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傳說 | 揹炭翁與小秀才的故事

2020-08-30 瓦屋山景區

圖 | 李福森

翁與小秀才的故事


瓦屋山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邛郵道必經瓦屋山沙灣場。清溪縣人上成都,也走這條捷路。沿路上各種揹子揹子不斷線。一天,清溪縣一位小秀才上成都應鄉試,想在瓦屋山白沙河途中觀賞風光增靈感。路上見一白髮老翁揹子裝著亮晶晶的木炭,二人相見一路同行,秀才年輕有禮貌,一直跟隨在賣炭老翁的身後。他雖飽讀詩書,但常年足不出戶,看見人背炭揹子還是頭一回。見炭揹子的背筐,上大下小,上粗下細,口如車輪,底如臉盆。背筐高度是人身長的一倍。結結實實的炭揹子,老翁揹起健步如風生,自己追的滿頭大汗了還跟不上。問道:「大伯爺,你走的好輕鬆,背的是什麼?」老翁答道:「青槓樹煅成的槓炭。」「不重嗎?」「不算重,只二百五十斤。」「為啥背筐上大下小呢?」「圖省力,輕巧。」「槓炭用來幹什麼的?」老翁回頭看,見是一位白面書生,曉得是迂夫子教的書呆子,不懂事象。答道:「交的皇糧國課,供皇家烤火取暖的,要載去京城。」秀才還不住的問這問那,老翁說:「秀才爺,人要動腦子想;讀書人,思考能出才華,我出副對聯給你對,對上了,你問我什麼我都給你講行嗎?」秀才一聽對對聯,脫口答道:「吟詩作對我的拿手戲!」老翁說:「好!」人生就要有特長。我這把老骨頭,生來就學背揹子,除了茶揹子,就是炭揹子。我的揹子重二百五十斤,我的體重只有百來斤,我出的對聯就是「炭重人輕輕背重」,能對上嗎?秀才一聽張口答道:「沒問題。題目新鮮,立刻對來。」秀才搜盡枯腸,背誦了四書五經名句,連白居易的《賣炭翁》詩,誦了無數遍也對不上,老夫子教書所說的「到書中去找」完全沒靈感線索,急得面紅耳赤。快攏沙灣場了,老翁借揹子歇氣時問秀才:「秀才你要去哪裡?」「上成都應鄉試。」「路有多長?」「四百多裡。」「你的腳板有多長?想一想!」一語破的觸動秀才靈機,手舞足蹈起來,對上了,對上了:「路長腳短短量長。」老翁表揚道:「孺子可教也!」


這個觀瀑、露營、漂流、徒步、戲猴的夏日寶地,6月你要嗨起來。

入園直通車 | 如何二次入園?優惠政策不清楚?

想要康養遊?來瓦屋山就對了~

相關焦點

  • 瓦屋傳說 | 龍蹲石的傳說​
    攝影丨 胡麗萍龍蹲石的傳說傳說張道陵在瓦屋山創道時,常常聽鄉民講瓦屋山頂會仙橋,年年朝山會進山的都成了仙,張道陵本人就是畫符治水的道長,聽了並不信,他也扮成朝山香客,帶著弟子,去到大飛水會仙橋時,橋已經不見了。
  • 瓦屋傳說 | 秦皇鞭石壘瓦山​
    攝影丨王燚秦皇鞭石壘瓦山傳說秦始皇靈機一動,這紅線變的腰帶,莫非就是傳說中神仙的「趕山鞭」麼?他膽識過人,決心再試一試,於是揮舞帶子,大喝一聲「石頭給我滾!」只聽得驚天動地的一聲巨響,腰帶唿嚓一叫,脫手飛在天空,騰挪翻滾,化成一條紅色巨龍,席捲怪石騰空而去,呼嘯聲排山倒海。呼嘯聲過,雲散天青,西海灘變成一望無垠的平原。石頭哪裡去了?
  • 瓦屋傳說 | 七女峰的由來​
    來瓦屋山就對了~
  • 民間故事傳說——金牛山的傳說
    一直想寫一些民間傳說,因為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我的父親一輩小時候的樂趣就是坐在大街上曬太陽,聊天,然後聽老一輩的講光怪陸離的故事,而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搬個小板凳坐在電視機錢看動畫片,而現在的小朋友們或抱著手機看各種動畫視頻,或拿著學習機聽一些小故事,或者對著圖畫書聽媽媽講書裡的故事,而一些民間的故事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歷史遺忘,我個人一直很喜歡這些民間的傳說,我小時候為了聽我爸講故事可以任勞任怨給家裡幹農活的
  • 最美的故事: 太神傳說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六十八師團第五旅團3000多人入侵綏寧,與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6軍44師會戰武陽馬鞍山,日軍死傷1500多人,殘餘部隊入唐家坊,準備從瓦屋逃往懷化。日軍到唐家坊後,飢餓疲憊,到處搶糧。 日軍從什房衝後山入村,有三十多匹高頭戰馬,把後山二百多級石階踏平,如今留下光滑傾斜的殘階。
  • 珍珠的傳說故事
    接下來分享一些國內外關於珍珠的傳說故事吧~1 鮫人的淚水我國古代傳說,南海有鮫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美人魚」,她們像魚一樣在大海中生活,當鮫人悲傷哭泣時,滾落的眼淚變成美麗的珍珠。在傳說中,鮫女原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侍女們,因為做錯事被罰到海裡織綃。傳說每逢月圓之夜,她們常常站在礁石上,遙望月亮,傷心落淚,淚水就變成了珍珠。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根據這個傳說以及珍珠的圓潤與月亮的盈虧關係,即月圓之夜珠亦圓,月缺之夜珠亦缺的情況合併該傳說,寫進了其七律《錦瑟》詩中,即我們耳熟能詳的「滄海月明珠有淚。」
  • 故事:瀋陽蛇神廟的傳說
    昨天講了滿族民間故事《天地廟求子》,說的是老盛京天地廟求子非常靈的傳說,今天再講一個當地流傳的瀋陽蛇神廟的傳說。昨天故事發生在太宗皇帝皇太極的崇德年間,今天說的故事發生地,在太宗皇帝皇太極的陵墓昭陵,因為在老盛京城北邊,故當地人習俗稱北陵。
  • 即墨民間故事——豐城響馬頂的傳說
    「響馬」聽來是賊寇之類,實則這裡有一個悲壯的故事。傳說,明朝末年,這一帶住著一戶人家叫李單。「煮不爛」道: 「不行,李家還有五間小瓦屋,嗵嗵地,值錢呢!」韓氏在家盼兒歸,一等不來,二等不來,等急了又去找他二大爺,二大爺說:「那唐朝張謂《題長安主人壁》 中有這樣一句詩:「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你沒想想,李單他舅在人家門樓裡頭過夜,人家是怕咱去盜他,才應了給辦事,還是想法弄錢吧!」
  • 王母宮的傳說故事
    傳說中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共三隻,分別叫大鶖、小鶖和青鳥。三青鳥本為身體強壯、力氣大而健飛的猛禽,是飛禽中的王者。後來逐漸被傳為容貌靚麗動人、身形嬌小依人的小鳥,體態輕盈、色澤亮麗的仙女化身。武帝對王母一行畢恭畢敬,好生接待,一番視察、詢問後,王母便乘鑾駕西來興隆山遊玩,隨後便有了西王母和興隆山的許多傳說。後來,東晉大詩人陶淵明聽了這個故事後,作詩一首「翩翩三青鳥,毛色奇可憐。朝為王母使,暮歸三危山。我欲因此鳥,俱向王母言。在世無所須,唯酒與長年。」
  • 錫伯族的神話傳說故事
    這裡收集幾則有趣的錫伯族神話傳說,與大家分享。(一)龍馬的傳說(流傳於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龍馬的傳說講述了清代錫伯營寨牛錄繁殖龍馬的神奇故事。* 《錫伯族民間故事集》,遼寧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趙春生、趙潔)(二)小黃米男孩兒與老鼠精(流傳於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堆齊牛錄)講述小黃米男孩兒歷盡艱險最終將國王身邊的老鼠精剷除的故事。
  • 鄉村故事:山藥架下的傳說
    所有這些,都是緣於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才讓有情人擁有了七夕&34;嗡嗡″叫著,襲擊著我倆的肌膚,癢得渾身亂撓,最終實在忍受不住,也聽不到牛郎織女的對話,還是走為上策,牛郎織女的情話最終沒有聽到。回到家的時候,父母正焦急的等在門口,聽說我們去山藥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情話時,父母笑著告訴我,那只是一個神話傳說,是大人戲耍小孩的把戲,怎麼會聽到牛郎織女的情話呢。
  • 神話故事:關於鳳凰的傳說
    傳說鳳凰老家就在東海岸邊連雲港雲臺山脈的凰窩山上。而有史以來,這裡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窩、凰窩山,民間還—直流傳著許許多多龍鳳呈樣的愛情故事,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動人心弦。的詩句後,常神往到凰窩山—遊,領略它的山海風貌,特別是那一個個美麗動人的龍鳳傳說,更添了尋秘探幽的情趣。今年「端午節」,我應邀參加中國華文作家協會古典文學創作研討會,和海內外作家齊聚高公島風景遊覽區採風。
  • 傳說故事:黑白無常那個高帽子的秘密
    在我國的神話故事裡,黑白無常的故事不為少見,在人們心目中只要提及黑白無常,大家都會腦海裡浮現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兩個人帶著高高的帽子,手拿索命鐵鏈,伸著長長的紅舌頭的樣子。這是一對專門負責來帶將死之人的靈魂去往陰曹地府的鬼差。
  • 故事: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九裡坡」的傳說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就是傳說中的「九仙女橋」。據傳說,上古時候此地風景秀麗,可謂青山綠水,人間瑤池,因而九天仙女經常到荷花汪沐浴。為了世人過河方便,她們從天上攜來九塊仙石布成了橋,說也來怪,這九塊石頭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多少風浪。這橋在洪水退後,安然無恙,一動不動。
  • 故事:七月十五上墳的傳說
    這個習俗來自一個民間傳說。傳說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敗,貪官汙吏橫行霸道,魚肉鄉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艱難度日。講有溫度的故事,過有理想的生活!我是@365故事匯 喜歡的留個關注,謝謝!
  • 故事:漢族八仙傳說中沒有的故事:韓湘子回家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族民間故事。故事主人公雖是漢族傳說的韓湘子,但是漢族傳說裡沒有這段故事,而且是與漢族傳說完全不同。歲數大的會唱《小放牛》,其中就有一句韓湘子出家一去沒回來。中原流傳的說法韓湘子出家後沒回了,這裡是滿洲流傳的民間故事,說韓湘子出家後,後回了一次家了。故事發生在中原一個大村子,村裡有大財主叫錢百萬,家裡有一大院套,有很多僱工。有很多糧食墩子。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黑龍江的故事 闖關東的情懷
    小時候聽大人們經常講禿尾巴老李的故事,當時小,不知道這個故事由來,後來長大後才查閱很多資料慢慢了解,原來禿尾巴老李在山東各地甚至是蘇北、河北都有傳說,尤其是山東各地最多,都自稱是禿尾巴老李的故鄉,其中山東的膠東地區最多,其次是魯南地區。
  • 植物傳說故事之三——舜帝與杜鵑
    大家好,我是小空,今天給大家帶來植物故事的第三期(本系列故事主要收錄與植物有關的民間故事傳說)舜帝為上古時期五帝之一,傳說舜帝南巡之時,來到了九嶷山視察。他聽聞這裡的姑娘都長得十分美麗動人,就像紅杜鵑花那般讓人喜歡,可是她們的命運卻災難重重,於是愛人民如子的舜帝便決定查清楚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