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房思琪」製作進情趣桌遊,不啻為對譴責「性犯罪」這個社會共識的挑釁。
成人展組委會通過微博致歉 來源/微博截圖
文 | 韓浩月
很多人都知道,「房思琪」是作家林奕含創作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主人公,該書講述了13歲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教師長期性侵,最終導致精神崩潰的故事。在林奕含2017年自殺後,其父母發布的聲明證實,書中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兒的真實狀況。自此以後,「房思琪」逐漸成為被性侵女孩的代名詞。
但就在近日,有網友發現,上海國際成人展出現以「房思琪」命名的情趣桌遊,怒而舉報。之後,活動組委會為沒做到細緻入微的審核而道歉,並強烈譴責涉事企業,敦促其鄭重道歉並嚴格審查產品,永久拒絕其參展。涉事企業相關負責人則稱,「小說我們沒看過,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太巧合了」,「我們根本就不怕,姓名沒有誰的專屬權」。
在城市裡舉辦成人展,本是弘揚性健康、傳播愛文化的文明舉止,這次活動主辦方也將其定位為一個「最純淨的空間」。但此次上海國際成人展上發生的這件事,顯然抹黑了這項活動的積極價值與意義。涉事企業的傲慢之態,不啻為對社會情緒、對公眾情感的冒犯。在微博上,網友對該企業幾乎是一邊倒地聲討。
和組委會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失當性並馬上致歉相比,涉事企業的回應倨傲到令人難以接受。他們或許不知道,把「房思琪」製作進情趣桌遊,對那些受到過傷害、把房思琪視作某種符號的群體意味著什麼。說嚴重些,此舉就是對譴責「性犯罪」這個社會共識的挑釁。
當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引起軒然大波,影響已遠遠超出文學創作與出版的範疇,書中情節成了一個讓人心痛並沉思的社會話題。尤其是那些利用不對等權力關係進行的性侵,更是進入法律規制的視野。
雖然小說出版已是三年前的事情,但此書的影響仍在持續,至今仍有無數讀者閱讀本書並通過留言的方式來表達哀傷,它也時常進入與「性犯罪」有關的社會議題當中,成為一個人們熟知的例子。種種情況表明,它已經脫離了小說的概念,成為一個值得長久凝視的社會文本。發生在原著作者身上的悲劇,會長久地刺痛人心並被永遠記憶,避免類似事情再度發生,也成為公眾一致的警惕。
在此背景下,涉事企業以「房思琪」命名情趣桌遊,激起公眾憤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將被性侵的不幸與創傷變成輕浮元素,嵌入到遊戲化的場景中,還是跟所謂「情趣」關聯,這已不只是欠妥。
更何況,一部著名小說中的虛構人物的姓名,也是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版權保護的。金庸先生因筆下人物姓名被盜用,就曾起訴索賠500萬元。面對侵權的法律風險而不自知,是為無知;回應態度與語氣的隨意與輕佻,更顯無底線。
無論如何,商業也要有底線。
這些年來,公眾對亂蹭IP的反感,對消費他人不幸的反對,成了築牢某些共識的助推力。那些蹭IP不顧吃相、不惜冒犯公眾情感的做法,註定會收穫各種批評譴責。這些譴責也是種提醒:對底線的敬畏,是企業商業操作應有的基本操守。
□ 韓浩月(專欄作者)
編輯:井彩霞 校對: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