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改編廣東北部城市清遠一山區小鎮的傳說
清末民初,嶺南山區一偏僻小鎮,生活清淡。男耕女織,純樸自然。然而災害頻發,收成銳減,致惡霸聚集成賊。時常侵擾百姓!
賊首劉三,不知來自何處,性情暴躁,不務農不務工,身強體壯,力氣過人,據說單手可舉百斤石頭。常欺壓百姓!當地官不管民,民不知有官!百姓怒而不敢言,常無奈受辱。從不給錢!
一日清晨,劉三和平時一樣,帶著一行七八人在大街上大搖大擺,招搖過市,隨意強取百姓物資,百姓無奈也只得讓著!
一婦人手提菜籃見劉三遠遠避之,劉三視之,見其豐滿,喜而向前,當眾伸手撫摸其胸部,婦人羞恥哭泣欲逃,隨從攔之推其向前,劉再伸手抓其臀部並出惡言辱之。街上眾人遠遠避開,不敢得罪劉三賊人,遂忍氣吞聲。,
時遇鐵匠路過,欲拔刀相助,奈何一人勢力薄,恐不能助!怎麼辦?舉目四望,見無人聲援,把心一狠大呼一聲:「住手,光天化調戲良家婦女,天理不容!」
劉三興起,遭人呼喝,心生怒氣!橫眉視之,只見來人身高七尺八,四方臉,濃眉大眼,穿著破爛,皮膚幽黑,雙目傳神,臂膀粗壯,手握未開鋒鐵鋤,應是新造農具!
劉推開婦人,轉向鐵匠,怒吼:怎麼,英雄救美嗎?那你得有本事!眾多賊人笑其多管閒事!
劉使眼色,兩人會之,兩人四拳揮向鐵匠,鐵匠放下鐵鋤,雙手握拳回擊,將兩人打倒在地!其餘七八人經劉會意群起攻擊鐵將!鐵匠見勢示意婦人趁機離開,婦人領意鑽人圍觀人群。
鐵匠兩拳難敵四手,很快就被劉眾人打倒在地,欲起不能,眾人腳踩其背,令其不能動彈。劉三半蹲跟前,掌其雙臉,致鐵匠雙臉紅腫,口吐鮮血。此時圍觀民眾越聚越多,紛紛指指點點。
圍觀民眾有的手持鐵鏟,有的手持扁擔,步步緊逼劉三眾人。劉見勢不妙,呼隨從棄了鐵匠,逃離此處,並扔下狠話,老子今晚弄死你。
劉三走遠,婦人從人群中鑽出,扶起傷重的鐵匠,感激落淚!畏劉之惡,憂其天黑夜報復,鐵匠不能回其鋪。婦遂扶其到主人農房暫住養傷!
時至午夜,月色昏暗,寂靜無聲,忽聞嘈雜音,見天空火光沖天!正是鐵匠打鐵造具之場所,定是劉三尋不見人,縱火洩憤!
鐵匠暫未甦醒,婦人懼未告之!但紙不包火,還是等他醒來再說!
次日,大火澆息,但已無可用,自此村民更憂更懼,懼不知何日禍端臨已!
劉三尋不得鐵匠,難洩心中之憤,糾集眾人,較之以往變本加厲,傷人縱火,強搶民女,無惡不做。加之今年乾旱,秋無粒收!致民食不裡腹!
鐵匠打鐵鋪被燒,傷愈後回到火燒後的廢墟見鋪中鐵器均無影蹤,無可用之物,遂暫寄居村郊石門古廟。此廟由來了已久,民間傳說只言很久很久以前,具體哪個朝代所建已無從查考!說有幾千年了!廟宇部分已經倒塌,遠處只看得輪廓。
雖離官道不遠,但香火不繼,鮮有人來。鐵匠借居於此,劉三一時半刻未可尋得!
次夜,鐵匠睡夢蒙蒙中聽到響聲,應聲尋去,古榕下兩人切切私語,鐵匠聞言,大汗淋漓,臥於草叢不敢出聲。直至人影散去。
天微明,鐵匠尋得路口,快步走向村中祠堂,見村長並告之昨夜之事。村長聽言,大驚,若百姓糧食被搶,此天災之年,必定無法渡過寒冷的冬季,餓死凍死者無數也。將如何是好?
村長來回踱步,尋思良策未果,喚來村中德高望重長輩商議。太陽西下,紅霞赤焰,觀此天象,明天仍然是豔陽高照。商議一天下來,各人仍然你言我語爭論不休,並未統一意見。
天黑,鐵匠救下婦人至,鐵匠告之事實。此婦人原名李招娣,本是地主家小姐,自幼可讀書寫字,算得上是文化人。之所以取名招娣,緣於父母重男輕女,生下她後希望招來個弟弟,故取此名。歷經16載,其弟未至,父母之怨,狠加其身。趕其出家門。被自家租戶張姓人家收留。也因此逃過舉家被殺一劫,之後化名張春梅來到石門古廟附近工荒種地為生。由於心地善良,常幫助困苦之人,村裡人都親切叫她阿梅,梅姐。
阿梅見過村長和眾長輩,提出抗賊良策:
1.馬上派人連夜到縣城報官,走水路到縣城一個晚上足矣。苦於無證據,只能博博運氣
2.必須自救,村中年輕力壯者組成集結成兵,以扁擔、農具、鐵器等兵器抗擊山賊
3.連絡黎埠、寨崗等各村寨共同抗敵
村長各人點頭認同阿梅提出的對策並由村長親自吩咐。派熟水和水路的小六連夜帶上村長寫的書信趕往城中報告縣官大人; 鐵匠負責在村裡把各種鐵器打造成刀劍等兵器,阿梅帶領村中婦女上山砍樹並製成長矛。村長帶領眾村民到石門古廟官道設伏。派秀才聯絡其它村寨。
話說劉三燒了鐵匠鋪後,取其全部鐵器,連煮飯鐵鍋均不放過。在其山中命人用鐵打造兵器。曾派人在石門古廟密會另一山賊,意圖共舉大事,不巧被鐵匠聽得。
劉三之輩據山為王,山上幫兇四五十,初時常下山搶掠糧食,衣物,官不管,更任意妄為。今有搶劫殺人,強搶民女之惡行。逢此乾旱,收成銳減,如何過冬?起賊意,欲兩賊聯合下山掃蕩村民糧食衣物,搶奪民女供其淫樂。
兩賊商議、石門古廟、共進大事。
小六交村長書信於縣衙,等候整天未見回復,無奈不得入內。心急村中事務,更擔憂家中老小。未待消息即返程回鄉。於次日月明到達,見村長並實言告之,村長聞之無奈搖頭嘆息:國之不國,家何成家?
秀才隻身回來,並未帶有救兵。其它村寨懼於山賊,不敢與之抗爭。村長知道,只能靠自己了。春梅與鐵匠也知道,也只能自己保家園。
連續兩天兩夜鐵匠已經打造了不少鐵兵器,有刀有劍,雖不完美,但實用。春梅這邊也準備了不少木質長矛以待敵。
月朗星稀,小六隨鐵匠、春梅來到兩棵古榕下,探聽官道動靜,鐵匠掛一鐵鐘於廟宇,鐘聲可至全村,約定以鐘聲為警。日夜派人值守於此。
又過三日,春梅制矛槍、鐵匠制槍頭、完善配合,兵器有上百把。今晚將是劉三等山賊入村之日,夜幕降臨,村中上百人埋伏於石門古廟兩棵古榕下,阻擊山賊入村搶劫。
春梅堅持、跟隨鐵匠一同埋伏,鐵匠嘮叨不過,只得從之。至子時,秋風瑟瑟,寂靜無聲,偶有山禽叫聲劃破夜空。
藉助月光,眺前方遠處,人頭湧動,目視約莫百人,沿江而下。待賊人致榕樹下,一湧而出擋山賊前路,山賊受驚,不知對方底細,不敢妄動。劉三怒問:爾等何人,為何擋劉三路?
村長回:吾等村之百姓,特來阻擊爾等賊子。
劉三聞言:哈哈大笑、老匹夫,一群烏合之眾,如何擋我,交出汝等米糧,吾等自離去,不傷性命。
村長回:取民之糧,殺之何異,民之缺糧少食,如何過冬?爾等之惡,必遭報應。
劉三:不識好歹,別怪我傷人性命。兄弟們,上,搶東西去。聞此言,眾山賊手持兵器衝向百姓防線。一時間雙方戰成一團。叫喊聲不斷。
普通百姓怎麼能與山賊相比,很快便落於下風,被山賊團團圍住。忽烏雲敝月,狂風大作,樹葉亂飛,空中無數棍棒,揮舞作動,兵器撞擊之聲不絕於耳。慘叫聲音不斷,只是百姓都不知道所以然。只見山賊一一倒下。山賊手中兵器均中間折斷。劉三恐懼,面目猙獰。嘴裡直喊大聖饒命,大聖饒命。之後口吐白泡,不省人事。
烏雲散去,月光灑落,只見山賊倒地不起不省人事,而村中百姓竟無一人受傷。令人驚訝。天明,縣上官兵至,村民以實相告,官兵斥其謊話聯翩。忽劉三等山賊醒,齊齊跪拜石門古廟並呼:感謝大聖不殺之恩,感謝大聖不殺之恩。
自此山賊放下屠刀,並重修石門古廟後消失於此,無人知其去向。百姓感其恩德,將石門古廟改名為大聖爺廟並延用至今。
鐵匠與春梅經歷生死,感情增進,雙雙離開此地到了香港,據說鐵匠也是姓張,香港某知名張姓明星乃其後代。
如今此地已發展為文化旅遊公園,環境相當優美。
500年古樹
古榕下
更多的傳說請關注#動人風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