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

2020-08-28 慢成長

文/元媽

前兩天看了一期《少年說》,被裡面的故事戳到了。

有一個叫王紫曄的女孩上臺後吐槽說:

「我覺得我媽媽,生活得一定很苦,畢竟她的嘴那麼的毒!」

到底有多毒呢?

有一次,紫曄數學沒考好,只得了50多分,她害怕得三天沒敢跟媽媽打電話,結果3天後,就收到媽媽的一通咆哮電話:

「哦吼,你真是一個人才,你怎麼考成這個鬼東西的呢?你要是再考成這樣,就不用來學校了,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你看看我的智商,再看看你的,真是半點沒有遺傳。「

還有一次,紫曄託爸爸買來一條裙子,結果媽媽在看到裙子的瞬間臉色全都變了:

「你看看你,眼睛都長哪裡了?你哪裡覺得這個衣服好看?這面料又土又醜、又廉價又幼稚,請問你買回來幹嘛?做裝飾品嗎?你要是以後再買這種衣服,我就把你和你的衣服一起丟出去。」

聽了這些吐槽,下面的媽媽再也忍不住了,她「苦口婆心」地回應道:我那並不是毒舌,我講述的都是事實,我就比較真實。

媽媽還認為,她是在用犀利而直白的方式指出女兒的問題,而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

媽媽的話「啪啪啪」地懟回來,打得紫曄毫無還嘴能力,她在天台上急得直跺腳,好不容易反駁了一句「你的犀利直白對我的傷害很大」,結果,媽媽又繼續強調「我的出發點是為你好」。

心裡想著是關心,一出口便成了刀子;明明想給的是愛,收到的卻都是傷口。

我特別心疼這個女孩,因為我們都曾收到過這樣的「冷嘲熱諷」,都曾有過心中熱愛不被理解的經歷。

但我也特別心疼這個媽媽,能夠這樣站出來在鍾人面前,接受女兒的吐槽已經不容易,而自己掏心掏肺的付出全都被否認。

好像親子關係到了最後,愛都只能在心裡,傷害確成了日常習慣。


恰好在前幾天的PET工作坊中,遇到了這樣一件「意外的小事」。

在模擬工作坊環節中,按照講師的安排,常常兩兩一組進行角色扮演,一位扮演父母,一位扮演孩子。當時我們收到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臨近考試,孩子擔心題目有點難,就跟媽媽溝通求助。

很普通的一個場景,但沒想到一分鐘不到,突然有個小夥伴情緒崩潰、忍不住哭著離場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段對話大約是這樣子的:

「媽,我擔心這次考試有點難。」

「你早幹什麼去了?讓你平時老玩遊戲!」

「我哪兒老玩了!」

「沒玩怎麼都不會?你怎麼學的?你是豬腦嗎?現在才知道著急,有什麼用!我警告你,你這次最好好好考,考不好小心回來我揍你!」

她說:「剛開始她還挺有底氣反抗的,但後來當「媽媽」的指責跟炮彈一樣密集地砸過來時,她竟一時被壓的喘不過氣來,瞬間就崩潰了。

委屈、難過,夾雜著被威脅的恐懼......那一刻她覺得特別無助,好像過往記憶裡那些類似的感受都被喚醒了。

「其實我挺理解媽媽的,所以我不怪她,我就只能自己難受。」

不能攻擊父母,她只能自我攻擊,於是在強烈的語言炮彈中只能用痛哭來表達自己的反抗:「媽媽」,你看我都已經被你攻擊成這樣了,求你放過我吧。

而據她回憶,工作以後在面對領導等權威人士的時候,她也常會有這種無法自控的委屈、難過的感受。她對於父母的反應模式,逐漸內化為面對權威式的反應模式。

而這件事中,最讓我們心有餘悸的是,即便知道是在角色扮演,還是忍不住傷心難過,那麼面對真實世界的孩子呢?

他們都更弱小、無助,而受到的傷害也更深。

正像小夥伴所說:當被父母攻擊時,她不會責怪父母,不會停止愛父母,但很可能她已經放棄愛自己了。


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其實挺難過的。

因為不只是她,有太多的朋友跟我這樣的傾訴過:

明明已經知道,這些不是我們的錯,但好像我們依然逃無可逃,好像無論我怎麼努力,我還是會一次又一次地因為同樣的事情情緒崩潰。

一個朋友就跟我說起,她很羨慕電視上母女倆會依偎著坐在一起聊天,那畫面好溫暖,但對於她來說,真的太難了。

有一次,她給老媽打電話溝通買保險的事兒,可沒聊兩句就崩了。老媽先是覺得沒必要買,後來又嘮叨她多花錢,從小就「啥都存不住」,她一聽就火了。一氣之下,她就吼了起來,還掛了電話。

可剛放下電話,她心裡就後悔。「我知道母親是心疼我工作辛苦,不想讓我花錢,可是我就是忍不住,只要一聽老媽說我「稍有不好」,我就火大。」

這種「生氣——愧疚」的情緒怪圈循環,真的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痛苦經歷。

從心理學上來說,這可能是因為,由於年幼時常遭受打壓,我們內心充滿了對父母的巨大憤怒,所以,才會不自覺地攻擊父母。

但道德上我們又都知道「攻擊父母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就會陷入更巨大的自我攻擊,也就是愧疚、自責。

這是我們的錯嗎?不是,真正的「因」早就在年幼時被父母深深地種下了,是父母對孩子用了錯誤的溝通方式。

但如果我們沒有改變,那麼這種傷害模式很可能會再次傳遞給我們的孩子。

這是一種心理學上的「強迫性重複」,也像是生命中的輪迴,但從積極的意義看,在這樣的「重複」和「輪迴」中,我們才有可能去療愈曾經舊的創傷。

就像詩人魯米所說:「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


無論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得到過什麼,如今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給孩子一個好的原生環境。其實那不僅僅是給孩子的,也是在給我們自己的「內心小孩」。

我們常常會去探索很多的解決方法,比如「溫和而堅定」的正面管教PET中真實的「我信息」表達,還有非暴力溝通中提倡的溝通方式......

無庸置疑,它們都是有效能的,經過刻意練習,都會有效地改善和孩子的溝通模式。

但你也會常常發現它們好像會失效,有時候是因為方法不熟練,有時候是沒有掌握好分寸,但更多時候,是我們能量特別低,真的很難使出來。

好像所有的方法都在提醒我們去看見、去接納,可當我們能量為負的時候,又怎麼能強求自己接住孩子的情緒呢?

照顧好自己真的太重要了,尤其是在這樣的「重複情緒」中。

我的老師分享給我一個小方法,叫做覺察日記

如果有空閒,可以經常用筆記錄下來;如果沒有空閒,也可以每天給自己3~5分鐘時間,進行「冥想覺察」。

不需要大段的文字、華麗的詞藻,只需要我們在感受到自己能力特別低、情緒特別差的時候,對自己進行這樣的「情緒覺察」。

分享一些我的覺察體驗:

1)保持當下情緒感受的身體姿勢,比如當下我很憤怒,我可能是握拳的,那我繼續保持著這個姿勢。

2)讓情緒流經我們的全身,感受身體每個部位的感受。

比如我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現在都是怎樣的?再比如悲傷的時候,我感覺自己面部是扭曲的,手腳是冰冷的,心上好像是被壓住的,有點透不過氣似的......

3)不對自己和事情進行任何評判。

即便是我怒吼了、哭泣了,也不在心底評判自己的對錯,這件事的對錯。始終站在覺知的視角看著自己,允許一切的感受和想法,任它自由流動。

也許做到這一點,特別不容易,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一些可怕的情緒和想法會迫使我們停下來,但沒關係,我們只要慢慢來。

而這些覺知,就是幫助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觸摸著自己的潛意識,幫我們和「內心的父母」「內心的小孩」進行對話。

在這些覺知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對自己、父母、孩子甚至人生,都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理解。這,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頓悟。

今天和大家聊的,有好些都是屬於心理學的內容,但也是對我幫助、帶給我許多思考的內容,真心希望我們能照顧好自己,然後如同溫暖的小太陽一般,將這些能量帶給我們的孩子和家人。

作者介紹:元媽,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在讀,願和你一起,用心理學的眼睛,看人間煙火。


花時間·說

元媽今天分享了很深入的體察,也有切實可行的控制情緒的好方法。這些年,原生家庭的話題很火。越長大我們越發現,成長的環境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跡,除了傷口,還有許多為人處世的模式。

但我想說,去了解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不是為了止步於此、自怨自艾。而是讓我們知道,可以如何與自己和周圍人和解,打破一些桎梏,獲得更加自由和快樂。

更重要的是,保持警醒,不要讓我們的孩子重複我們的經歷。哪怕我們這代人只能改善一點點,也是進步呀!

文末留言聊聊,你在面對原生家庭的這些影響時,有什麼困擾,又是怎麼做的吧~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多給大家分享育兒、心理的好方法,咱們一起療愈,一起慢成長!

—End—

作者:花時間。微信公眾號「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微信公眾號:manchengzhang123

個人微信號:花時間: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3

相關焦點

  • 廢材大小姐:魔道至尊魂穿廢材,得空間,祛毒根骨現,功法逆天絕
    今日推薦廢材大小姐:魔道至尊魂穿廢材,得試煉空間,祛毒根骨現,功法逆天絕《逆天狂妃廢材大小姐》作者:薄涼心小說簡介:她是21世紀金牌殺手,一朝穿越,成為舉國皆知的廢材,當清冷的眸子睜開,她已不是從前的她,且看廢材的她如何傲世天下。
  • 微小說:我的意之,吃了那麼多的苦,阿姐捨不得,只能對自己用毒
    冰涼的雪從衣領滑進,冷得秋蟬一哆嗦,趕緊提著籃子推了推容意之,幫容安歌拂去頭上的積雪,微惱道:「殿下,你要是實在閒得慌,就去集市上玩,別來禍害我們,就你這樣摘梅花,等會梅花沒摘幾個,我跟公主都得被你帶下來的積雪弄得染了風寒。」公主這兩日本就身體不大好了。「阿姐,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容意之扯開秋蟬,親自幫容安歌拂去頭上的積雪和梅花。
  • 小說:我找到身受重傷的阿霜,用嘴為她吸吮傷口
    我走過去,看了下她的情況,她的右手一直捂著肩後,我把手拿開,發現那個地方有一個核桃大小的傷口,這處皮膚已經微微隆起,還開始生出脈絡狀的紋路往肩頭四周延伸開去,明顯是中了什麼毒。我看著她說:「你肩上的傷還在擴散,得趕緊離開這裡。」
  • 甜寵毒雞湯和愛上假靳東的黃女士
    實際上呢,哪有那麼多的碰撞,偶遇,生活本身是很沉悶的,包括學生生涯,被學業分數演得喘不過氣的中學時代以及畢業就面臨就業的大學時代。 4、不管男主如何暗示,總之在最之前的劇情裡,女主角就是後知後覺總不開竅的不知霸總愛上我......女性呆萌是挺可愛,過於呆就是智商有問題了,你如果是男性你願意和智商有問題的女孩談戀愛嗎?畢竟還是要考慮下一代嘛。
  • 「我刀子嘴豆腐心,你別在意…」別傻了,沒有刀子心,哪有刀子嘴
    ,順道見了我一面,結婚一年多的他,變得有些油膩,不像以前那麼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而且整個人也胖了一圈,胖胖的形象跟以前精瘦的模樣一對比,顯得有些滑稽。小劉還和以前一樣,特別愛絮叨,從以前工作的事情聊到自己的近況,當我問到他,跟老婆結婚之後的生活如何的時候,這小子也是唾沫星子橫飛,誇他老婆有多麼照顧家,多麼溫柔,對他多麼好,我趕緊讓他打住:「你小子從老家跑這麼遠過來就是為了給我撒狗糧麼你?」
  • 《三十而已》告訴我們婚姻要聽媽媽的話,哪有那麼多高富帥可逆襲
    《三十而已》讓一群有時間看劇追劇的女人感嘆著做女人不容易,我看就是無病呻吟,身在福中不知福。人活著就是有苦有甜,成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這就是一部毒雞湯劇,女人看了又要放飛自我,自嗨一場!強捧強踩,脫離實際迎合女性口味!
  • 故事:生活奇遇:我是你的老師
    林老師整整一個暑假沒休,大熱的天跑來跑去辛辛苦苦地給學生補課,使汪磊的爸爸媽媽非常受感動。汪磊的爸爸說:「林老師為咱們磊兒不怕日曬、雨淋,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請她吃一頓午餐都不答應。現在請家教一個小時幾十塊錢,再說,搞家教的哪能像林老師這樣認真負責?
  • 畢竟世界太大
    說癌的時候他轉過身來,嘴往兩邊咧開。那時媽媽的手術已經動完。我在心裡把【腺】字寫了一遍,說這麼大的事你怎麼不早告訴我。他說早有什麼用。……據我爸描述,兩顆腫瘤擠在媽媽的右胸,所以醫生切掉了病處,即媽媽的右胸。去醫院的公交上,我爸挑明了給我講,你媽只剩一隻乳房。
  • 養女不肯見殘疾媽媽,媽媽臨終把房子送侄女,把四十萬存款送給她
    她感覺日子黯淡了許多,自己也變得蒼老了許多。唯一能打發日子的,還是外出擺攤設點,賣鞋補鞋,遇見熟人,總能說上一些話,劉婆婆的心裡也不那麼失落。劉鈴嫁出去後,開始還能抽時間回來看看媽媽,到後來越來越少,兩年之後,基本上沒再回來看望劉婆婆。劉婆婆從希望到失望,眼裡含滿了淚水。劉婆婆知道女兒心裡有想法,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世,因腿有殘疾,劉婆婆也沒去找劉鈴。
  • 明天,我一定要與又吼又叫的媽媽談談
    看著小女孩咬咬嘴唇,臉上寫滿了緊張與害怕的,待媽媽抬起手作勢要打她時,她下意識地向旁邊傾斜了一下瘦弱的肩膀,儘管她知道媽媽捨不得下手。我禁不住同情起小女孩來,便溫和地對媽媽說:「慢慢說,別著急,多鼓勵鼓勵就好了。」聽了我的話,媽媽歉意地笑了笑,稍微收斂一下,待我離開店鋪時,媽媽的分貝又高了起來。
  • 單親媽媽:當初一個人生活千好萬好,可偏偏要結婚,後悔已晚
    我們都以為:小不點兒再次成家,還做了媽媽,一定是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所以彼此都不便再打擾……但事情再次超出了預料,小不點兒又遇到了麻煩,她的現任丈夫,雖比上一位強點兒:不打麻將、按時回家,也沒有家暴,但是偏偏喜歡炒股,賠光了所有錢後,又接觸了網貸,再後來無法償還高額的利息,索性賣掉了房子……
  • 我勸你不要當全職媽媽
    文|陳言圖|網絡生完二寶的產假休完後,我開始上班,每天工作忙到飛起,一下班就拎著飯盒去食堂打飯,然後飛速地往家趕。剛打開門,二寶一聽到我的聲音就開始嗷嗷大哭,來不及喘一口氣,只能先把她餵飽再說。可即便這樣,忙到懷疑人生,困到不想起來,我仍然覺得這種忙碌的生活讓我很充實。工作雖然連軸轉,沒有一點空餘時間,但是休產假時天天帶小寶的生活,也讓我覺得整個人被侵佔,沒有一絲一毫的自由,所以工作即便忙一點,也算是一種調劑。
  • 媽媽,我感覺我們家裡很有錢
    告訴她:我們家確實很有錢,可以吃美食出門旅行,可以看電影泡溫泉,可以買漂亮衣服和鞋子……抑或是告訴她:我們家其實沒錢,因為我們家沒有豪車豪宅,也沒有飛機遊艇,爸爸媽媽也不是一呼百應、位高權重……我擔心像前者這樣說會讓她自滿,而像後者這樣說又會讓她自卑。事實是,我既想讓她明白我們家的真實經濟狀況,也想讓她不驕傲也不自卑,而是自信滿滿、內心充盈。
  • 為了生活,媽媽離開了我們
    記得我爸年輕的時候很愛賭博,打牌,打麻將,賭牌九。一旦有空就去,為此我媽都忍受了不少氣。那時我快到要讀幼兒園了,又是一筆花銷。雖然生活過得很節省,但我媽為保證我和弟弟的營養,都儘量給我們做好吃的。飯菜都是魚、肉、蔬菜,一樣不少。為補貼生活所需,媽媽也經常找手工活來做。什麼貼假花,做雨傘,小燈泡......能做的都找來做,雖然錢不多。
  • 透過餘華的《活著》,看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有多苦
    而這些年代也是生活非常苦的年代,這種苦是生活在「現在這個和平且物質富餘時代」的我們很難想像的。如果看過《活著》這部作品的話,我們知道,裡面的主人公福貴大概是文學作品裡面最慘的人物。他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地主家兒子,到了最底層的農民,再後來他的家人一個個離開了他,在到了老年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因此也有人說,餘華這是故意在賣慘的,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那麼慘的人呢?
  • 有了他,才知道可以那麼愛一個人
    02因為每天夜裡要起來好幾次餵奶,熬夜熬得頭髮一茬一茬地掉,像極了我高三時候的樣子。真想睡個五天五夜不醒來。生活很不容易呀,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說趁著孩子還小好好陪陪他,畢竟為人父母,能陪伴孩子的也就那麼幾年。等到他長大了,就會摔倒,會疼,會去闖,會直面這世界的殘酷和疼痛。
  • 我跟我婆婆越長越像,前世她就是我媽媽,這輩子我不願她懷我太苦
    跟玲玲熟悉後,有一次她吃飯的時候我就調侃她:「玲玲,你媽媽對你真好,你都結婚了還對你像孩子似的。「玲玲苦笑道:「我媽媽,我媽媽對我怎麼可能這樣,那是我婆婆。」,所有人都說她是報應到了,可是我還是覺得好心酸,儘管她沒有怎麼養育過我,但是始終是她生了我,我的前半生我真的覺得好苦,我只有在外公外婆那裡才能感受到一絲絲的甜,但是幸好我承受住了,我扛過來了,我真的覺得自己一路走來算勇敢的,我活的像刺蝟,害怕受傷,直到遇到了我的先生,我的婆婆一家,他們一家治癒了我,讓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讓我感覺到了什麼是完整的家,我這一生我不怪任何人,今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要錢,
  • 《以家人之名》最扎心真相:你那麼懂事,一定沒人愛吧?
    以前我曾聽過一句話:你那麼懂事,一定是沒人愛吧?我曾覺得這句話很矯情。但今天,在看了凌霄和子秋後才真正明白。現實或許真的如此。01這部劇裡的大哥,名叫凌霄。他的家庭一出場,就充滿著窒息的壓抑感。她嫁給了一個富商,生了個女兒,成了富太太,多年後再次出現,就對凌霄現在的生活指手畫腳。凌霄原本決意不和她再來往,但她突然出車禍了。丈夫死亡,她下身殘疾需要有人貼身照顧,還有一個妹妹孤孤零零。凌霄去了新加坡探望,卻被舅舅「道德綁架」。「雖然你媽把你丟下了,但她畢竟還是你媽,你不照顧誰照顧?!」
  • 「如果能重生,我一定不會嫁給他!」
    我今天去醫院附近的酒店看她,她瘦了很多,眼角的皺紋也越來越重。再也沒有去年這個時候見她的那種精氣神。我問她打針疼嗎?她說,挺疼的。胳膊、屁股和肚子都要打,最疼的是胳膊。雪妹還笑著說,以為最疼的會是肚子。 我替她心疼,也替她不值。但最終只說,希望一切順利,試管能夠成功。
  • 「我的第11個媽媽,好吃懶做」母愛,是一種使命感
    財洙的母親因為忍受不了丈夫的毆打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逃走了,所以這些女人也會臨時充當起財洙的媽媽。雖然男孩年紀小不懂大人的事,但是心裡莫名地對這些女人產生厭惡,媽媽兩個字怎麼也叫不出口,父親平時也沒別的愛好,抽菸喝酒賭博打孩子是個十足的壞爸爸,財洙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