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三碗螺螄粉,每一份都加煎蛋、豆腐串,多放點辣椒,再要3支豆奶。「「好勒,馬上就到」,城中村螺螄粉老闆熱情地招呼著這三個熟客。螺螄粉很快被端上了桌,紅油、酸筍、花生很脆,豆腐泡很軟,三人大快朵頤。
吃完結帳,一碗螺螄粉11元,一支玻璃瓶裝的豆奶3元,總共不到50多元的「晚餐」,讓」鄧子「他們三個工廠的「管培生」重回到大學墮落街吃小吃的美好時光,三個人快樂得像個小學生一樣。
5分鐘前,鄧子還在辦公室,在團隊QQ群發完「每日工作表」截圖,整個辦公室已經只剩下他一人了,雖然距離下班時間才過去半個小時。那些有家有口的「中年人」早已在下班前10分鐘就匯報完了工作,只等17:30到點打卡回家。
「吃點什麼呢?」鄧子覺得一天的工作結束後,要吃點自己喜歡吃的。看完食堂菜單後,他決定外出,當時叫了2個朋友,打滴滴從工廠來到了這家附近城中村的小店。珠三角工廠都在偏僻的工業園裡,四周是差不多的城中村,城中村形成的小街道上,最多的店鋪是超市、理髮店、藥店、菜市場、小吃店,水果攤、包子油條腸粉之類的早餐店。
鄧子他們每周2-3次晚上外出尋覓小吃,只有在特別的時間(如過生日、節日)才會去吃肯德基、麥當勞、大餐館吃飯,平時吃的最多的是麻辣燙、缽仔飯、柳州螺螄粉、重慶小面、肥腸粉,有時候還買山東煎餅、手抓餅、肉夾饃吃,基本上還維持著大學時候的生活習慣。
「你們工廠今年訂單好多啊,看你們晚上都經常加班,工資高還穩定,現在還招人不?我去你們工廠打工算了。」店裡人不多時,螺螄粉老闆會有一搭沒一搭地和他們幾個聊著天。在這些小吃店老闆眼中,這些穿著白色襯衫工服、帶著廠牌的年輕人,一看就是「坐辦公室」的高材生,「坐辦公室的」意味著工作體面、不用起早貪黑、風吹日曬,不過鄧子他們也就聽一聽,畢竟老闆開店半年後,就換掉了電動車,開上了20多萬的車往工廠送螺螄粉的。
鄧子去年從某重點本科院校畢業,通過校招進入珠三角的這家有千員工的製造工廠成為了一名主持人,由於俊朗的外形、辨識度的聲音、十足的親和力,在公司各大場合主持得小有名,是很多年輕小姐姐、怪阿姨心中的偶像。不過,臺後的他,有點「高冷」,有自己的圈子和節奏,過著和學生時代一樣從宿舍到辦公室再到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在文藝理想與工廠現實之間努力尋找內心的平衡點。
根據廣東統計信息網2019年第三季度的統計,在2236萬「企業從業人員中,有1252萬人在廣東從事製造業工作,超過總人數的一半。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從事文體娛行業的人數不到10萬。在1252萬製造業從業人員中,其中不乏很多像「鄧子」這樣的管培生,他們有不少是重點大學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相比於經常被津津樂道的BAT網際網路名企高材生,這群製造業管培生群體鮮有發聲。
製造工廠提供宿舍,一般是3-4人間,員工只需支付水電費;工廠食堂還包早、中、晚三餐;工廠還提供廠服;吃、穿、住,工廠都包了,對於管培生來說,「在工廠,有錢都花不掉」,畢竟平時真的沒有時間外出,最多也就網購,男生也花不了多少錢。
鄧子早上7點40起床,走路幾分鐘在食堂吃完早餐,8點踩點打卡上班;中午12點下班在食堂吃午餐,回宿舍午休,13:20分被鬧鐘叫醒起床走路上班;下午17:30下班,一周有2-3天在外面城中村吃,其餘都在食堂;一天8小時,一周上六天班,周末放假閒暇放鬆的方式就是在宿舍睡覺、打遊戲、刷抖音、快手、煲劇。
鄧子有時候覺得這樣的生活就像是大學時代的延續,他很滿足。不過職場的困惑還是困擾著這群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工廠招聘前的藍圖描述與實際情況往往曾在很大的差距,很多管培生要帶領幾十個一線操作工,上要面臨主管給的生產指標,下要面臨完全不同的話語體系。
「在車間要混的開,必須學會車間的那一套,比如說粗話、喝酒、抽菸、稱兄道弟,文人的那一套會被看成不合群,這種要徹底改變自己的感覺很糟糕。」夢想和現實的衝突有時候會到達臨界點,工廠方覺得自己把這些管培生捧在手心裡,多方關懷,但他們還是只把工廠當成了「過渡」平臺,大部分人到一定時間選擇了離開,或許是3個月,或許是半年,最長也就1年,95後的管配培生覺得-「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在他們那屆管培生的圈子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瀰漫」迷茫「、」孤獨「的情緒,這種相對閉塞的圈子中,很多管培生成為了」戀人「,很多會選擇「離職」。」離職「是會相互波動的,不管2020年疫情下就業的困境,這些年輕人對於「離職」無所畏懼,只要有1個人離開,就會觸發連鎖效應,鄧子這一屆40多人的微信群慢慢只剩下了10幾個人:有人去了廣州、深圳,有人回了老家,大多數「戀人」們離開工廠即「分手」,這些曾在工廠的管培生們無一再進過製造工廠。
愛好配音、主持、做視頻、美食、攝影,鄧子作為一名妥妥的文藝青年,偶爾也會羨慕大都市同學們光鮮亮麗的白骨精生活。不過,他能很快調試自己,他的業務偶像是「洪濤」,「我是歌手」的總導演,曾經在畢業後的七八年間,一直在工廠做技術工人,卻始終執著和熱愛音樂。鄧子從他身上找到了一條在工廠安放自己理想的路徑,比同齡人就多了一份定力,他始終堅持在配音秀發表自己的配音作品,每年國慶小長假會外出旅遊,看看話劇、電影,他和工廠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疏離感,以保持自己的理想。
兩會總理總理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僅1000元」,給活在知乎等網絡空間、像人人月入上萬的年輕人沉重的一擊。對於大學畢業生也一樣,網上畢業一年月入好幾萬的都只是極少數,大部分的本科生可能畢業七、八年還不到一萬。製造工廠給到管培生的入職薪資是6K,今年鄧子升為了主管,工資漲了1000,對於目前還單身的他來說,1個月200元都花不完,公司包早、中、晚三餐,每周還發放水果,天熱天冷時提供廣東特別的「糖水」,周一到周四穿廠服上班,生活過的可謂是美滋滋。
一年時間,不是小鎮青年都的農村青年鄧子幫老家的父母建了新房,買了新家具,父母成了村裡同輩人羨慕的對象。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給自己買一輛車。他發現,在工廠沒車可真不方便,至於女朋友,未滿23歲的他覺得還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