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僅從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解讀,與其他任何無關,僅供娛樂。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陳巖石的形象是兩袖清風、不畏權錢,敢說敢做,對官場上的那些壞風氣極其痛恨,主張&34;的為官思想。
陳巖石從漢東省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後,依然在為普通百姓辦實事,改革了大風廠,讓員工都持了股,更有了幹勁,只要人民有困難找他,他都很願意去幫助解決,是深得人民喜歡的一位老同志。
大風廠&34;事件發生的當夜,大火燒傷了38人,場面混亂幾近失控,可是李達康為了政績,聽信了祁同偉的建議,仍然堅持趁機拆掉。
陳巖石聞訊趕來阻止,可李達康並沒有聽他的,陳巖石只能打電話向高育良求助,希望高育良能阻止李達康,可不想高育良卻站到了李達康那邊,最後陳巖石迫不得已,讓高育良去找沙瑞金。
陳巖石接到沙瑞金回過來的電話後,開口就說了句&34;,很多人覺得陳巖石在公眾場合,還當著李達康的面喊沙瑞金&34;,是有意在借勢壓人,故意讓別人知道他和沙瑞金的關係不一般。
那麼陳巖石到底是不是在借勢壓人呢?我們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陳巖石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人,那個時代投身革命的都是無產階級,參加革命就是為了讓人民當家作主,骨子裡就很痛恨那種官場上的歪風邪氣,自己多年來也都用行動見證了這一點。
沙瑞金的大伯沙振江是陳巖石的入黨介紹人,還是他們尖刀班的班長,經歷過戰爭的人,大多都把那種過命的戰友情看得比親兄弟還要重要,沙振江犧牲後,沙瑞金在村子裡成了孤兒,陳巖石夫婦把他收養了。
可以說沙瑞金就等於是陳巖石的養子,陳巖石夫婦從小把沙瑞金當成兒子撫養,給他的乳名就是&34;,作為父母對兒子乳名的稱呼,這是人的本性。
第二、沙瑞金調來漢東是眾所周知的,在一一六事件之前,陳巖石根本沒有給任何人提起他和沙瑞金的關係,甚至連沙瑞金的電話都沒有,還是讓高育良去聯繫的。
一一六事件發生,形成了僵局,陳巖石深知這不是普通的拆遷矛盾,而是由官員腐敗導致的社會矛盾,正是因為他心中有人民,不願意矛盾繼續激化和擴大,才迫不得已挺身而出,要是李達康和高育良聽了他的建議,他也根本不會去找沙瑞金。
要是陳巖石想借勢壓人,他早就會到處去說他和沙瑞金的這層非同尋常的關係。
第三、陳海遇害後,陳巖石夫婦立馬就想到這並非普通的車禍,而是有人報復暗害了陳海,當時陳巖石妻子王阿姨對陳巖石說,等沙瑞金過來了,讓沙瑞金派人去挨個篩查一遍,暗害陳海的兇手肯定能查出來。
陳巖石也完全可以這麼去做,但是他並沒有,他認為陳海車禍屬於私事,不能利用公權去辦,這也足以看出陳巖石不是個公報私仇的人,倘若陳巖石有借勢壓人的想法,完全可以直接找沙瑞金去一查到底,他也很確信,只要他開了口,沙瑞金肯定會照辦的。
第四、侯亮平被誣陷停職反省,以侯亮平和陳海的兄弟關係,加上侯亮平本就是來漢東為陳海討說法的,陳巖石也完全為了侯亮平,可以去找沙瑞金求情,可是他也沒有這麼做。
陳巖石寧願自己拖著80多歲的高齡為侯亮平四處奔波,找證據來證明侯亮平的清白,也不願意去直接找沙瑞金幫忙,他知道,只要沙瑞金一句話,侯亮平基本就沒多大事,至少可以安全的調走,可他並沒有這麼做,足以看出陳巖石的性格,他骨子裡根本就不想去借勢壓人。
從這四個方面都能反映出,陳巖石沒有那種借勢壓人的想法,相反,他內心對這種行為是很痛恨的,自己更是以身作則,自然不會那麼去做,一句&34;,完全是出於習慣,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稱呼一樣,聽起來更加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