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愈姑娘
《知否》裡面,明蘭曾這樣討伐盛紘:
「我遠遠比你還要明白你,我明白你看重這家族的興衰,我明白你不在乎宅裡內鬥,我明白你的虛偽和冷漠,才華和能力,我更明白你首鼠兩端,左右搖擺,只有核心利益才能打動你。」
的確,盛紘對盛家,對明蘭,都做了不少混蛋事。寵妾滅妻,虛偽冷漠,讓王大娘子受盡委屈,讓明蘭成長得小心翼翼。
其實,結合原著來看,盛紘本質上並不壞,在那個封建時代,他算是個好男人了。
不完美,有瑕疵,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有自己的考量。看盛家的幾個兒女,除了墨蘭,各個都有好歸宿,盛家也因此越來越興旺,這其中必然少不了盛紘的功勞。
盛紘的人生,其實也是一部勵志圖鑑。從顛沛流離,落魄庶子,到成家立業,官運亨通,其中的艱辛,或許只有他和盛老太太能懂。
盛紘是盛家的長子,也是庶子,是春小娘所生。盛紘父親在世時,寵妾滅妻到了極致,盛老太太作為名門之女,斷然不肯與妾同侍一夫。
但盛紘父親不肯罷休,私自和春小娘在一起,直到有了盛紘。後來,盛紘的父親和小娘都離開了人世,盛紘成了孤兒。
小小年紀,無依無靠,可想而知,日子有多難熬。
幸好有盛老太太,不計前嫌,把他接到身邊撫養,用自己的嫁妝培養他讀書考功名。
童年經歷過困苦的人,內心都是匱乏的,為了彌補這種缺失,他們往往會渴求兩個東西,一個是愛,一個是功名。
了解了盛紘的成長背景,對他後面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了解釋的理由。明蘭說盛紘重視家族興衰,這是必然的。
不難理解,盛紘經歷過家族衰落帶來的顛沛流離,吃過苦,受過冷眼,他知道一個家族的興衰意味著什麼。
盛紘對家族利益的重視,就如同明蘭對自己小蘭的重視。明蘭可以用一切榮華富貴換回小娘的性命,其實盛紘同樣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保住家族利益。
這點最明顯的表現是在康姨母下毒這件事,明蘭為了給祖母一個公道可以賭上家族的未來,但盛紘不能,所以他害怕此事伸張,想要息事寧人。
在顧廷燁被冤枉後,盛紘不讓長柏為他伸冤,更不想讓明蘭丟了整個盛家的臉面,所以他畏畏縮縮小心翼翼。
很多人說盛紘懦弱,其實是因為他輸不起。寒窗苦讀十年,才混得一官半職,眼看盛家就要熬出頭了,因為一件事就可能毀掉多年的積累,這個賭注太大了。
大家都說盛紘自私,其實他考慮的不是個人的喜怒哀樂,而是整個家族的存亡,算不上自私,只是在那個位置,以大局為重才是根本。
說到自私,明蘭其實也有自私的一面,當初設局讓墨蘭是嫁到梁家,不就是堵上了整個盛家的臉面嗎。
每個人都在責怪墨蘭毀掉了盛家兒女的名聲和前途,其實真正毀掉這些的不就是明蘭嗎?
明蘭自帶主角光環,一言一行都被認可和讚揚,其實她不過是比盛紘多了一點豁出去的狠勁,本質上也是個利己主義者。
值得一提的是,盛紘維護家族興衰,靠的是能力,從來不是什麼旁門左道。
不可否認,在官場上,盛紘是有才華和能力的,原著裡有這樣的一個片段:
這種時候就看出盛紘的本事了,明蘭第一次看見自家父親在上級面前的表現,不卑不亢,長袖善舞,說話得體又知道尊諱,他朗聲道:「讀書靠的多是自己用功,那些苦寒出身的士子何嘗有這般那般的講究,太祖爺時的劉李二相,先帝時的三楊,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何等能耐,他們可也都是貧寒子弟出身,那可真是叫人敬佩!」
因為悲慘的童年經歷,讓盛紘害怕家族衰敗,因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這並不是什麼大錯。事實證明,在他的努力下,盛家的確興旺了。若沒有盛紘,盛家兒女憑什麼擁有好歸宿。
再來說說盛紘寵妾滅妻這件事。寵妾滅妻在大家族裡,自然是大忌諱。
但盛紘和他父親不同,他父親的寵妾滅妻是建立在犧牲家族利益的基礎上的,而盛紘有自己的底線,如果妾室真的觸動到了家族的核心利益,他依然可以忍痛割愛,不然他也不會打死林小娘。
盛紘之所以被林小娘蒙蔽,就是因為缺愛。林小娘是蛇蠍心腸,但也是個溫柔鄉。盛紘貪念這種溫柔,以至於失去了判斷。
林小娘的崇拜,撒嬌,討好,恰恰擊中了盛紘那顆敏感自尊的心。可以說,林小娘的存在,讓盛紘感受到了被愛的價值感。
可能有人會說,盛紘為何如此愚蠢,林小娘根本就不是真心愛他。換個角度,我們總是說缺愛的姑娘,容易被渣男矇騙,因為對方給予你一點甜,你就會當成全世界的甜蜜。
這點對男性來說也是如此,正是因為匱乏,所以別人給予一點,你都會感恩戴德,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回報。
因此,林小娘活成了一個貴妾,她和子女的吃穿用度和正室標準一樣。盛紘和林小娘的愛恨糾葛中,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盛紘一直以為林小娘是愛自己的。
直到墨蘭私通的事情暴露,林小娘狗急跳牆,一不小心說出真心話,那對盛紘來說是全世界的崩塌:原來我依然不被愛。
還記得他們決裂那一晚的對話嗎?
盛紘:我把你放在心裡頭二十多年,你把我當什麼了?
林小娘:紘郎的心可真大啊,墨兒都已經這麼大了,你還有閒情逸緻在這裡和我提前塵往事,你恨我也好,怨我也好,哪怕是為了明蘭和如蘭這兩個丫頭的名聲,現在同我扯這些,不如快去提親吧。
這段話無疑擊碎了盛紘所有的期待和幻想,他終於從這場夢裡醒了過來,原來自己只是林小娘攀附榮華富貴的一個工具。
盛紘打死林小娘,也在打死那個對愛抱著幻想的自己。盛紘之所以那麼絕望,是因為他對林小娘是真的有付出真心,要不然那麼多年,林小娘為非作歹,他還是頂著壓力護著她。
盛紘寵妾滅妻,倒不是他有多風流,而是林小娘的手段太高明了。
另一個原因是,王大娘子蠢笨,情商低,走不進盛紘的內心。加上她總是給盛紘惹麻煩,盛紘自然對她喜歡不起來,也就把所有的情愫都寄托在了林小娘身上。
雖然盛紘不待見王大娘子,但是也沒有對她做什麼過分的事,王大娘子的嫁妝和面子,他始終是要顧著的。
盛紘不是好男人,但絕對算不得壞男人,他展現的是一個真實男人的愛恨情仇,執著與堅守。
還有一些細節,也可以窺見盛紘的品行。
原著裡,明蘭曾說:
「祖母老覺得爹爹偏心,可我覺著爹爹是個好爹爹。小時候,給我的玉佩叫姐姐們半道劫走了,爹爹至少會給我枚大金鎖做抵償;不論多忙,他定是每月要來探問的……」
劇中,盛紘對明蘭看起來很冷淡,其實他對明蘭和衛小娘都是有愧疚的。只是基於男人的尊嚴和一點私心,不知道如何彌補和表達。
事實上,盛紘也是有彌補的,經過康姨母那件事,盛紘成長了不少,他會關心明蘭,陪伴明蘭,不再做那隻鴕鳥。
面對明蘭對自己的討伐,他一聲不吭,其實是羞愧,因為那些對明蘭的虧欠,或許再也沒有彌補的機會了。
原著裡有這麼一段:
三哥在外誤交損友,被引著逛了次青樓,還結識了一位賣藝不賣身的『奇女子』;嚇得公爹臉色發青,足足關了三哥兩個月不許出門,還有二十大板,罰抄了五百遍盛氏家訓——其中有一條,是盛家子弟決不可與青樓女子有牽連。
盛家的兒女,除了墨蘭刁鑽,別的孩子都算三觀正,有主見。劇中都誇大了盛老太太對孫輩的教導,其實盛紘也功不可沒。
原著裡,他有三個兒子,對每個兒子都操碎了心,嚴格要求他們讀書考學。他的三個兒子都有出息,都有功名在身。
此外,對女兒的教育也從來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裡辦私塾,鼓勵女兒們也要有才學。
盛老太太曾說:「你老子做丈夫平平,做兒子也不過爾爾,不過當爹卻還不壞的,他挑女婿媳婦的眼光大都不錯。」
明蘭想了想說,也忍不住笑了:「當初爹爹一個勁地說侯爺不壞,好歹他親眼去瞧過的,只差沒賭咒了,可祖母那時只是不信,只把爹罵個臭頭。」
盛紘給兒女挑選伴侶,都不是著眼於眼前,他是有長遠目光的,他看重的是個人的才華和品行。
比如給長柏挑選的海氏,知書達理,嫻熟高雅;給如蘭挑選的文炎敬,為人清明,上進努力;給華蘭挑選的袁文紹,雖是次子,卻一身本領,最後和華蘭也過得不錯。
有人說,盛紘把兒女的前途當成鞏固自己地位的工具,這個說法可就太冤枉他,若是只看重利益,盛家兒女最後肯定過得一塌糊塗,事實上,除了墨蘭,每個人的歸宿都是不錯的。
盛紘犯過錯誤,有過私心,也有過愚昧,但是從客觀角度來說,他是個不差的普通男人,比起顧侯爺的功利,康姨夫的昏庸,梁六郎的浪蕩,盛紘的所作所為依然是個負責任,能擔大任的人。
縱使犯過錯誤,也及時醒悟,悔過自新。從更大的角度來說,盛家要感謝盛老太太,也要感謝盛紘,是他的努力和拼搏才能光宗耀祖,振興門楣。
沒必要站在上帝視角去評價一個人,沒有人是完美的,你我都有殘缺,一個人在大是大非上拎得清,本質上就不會太壞。
END.
今日話題:
你認為盛紘是好男人還是渣男?
歡迎留言討論。
愈姑娘:情感作者,專注新時代女性的成長和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