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諸葛亮!假諸葛赤壁成真神,真諸葛赤壁當雞肋

2020-10-23 吾史無終

導讀:中國的權謀小說之中,《三國演義》絕對可以稱得上巔峰之作。因為其中的各種智計、謀略層出不窮,讓人在看得過癮的同時,也不禁讓人對人性的變化莫測產生一種毛骨悚然之感。而要說《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最鮮明、謀略最為突出的一個人則非諸葛亮莫屬。

「狀諸葛之智而近妖。」——魯迅真的說過這句話。

說了很多名言的魯迅先生對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智商那是相當認可的,然而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卻只是羅貫中於《三國演義》之中刻意塑造出來的一尊大神罷了。

《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大神神機妙算的著名橋段有很多,像什麼「巧擺八卦圖」、「智取成都」、「罵死王朗」、「空城計」等等名場面只能算是多智的諸葛大神信手拈來的雕蟲小技而已。

至於諸葛大神最為巔峰的騷操作,則當屬《三國演義》中所費筆墨最多的那場驚天之戰——赤壁之戰。

在羅貫中的筆下,赤壁之戰中的諸葛亮簡直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仙人物。只要他一出馬,那「曹賊」的八十萬大軍就只能真的像蘇軾說的那般「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了。

諸葛亮劇照

不過,小說畢竟是小說,當不得真。儘管《三國演義》號稱七分真三分假,但它那三分假中有關諸葛亮的事跡卻獨佔七八。而恰好赤壁之戰中讓諸葛亮成神的那一系列騷操作大都是羅貫中通過移花接木、憑空杜撰而來,所以這個成真神的諸葛亮是個不折不扣的假諸葛。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成神之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荊州牧劉表病逝後,其小兒子劉琮在蔡瑁、傅巽等人的建議下帶著荊州上下投降了曹操。而此前投靠劉表的劉備被逼無奈只得讓關羽帶兵五千固守夏口,而自己則和諸葛亮隨劉表嫡子劉琦一道,前往江夏商議對策。

曹操納降荊州、劉備逃亡江夏則拉開了赤壁之戰的序幕。而在主公劉備身處存亡之際的危難關頭,《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則開啟了他的一系列騷操作,不但成功讓劉備及其勢力轉危為安,而且還讓自己就此踏上了神壇。

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述,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成神之路大致是用以下騷操作鋪就的:

第一步,哄騙老實人。曹操得了荊州之後,劉備逃至江夏與諸葛亮商議前程。諸葛亮向劉備分析了他們所面臨的處境之後,向劉備諫言應該向東投靠孫權。而此時,魯肅恰好借著弔唁劉表的機會想要聯合劉備一同抵禦曹操到了江夏。而諸葛亮為了能讓劉備能順利地和孫權聯合,便對魯肅這個老實人謊稱劉備打算去蒼梧投靠舊友吳巨,藉此增加劉備手中的籌碼並順道得到了魯肅會全力相助的承諾。

第二步,舌戰群儒。當諸葛亮向劉備諫言應當投靠孫權以對抗曹操時,劉備最擔心的就是人家孫權人多勢眾看不上自己這小門小戶。而當諸葛亮真正到了柴桑求見孫權時,果然遇到了以張昭為首的東吳群臣的下馬威。於是諸葛亮憑藉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和東吳群臣打起了口水仗。最後還是諸葛亮的舌頭比較毒,將東吳群臣擠兌得啞口無言。而諸葛亮舌戰群儒時的說辭有四個目的:其一,為自己正名;其二,為劉備的狼狽辯解;其三,陷曹操於不義之地;其四,告訴東吳群臣劉備其實是有資本和東吳同起同坐的。

張昭劇照

第三,激將孫權。用嘴打敗了東吳群臣,只是實現劉備和孫權聯手的小目標。因為,東吳的掌柜的是孫權,所以孫權的態度就至關重要。為了讓孫權心甘情願地和劉備聯手對抗曹操,諸葛亮用起了激將法,他讓孫權趕緊投降曹操以免殺身之禍的同時卻又堅稱劉備身為皇室貴胄、英雄男兒絕不會屈服曹操,又借魯肅之口向孫權說曹操的百萬大軍在自己眼裡不過是螻蟻而已,自己翻手間就能讓曹操大軍化為齏粉。諸葛亮的言語相激加上成竹在胸,便讓自視甚高的孫權下定了決心與曹操對抗。

第四,再激周瑜孫權被諸葛亮的激將法搞定後,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卻炸了鍋,紛紛諫言孫權不能聽諸葛亮的惑眾妖言。而孫權的抵抗之心也有所動搖,這個時候能夠左右孫權決策的人就是江左周郎——周瑜。所以為了獲得周瑜的支持,諸葛亮不惜栽贓曹操要擄掠大小喬以激發周瑜對於曹操的恨意,而周瑜也很是上道地主動向孫權請纓要率軍胖揍曹操。就此,劉備與孫權的聯盟因諸葛亮的舌頭變成了鐵板一塊。

小喬劇照

第五,草船借箭。孫劉聯盟在諸葛亮的一系列騷操作之後順利達成,但是諸葛亮卻也因此暴露了他頂尖的智謀水平從而引起了周瑜大都督的猜忌。周瑜這傢伙心眼小,於是為了除掉諸葛亮接二連三地給諸葛亮挖坑,想要送諸葛亮去喝孟婆湯。結果諸葛亮在用了乾坤大挪移將偷襲聚鐵山斷曹操糧道這個燙手山芋扔還給了周瑜後,又用草船借箭這一天馬行空的想法將周瑜挖好的墓地給生生填平。不但如此,諸葛亮還藉此機會不廢一槍一彈地為東吳大軍弄來了十五六萬隻箭,為日後的大戰立下了首功。

其六,火攻定心。諸葛亮不好殺,周瑜也就聽了老實人魯肅的話暫時放下恩怨,與諸葛亮一起商議該如何痛扁曹操。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自然早已對如何將曹操打得爹媽不識有了謀劃。於是諸葛亮提議周瑜,各自將痛扁曹操的方法寫於手心。當二人看到對方手心的「火」字時,不約而同放聲朗笑。而英雄所見略同,也更加堅定了周瑜採用火攻的決心。

其七,力挽狂瀾。火攻方略議定,周瑜便意氣風發,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曹賊及其手下在烈火中抱頭鼠竄的身影,更看到了自己功業大成時的風光。只是,天意弄人,隆冬時節的西北風將周瑜吹出了一口鮮血,更吹出了那憂憤無比的心病。沒有東風,前期的諸多謀劃都會隨著那長江之水東流而去。於是,在這大廈之將傾之時,諸葛亮化身成神,赤腳登上那南屏山中的七星壇,揮劍、借風,挽狂瀾於既倒。於是,黃蓋帶領的乾柴烈火順著凜冽的東南風撲向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就此成就了《三國演義》中的一段傳奇,也成就了假諸葛的神位。

諸葛亮七星壇借東風

《三國演義》中的三寸不爛之舌讓諸葛亮將自己與主公劉備送上了道德制高點,善於揣摩人心的玲瓏心思讓諸葛亮能見人說人話遇鬼言鬼語激發了東吳君臣的抵抗之心,而能掐會算、呼風喚雨又讓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大放異彩從而踏上神位。

只是,諸葛有假自然也有真,而真諸葛在赤壁之戰中沒有了《三國演義》中為其量身打造的那些神技能,便從雲端大神淪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雞肋。

歷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東吳君臣的立國之戰

要說真實的赤壁之戰,《三國志》與《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相差不大。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接受了劉琮的投降之後據有了荊州。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掌控了天下勢力的三分之二,於是曹操在躊躇滿志的情況下給孫權寫了一封恐嚇信。這封恐嚇信大概是下面這幾個意思:

  • 我曹某人這次是奉大漢天子的命令帶兵南徵的。
  • 劉琮那傢伙聽見我曹某人的大名就嚇得束手就擒、帶著全荊州乖乖投降。
  • 我現在有八十萬水軍,我打算帶著他們去找你孫大將軍玩兒一玩兒。

曹操遺權書曰:「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摘自《資治通鑑》

曹操的恐嚇信口吻輕鬆,字裡行間都充溢著他那極為強大的自信。八十萬水軍!光是這個恐怖的數字就嚇得張昭等東吳文臣打了好幾個哆嗦,就更不用提曹操這傢伙還放話要帶著這八十萬人前來東吳玩耍玩耍了。於是他們向孫權建議:曹操勢大,東吳打是打不過的,應該直接投降!

張昭讓自己投降,孫權心裡將張昭罵了個千兒八百遍,但嘴上還啥都不能說,於是他只得上嘴唇咬著下嘴唇沉默著。

孫權劇照

孫權很不爽!但讓孫權慶幸的是魯肅這個傢伙還不錯,不但沒逼自己投降,還反倒力挺自己揍曹操那個不可一世的傢伙。魯肅的意思說得明白:

  • 張昭等人都是軟骨仔,投降之言會誤了東吳前程。
  • 做為臣子投降曹操沒什麼大不了,因為給誰當臣子都是當。
  • 孫權千萬不能投降,因為以孫權的性子絕不可能屈居人下,那麼就只剩死路一條。

魯肅的話是說到了孫權心窩子裡的,做為江東之主,孫權繼承了父親孫堅與哥哥孫策的衣缽,自然不甘心將自家基業因為一封恐嚇信就拱手相讓。張昭等人投降的話,讓孫權失望至極,所以魯肅之語在這種時刻就無異於給孫權打了一劑強心針。

魯肅是懂孫權的,而為了儘快為迎戰曹操做準備,魯肅建議孫權召回身在番陽的周瑜以早做打算。而周瑜回來以後,根本沒有多想就向孫權請兵出戰曹操。周瑜的理由不像魯肅那樣從人心出發,而是根據當時雙方的實際態勢給出了孫權應該出兵的理由: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四處徵戰表面上是替大漢平定天下,但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竊取天下掃清障礙,是不折不扣的漢賊。東吳迎戰,會在道義上佔住上風。
  • 曹操後方不定,韓遂、馬超會藉機作亂。
  • 曹操兵員不習水戰而東吳將士卻水戰無敵,所以此消彼長可以一戰。
  • 曹操勞師遠徵,加上天氣嚴寒、糧草匱乏,而士兵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進而導致曹操戰力大損。所以,東吳也可一戰。
  • 曹操在自吹自擂,他所稱的八十萬大軍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以周瑜的估計曹操從中原帶來的人馬不過十五六萬,而劉琮投降後的荊州人馬也最多七八萬。所以東吳憑藉長江之險,完全可以抵擋。

周瑜劇照

分析完了曹操的勢力,周瑜認為孫權給他五萬精兵他就完全不懼曹操,然而孫權傾東吳之力也才能給周瑜湊足三萬精兵。兵少,周瑜雖有壓力,但也還是積極備戰。而在這時,周瑜部將黃蓋給周瑜出了兩個主意,讓周瑜壓力驟減:

其一,火攻之法。在黃蓋看來,曹操人多勢眾而東吳兵少將寡,絕不能跟曹操打持久戰。而今,曹操為了緩解北方士兵不習水戰的弱勢將艦船首尾相連,卻給了東吳火攻的機會。

其二,詐降之法。要想採用火攻,就必須要靠近曹操艦船。而兩軍交戰,曹操勢必不會任憑東吳艦船靠近自己。所以為了能夠讓火攻之計順利實施,黃蓋又向周瑜獻計由自己詐降曹操,藉機用載滿燥荻、枯柴、灌油等易燃物的船隻靠近曹操放火。

黃蓋的計劃實施的很順利,而老天爺也站在東吳一方,竟然在隆冬之際颳起了東南大風。於是黃蓋的一把火,將曹操大軍燒死了一大半。僥倖逃生的其餘人則在從華容道逃走時,由於道路泥濘被踩踏致死了無數人。

赤壁失利,曹操只得讓曹仁、虛晃鎮守江陵,又讓樂進死守襄陽,而自己則帶著殘兵敗將悻悻然返回中原。至此,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才算落下了帷幕。

至於《三國演義》之中那個無所不能的神人諸葛亮,則在這個真實的赤壁之戰中沒有多大作用,他所做的事情對戰局而言也不過只是一塊雞肋而已。

真諸葛在赤壁之戰中的雞肋作用

《三國志》與《資治通鑑》記載,在曹操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之後,劉備聽從魯肅的建議進駐樊口。而在曹操順江東下之時,諸葛亮看到情勢危急,便向劉備建議由自己親自去見孫權,求孫權搭把手。

劉備同意之後,諸葛亮便同魯肅一起前往柴桑試圖說服孫權和劉備一起對抗曹操。而在說服孫權的過程中,諸葛亮的確是用了激將法:

  • 對曹操的勢力、威望大加吹噓,以試探孫權的反應。
  • 讓孫權量力而行,如果自認為害怕曹操就早點投降俯首稱臣。
  • 在孫權詢問劉備在敗軍至此時為何還死扛著不向曹操俯首稱臣時,諸葛亮大義凜然說劉備做為皇室貴胄寧肯站著死也不會跪著生。

劉備劇照

孫權聽了諸葛亮的話後,憤憤然地說自己做為江東之主豈肯帶著父老鄉親投降曹賊,自己勢必會與曹操決一死戰。而當孫權決心與曹操大戰一場時,諸葛亮見事有可為也主動提及劉備手下還有一萬精兵,再加上劉琦的一萬兵力與東吳聯合起來勢必可以打敗已經檣櫓之末的曹操。就此,共對曹操的孫劉聯盟宣告成立。

而從此事來看,諸葛亮有促成孫劉聯盟的巨大功勞。但細細分析會發現,諸葛亮所謂的一力促成孫劉聯盟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首先,早在曹操還尚未得到荊州之前,魯肅就提出了東吳需要儘快聯合荊州的劉琮與劉備來共同應對曹操的威脅的方略。而且魯肅不但提出了謀劃而且還將他的謀劃付諸了實踐。在劉表身死之際,魯肅借著弔唁劉表的機會想前往荊州說服劉琮與劉備一起和東吳聯合對付曹操。所以諸葛亮去柴桑只不過是和孫權一起敲定了孫劉聯盟而已,至於功勞,有但是並不是人們常說居功至偉。

魯肅劇照

其次,諸葛亮面見孫權時所採用的激將法看似成功地激起了孫權的抗曹決心,實則不過是孫權順水推舟想要利用劉備的一場表演罷了。這麼說的原因,從張昭等人勸說孫權投降後,孫權跟魯肅說的話中就能看的出來:

權嘆息曰:「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摘自《資治通鑑》

而且同樣的話,孫權還和周瑜也說了一遍:

權撫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摘自《三國志》

這兩段話表明孫權對於投降派是大失所望的,而不想投降,那麼唯有死戰到底。所以諸葛亮激與不激,孫權都是堅定地要和曹操對抗到底的。

而孫權在明明已經堅定信念要對抗曹操之時,還在諸葛亮使出激將法的時候表現出了一副憤慨的神色。細細想來,這應該是孫權的一次表演,因為他要讓想搭順風車的劉備掏些車票。雖然,劉備手中人馬不多,但蚊子腿小也是肉,在對抗曹操八十萬大軍之時,每多一個人就能增加一分籌碼。所以說,諸葛亮看似言語犀利的一番說辭只不過是沒啥大用處的一塊雞肋骨而已。

曹操劇照

最後,在確定了孫吳聯盟之後,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並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就更不用說有什麼《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般無所不能的騷操作了。而諸葛亮於赤壁之戰中的具體表現史書記載不多,從《三國志》中僅僅能看到在曹操兵敗後,劉備和周瑜一起追擊過曹操這一可能和諸葛亮有關的事跡。

備與瑜等復共追。——摘自《三國志》

從上面這些史實中能看到,赤壁之戰前後,諸葛亮最為出彩的表現就是給孫權使了一次激將法。而前文分析過這次激將法也不過是一個雞肋般的舉動而已,所以真諸葛於赤壁之戰中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雞肋般的人物。

結語: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智慧與忠貞的代名詞,無論他是《三國演義》中能成神的假諸葛也好,還是《資治通鑑》等史書中於赤壁似雞肋的真諸葛也罷,他的影響力都是無與倫比的。而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從諸葛亮的身上學到一些有用的道理而已,只要這道理是積極向上的就行,至於其來源是史書記載還是小說演義反倒是無足輕重的。


吾史無終,持續奉獻精彩的歷史故事。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我不是「妖道」,我只是個「拼命丞相」
    這比公元207年冬—208年春,諸葛亮為劉備提出《隆中對》早了七八年時間。 二、「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假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出山就放了三把火,第一次火燒博望坡,使夏侯惇統領的十萬曹兵所剩無幾;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萬人馬,幾乎全部覆沒;第三次火燒赤壁,百萬曹兵慘敗,最後跟隨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
  • 陸毅是不是對諸葛亮有什麼誤解?
    其中男一號唐國強扮演的諸葛亮更是無可挑剔。而所謂的新《三國》也已經是十年前的版本了,因為有唐國強的珠玉在前,任何人再演諸葛亮這個角色都不容易。唐國強顯然對諸葛亮這個角色有很深的解讀,早期隆中對到軍師初用兵時的意氣風發,赤壁鏖戰前後的成竹在胸、六出祁山的鞠躬盡瘁、五丈原的無力回天等等,他把諸葛亮大半生的各種轉變很好地演繹了出來。而陸毅版的諸葛亮呢?
  • 看「諸葛孔明」如何演繹《草船借箭》
    諸葛孔明是也! 諸葛亮,字孔明,一生神機妙算,當年坐臥草廬之中,便運籌帷幄,擬定天下三分,真正意義上還未出道便登頂C位。現在恆大正在上演的,正是三國第一C位選手諸葛孔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戲——《草船借箭》。
  • 三國中,死諸葛走活仲達是什麼意思?
    死諸葛走生仲達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開始第五次北伐,在渭濱地區和司馬懿對峙。諸葛亮在軍中,不論大小事務都親自過問,終因積勞成疾而病逝。臨終前,諸葛亮將畢生所學傳授給姜維,並留下保證漢軍全身而退的錦囊妙計。
  • 諸葛孔明命懸一線,一生最大的危機,細讀三國白帝託孤
    這是劉備在被吳國火燒七百裡連營大敗之後,於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的話。劉備是否真有阿鬥不行,你就上的心?諸葛亮是不是真的有機會和心思取而代之當皇帝?劉備興舉國之力,為報關、張之仇,才有這白帝城託孤的一幕,他一生最能信任的弟兄關、張都走在了他的前面,有能力讓他舉國託付的人只剩諸葛孔明了。在自己百年之後,唯恐後人無法把握孔明這樣的智者,所以白帝城託孤他也只能最後一試諸葛孔明的忠誠。
  • 三國志14諸葛亮:多智近妖算什麼,直接封神吊打司馬懿
    「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語出魯迅《中國小說史1略》,這一代的諸葛亮不是近妖,而是史上各代中真真正正的神一般的存在!諸葛公的老對手司馬懿在三國志遊戲中一直是個狠角色,可不是死諸葛驚走活仲達描寫的那麼狼狽。
  • 「三國演義」中近乎「神人」的諸葛亮為何殺不了司馬懿?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孔明,近乎「神人」般的存在,不僅神機妙算還懂得奇門遁甲,借風雨之勢大敗敵軍,燃七星之火逆天續命,如果不是魏延硬闖營帳打翻七星燈,說不定故事又將是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了。此後在川蜀諸葛亮繼劉備遺願揮師北伐,欲助蜀國一統天下。魏國屢屢擺陣,大將軍曹真丟盔棄甲逃回魏都許昌。曹叡不得已只能啟用司馬懿上陣。在和諸葛亮的博弈過程中,司馬懿一直隱藏的才幹終於顯現出來。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浩浩蕩蕩的蜀軍將祁山包圍,司馬懿不得已只能迎擊。諸葛亮準備展開決戰,但是司馬懿看破諸葛亮軍糧不足,立下命撤軍,拒不出戰。諸葛亮用盡各種辦法皆沒法將司馬懿釣出來。
  • 《三國演義》的最大敗筆——草船借箭(王者榮耀:周瑜和諸葛亮)
    劉備、諸葛都是打醬油的角色。對此,易中天老師講的很生動。周瑜年紀輕輕,娶了最漂亮的小喬。身為東吳大都督。我兒子剛好學到節選自《三國演義》的課文《草船借箭》:諸葛亮立下了三天造十萬支箭的軍令狀。周瑜暗中下命令,不給他提供造箭需要的材料。周瑜不但才智、氣度不如諸葛亮,心理還極度陰暗、卑劣,屬於反人類人格。很像前幾天,故意往樓道裡吐痰,讓鄰居感染的被隔離的疑似肺炎患者。演義小說不是正史,可以虛構。但應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 六扇門的槓把子——諸葛神侯
    諸葛神侯,本名諸葛正我,字小花,溫瑞安武俠小說《說英雄誰是英雄》及《四大名捕》系列中重要人物。諸葛武侯的後人。 四大名捕「無情」盛崖餘/成崖餘、「鐵手」鐵遊夏、「追命」崔略商、「冷血」冷凌棄的師父,感情深厚亦師亦父,但平日不以師徒相稱,四名捕都叫他「世叔」。
  • 《三國演義》最被低估的名將,正史中他不亞諸葛亮,遠勝司馬懿。
    隨後的《赤壁之戰》,在周瑜,魯肅和諸葛亮的積極倡導下,孫劉聯盟火燒赤壁,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軍團,三國雛形開始。《三國演義》裡寫的司馬懿統領張郃奪得街亭,還和諸葛亮玩了一把《空城計》,純瞎扯。如果給曹真這樣的機會,曹真會直接衝進去把諸葛亮活捉!這還不算,曹真還能料諸葛於先。
  • 《三國》:四大被埋沒的頂級謀士,每一個都不輸諸葛亮
    《三國》:四大被埋沒的頂級謀士,每一個都不輸諸葛亮。1.龐統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赤壁大戰後,龐統先是投靠孫權,但由於龐統太貶低周瑜而不受孫權待見,所以孫權發誓不用他。魯肅就推薦他去劉備那,龐統也聽取了建議,就來投靠劉備,但未得重用。後經諸葛推薦之後才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 周侗傳奇40:周侗要與小諸葛比武,小諸葛巧嘴利舌,躲過一劫
    小諸葛嚇得趕緊朝熊雙飛一揖:「殺我小諸葛,我沒啥損失。可是當著眾位寨主,他們的臉往哪裡擺?請大寨主三思。」熊雙飛想:好個巧嘴利舌的小諸葛!其實我想殺周侗,不費吹灰之力,只是得按計行事。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大的兩件功勞,歷史上卻並不是他所為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無所不能的,他像神一樣,使了的計謀似乎從未失敗過。在他身上,不但可以草船借箭,還發明了木牛流馬,最讓人拍案稱奇的是空城記。小說中安插在諸葛亮身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有些事情甚至在歷史上和他毫無關係。我們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根據現有史料分析可以得出,有兩件事情並非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一件是草船借箭,一件是空城記。
  • 鬥法版的諸葛亮借東風
    感嘆若真有故事裡諸葛亮的本事,那該多好,呼風喚雨,解解暑氣。諸葛亮借東風,這是個很出名的三國經典橋段了。周瑜道:「既是如此,待我退了曹操,然後囚禁諸葛。」數日後,諸葛孔明令人築一高臺,披衣跣足,親自祭風。當夜東南風大發。
  • 人物故事——諸葛亮吃瓜留子、諸葛亮的鵝毛扇八卦衣
    因為一開始諸葛亮讀書時沒能悟出先生的真諦,先生一怒之下,燒了生平著的書,把諸葛亮趕下了山。但他卻又讓夫人送去兩件東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當諸葛亮再回到山上求師,遇到難題心裡煩躁不安的時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輕輕扇兩下,就會頓覺神清氣爽,心頭豁亮,一邊扇,一邊想,便悟出了水鏡先生講的深奧道理。後來他布陣行兵,只要羽扇一搖,便可計上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