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一共有5個皇子,每個皇子的能力都不俗,相比而言,太子的能力應該是最差的。
001 大皇子
大皇子的母親是東夷城的俘虜,當年慶帝練霸道真氣時,把身體給練廢了,全身經脈盡斷,大皇子的母親衣不解帶,無微不至的照顧慶帝,後來慶帝回到京城後封為寧才人,還生了大皇子。
大皇子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一個武將,常年在外領兵作戰。
寧才人其實是站在陳萍萍那一邊的,慶帝殺了陳萍萍後,葉輕眉的死真相大白,這時候她直接讓大皇子站隊範閒。
四顧劍死後,把東夷城交給範閒管理,範閒把管理東夷城的權利交給了大皇子,大皇子帶著寧才人一起守在了東夷城。
可見大皇子還是有管理能力的,畢竟東夷城曾也是一個國家,管理一個國家的人,沒有能力嗎?
002 二皇子
二皇子的生母是淑貴妃,一個沉迷書中無法自拔的女子,她的眼裡只有三件事,一個兒子,一個書,,一個就是慶帝,其他都是浮雲。
作為第二個皇子,大皇子因為是東夷城俘虜生的孩子,無法掌權,那麼二皇子應該可以當太子了吧?
可惜,二皇子輸在一個「嫡」上,他這在百姓家,叫庶子,就是小妾生的娃娃。
當然,本身二皇子是不在乎什麼太子之位的,他和他母親一樣,特別喜歡看書。他還喜歡吃,喜歡玩,可惜呀,慶帝不讓他閒著。
很快,他被拉出來當上了太子的磨刀石,本來想要悠閒過一生的日子,被莫名其妙加了很多權利,還成為了太子的對手。
人心易變,他本可以拒絕,可惜局勢不容易。
他不想被動挨打,於是主動出擊,哪知這些權利如泡影,都是假的。
不過這也能看出,二皇子的能力,在和太子鬥智鬥勇中,一般都是完勝,如果不是慶帝在,太子估計一開始就被磨沒了。
可見比起太子,二皇子更勝一籌,不管是能力,心機,還是謀略。
003 範閒
範閒是慶帝與葉輕眉的兒子,也算是私生子,畢竟這個比二皇子還不如,婚都沒結。
葉輕眉曾經幫助慶帝奪得皇位,因為能力太強,思想太逆天,於是被慶帝給陰了,範閒剛出生就失去了母親,如果不是範建用自己的孩子換了他,範閒估計早已不在了。
範閒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他醫術好,毒術不錯,還有陳萍萍,範建,費介等等作為靠山,本身的能力也不俗,他能夠忽悠海棠朵朵和司理理站在他這一邊,還能夠救出言冰雲,還獲得四顧劍的認可,手裡還有監察院,還有一個很超級有錢的弟弟,範思轍,還有一個「哥什麼都對的」的妹妹,範若若。
這些加起來,讓他管理慶國,能力完全足夠了,肯定比太子好很多呀。
004 為何慶帝堅持選擇太子呢?
比起大皇子,太子沒有領兵作戰的能力;比起二皇子,太子沒有那心機和謀略;比起範閒,太子沒有多少後臺,能力也就一般般。
為什麼慶帝堅持選擇太子呢?
我想原因有三:
慶帝的目標是一統天下,當時葉輕眉為何被殺,就是因為葉輕眉「人人平等'的思想阻礙了慶帝的發展,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才殺了葉輕眉,以絕後患。
慶帝想要選一個溫和的人,因為殺戮他來就可以,他的目標是統一,統一後就需要一個仁慈之人來統領,這樣不至於讓人反抗。
而太子就是一個還算溫和的人,他心裡有情,眼裡有愛,心中有一個衡量,沒有二皇子的狠厲。
第二個原因:葉輕眉死時,慶帝禍水東引,把這嫁禍到了皇后身上。得知葉輕眉被殺,範建,陳萍萍,五竹一起殺了皇后娘家勢力。太子執政,將來沒有強有力的外戚,不會造成外戚專政。
重要的原因是:慶帝練了霸道真氣,按理說可能活得很久,他需要一個好掌控又聽話的人,而太子謀略不行,心機不夠,還很溫和,這樣的人就是慶帝最好的人選。萬一慶帝真的長生不老,而太子就是個擺設,如果選一個太牛的人,他害怕被鬥倒了,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
為什麼不選其他人呢?
大皇子是被人家的,害怕選為太子後,為別人做嫁衣,到時候慶國可能就不是慶國了。
二皇子太狠,一旦被他掌權,可能慶帝只能看著,加上二皇子確實謀略好,心機重,最重要的是和慶帝一樣狠,殺人不見血呀,借刀殺人用的是爐火純青,一個牛欄街刺殺可見其心機。
範閒太懶,心思不在權利上,而是在女人上,這樣的人容易意氣用事,不適合當太子。
三皇子還太小,根本看不出能力咋樣,當然如果三皇子比太子還聽話,估計慶帝將來換太子也說不定呢。
至於太子,已經花了這麼多心思了,磨刀石用了兩個,能不換就不換,畢竟慶帝的目標不在慶國,而是在天下。
換一次太子,等於換一次血,會傷元氣的。
最後
不過可惜呀,慶帝的想法最後都沒能實現。
太子太重情,還喜歡上了不該喜歡上的人,最後慶帝不得不廢了他。
而二皇子不想一直被慶帝奴役,不想成為慶帝的棋子,最後選擇自殺了事。
而大皇子知道自己不會成為慶國太子,選擇遠走東夷城,安於一方。
而範閒成為最大的贏家,把慶國掌握在手,雖說是三皇子成為下一代掌權人,可他還得聽範閒的,範閒要錢有錢,有人有人,要權有權。
不知慶帝謀劃這麼久會不會後悔,如果一開始就讓範閒成為太子,是不是早已統一天下呢?
誰能預知未來?誰又能知道將來變數?只能說一旦選擇是一個難題,因為選了一個就要放棄另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