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端午節,寶玉堵著一口氣回來,卻碰到晴雯不小心跌了扇子,摔斷了扇骨,寶玉正有氣沒處發,便訓斥了晴雯幾句。
一向心高氣傲的晴雯,可受不得這氣,立即嗆了回去,氣得寶玉全身發抖。襲人過來勸解,反被晴雯說得羞愧難當,寶玉嚷嚷著要送她出去嫁人。
幸好黛玉過來開了一個玩笑,緩和了氣氛,薛蟠又叫寶玉去喝酒,這事便了了,但二人的芥蒂還在。
寶玉回來,叫晴雯去拿水果來吃。晴雯賭氣說,自己是個蠢物,把扇子都跌折了,不配去端,萬一砸了盤子更不得了。
寶玉卻發表了驚人言論,他說,你愛砸就砸,這些東西原本就是拿來用的,你愛這樣用,我愛這樣使,全憑自己喜好。比如,那扇子,原是用來扇的,你喜歡撕著玩也可以,只要不是生氣的時候,拿它出氣就行。
又比如那杯盤,原是盛東西用的,你如果喜歡聽那聲響,砸了也可以,只要不是生氣時拿它出氣,那就是愛物了。
晴雯一聽,就說最喜歡聽撕扇子的聲音。寶玉便把扇子遞給了她,她毫不含糊地接了過來,直接開撕。
寶玉還在旁邊鼓勁,說撕的好,再撕響些。這時麝月看不過去了,過來說了一句,卻不料寶玉奪了麝月的扇子遞給了晴雯,晴雯二話不說又撕了,二人笑作一團,笑得整個園子都附上了春色。
最後寶玉還說,古人云:「千金難買一笑」,幾把扇子,能值幾何?
相信看過或喜愛《紅樓夢》的朋友,一定都對晴雯撕扇這一浪漫唯美的場面印象深刻。
這就是所謂的名場面,使人印象深刻,又具有視覺張力的精彩片段。
在《紅樓夢》中,只要提起黛玉,就會聯想到黛玉葬花;提起寶釵,就會聯想到寶釵撲蝶;提起劉姥姥,就會聯想到劉姥姥進大觀園。
《紅樓夢》是一部冗長的小說,必須要有許多名場面,不然會給人一種沉悶繁瑣,可讀性差的閱讀體驗。
正因為有了一個又一個經典名場面,這部作品才成為了中國四大名著,引得眾多文學愛好者研究學習。
寶玉的觀點是,東西是拿來給人用的,你想撕著玩或摔碎玩,只要開心都可以,只要不拿來撒氣就是愛惜它。
我們的認知是,扇子和器皿是工具,不是玩具,對於工具我們要愛惜,不能隨意損壞,不然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天熱的時候難道隨身攜帶冰塊?砸光了盤,用什麼裝水果和美味佳餚?
然而寶玉為了博千金一笑,竟然把撕扇子、砸盤這樣損物的行為,說得理所應當,冠冕堂皇,還升華到了愛物,真是不得不佩服寶玉的羅曼蒂克腦。
古人的扇子一般會在上面題詩繪畫,肯定比現代幾塊錢的扇子貴得多的多,而晴雯卻拿來撕著玩,簡直是在暴殄天物。
但寶玉說了,幾把扇子能值幾何?
損壞東西是愛物,這顛覆認知的觀念,不得不令我們啞然失笑,還不禁感嘆:這寶玉真會哄妹子。
顛覆認知可以讓我們與不一樣的思維碰撞,有了不一樣的觀念和談資,誰人不喜呢。
比如星爺導演的電影《美人魚》裡,鄧超去派出所報案,說美人魚劫持他。
民警立即畫出了美人魚的畫像,但並不是我們認知的那種上身是美女,下身是魚尾的畫像,而是一個魚頭,接著畫了很多張都不是我們印象中的美人魚。
這是屬於星爺的幽默,為了增加喜劇效果,反其道而行,創新出與眾不同的美人魚。
這是《美人魚》中的名場面,讓人過目不忘,每每想起都覺得很搞笑,而且只要談到關于美人魚的話題,就會提到這個場景,作為談資,一笑解悶。
一部小說裡,如果沒有不一樣的點,只有大家熟知的套路,主角一張口就知道要說什麼臺詞,那還有什麼看頭。
讀者已經知道了整部劇情和臺詞,為什麼還要花時間看。這也正是為什麼網絡小說除了武俠玄幻以外,後期出現了大量的穿越,重生的小說。
因為人都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都有很強的獵奇心理。
我們看小說,就是為了體驗不同的人生,從主角中代入自己,去未知的世界遨遊。
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房沒車沒存款,也沒能力逆襲成世界首富或者那個改變世界的人,我們只能去小說中得到滿足,變成一個超級英雄。
視覺衝擊必須要動,就算一幅風景,它也會用四感去烘託,比如看見蝴蝶的顏色、聽見水的聲音、聞到花的香味、還有輕風拂面的觸感,這樣寫來才生動,才有畫面感。
而人物之間要產生視覺衝擊,則必須要有大衝突,如大喜大悲、大怒、求饒、求死等。
寶二爺罵了丫鬟晴雯,竟被晴雯反懟,而且連一片好心來勸的襲人都罵得人灰頭土臉,寶玉氣急要將她嫁人。她誓死不從竟說要撞死在怡紅院裡,最後還是襲人下跪求情方罷。
本來主子罵奴才天經地義,就算打幾下,也都是只能生生挨著。假如罵的是襲人,那或許就像拳頭砸在棉花一樣,沒有任何感覺。
晴雯不一樣,雖身為丫鬟,卻常常以副小姐自居,打不得罵不得,一動就炸毛,弄得雞飛狗跳,懟得你懷疑人生。
再到晴雯撕扇,一般丫鬟如果聽到寶玉那番哄人的言論,一般都能輕易化解芥蒂。
然而晴雯不知道是為了挑戰寶玉對她縱容的底線還是天真爛漫,居然真的撕起了扇子,不得不佩服她的大膽,不過這許是曹雪芹為了映射她以後慘死做的伏筆。
你說晴雯撕就撕了吧,還撕的那麼唯美,撕得花枝亂竄,撕得滿園春色,讓我們真的以為撕扇是愛物,甚至還會想去嘗試撕扇是否真的那麼令人快樂。
共情使我們理解人物,不再認為人物撕扇是多麼荒唐的行為,而是晴雯爛漫、寶玉惜美的正常表現。
那麼無論是小說創作還是劇本創作,都離不開名場面,沒有名場面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那麼怎樣才能寫好名場面呢?
反套路的劇情讓人覺得新鮮有趣。
晴雯如此嬌縱任性,寶玉並沒有趕她出府嫁人,而是拋出「愛物」的言論,哄得美人展顏,繡出了一幅美人撕扇的畫卷。
反套路,可以使人意想不到,滿足人的新鮮好玩的心理。
比如電影《羞羞的鐵拳》,馬麗一干人等學成準備下山,沒想到臨走時沈騰飾演的副掌門,聲稱還要再送一套絕學,說他30年時間將獅吼功和一指禪融合成為了一招。
這時沈騰開始傳授,出招非常有氣勢,雙臂掄圓,環在胸口,右手搭在左手小臂上,並伸出食指,挑釁地勾起手指,口中大喊:「你過來啊!」
讓我們大跌眼鏡,捧腹大笑。
這就是反套路的魅力,讓人印象深刻,無法忘懷。
如果前文沒有提及晴雯的乖張,那麼讀者看到晴雯回懟寶玉,會讓人覺得這丫鬟瘋了嗎?敢這樣懟主子,會讓讀者覺得作者不夠嚴謹。
比如一個特別懦弱的人突然變勇敢,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能有如此巨大的改變,一定是有事刺激了他,或者有事一點點一點點地激怒了他。
比如周星馳導演的《新喜劇之王》裡的女主,為了演員夢想一往無前,即使被父親趕出家門,被王寶強拳打腳踢,也從來沒有動搖過做演員的決心。
直到看見智障男友摟著一個肥妞,男友為了不讓「客戶」起疑,給了她一巴掌,告訴她,不要再向他借錢了,那一刻她看清了自己。
他連一個智障的欺騙都看不出來,她還能演好戲嗎?她絕望的認為,她根本就不是演戲的料。
女主通過智障男友的陪伴,洗腦似的鼓勵,排除萬難,堅持了下來,可當她知道這一切都是智障男友為了錢而欺騙她時,她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
所以她放棄了做演員的夢想,回到了父母身邊,找了一份工作安安心心上班。
這就是一個人轉變的心路,一個人不可能莫名其妙轉變,因為事出必有因。
因為共情,讀者會因為人物的悲傷而悲傷,為了人物的歡喜而歡喜。
就如《東宮》裡的女主跳下城樓的那一刻,我哭得稀裡譁啦、撕心裂肺,仿佛那個心如死灰、躍牆自盡的人就是我。
被最愛的人利用,讓他有機可乘殺了自己的全族,為了父母安危而留在那個又愛又恨的人的身邊,是多麼的虐心。
不能激起心底一絲漣漪的情節,那是流水帳,沒啥好看的。
要寫好名場面,必須要有反套路、全文鋪墊和共情,夥伴們,你們學到了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刀北,喜歡研究經典小說的寫作手法,來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優秀的作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