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0-08-28 夏日香氣禾禾

《肖申克的救贖》: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認為自已看過的最好的電影是《肖申克的救贖》,原因如下:

一、人生最重要的是自由,因為冤案,主人公入監獄。因為是殺人罪,釋放基本是不可能。所以,基本上,要一輩子困在監獄,人生失去了最大的人身自由。而且在監獄那樣的環境,人與人之間互相的殘害,簡直就是常態。

所以,在電影裡,自由的喝一瓶啤酒都是人生最大的奢侈。

在電影裡,主人公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自由。人身自由,心的自由。都是他永遠奮鬥的目標。

除了有形的監獄,是不是也有無形的監獄呢,我們每個人是不是也都是在一座無形的監獄裡,身不自由,心不自由。

其實,每個人都是不自由的。

所以,才有莊子的乘萬物做心的逍遙遊。

所以,才有《心經》的「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會沉浸在偏見與傲慢中而不自覺,活得痛苦,活在顛倒夢想裡。

所以,自由是人生最美的光。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裡,每一天的努力,每一次的奮鬥,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對自由之光的嚮往,都是在追求自己的人生自由,讓自己的人生不受限。

所以,自由二字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迪。

第二,這部電影的另外一個啟迪是:我命有我不由天。

看完電影的人都知道,主人公時時刻刻都在想如何越獄。他是無罪的,但卻判了殺人罪。被判了無期,但他並沒有對人生失去希望。即使挖地道也要逃出去。沒有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因為殺人罪,釋放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在監獄裡呆一輩子。

所以,一個判了死刑的人成功越獄,還收穫了財富。

所以,沒有人可以為你的人生判死刑,除了你自己。

所以,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人生。

第三,請珍惜自己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我們人生很短,每個人的時間也很有限。請做一些對自己人生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會成為你的安身立命之處。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工作,需要養活自己,需要養活家人。所以要好好善用時間,多學技能,有本事護身,你才有能力追求自由之光,你才能豪氣萬丈的對自己說,我命由我不由天。

相關焦點

  • 喊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就能洗白?想得美!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播「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幾度衝上熱搜,屢屢被人提及,更被人泛化為屌絲逆襲的概念。說起「我命由我不由天」,說起屌絲逆襲,網絡上另外一個人頓時也刷了屏,這就是李連杰版的《少年張三丰》裡的董天寶。
  • 如果不努力「活在當下」,何談「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火了,跟著火的,還有那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憑藉自己的力量掙脫開乾坤圈的捆束,由孩童之身躍變為擁有三頭六臂無窮法力的青年,他一飛沖天,用身體死死地抵住冰塊,並嘶吼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自己說了才算!」此句一出,直令人血脈賁張、內心炸裂,喊出了多少不服命運安排的人的心聲!
  • 人生到底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還是「我命由天不由我」?@妺喜
    人之於時代,就是一片小樹葉,浪走我也走,走到哪裡是哪裡,在哪裡停歇,埋骨何處,不是個人能說的算的,有時候得看天意。而天意,向來高難問,這也許就是妺喜一生跌宕起伏的原因吧。用這來總結妺喜的一生,可能是較為準確恰當的。颱風由海登陸,一路狂飆,一人抱的大樹,也能連根拔起,這就是風口的力量。一頭豬能不能飛上天,豬說的不算,那得看豬站的位置和颱風突進的方向。
  • 《肖申克的救贖》,信仰的力量,一場善與惡的對抗
    1994年上演的《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2分,是一部深受廣大影迷喜愛的好電影。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當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O世紀百大電影清單。影片的開始:黑夜,安迪痛苦坐在車裡,憤怒地喝著酒,想著去殺死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很倒黴的是他不但沒有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反而被法官誤判成殺人兇手被關進了肖申克監獄。影片的最後安迪與瑞德在陽光下相擁在沙灘上,還有蔚藍的天和清爽的海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電影是如何帶領我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
  • 《千鈞一髮》:基因算什麼,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也是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地方。電影最後,完美的弟弟再次與瑕疵的哥哥遊泳比賽,哥哥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弟弟問:這一切你是怎麼做到的?哥哥說:我拼了老命,也不會放棄!這就是人類的力量。除了勵志之外,本片所傳達出來的人文關懷也極為動人:「完美人」尤金因為一次意外下肢癱瘓,只能依靠輪椅行動;先開始他幫助文森成為傑隆,只是為了錢,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文森堅毅不拔、追逐夢想的精神感染了他,所以最後他說:我只是把我的身份借你
  • 什麼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救贖,指用行動抵消、彌補罪過,使其脫離災難或危險。所以救贖有三個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價——解脫。救贖的第一層本意,結合電影,相當於我們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當然是反諷。但電影所討論的「有罪」,遠不至於此。在影片的開頭,安迪對瑞德說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無諷刺地說:「肖申克」這個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無罪的。
  • 《肖申克的救贖》裡的主人公憑什麼逃出生天的?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著名導演費蘭克·達拉邦特的經典代表作品,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人主演這部題材為監獄的電影。此部電影以9.7的高分穩居時代經典的寶座,更是風靡一時。更有甚者曾說「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電影,因為他教會了男人什麼是希望。」
  • 從小癱瘓卻創作出百萬字小說,用20年演繹「我命由我不由天」
    前段時間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一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是在其父親的教導之下,哪吒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救世濟民的好人,也喊出了父親一直教導他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在輪椅上執著地追尋著夢想!
  • 狀元:我命由我不由天
    也是一個相傳於很久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一直在告訴人們成功沒有捷徑,只能靠自己,不迷信,不浮誇,我命如我不由天那天德高望重的族長來道賀,剛剛好族長也是一個有命的算命先生,二家相繼請族長給二位新出生的嬰兒算命,看看以後二位小孩的道路如何,能不能以後都考個功名。族長一開始是比較抗拒的,天機不可洩露。後來礙於面子,大家都是親戚,就幫各自算了一命。族長臉色有些難言之隱,在張三張四的追問下,族長說:「恭喜啊張三,你的兒子以後會中狀元啊,至於張四,你的就比較辛苦了,生來命苦,以後會淪為乞丐。」一家歡喜一家愁。
  • 《肖申克的救贖》
    最近呢,計劃以後每個星期都要觀看一部英文電影,而《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我開始的這個星期的選擇的電影。我覺得我很慶幸生活在當代二十一世紀,或許世界還不是完全的光明,但比從前也好上太多了。安迪從原本光鮮亮麗的銀行副總裁變成了階下囚,只不過是因為一時的糊塗和酒精的麻痺而替別人承擔了那麼多年的牢獄之災。
  • 肖申克的救贖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我第一次聽到這電影的名字時,曾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但事實上它是一所監獄的名字。說它是人間地獄,不僅那裡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它還侵蝕著人的心靈。生命在漫漫無期的等待中消逝,似乎只有那些行屍走肉般放棄了所有的人才能夠活下去。這就是故事的開始。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迪逃出牢獄時候的情景。大雨滂沱之中他伸出手臂似乎在迎接新鮮空氣和自由。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不同人物的毀滅與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杜佛蘭因被指控槍殺妻子及情人而被判處無期徒刑,監禁在肖申克監獄,為了不被肖申克這座高牆徹底改造,始終堅信希望,最終擺脫監獄長的魔抓,逃離了肖申克,重獲自由,完成了對自身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一個好故事的完美範式
    時間成就了《肖申克的救贖》,而它也有著一個好故事的內核,一個可以完美適用於電影語言來展現的好故事。《肖申克的救贖》找到了一個好故事完美講述的方法,儘管這個方法沒有那麼特別、複雜,但卻是最契合的方法。換言之,這種講述方法無論在它以何種形式呈現給大眾時,都不能被抹掉。
  • 《肖申克的救贖》方向和努力,才是你我的救贖之道
    相信許多電影愛好者都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作為豆瓣評分9.7分得高分影片,這部電影多年來經久不衰,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讓他們可以從中汲取一些精神,吸收一些人生養分。許多人之所以看好這部電影,不光是電影情節的跌宕起伏、是非善惡終有報,更為重要的是當面臨困境之時,當沉落谷底之後,我們是「選擇生」,還是「選擇死」? 在這裡,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 《肖申克的救贖》:我沒想到的是,這颶風居然颳了這麼久
    這是肖申克監獄「教化」體制的縮影。他們饒你一命,但是卻奪走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東西。在州議會眼裡,被關進肖申克監獄的囚犯,都是地球上的人渣,是進來受苦的!但在肖申克監獄典獄長的眼裡,這些囚犯只是為他們賺取黑錢的奴隸,在他們耗盡利用價值之前不允許他們出去。小說中,提到了三任典獄長。
  • 肖申克的救贖》方向和努力,才是你我的救贖之道
    《肖申克的救贖》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畢竟安迪在開始他的挖洞計劃時,並沒有想到他會一挖就20多年。平心而論,他做了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乏來者的事情——這是一個壯舉。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故事的脈絡吧:年輕的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殺而被法院誤判終身監禁,在腐敗罪惡的肖申克監獄,他經歷了身體和靈魂的雙重折磨。
  • 《肖申克的救贖》:自由如風
    —《肖申克的救贖》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時,還太年輕,還不懂什麼叫「三姐妹」,還不理解什麼叫那時候的安迪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英雄,更準確的說是一個「悲劇英雄」,因為他在蒙受十九年不白之冤後,終于越獄了。時隔好幾年再次看這部史詩般的巨作後,我開始漸漸明白體制化對人性的改變,體會到老布最後自殺的迫不得已和無奈。當瑞德說著「希望是一個危險的東西」時,我的心不禁跟著也顫抖了一下,那種絕望與無奈讓我對當時的自己有著一種莫名的憐憫和悲哀。
  • 看了肖申克的救贖,他告訴了我什麼
    一直都聽說人們對於《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評價很高,我卻一直都沒有去看過。因為我是一個缺乏耐心的人。看電影是這樣子的,看小說也是,看了好幾百章之後就會失去耐心和興趣。缺乏熱愛,就難以堅持。所以整個暑假,我看了大量的綜藝節目,在裡面尋找樂趣,看著電視機裡面的明星去做遊戲,去旅行,去體驗新鮮的生活,我想以此來填充我空虛的內心,我想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快樂。
  •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不同抉擇,很好的解讀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救贖?這種救贖某種意義上和影片內容相契合。肖申克寓意一堵牆,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牆裡未必是囚禁,牆外未必有自由,如何越過這堵牆,找尋自己,就是每個角色的救贖使命。我將從影片中幾位人物的外在衝突和內心抉擇,來解讀這三個逐次遞進的人生抉擇。
  • 十多年後才看懂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
    原著作者《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埃德溫·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史蒂芬·金,1947年9月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後因工資菲薄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