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狗吃了孩子 老太太跳樓

2020-11-16 吉林省律師陳維國


張媛媛和李鋼是大學同學,兩人從大二開始戀愛,畢業後都讀了碩士研究生,經過長達六七年的感情長跑,去年進入了婚姻殿堂。夫妻倆各自在一家外企工作,二人都是真正的白領。也許是經濟條件好的原因,二人在松山小區買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住宅。張媛媛夫妻倆住的樓裡每個單元每層只有兩戶人家,張媛媛夫妻倆和鄰居劉大媽一家相處得非常好。劉大媽和劉大伯都是化工廠的高級工程師,退休以後,老倆口經常在附近的公園裡參加娛樂活動,他們的兒子和女兒也十分孝順,每到雙休日或節假日就會帶著孩子來看望爺爺奶奶,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一個門洞住著,兩家人關係非常好,平時裡兩家人經常串門,誰家吃好東西,都想著給鄰居送一點。劉大媽老倆口有時有了小毛病,張媛媛夫妻也是跑前忙後,令兩位老人非常快樂。

劉大媽和劉大伯養了一隻奶油色的松獅狗。這條松獅狗長著一個寬寬的頭,一雙小圓耳朵顯得非常好看。一圈立毛環繞著松獅狗的大腦袋和嘴巴,似乎有幾分雄獅的特點。這條狗的頸部毛特別厚,像馬鬃一樣很有特點。 有人說,奶油色的松獅狗品種很純。這條松獅犬的舌頭是暗藍色的,令人驚奇。


松獅狗的後腿長得很直,走路的時候一顛一顛的像似踩高蹺。不過這條狗跑起來也是很快的。松獅狗的眼睛深深地凹在眼眶裡,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感,但似乎又有幾分從容。松獅狗的尾巴總是高高地背在背上,根部粗,漸漸細至尾尖,顯得很怪異。劉大媽老倆口對這條狗非常喜愛,每天都要帶著狗到樓下溜溜,一溜就是一兩個小時,除了下雨天,天天都要牽狗到院子裡。這條松獅狗長得很好看,劉大媽把它打理的毛色很亮,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在地上滾動的毛絨球。劉大媽住的是16樓,回到家裡的時候,這條狗就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劉大媽把住宅裡最小的房間安排給狗住,別看是狗住的地方,屋子裡的裝飾比人住的地方並不差。雖然狗狗有自己的屋子,劉大媽老倆口在家的時候,這隻狗喜歡和主人膩在一起。人老了,身邊沒有子女,這隻懂人意的狗給兩位老人帶來許多快樂。

兩個月前,張媛媛生了個男寶寶。孩子是順產,張媛媛的奶水很足,她只在醫院裡住了幾天就回家了,婆婆特意來侍候月子。孩子滿月以後,張媛媛帶著孩子回娘家住了一個月,前天,小倆口才帶著孩子回來。也許是剛生過孩子的原因,張媛媛的臉色和皮膚特別好看,像似能滴出水來。少婦的張媛媛,比以前更豐滿、更成熟了。劉大媽一看到她,就誇獎不停,讓張媛媛有點害羞。

劉大媽一有空就會跑到張媛媛家,幫助照看孩子。這個小寶寶長著一個大腦袋,臉圓圓的,紅紅的,像熟透了的紅蘋果。寶寶睡覺的時候,兩隻小眼睛眯得很緊,像兩條細細的線。兩條眉毛淡淡的,像細細的柳葉。寶寶睡覺的時候,小嘴巴一張一合的,特別有意思。寶寶的皮膚白白的,摸上去圓潤光滑。小寶寶胖胖的,差不多有十一二斤。才兩個月的小孩,頭髮長得又密又長,黑中帶點兒黃,像染過似的。寶寶的腦袋又圓又大,腦門鼓鼓的,劉大媽說:「這才叫天庭飽滿呢。」寶寶的的眼睫毛挺長,眼仁又黑又亮,用小玩具在他眼前晃動,他會用眼珠盯著玩具變化的方向。


劉大媽對這個孩子特別親,她對張媛媛說:「這孩子挺待人親的,等他會走路了,我替你看他。」

張媛媛說:「大媽,那感情好,讓他給你當孫子吧。」

劉大媽高興地說:「行,媛媛,咱們娘倆可說定了,到時候可不準反悔。」

兩家好鄰居,處得像一家人,真令人羨慕。

星期六的上午,張媛媛感到身上難受,她對李鋼說:「我想去洗浴中心好好洗洗,你去不去?」

李鋼說:「我也想去,可是咱倆都去洗浴,孩子怎麼辦?」

張媛媛說:「你真笨,劉大媽拿咱們的孩子比對她自己的孫子都親,洗浴也就是一個多小時,把孩子餵飽了,放大媽家,讓她替咱們看一會兒,她一準樂意。」

夫妻倆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倆人抱著孩子敲響了劉大媽家的門,劉大媽開門看到張媛媛夫妻倆抱著孩子,感到很奇怪,問道:「媛媛,你們倆這是上哪兒去?」

張媛媛笑著說:「大媽,我倆想去洗浴好好洗洗。這不,想請您幫著看一會孩子行不行?」

「哎喲,看你這孩子說的。這有什麼不行的,我還樂不得的呢。快把孩子給我,讓我這個奶奶好好親親他。」

看到劉大媽對孩子非常親,李鋼和張媛媛放心地離開了。臨走的時候,張媛媛說:「大媽,我倆最多兩小時就能回來。」

劉大媽說:「沒問題。過兩小時也快晌午了,你哥你姐他們也能回來。中午飯咱們倆家人一起吃吧。」

張媛媛說:「行,大媽,我們倆回來的時候帶一隻德州扒雞。」

過了大約一個小時,劉大媽想:一會孩子們都能回來,媛媛小倆口也答應一起吃飯,我去樓下的超市買點菜吧。她看看床上熟睡的孩子,心想:下樓買菜也就十幾分鐘,孩子不會醒吧。我快去快回。

想到這裡,劉大媽便輕輕走出屋子。聽到了主人的聲音,那條松獅狗從自己的房間裡跑出來,對著劉大媽發出幾聲哼叫。劉大媽彎腰摸摸狗的腦袋,說:「寶貝,好好看家,我一會兒就回來。」

劉大媽到樓下超市買了幾樣蔬菜,又買了一條魚,便急忙往回走。走到家門口,她看了一下表,自己離開家剛剛16分鐘。劉大媽用鑰匙把門打開,松獅狗聽到動靜,從孩子睡覺的屋裡跑了出來,對著劉大媽搖頭擺尾地表示親熱。劉大媽發現松獅狗的嘴角正往下滴血,她感到十分奇怪,急忙往臥室裡走。劉大媽進到屋裡,一看床上的嬰兒,只剩下一個腦袋和兩條腿,旁邊還有一些細小的骨頭。

劉大媽腦袋「嗡」地一聲,一頭栽倒在地上昏死了過去。這時,劉大伯和兒子、女兒一塊上樓了,看到如此情景,一家人全都傻了。劉大伯的兒子趕緊打電話報警,就在這時,張媛媛和李鋼也回來了。然而,眼前的慘劇讓小倆口無法接受,夫妻倆抓住孩子的殘肢哭得死去活來。


樓下響起了警車的叫聲,不大一會兒,幾個警察進了屋子。就在警察勘察現場的時候,劉大媽打開另一間屋子的窗戶,跳樓自殺了。

養狗,是為了寄託情感,因為,狗是人類的朋友。然而,一條狗卻毀了兩個家庭,製造出一幕人間悲劇。該怨狗呢?還是該怨人呢?


註:本文是筆者借用發生在大連的一個真實案例而編寫。

相關焦點

  • 故事:老太太含冤而死,卻被一隻貓復活了,另一個版本的貓臉老太太
    養兒防老,張王氏老太太卻養了一對混帳玩意。正如《牆頭記》中演的那樣,老人被兩個兒子推在牆頭之上,可憐的是老太太並沒有遇到「王銀匠」這樣的好心人,不過卻被一隻貓給救活了。老話說,狗貓不和是冤家,但是老太太家的狗和貓卻相處的特別融洽。
  • 故事:老太太孤苦伶仃,命喪狗嘴,還真是生前不孝死後亂叫啊
    老太太害怕自己生大病,說句不好聽的,老太太是害怕沒人給自己收屍,怕自己死在家裡都沒人知道。這年夏天的一天,文巖一家人跟著鄰居去發喪了,中午肯定是不回來吃飯的,但是文巖家的狗卻是忘了餵了。文巖家的狗可是很享福的,畢竟文巖是屠夫,一些賣不上錢的豬雜碎都給狗吃了。
  • 小說:你外婆跳樓自殺了
    「江小姐,你快來醫院,你外婆跳樓自殺了。」「什麼!」江煙柔只覺得腦子嗡得一聲炸了,焦急的聲音都變了調,「邵霖,快去醫院,我外婆她……」顧邵霖已經聽到了電話裡的對話,立馬調轉車頭,猛地一踩油門:「別怕,有我在。」兩人很快趕到了醫院。宋老夫人還在手術室緊急搶救。江煙柔腿一軟差點站不穩。顧邵霖及時扶住了她。
  • 花貓和白狗的故事
    空地旁是一個廢舊的工廠和一個回頭客很多的老菜館,當我每次領孩子去上學和放學回來,都會看到一隻曾經雍容典雅的小花貓和一隻曾經受主人疼愛的白毛小型寵物狗,它們沒事就在一起打鬧,由於沒了主人的搭理,它們身上的毛都已經滿是灰塵,但愛乾淨的花貓不時用自己的舌頭舔洗自己的毛。
  • 今日故事:我沒捨得吃一口,你卻把它餵了狗
    還有一群父母帶著孩子在玩滑板車,也有一群像我們一樣的人,要麼騎行,要麼散步,總之,夜晚八點半的海邊,依然是人聲鼎沸。好啦,照片看完了,我接著講故事。 以前,我們經常騎行,所以,對如何穿越附近這一帶的大街小巷,我們早已不需要導航。如果你是第一次在這裡騎行,連續過了幾個地下道後,真的可能暈了方向。而且,我們家有兩套定位系統,妞爸的方位感極強。
  • 故事:剩飯也不管飽,母親流著淚哭訴,兒啊,俺不如狗
    終於有一天,這涼飯把虎子娘肚子吃壞了,她上廁所慢了,把髒東西蹭到了衣服上,虎子得知後沒好氣的說:「胃不好,就少吃點,現在弄的這麼髒怎麼弄啊?」「你給我拿個盆,我自己洗洗,兒啊,不是娘吃的多,是給昨天送的飯菜太涼了,這大冬天的,我的胃受不了啊,以後你們吃了飯就給我及時送來……」老太太說。
  • 老人和狗:不一樣的故事
    狗是人類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在人類早期惡劣的生活環境中,打獵是一種主要的生存方式,而狗則是為類打獵的重要幫手。當農耕文明來臨後,狗又充當了看家護院的功能,雞鳴狗吠是農村生活的一種象徵。當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我們本以為,狗會隨著城市化的深入,慢慢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狗的進化能力出乎了人們的意料,在城市中,狗又以另外一個身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人類和狗的故事還在延續。
  • 90老太太殉情!!!
    幾年以後,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為了掙公分,夫妻二人起早貪黑,孩子也是任性放養,家境也不能說富裕,但也還過的去,後來男在外和人起了口角,瞎了隻眼睛,就當時醫療衛生,錢也花光了,賠錢的人又拿不出錢來,最後醫生說復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家裡的頂梁柱算塌了一半。因為家裡三張嘴在等吃飯,白天她就拼了命在社裡工作,晚上就去翻別人翻過一遍的土豆地,看看還有沒有能吃的。
  • 民間故事:撞死狗
    寡居老太太的丈夫,以前很窮很受人白眼,所以這有錢了自然要顯擺顯擺了。於是有錢以後自然是要到人群中大街上去顯擺一二的。一個大男人,為了彰顯自己的成就,也買了條小泰迪狗。整日有事沒事的就去大街上遛,村裡人看在眼裡,心眼兒平和的還是表示能夠理解的。人家遛人家的後,跟自己也沒有幾毛錢關係啊!
  • 我和「狗奶奶」的故事
    我好奇的問,「為什麼大家都叫您狗奶奶呢?」老奶奶慈祥的笑著說:「因為我就是狗奶奶,你猜,我有多少個孩子?」「5個?」我揣摩的說道「五年了,我一共照顧過212隻流浪寵物」我驚呆了!「狗奶奶」在市裡有房子,從那以後,就不怎麼住那了。一直就住在郊區的一個帶院子的平房裡。這裡住著她和她的一大群孩子們。
  • 離婚1月後,小夥突然夢到前妻,隔天警察上門:她已跳樓身亡
    天亮之後,我去小區門口的一家早餐店隨便的吃了點東西,看看時間還早,便一個人沿著路上慢慢的走,早上到處都是忙著上班的人群,以前我也是當中的一員,不過已經閒了兩個多月了。 突然我看到不遠處似乎有幾個孩子圍在一起似乎在幹什麼,覺得有些好奇,便緊走幾步走到了那群孩子的身旁,向裡面一看,裡面是一已經壞掉的垃圾桶。
  • 民間故事:老太養大3個兒子,生病卻無人理,老狗每天為她送吃的
    這是一個關於三個不孝子和一隻狗的故事。人啊,老了胳膊腿的多多少少都會疼痛,李老太也不例外,因為腿疼病每天走路都要扶著小板凳一步步的挪動,自己也去不了菜園,每天清湯寡水的湊合著吃些。剛開始,李老太三個兒子還算孝順,隔三差五的給老太太送點菜啊,買點肉啊的,可時間一長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有句老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李老太三個兒子就是這麼一個情況,時間一長,哥三連去也不去了,後來直接外出打工,對老母親連問也不問。
  • 故事:主人為了報恩,把狗送給恩人吃了,狗在陰司告了主人
    陸百用家裡養了一條大黃狗,長得威武雄壯,對主人很忠誠,陸百用對大黃狗也很好,當做家庭一員,但凡有好吃的,都會有它一份。>幾十裡遠的村子裡,有一個姓牛的員外,偏偏喜歡吃狗肉有一天,他到陸百用村裡走親戚,無意中看見大黃狗,看中了它一身好肉,找上門要買回去殺了吃。陸百用大搖其頭,堅決不肯。 偏偏牛員外很倔強,鐵定了要買。他開口出價,歷時半個時辰,從五百文一直到紋銀五十兩,陸百用始終不為所動,堅決不鬆口。牛員外嘆口氣,像看一個怪物一樣,看了陸百用好久,跺著腳走了。 牛員外的親戚,也就是陸百用同村的村民,把消息傳開後,大家都說兩個人傻。
  • 故事:老太太交代後事
    這可為難了翠花,一個女人養活三個兒子,在當時缺吃少穿的年代,雖然翠花一直非常節儉,但是她明白以後更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實在沒吃的了的時候,她帶著三個孩子去山上摘野果子吃,最艱苦的時候就是撿樹葉,啃樹皮,再怎麼艱難也得咬著牙過下去啊。
  • 靈異小說故事之太平廣記第一集—貓臉老太太(上)
    這個故事發生在早些年的東北的一個農村,村子裡有戶四代同堂的人家。家裡有個老太太八十多了,除了吃飯就呆在自己的小屋子裡,有隻貓整天陪著她。不過這隻貓住家這麼久還是認生,整天只縮在老太太屋裡。 終於有一天,老太太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倆人給老太太換上壽衣,請到正房的炕上。 連著兩天,老太太氣若遊絲,滴米不進,但就是咽不下最後一口氣。子孫們都荒神了,連忙請來了見多識廣的老舅爺。 老舅爺朝著炕上的老太太走過去,走到跟前在她耳邊順道:「姐,是還有什麼人想見吧?」
  • 故事:農村父親被狗咬,主人讓給狗下跪,兒子跑來,狗主人跪下了
    聽說公園有很多老太太在跳舞,便提起了自己的興趣。作為一個早年喪偶的男人,他找到了新的樂趣。每天和老太太們跳廣場舞。這天。王老漢跳完廣場舞,準備回家的時候,路過公園門口,卻被猛地不知道從哪裡撲出來的狗,給咬了一口。
  • 《狗的煩惱》
    後來小母狗長大了,懷孕了生了四、五個狗崽;一開始村裡的人東家抱走一個、西家要一個,沒覺得成問題。近年來,村裡的人都到城裡去了,常住的人越來越少。狗的繁殖力卻仍然旺盛,下的狗崽沒人要,小紅只好自己養起來。好傢夥!一大群能有十幾個。有人說這也構不成多大的煩惱啊?你不想一想。狗也是可以自由戀愛的,而且又沒有法令限制近親結婚。小紅又是一個掃地恐傷螻蟻命的人,殺狗吃肉那是萬萬不能的。
  • 康姨媽下毒謀害老太太,老太太為何不趕盡殺絕呢?
    康姨媽下毒謀害老太太,老太太為何不趕盡殺絕呢?康姨媽不是什麼好人,她見不得別人好,即便這個人與她無冤無仇,康姨媽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自私自利,嫉妒心強。在《知否》這部劇中她是一個妥妥的大反派,在明蘭生產之日想要殺她,攛掇大娘子給盛家祖母下藥,她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女兒,心思卻如此歹毒。
  • 故事:高老太太的金髮簪
    宋朝的時候有個姓高的老太太,丈夫去世得早,她一生養育了三個兒子,家中雖不富裕,但也算過得去,後來三個兒子都各自成家,也還算孝順,唯一令高老太太頭疼的是家中的老三媳婦兒,雖說老三兒子識文斷字,是個教書先生,掙的也不少,可這老三媳婦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愛佔便宜,平時兄弟幾個誰的家中有點什麼好東西,只要是被老三家看上了,她都要想方設法的佔為己有。
  • 遲美英:狗和貓為什麼結怨?(民間故事連載)
    小時候,想必很多人都玩過「狗攆貓嗤」的遊戲,遊戲就是根據狗貓怨恨的故事創造的。過去,農村家庭通常都會養狗護院、養貓捉鼠,儘管一個院子生活,貓一旦見了狗,就會立刻驚恐地高高拱起身子,嘴裡發出「嗤嗤」的害怕聲。其實狗並不是要咬貓,而是貓見了狗自然就會害怕,老輩子人說,這都是貓做了虧心事,見了狗就害怕的表現呢,所以民間自古就有「狗忠貓奸」的說法。狗和貓怎麼會有怨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