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報隔世仇,三尺有神明

2020-10-03 禾麥文化


1,

三年前的秋天,強哥要回北方老家辦房屋產權手續。他許過我很多次了,要帶我喝當地的一種柿子酒,吃當地的土雞,我正好有假,跟著去了。

那是一個坐落在華北平原的普通縣城,華哥的家在鎮上,他帶我喝了那種柿子酒,吃土了雞。鄉醪野味,別樣的感受。

那天中午酒足飯飽,華哥帶我在鎮上轉。我說我整天在城裡吸Pm2.5,你帶我去鄉下轉轉,權當帶我逛了一次氧吧。強哥說好吧,把他弟弟的摩託車騎出來,帶我去兜風。涼風習習,白楊喧譁,平原野闊,非常愜意。

遠遠看到前面有一個小湖,景色非常怡人,我對強哥說:「咱到那邊看看。」強哥說:「好吧。」說完強哥就把摩託車往回掉頭。我說:」暈了吧你?過了前邊那個小土崗不就到了?你怎麼往回開?「強哥的車把擰了一下,差點把我晃下來,對我說:「不能從這個土崗過,我們從西邊這條路繞過去。在這裡別多問,到時候我會告訴你原因。」

晚上在鎮上一個酒館喝的,就強哥和他弟弟陪我。飯店老闆和強哥弟弟很熟,對我們說別著急,喝到幾點都行,反正他家就在這裡,前店後家,走的時候言語一聲就行。

正值清秋皎月,我們乾脆把桌子搬到街上,邊喝邊聊。我突然又想起土崗的事,問強哥怎麼就不能過?強哥對他弟弟說:「小華,你也知道那個土崗不能過。咱爺、咱大原來都不讓我告訴你,嫌你年齡小,怕你想不明白,又怕你漏嘴,別人說你封建迷信,對你不好。現在到你這年齡也該知道了。正巧你麥哥也不是外人,今天就一起說了。。」

我說:「有屁快放,別吊人胃口。」

強哥瞥了我一眼,咂摸一口酒,說:「這事縣誌上有記載,但就了了幾行:康熙己卯,縣民胡之庸反,滅其宗。」就是說,有個姓胡的,因為謀反,被滿門抄斬。

我說:」我明白了,那個土崗是胡之庸家的亂葬崗吧,這有什麼?從古到今,死過多少人,埋在哪裡都不讓走,那不寸步難行了?「

強哥說:「走不走另當別論,關鍵是心存敬畏。這裡面有大故事,更奇的是這故事是胡之庸他爸在刑場上自己說的。不然真不會有別人知道。「

我說:「好吧,洗耳恭聽。」


2,

強哥看我倆眼睜的鱉蛋似的,噗嗤笑了,然後又正色說:「這事其實不好笑。咱爺爺說,康熙早年間,咱這村裡有一個大戶,就是胡之庸他爸爸家。胡家家財萬貫,為人呢,談不上多好,也說不上壞。逢個間年歉歲的,胡家也開過粥場救濟過災民。

村裡有個老秀才,叫張方平,一肚子學問,可惜科名星不旺,功名止於秀才。雖然如此,但方圓幾十裡都知道老秀才學問好,因此紛紛將子弟送來就學,倒也衣食無憂。老秀才膝下一女三子,都未成年。

俗話說,女大十八變。就在老秀才張方平的閨女豆蔻之齡的某天,胡之庸的爸爸在老秀才的家門口偶遇這個女孩,瞬間就像被雷擊石化了。」

強哥呷了一口酒接著說:「我閱人無數,也見過驚為天人的女孩。但對於我這樣執行力差的人來說,頂多咽幾口唾沫。但有些人卻不一樣。

總之,胡之庸的爸爸就此掉了魂。就象高衙內遇到林衝娘子,滿汴梁城的女人拿來換都沒用,非她不可。眼見著『衣帶漸寬癆病鬼,為伊消的人憔悴。』

胡之庸爸爸動了要娶老秀才閨女的念頭,開始只是一閃念,就被自己否決了。自己年近40,已經娶妻生子。張方平一個古板的老學究,滿腦子忠孝節義,不是可以利動的人。讓他答應把女兒給他做妾,除非他死了。

思來想去,毫無頭緒。有一天胡之庸爸爸嘆口氣:「除非老秀才死了才有辦法。」電光石火之間,一怕大腿:「對啊!老秀才死了就有辦法。那為什麼不讓他死一死呢?」就此這個念頭象魔咒一樣盤旋在胡之庸爸爸的頭上。

老秀才是個孝子,雖自己功名了落,收入瘠薄,但始終將父母帶在身邊奉養,保二老衣食無憂,得終天年。老秀才的老家遠在關外遼東,父母去世前對老秀才說希望歸葬祖塋。老秀才沒有餘力完成此事,父母去世後只是就近浮厝草葬,日日只怪自己不孝。胡之庸的爸爸知道後,不僅贈送路費,而且出錢給老秀才的父母回家買墓地的錢都給解決了。老秀才的感激之情可以想見。老秀才心想,和胡家並無深交,能做到如此地步,可謂宅心仁厚,形同再造。

又有一次,老秀才家的田裡掘出一具屍體。胥吏如獲至寶,以為奇貨可居,攀緣比附,意思老秀才不拿出百十兩銀子來,就要定個謀殺。老秀才哪裡能拿出這麼多錢,又百口莫辯。此時,又是胡之庸的父親挺身而出,對那幫胥吏動之以利,曉之以威,最終以無主屍為由結案。

在胡之庸爸爸的心裡,此時老秀才應當披髮徒跣跑上門來:」啊呀恩公,老夫無以為報,只有一小女……「

但老秀才對胡之庸爸爸說的卻是:」此生無以為報,來世做牛做馬......」把胡之庸爸爸的鼻子都氣歪了,心說什麼此生無以為報,你有我想要的東西!我不缺牛不缺馬,缺你個老蠢物嗎?嫌惡更甚。

話說,境由心造。胡之庸爸爸既動惡念,便有惡鬼上身,陰惻起意。

這天,胡之庸爸爸發現老秀才的婆娘帶著女兒出門,殷勤問訊之下,得知是婆娘帶著閨女回娘家省親,計劃七日返回。家裡,就剩下老秀才帶著三個幼子留守。

胡之庸爸爸覺得機不可失。就在張妻省親期間的某夜,差心腹在老秀才家周圍堆滿柴草,並從外面反鎖了門。一把火起,老秀才父子四人就此葬身火海,赴了黃泉。


老秀才的妻女聞訊呼天搶地的回到家,面對焦土親屍,生無可戀。此時,胡之庸的爸爸現身,作為鄰邦人士,莫名驚詫。好言撫慰,代營喪葬。並為老秀才的妻女提供住所。老秀才的妻女雖想自立,但婦道人家,不宜拋頭露面,僅靠做些女工,又難以為生,胡之庸爸爸不時周濟,初雖不肯,但又別無他法,久而久之,對胡家的資助也習以為常。

再後來,女大當嫁,開始不斷地有人上門來向老秀才的女兒提親。胡之庸爸爸表面熱情應承,背地裡三推五阻,威脅恐嚇。漸漸地,也沒人上門了。

終於某天,有人替胡之庸爸爸向老秀才的婆娘開口說:「女大不中留,不如把你女兒嫁給胡公做妾,也好過孤孑一生。」

老秀才的婆娘哪能繞出這種設計多年的套路,想想也是,雖說花骨朵一樣的閨女嫁給半大老漢,心有不甘,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總好過一輩子做老姑娘。嘆了口氣,給女兒說了這事。

女兒哪裡肯,自古嫦娥愛少年,嫁給這個老傢伙,於情於理都轉不過彎子。激憤之下,對母親拂袖而去,奔回閨房,伏在榻中嚶嚶而泣,不知不覺在昏昏沉沉中睡著了。

半夢半醒之間,女兒忽覺周邊陰風四起,陰惻寒涼,隱隱約約見父親一明一滅地走來,因是生父,未覺恐懼,也忘其已死。只聽到父親面目猙獰地對她說:『你未出閣的女孩,在家從父,聽話!嫁給胡某人!你只有嫁給他,我才能快意恩仇!!哈哈……!!』

女孩被父親的獰笑嚇醒,雖不解其意,但父親說過的話又真切在耳。心說,既是父命,那就從了。

就此,胡之庸爸爸娶了老秀才的女兒,生下胡之庸沒幾天,老秀才的女兒就病歿了。

後來,你們知道的,胡之庸成年後,竟然犯了謀反罪,事敗後被滿門抄斬。在刑場上,胡之庸爸爸竟然似有解脫,自批耳光,哈哈大笑說:「果然天道循環,報應不爽,死又何言!!張方平!你可以瞑目了!!」

但臨刑前,胡之庸爸爸做了最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就是把他如何設局,如何害人,前因後果當眾說了出來,並表示:「說出來並不能抵消自己下地獄的罪,但好歹給天地解一些冤愆戾氣,以警後人。」當時縣裡觀者如堵,聞者皆以此事教誡子孫,此地民風為之一肅。


3,

強哥說完,又滋吧了一口酒,看著張嘴結舌的我和華弟。對我們說:「你們知道嗎,爺爺告訴我這事時,還給我說了另一件事:

就是孔聖人、孔夫子的十世祖孔父嘉其實是宋國人,時任宋國司馬(國防部長)。有一次孔父嘉的夫人乘車外出,車帘子被風吹起來一角,你說這不是妖風嗎?被太宰華督瞥見一眼。」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華督也產生了「不和孔夫子的祖奶奶睏覺,毋寧死「的想法。」於是利用宋國當時和周邊國家發生戰爭,多有傷亡的現實,煽動吃瓜群眾說,就因為國防部長孔父嘉整天攛掇國君窮兵黷武不學好,所以各位苦主才有今天。不如殺了孔父嘉清君側。一聲鼓譟,吃瓜群眾去殺孔父嘉,華督去搶孔夫子的祖奶奶。

沒想到老太太(當時的妙齡少婦)自縊身亡。華督雞飛蛋打。

後來,孔父嘉只有一子,名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害怕華氏的逼迫,逃到魯國。後來孔聖人仲尼,即防叔的六世之孫也。

所以,為何孔孟之徒後來那麼在意男女大防,祖師爺吃過這虧。

咱爺爺對我說,為何古人說『萬惡淫為首』,是有道理的。因為好多本來很本分的一個人,一旦動了淫念,平時不敢做的事都敢做,不該越的禮都敢越。眼裡只有那點事,不顧其它,像是得了眼盲症,絲毫看不到周邊的懸崖刀斧,只進不退。死在這事上的英雄豪傑、販夫走卒千載不絕。天地之間,男女之事固不可絕,但此事關節甚多,關礙甚大,臨事要多深思,溫柔鄉多是修羅場……」

我是聽進去了。但眼看著華弟酒越喝越大,直著眼對我和強哥說:」兩哥,我看上小賣部的麗麗了,趁你們都在,能不能幫我一把。你們去麗麗店裡鬧事,我去英雄救美……」


相關焦點

  • 舉頭三尺有神明
    舉頭三尺有神明,朋友們,本來神鬼之說我是不怎麼相信的,但我老家農村發生的幾個真人真事,卻又不得不讓人相信,因為站在科學的角度上根本無法解釋得通,下面我給大家說說。山神廟被拆了,但五年後,張三在山上砍樹時,被突然倒下的樹砸死,死時才三十四歲,他的三個孫子到現在,大的第二的快五十了都沒娶媳婦。
  • 陳情令番外一百六十九: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他們以為自己幹的壞事無人知曉,卻不知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的頭頂就有兩個他們根本惹不起的人物,將他們的齷齪事全程聽了個遍。人如果壞事幹多了,膽子就會越來越大,他們兩個竟然還把算盤打到了這兩位身上,也真是一對奇葩了!
  • 舉頭三尺有神明!
    ⚫️這句話有個典故!話說清朝有位官員叫葉存仁,離任時手下部屬執意送行話別,但送行的船遲遲不發,葉存仁好生納悶,等至明月高掛,來了一葉小舟凡是自尊自信的人,都有著強烈的榮辱觀,能夠用正確的言行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衡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損於自己名譽、形象的事,因此才「不畏人知畏己知」。這句話是叫我們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要止惡行善。網絡時代有句新語,說:「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 我來此界開神道 2.舉頭三尺有神明
    正好,最近正尋思找個人來立威,恩威並施才是王道,使村民知曉神明的報應之力,好加深信仰,使其不輕易背叛。這熊大就撞上來了,這可不是天意嗎。而且,這熊大背後,未必沒有人呢!哼哼!村民圍觀後也就去幹農活了,正值春耕,農民除了祭祀、吃飯、睡覺,就基本上泡在田地裡了,這是一年之生命線。
  • 何必讓三尺?
    千裡捎書為一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這就是流傳民間的三尺胡同的故事,每每遇到鄉村鄰裡之間宅基糾紛時往往拿出來勸解雙方,鄰裡之間要和睦,要寬讓等等。有時我在想,再讓三尺,如果對方也是仁心澤厚或者是明義之人還可以,如果碰上惡鄰怎麼辦?別說三尺,你再讓九尺他也不認你好,只不過是認為你怕他而已。
  • 明月說《聊齋》之《金生色》:善惡終有報,舉頭有神明
    他預感自己時日不多,就把妻子叫到床前叮囑說:「我死以後,你不要守寡,直接改嫁吧。」妻子聽後發誓表示自己會死守到老。金生色聽了擺擺手,然後又把母親叫來說:「我死後勞累您養育小孫子阿保,不要叫媳婦守寡,切記。」母親哭著答應了他。不久,金生色便死了。木氏的母親前來弔唁,哭完後對金母說:「天降災禍,女婿突然死去。我女兒年齡還小,身體也弱,將來怎麼生活啊?」
  • 故事:但憑三尺劍,斬除汙吏與貪官
    汝等即消如此如此,打扮如此如此做作,越做得自然,越有重賞。優人應承而出。生吩咐畢,即出揖客。次序就席。須臾,舉杯勸飲。只聽那戲臺一通鼓響,打打吹吹,驟擁出一道旌旗。忽列過兩班文武,即候著那個黃袍天子,大搖大擺,出坐朝堂。
  • 人心一動念,天地皆有知。頭頂三尺有神明,善惡若無報
    此文是轉載網友的內容,大家當做故事聽吧人心一動念,天地皆有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我小姨夫是給人看事兒的,印象裡他家的南屋白天晚上都圍滿了不少人問事業,看財運,斷婚姻的。姥姥也讓他倆離婚 ,雖然她倆吵歸吵,但是感情很深 ) 後來在九二三年的時候,他倆生了一個兒子,當時我姥姥還高興的從鎮上買了肉去他家包的水餃,後來聽我姨說我姨夫剛看到他剛出生的兒子的生辰八字時自己悶在屋裡一整天,我姨說因為我姨夫會算命,所以斷定兒子活不過五歲的臘月天,(這些事都是我姨在以後知道的),然後從我那個弟弟出生的那天開始,我姨夫就像變了個人,每當再有找他去算命的
  • 舉頭三尺有神靈?千真萬確
    從前,南陽獨山腳下有一個窮小子叫陳玉,剛成年就去了王員外家做工。這時,有個手拄拐棍鬚髮皆白的老爺爺走進窩棚,問他為什麼哭泣?陳玉見老爺爺面容慈祥,就把遭遇告訴了他。老爺爺氣得頓足道:「孩子你不要哭了,王員外這麼壞,爺爺我幫你討回公道!你不是餓了,嗎,我這裡有一個玉碗,你想吃什麼就說,玉碗會變出來。」
  • 遇墳三尺不動土的傳說
    東平縣的百姓們對縣官的死感到很痛心,但是也很無奈,最後百姓們見縣官的家人都不在了沒人收屍他沉思了片刻,抬眼看到了這幫年輕人手裡拿的鐵鍁,靈機一動說道:「咱們村裡有一個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就是『遇墳三尺不動土』。這意思就是說,你們開墾田地是可以的,但是要遇到墳包的時候,墳包四周三尺之內是不能動土挖掘的。這是祖宗的規矩,咱們可不能破啊!」
  • 老一輩講故事之「三尺白布裹驢頭」
    從前有個呆子,智力不太高,幸虧有個聰明老婆老婆實在火大,便對呆子說:「你別在家了,出去找驢吧,咱家的驢頭上有一塊白布,你就問問別人,有沒有人看到三尺白布裹驢頭。找到驢了,給你糖吃。」呆子聽後便高興的出門了。呆子記住了老婆的話,溜溜達達的走到了鄰村,正好碰到了一門白事。人家正在弔孝痛哭,他走過去問:「你們有沒有人看到三尺白布裹驢頭啊?」弔孝的人們聽後大怒。這個時候,竟然有人來調笑我們。一窩蜂似的擁上來,把他暴打了一頓。
  • 小說:上頭有神明,做人做事還是留點德吧
    「不幹就不幹,歐陽小姐奉勸你一句,上頭有神明,做人做事還是留點德吧!」說完王媽氣衝衝的走了。歐陽歡罵咧一句:「神明你馬勒戈壁!瘋婆子!」瞬間,偌大的別墅裡就剩歐陽歡,和漸漸停止哭泣的寶寶。歐陽歡惡狠狠的看著哭鬧的寶寶,拿出手機點開了視頻錄像功能,然後一步一步靠近寶寶。
  • 故事:神明的指引(古代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商人,他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商人,白手起家,靠織布染布,販賣布匹而發家,他的生意遍布大江南北,基本上全國有七層的布匹是從他這裡出去的。因此他十分信奉造布匹的神明,非常的虔誠,每天早起睡前都要三炷香,並且他還修建了很多造布匹神明的廟宇。
  • 此將高不滿七尺,瘦小枯乾,卻有四象不過之力,沒人能接住他三招
    在《殘唐演義》中,有一位猛將,高不滿七尺,瘦小枯乾,又臂卻有四象不過之力,也就是五萬斤力,殘唐五代無人能敵,沒人能接住他三招,這位猛將就是殘唐五代第一將—— 李存孝 。他是代州飛狐(今山西靈丘)人,少年便有打虎之名。《五代史》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李存孝率領三千飛虎軍,所以李存孝又被稱為「飛虎將軍」。在評書演義中,李存孝常與西楚霸王項羽、西府趙王李元霸並稱,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說。李存孝力氣很大,他和隋唐李元霸是一個重量級,都是有「四象不過之力」。
  • 盜墓筆記:神明一直接住了他的人間
    吳邪,小哥和胖子,一直是我印象最深刻,並且非常喜歡的三個小說人物,鐵三角,缺一不可,他們一起並肩作戰,所向披靡。小哥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人物,因為吳邪,他的視角讓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煙火氣息的普通人,他也有關心的朋友,只要吳邪和胖子身處危險,就像神明降臨一般來到他們身邊,而小哥對吳邪更是如此。
  • 《閱微草堂筆記》之虐婢之報
    【虐婢之報】東光的霍從佔說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個有錢人家的女孩,五六歲時,因晚上外出看戲,被人拐賣。過了五六年,拐賣她的人被捉住,招供出曾用藥麻醉這女孩。官府發下布告追查,女孩才得以解救回家。歸來時只見她遍體鱗傷,鞭痕、杖痕、剪痕、錐痕、烙痕、燙痕、爪痕、齒痕布滿全身,就像刻上去的一樣,她母親抱著她哭了幾天,一提起就淚流滿襟。
  • 花城因悅神大典救命之恩才把謝憐奉為神明?答案只猜對了一半
    謝憐從前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花城則是一個髒兮兮的小孩兒,他們兩個人的第一次相遇就是在悅神大典的事故上,那麼就是因為這樣的救命之恩,才讓花城把謝憐奉為神明嗎?事實可並沒有這麼簡單的喲,下面一起來分析下吧。
  • 小說:父親蓋房與鄰居吵架,碩士女兒千裡傳話:讓他三尺又何妨?
    古有「六尺巷」的美談。說的是鄰裡之間相互謙讓和睦的故事。而如今,在我們村,也出現了現代版的「六尺巷」的故事。我們村的一個叫老吳的人,因為蓋房子的時候,因建房子的面積問題,而和自己的鄰居老李發生了矛盾糾紛。一開始雙方都不願意謙讓,直到有一天,老吳遠在外地讀書的碩士女兒聽說了此事,立馬千裡傳話給他,說:「爸,讓他三尺又何妨!」
  • 頭上三尺有神靈
    古時有一個農夫陳四,夜裡給主家看瓜田。忽然,他聽到瓜地裡傳來窸窸窣窣的響動,心想不會是偷瓜的吧?陳四屏住呼吸趴在瓜藤外,聽見兩個人悄聲說話,原來是鎮上當鋪的兩個夥計,卷了東家的古玩珍寶正準備逃跑。其中一個不放心地問: 「這片瓜田好像是陳四看著,不會被他發現吧?」陳四心裡咯噔一下,只聽另一人壓低的聲線中透出兇狠,「怕什麼,他敢擋我們的財路,就解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