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常嬤嬤:一番話道出白氏婚姻真相,顧廷燁說了六個字

2020-11-10 阿莎普

文|阿莎普#情感劇評#

註:電視劇和原著內容有出入

常嬤嬤給顧廷燁上藥的時候,看到他身上有一處傷不像是棍子打的,一問才知真相。顧廷燁說是因為五房的兄弟,對一個女使用強,結果害得女使自殺身亡。而後把此事賴在了顧廷燁的頭上,他便死無對證。

常嬤嬤聽完,跟顧廷燁說:「一個侯爵府連大獄公堂都不如,簡直就是火坑煉獄,這存心是要你的性命,謀你的財產啊。」

顧廷燁極其聰明,一聽就知道常嬤嬤話裡有話。

常嬤嬤一直跟著顧廷燁的母親白氏,直到白氏去世之後才離開侯爵府,她縱然離開那麼多年,但看到顧廷燁的傷,她也能猜出一二。

常嬤嬤說:「公子終究是侯府的嫡子,又說那小秦氏娘子對公子十分地好,所以這些話,我本想爛在肚子裡頭,帶去棺材見大姑娘的,公子若不願聽,我便不說了。」

常嬤嬤在顧廷燁身邊,從來沒有倚老賣老,主僕不分,她對顧廷燁的幹涉,也都是為了他著想,縱然白氏早已不在人世,但常嬤嬤依然對顧廷燁盡心盡力。

常嬤嬤把白氏當年的遭遇,全數告知顧廷燁,她說:「你一定奇怪,為何你母親是鹽商之女,卻能嫁到侯爵府裡頭,做嫡系宗婦。」

以顧廷燁的認知,會覺得自己母親只是續弦,並沒有那麼多講究,所以,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顧偃開娶他母親是有目的的。

但常嬤嬤說:「顧家是勳爵之尊,丹書鐵券在手,若不是大禍臨頭,怎會與商賈之家結親。」

像顧偃開那樣的人,像侯爵府那樣的高門,根本就看不上白氏,就像常嬤嬤所說的,如果不是有原因,根本不會娶白氏為妻,即使續弦也不可能。

常嬤嬤一點點揭開了顧偃開娶白氏的真相,她說:

「東家孤身闖下一片大基業,只有大姑娘一個獨女,他深知其南村的白家,連孤兒寡母都能趕盡殺絕,不堪託付,一心想為姑娘尋門好的親事,寒門不緊要,富豪也不緊要,關鍵,是能對姑娘好,他願賠上厚厚的嫁妝,送女出閣。

這時候,突然京城有人登門,來人說,東京府有位勳爵之家正在求親,打聽得我們家大姑娘賢良淑德,媒婆說得天花亂墜,可東家早已打聽到,來求娶的是侯家的四五子,一個尋花問柳,一個傲慢無禮,唯有長子顧偃開是個持重君子。

可一問,原來長子已經娶了東昌府的秦家的,過去只能做妾,姑娘是獨女,年幼喪母,是東家的心頭肉,怎肯這樣糟踐,原以為此事就這樣了結了,半年後,老侯爺和侯爵夫人竟親自登門說侯府嫡長子的髮妻病逝,願意續弦,希望再娶咱們家的姑娘。」

雖然在顧廷燁看來,事情太過蹊蹺,但當初他的母親白氏是未出閣的姑娘,自然想不到那麼多,只是聽父親安排,帶著三五船的嫁妝,遠嫁東京。

白氏如果沒有嫁給顧偃開,只是嫁到一個普通人家,或者是沒有陰謀算計的家庭,她必然會安穩幸福的過一生。可是,她不幸的嫁進了侯爵府,嫁給了一個根本就不愛她,而是帶著陰謀娶她的顧偃開,害得她年紀輕輕就命喪黃泉。

白氏嫁給顧偃開之後,顧偃開根本就不尊重她這個妻子,且不說愛與否,一直拖了三個多月,才和白氏圓房,還是被父母大罵之後。這足以說明,他根本就不想娶白氏。

但因為身份所逼,他只好遵從父母意願,娶白氏過門,至於要如何對待這個續弦的妻子,他就不再受人管制,隨意輕慢,就是顧偃開對待白氏的態度。從此處看,顧偃開不喜歡顧廷燁多少和他的生母是有關係的。

儘管常嬤嬤已經說出了當年的真相,白氏嫁入侯爵府是顧家為了用她的嫁妝填補虧空。包括白氏一屍兩命,也是因為聽到小秦氏哄騙顧廷煜的話,找顧偃開求證理論時,氣得突然早產喪失性命。

但是,顧廷燁卻不敢相信這是他母親在顧家的遭遇,他從小都被小秦氏溺愛,他也叫小秦氏母親,不成想,母親的死和小秦氏也有間接的關係。

而那個從小對他厭惡至極,總是懲罰他的父親,其實也是因為不愛母親,才那樣對他。

對於顧廷煜,顧偃開從來都只是寵愛,是因為他對大秦氏的虧欠,可是,在他的虧欠中,從來沒有白氏。

顧廷燁不是不敢信,其實是不願相信,雖然顧偃開對他總是打罵,但畢竟是他的父親,他還是信任顧偃開的。至於小秦氏,讓他受盡母親的寵愛,他斷然也不會懷疑。

可當有人把真相告知他的時候,他卻不敢去面對,那些他相信的人,以及愛他的人,原來都和他母親的死脫不開關係。

常嬤嬤一番話道出白氏婚姻真相,顧廷燁說了六個字:嬤嬤早些休息。說這六個字不是不相信常嬤嬤,是他很無奈。其實他是真的不願意相信父親娶母親的初衷,是帶著目的的,更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出生,是不被父親喜愛的。

在顧廷燁的心裡,對母親的印象幾乎沒有,更多的都是小秦氏對他的寵愛,是父親對他的嚴加管教,以及毫無道理的打罵,更悲哀的是,在顧家好像所有人都專門欺負他一個人。

顧廷煜誣陷他也就算了,畢竟他們兩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有著利益上的衝突,可是四房五房家的人,只要惹事都嫁禍到顧廷燁的頭上,這就欺人太甚了。

顧廷燁的心思到底不夠縝密,小秦氏對他那麼好,如果是真心的,肯定不能看著四房五房冤枉他,故意在中間和稀泥。

如果是親生母親,肯定是相信自己的兒子的,而小秦氏只是對他好,落得一個好繼母的名頭,實際上並沒有真心為他做過任何事情。

但小孩子的心性都是單純的,自幼就聽慣了,也見慣了小秦氏對自己好,顧廷燁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她是真的疼愛自己。至於顧偃開的嚴厲,他最多也只能想到是父親的偏心,是自己的頑劣造成的。

顧廷燁是可憐之人,面對母親白氏的出嫁到死去的真相,他不能接受,包括父親去世之後,小秦氏露出真面目,他也不能接受。因為他最信任的家人,到頭來沒有一個對他是真心的。

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發現自己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其實一直都在防著自己。是個人都希望被家人愛,被命運溫柔相待。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知否》顧廷燁生母白氏短暫一生,告訴我們婚姻裡的三個真相
    文/杏花說《知否》一劇裡男女主角盛明蘭與顧廷燁的生母皆因難產而離世,不同之處在於盛明蘭生母衛小娘是被林噙霜陷害而導致難產白氏的婚姻,為我們揭開三個婚姻真相。1 沒心的男人,千萬別嫁白氏丈夫顧偃開,一生娶了三位妻子,卻無一幸福,三位妻子皆死於非命,不得不說,這與他本人脫不了關係,顧偃開看似正派,實屬渣男一枚,不及他兒子顧廷燁之光明磊落萬分之一。
  • 《知否》:痛罵康姨母、暗諷小秦氏,常嬤嬤的厲害你根本想不到
    可當白氏要出嫁到侯府時,別的奴僕都搶著要跟去享福,唯獨她拜別東家,回老家經營自己的小家去了。 之後,顧廷燁真刀真槍為自己拼出一身富貴,常嬤嬤也沒趕來依附,最終是為了孫子常年求學才登顧府大門。 這登門的時間也頗有趣味。去別家做客大多在上午,可常嬤嬤卻講明午後才來。
  • 《知否》裡的三個「老狐狸」,孔嬤嬤,常嬤嬤,盛老太太何等厲害
    重刷一遍《知否》,收穫最大的是看懂了孔嬤嬤,常嬤嬤,盛老太太這三個「老狐狸」的厲害之處。她們身上的閃光點,值得女孩子們學習一輩子。第二,盛紘幫明蘭求情的時候,孔嬤嬤說了這樣一番話:「今日若是單單饒了她,豈不是助長了哥兒姐兒置身事外的風氣,日後若手足有事,他們都隔岸觀火了,如何辦?」這個道理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把壞的風氣扼殺在搖籃裡,對於原則性的問題,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縱容。否則,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 《知否》常嬤嬤到底有多厲害?一眼便看出曼娘的真面目
    《知否》常嬤嬤到底有多厲害?一眼便看出曼娘的真面目《知否》是圍繞盛家庶女明蘭展開的故事,在劇中明蘭雖為庶女最終卻高嫁侯府,與侯府當家人顧廷燁相愛一生,不過明蘭並非是顧廷燁第一個喜歡的女子,在明蘭之前顧廷燁早就有了一個名為曼娘的外室,還生下了兩個孩子,這曼娘可與林噙霜有的一拼,作妖哭鬧樣樣都會,可這顧廷燁偏像一個瞎子似的看不見,好在有常嬤嬤的提點。
  • 《知否》白氏嫁給顧偃開,各取所需的婚姻誰動情誰就輸了
    尤其在古代的世家大族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走進婚姻的有幾個是自己心儀的對象。婚姻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劇中顧廷燁的母親嫁給侯爺就是一個例子。顧廷燁一直意難平自己的父親當初娶母親並不是看上了她,而是因為急需一大筆錢財來填補顧家虧空,才選擇了自己的母親。當他從常嬤嬤口中得知,母親是因為知道侯爺娶自己,只是為了豐厚嫁妝氣憤難產而死的時,他就更加恨自己的父親。直到顧廷燁求娶餘家大姑娘三姑娘全都沒結果時,侯爺對顧廷燁也相當失望了對顧廷燁說了一番話,顧廷燁才明白母親去世的真相。
  • 《知否》原著:白氏的婚姻,本可以另有天地
    總之婚後的白氏並沒有新嫁娘的歡喜,丈夫冷淡,府裡眾人漠視,白氏從娘家的珍珠寶貝鳳凰蛋變成了夫家的微如塵埃。但總算,她有了自己的血脈——第一個孩子顧廷燁。白氏有正室娘子的名份,有親生的兒子,有貼心的奶媽常嬤嬤,還有個那麼有錢的娘家,她大可以過得好好的。丈夫不愛她,她可以好好愛自己、愛兒子。但白氏太把「顧偃開妻子」當回事了,站在妻子的立場,她不能接受自己的婚姻是一場交易,不能接受白家的一百萬兩白銀填補了顧家的虧空,而自己連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她更不能接受有人時時給顧廷煜灌輸:因為白氏要進門,他母親是活活被逼死的!
  • 《知否》原著——海寧白氏高攀卻Hold不住的婚姻
    可是在顧廷燁母親白氏的時代,富商富得再流油,還是尋常門第,錢再多,在高門大戶眼裡,總歸欠缺體面。顧偃開失了大秦氏,又傷心又愧疚,也許心裡還遷怒了白氏。一門高攀的親事,一個冷漠的丈夫,白氏在侯府的日子並不好過,直到生下顧廷燁,才算有了寄託。
  • 不顧小秦氏臉面,當眾「羞辱」座上賓,常嬤嬤為何敢手撕康姨母?
    很多人在刷《知否》的時候都非常的好奇,顧廷燁的乳母常嬤嬤究竟是一個什麼身份,為什麼明明只是一個下人的身份,但是卻敢直接打別家大娘子的臉。落魄時不離棄,顧廷燁半個親娘雖然說對於世家侯府的公子來講,奶娘並不能說是重要的人物,頂多有了奶娘的這個身份,在府中相較於其他嬤嬤來講能好一點,但是也改變不了是一個僕人的事實。
  • 《知否》:不止敢罵,常嬤嬤的厲害人生你根本想不到
    可當白氏要出嫁到侯府時,別的奴僕都搶著要跟去享福,唯獨她拜別東家,回去經營自己的小家了。之後,顧廷燁真刀真槍為自己拼出一身富貴,常嬤嬤也沒趕來依附,最終是為了孫子常年求學才登顧府大門。這登門的時間也頗有趣味。去別家做客大多在上午,可常嬤嬤卻講明午後才來。
  • 重讀《知否》才發現:顧廷燁的父親最愛的不是秦氏,而是白氏
    導語:《知否》一書中,有許多出彩的人物,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一位,便是白氏,雖然是商人的女兒,在家裡也是金尊玉貴地養大,被父親捧在掌心上,為了挑選一段好婚事,也是費盡了心思,當時,商人在那個朝代很受輕視,所以白家老爺費盡心機也想幫女兒脫離商籍,所以才陪了很多嫁妝嫁入侯府。
  • 《知否》白氏:女人,寧可單身,也別嫁給把你當搖錢樹的男人
    因此,顧廷燁的童年是在缺乏安全感和關愛下度過的。與父親顧偃開極其僵硬的父子關係,一直是扎在顧廷燁心中的一根刺。母親白氏的真實死因,讓顧廷燁更加反感父親,無法接受父親的做法。的確,顧偃開是害死白氏的罪魁禍首之一,無從洗白。
  • 知否原著喪父喪夫喪子,顧廷燁奶媽常嬤嬤為啥將一手爛牌打成王炸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原著中,顧廷燁的奶媽常嬤嬤就是這種人。還有一個對顧廷燁傾心以對的人,她就是顧廷燁的奶媽,常嬤嬤。常嬤嬤是顧廷燁母親白氏的貼身侍女,後來又做了顧廷燁的奶媽。常嬤嬤跟顧廷燁感情非常深厚,顧廷燁的母親去世後,常嬤嬤把顧廷燁當成自己的兒子,多方照顧。
  • 《知否》:罵癱康姨媽,氣壞太夫人,常嬤嬤的戰鬥力有多強
    顧廷燁在侯府的生活,其實很悲催。生母去世後,除了整天打他罵他的老爹,能夠真心對他,好像也就常嬤嬤和秋娘。常嬤嬤是顧廷燁母親白氏夫人的乳母,她父親本是秀才,後來家道中落,在白家當了乳母,但她一直沒有入奴籍。常嬤嬤摸爬滾打幾十年,冷暖世情見識不少,叫人捧過,也嘗過白眼,當初顧廷燁在外頭最艱難的時候,常嬤嬤對他悉心關照,助益良多,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 知否:顧廷燁的六個子女,各有各的人生,因材施教的結果很豐碩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古裝宅鬥劇,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主演。該劇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通過對她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來進行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展現,從中看到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和變化。顧廷燁是老寧遠侯爺的二公子,因母親白氏早逝,父親後來續娶的小秦氏對他的教育方式又是捧殺,所以顧廷燁自小便被驕縱著長大,養成了無法無天的性格。
  • 《知否》顧廷燁母親白氏的悲劇,源於貪念,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顧廷燁的母親,是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非常悲劇的一個女性角色,她作為顧偃開的第二任填房妻子,嫁過去幾年,不僅被輕慢被冷落,在懷胎八個月的時候,還不明不白的難產血崩,丟下幾百萬兩的嫁妝和年幼的兒子顧廷燁,悽慘的死在了顧家,她豐厚的嫁妝填補了顧家巨大的虧空,保全了顧家幾世的榮耀富貴
  • 知否:劇中隱藏的王者,雖是下人,但能撕會懟,明蘭都甘拜下風
    知否這部劇裡面可以說是臥虎藏龍,高智商高情商的人那可是數不勝數,大倒主角小到一個小小的配角,都有自己生存的智慧。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裡面一個戲份不是特別多的角色——常嬤嬤,她可是一個隱藏的王者,撕得了綠茶,懟得了康姨母,明蘭都佩服她!
  • 《知否》常嬤嬤才是隱藏的王者,不僅鑑婊一流,罵人也毫不嘴軟
    常嬤嬤是顧廷燁母親白氏的貼身丫鬟,也是顧廷燁的奶媽,自白氏過世後,都是常嬤嬤照顧的他,在顧廷燁眼裡,除了母親,常嬤嬤便是他最親的人了。而常嬤嬤也將顧廷燁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她知道這是白老爺留給顧廷燁的,即使地位卑賤,她依然豁出性命,為顧廷燁守住這份家產。後來顧廷燁繼承了白家財產,也將常嬤嬤接到了京城,甚至將他的外室和兩個私生子託付給她,可見顧廷燁對她的信任。
  • 《知否》只是看了一眼,常嬤嬤就覺得曼娘不簡單!薑還是老的辣
    《知否》中的常嬤嬤是顧廷燁母親白氏的貼身婢女,也是顧廷燁的乳母。多年來,常嬤嬤對白家忠心耿耿,這一切都被白氏看在眼裡。等到白氏死後,孤苦伶仃的顧廷燁被常嬤嬤拉扯大 ,隨後便回了揚州老家。不僅特意騰出一個院子讓常嬤嬤居住,還有一個丫環小翠專門負責照顧她。安頓好常嬤嬤的生活起居後,顧廷燁就開始說正事了。他告訴常嬤嬤自己有一個外室叫朱曼娘,還生了一對兒女。
  • 《知否》:男人迷戀林噙霜、朱曼娘型「心機女」,原因只有2個字
    比如:男朋友身邊有個挑撥離間的「紅顏知己」,夫妻之間有個裝腔作勢的第三者,只要她們裝個可憐、示個弱,任憑女人再生氣,也很難撼動她們在男人心中的一席之地。二、男人其實能夠看透「心機女」的真面目,只是不肯拆穿,其原因不過「投射」二字。事實上,盛紘、顧廷燁心裡,對這兩位嬌滴滴的寵妾,也談不上深信不疑。林噙霜幾次犯錯,被王大娘子告發,盛紘都是真的生氣,他知道林噙霜沒有被冤枉,只是強行偏袒她;顧廷燁被顧家趕出來的時候,常嬤嬤建議他試試曼娘的忠心,他果然去試了,說明對曼娘也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 二刷《知否》:顧廷燁對曼娘的深情,越細想,越可悲
    顧廷燁的生母白氏是個良善之人,當年帶著50萬兩銀子的嫁妝嫁給了顧侯爺作為續弦。白氏對侯爺溫順敬重,對秦大娘子生下的孩子也格外厚愛。奈何白氏早早離去,顧廷燁的成長始終缺少了母親的角色。而小秦氏成了顧廷燁的繼母。小秦氏是個什麼樣的女人?表面上對所有人都充滿善意,也很懂籠絡人心,實際上一肚子壞水。雖然顧廷燁一開始並不懂小秦氏的壞心思,可是小秦氏對侯爺的討好作派,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顧廷燁的擇偶觀。再者,顧廷燁從小就很叛逆,經常出入風流之地,在那裡的女子不也是出賣色相的討好作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