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墓葬文化極為發達,「事生如事死」的觀點,許多皇帝在登基後的一項重要事項就是建造陵寢。秦始皇十三歲成為秦國國君,陵寢從他繼位直至秦朝滅亡,一直都在修建,前後花了近40年的時間。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始皇陵中的各種機關秘術、奇珍異寶的神秘傳說,許多人都以無法目睹秦始皇陵的地下真容為遺憾。古代皇家陵寢也被認為和國運息息相關,李自成起義打到安徽鳳陽時,掘了明朝皇陵,一方面是為了籌措軍餉,另外一方面也是打心理戰,動搖老百姓對於朱明王朝兩百多年統治的信念。
有造墓的就有盜墓的,盜墓行當也是非常古老的工種,據說是曹操將盜墓職業編制化的,他設置了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專業的盜墓官職。曹操本人的墓葬也充斥著各類神秘傳說,據說曹操怕自己死後也被掘墳,因此設置了「七十二疑冢」,在出殯時,鄴城城門全部打開,72具棺槨同時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抬出入葬,這樣就沒有辦法確認曹操本人到底被葬在哪裡了,當然這只是傳說。作為東漢末年最有權勢的人物,曹操本人是提倡薄葬的,就這一點來,曹操同志的覺悟還是可以的。
近十幾年來,盜墓題材的小說以及各類影視作品廣受歡迎,不同於簡單的探險解密,中國的盜墓題材涉及到許多傳統特色的項目,譬如五行八卦、陰陽風水、以及山川地理、歷史人文等神秘傳說等等,通過各類恐怖的元素、懸疑的情節等等刺激著觀眾、讀者興奮的神經,成為了小說界、影視劇圈經久不衰的題材。
上周在優酷和愛奇藝上線的由《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監製編劇的新劇《盜墓筆記重啟之極海聽雷》,目前已經播出了十集,成為了目前《盜墓筆記》影視化裡評分最高、反響最好的一部,南派三叔洗刷了「差錢磊」的冤屈,《盜墓筆記》影視化打了一個成功的翻身仗。
就目前來看,《重啟之極海聽雷》最該誇獎是特效,十集的劇集裡有兩個小鬥,一個大鬥,大鬥是南海王地宮,劇中對於地宮的場景還原和整體布置令人非常驚喜,是想像力的考驗和一場視覺盛宴。
其次是劇情,以聽雷為線索層層遞進,前後呼應,一些觀劇的小夥伴也開始學著劇中人物錄製雷聲,聽雷和盜墓到底有什麼關聯呢,看過劇集後才佩服對於南派三叔的才華佩服的五體投地。
最後是靠譜的演員,吳邪、張起靈、胖子的鐵三角組合是許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對於人物的還原度,外形和演技缺一不可,作為一個已經退坑多年的老書粉,我認為是非常不錯的,從口碑來看,鐵三角組合也得到了大部分觀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