇(一)
    總體來看,奧斯曼理念非常全面,從經濟、行政到軍事都有,開局+5%訓練度更是T0級別的傳統。海軍上限22艘,擁有19艘,分布情況3-5-0-11。排名:海軍11,陸軍27經濟情況:發展度136,月入11.02,君主能力4-2-1(攝政)。
  • 三國演義與歷史的出入(草船借箭)
    大家好,我是靈動易居愛影視,對於三國演義電視劇應該是家喻戶曉,至於三國志就不一定都知道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改編,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三國,二者都是描繪了三國時代的一幅政治風雲的彩色畫卷
  • 人類的戰爭老夥伴,七部與戰馬有關的戰爭電影
    馬作為人類最早的動物夥伴之一,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就開始參與到人類的戰爭活動之中,在上世紀上半葉的兩次戰爭浩劫中,雖然機槍和裝甲車輛的出現使得騎兵的作用有所減小,但它依然是人類重要的戰爭工具。這回筆者就來介紹七部和馬(或者騾)有關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