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楊楓談《鐵道隊》創作初衷:「復刻」歷史,還原動人故事

2020-10-13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

由楊楓編劇、導演的《鐵道隊》將於年底開拍,由張涵予領銜主演。影片根據發生在抗戰時期的「魯南鐵道大隊」真實人物原型事跡改編,主要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鐵道隊」和人民群眾與敵人鬥智鬥勇,殊死捍衛家園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救亡鬥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0月12日的劇創研討會上,擔任編劇、導演楊楓談起《鐵道隊》的創作過程,回憶了兒時記憶以及工作中與「鐵道隊」的淵源,表示將打造一部「復刻歷史,還原歷史」的故事片。

1953年,作家劉知俠創作了小說《鐵道遊擊隊》,成為讀者們爭相搶讀的書籍,並多次再版,先後被譯成英、俄、法、德、越等近10種文字,據了解,歷史中「鐵道遊擊隊」的隊伍名字是「鐵道大隊」,而「遊擊」是一種戰術,劉知俠先生在寫小說時將「遊擊」二字加上,創造了紅色經典 ;1956年,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鐵道遊擊隊》走上螢屏,兩部文藝作品作為紅色經典影響了中國老中青三代人,讓「鐵道遊擊隊」的故事家喻戶曉。

楊楓特別強調,此次創作的《鐵道隊》不是翻拍,而是一部原創電影,「《鐵道隊》將脫離小說,拍出史實。當我們真正了解當年鐵道隊的歷史後,發現戰爭是非常慘烈的,沒有小說和影視作品那樣浪漫。」《鐵道隊》的主創團隊在查證歷史的過程中發現,當年鐵道大隊的戰士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經歷過的真實事件本事是勝於已有的電影和小說的。

「在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我們想拍一個史實故事片,這也是《鐵道隊》的整體構思,跟過去的小說和電影區別很大,我們想把棗莊這座城市的這段歷史還原。」

目前,《鐵道隊》已經將劇本寫到了第9稿,主創團隊表示,接下來的時間裡會向鐵道隊英烈家屬和鐵道隊歷史研究專家繼續進行更深層次的求證:「每個橋段正在逐一進行梳理,年底正式開機拍攝時應該要十幾稿。」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導演辛爽:聽見真實,讓好的品質還原聲音的本真
    一個多面的、立體的導演、編劇、音樂人。而Sonos全新家庭影院系列音響Sonos Arc通過11個特殊調教的揚聲器的組合將聲音還原,傳達最豐富的低音和忠實還原中音及人聲,讓導演的意圖能最完美的傳達給觀眾,讓觀眾聽見導演想表達的最真實的聲音。
  • 《戰爭與和平》,這就是一部無法被復刻的鴻篇巨製
    同時,以三個俄羅斯上層貴族家庭交織的命運為主線,講述了伯爵小姐娜塔莎·羅斯託娃(柳德米拉·薩維裡耶娃飾)、繼承俄國富豪遺產的私生子皮埃爾·別祖霍夫伯爵(謝爾蓋·邦達爾丘克飾,也是本片導演)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維亞切斯拉夫·吉洪諾夫飾)三人的情感故事
  • 紀錄電影《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用珍貴文獻與四國歷史影像 還原保家衛國戰爭場景
    其中記錄抗美援朝的歷史影像時長超過100小時,導演組進行了巨大的影像、史料梳理工作,按照素材片段時長、攝製內容、影像質量進行梳理歸類;同時邀請黨史、軍史專家組成撰稿組,除參照文獻史料,還結合影像素材形成文本,加入更加鮮活的內容和細節。
  • 看圖:莒南縣嶺泉鎮馬棚官莊,一個很有歷史底蘊的村落
    在魯南地區,提到《鐵道遊擊隊》的故事,可謂無人不曉。多數朋友對《鐵道遊擊隊》的印象,都來自影視作品。而實際上,影視也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即作家劉知俠創作的小說《鐵道遊擊隊》。劉知俠,筆名知俠,河南汲縣人。
  • 四十人生(情感連載小說)|六、楊楓真的會「變臉」
    那個寒假是三口之家的童話故事,飛飛明確了自己將要遠走高飛,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楊楓為了彌補妻子動手術,更為了彌補自己心中的不安,主動訂了去香港迪斯尼樂園度假的行程。 在後來盈盈的記憶裡,白雪公主、還有灰姑娘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那美好的童話世界。
  • 《石榴花開》影視劇創作研討會在濟南順利召開
    8月25日,「《石榴花開》影視劇創作研討會」在濟南召開。參加此次影視劇創作研討會的專家學者有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作協副主席李掖平,山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製片人邵銀龍,山東影視製作股份有限公司策劃部總監、編劇昃文江,山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文學責編、編劇宋婧,知名編劇、導演苑文生,以及編劇團隊代表孫雯、盧宏,《石榴花開》小說原著作者耿雪凌等。
  • 高玉寶的長篇小說創作談
    我的長篇小說《白銀火車》創作談高玉寶創作長篇小說《白銀火車》我吃了一把苦,在此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要寫篇十五萬字的小說,倒是一直在寫一些中短篇,我自認為將中短篇小說寫好了,創作長篇小說就不在話下了。我忽略了長篇小說的厚度,近三年的時間裡,幾乎每時每刻我都在為我的這篇小說犯愁,為我的小說人物的命運犯愁,我宛如在和這篇小說談了一場戀愛——有歡喜,也有爭吵。小說的進展一直按步就班,修改,不斷修改,打亂了改動才是我感到受到創傷的根由。好在,在此期間,我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寶貴意見,在小說的張力上下了一些功夫,使小說人物的命運看起來更加符合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
  • 外籍帥哥跪地表演還原東羅馬歷史
    《帝國的崛起:奧斯曼》被稱為「土耳其版權利的遊戲」,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硬核的紀實片了,但是因為有深厚的歷史背景支持,讓很多人對這部影片十分期待。歷史不是沒有溫度的,觀眾能在影片中了解到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這也是為什麼《帝國的崛起:奧斯曼》上映便獲得8.0的高分。
  • 還原抗美援朝的「戰火熔爐」,這部劇如何書寫偉大戰爭歷史畫卷?
    在再現重大歷史故事的同時又將如何在新時代弘揚偉大精神?國民黨軍連長趙和在南寧戰役中被俘,在他準備領了遣散的路費回家之際,四連連長唐大成卻將他當做「解放戰士」從俘虜營中領了出來,帶到了朝鮮戰場,一段偉大的歷史故事就此展開。面對強大的敵人,志願軍戰士們浴血奮戰,立下卓越戰功,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 《重生之歲月風雲》重磅發布,掌閱大神以筆攪動歷史風雲
    (爆侃網文 訊)鬧鬧不愛鬧,掌閱籤約大神作家,本身從事影視劇本創作工作,擅長都市歷史等題材。其作品語言冷峻,對白犀利,畫面感極強,故事節奏猶如港式梟雄片一般緊張刺激,氣勢十足。  他是盛嘉樹,他的故事,要從1949年夏天返港開始講起。  掌閱:很高興今天能採訪到鬧鬧不愛鬧,老師您好,您作為掌閱籤約的重點作家,《重生之出人頭地》這本書一經發布就廣受讀者好評,新書《重生之歲月風雲》更是成績斐然,請問您當初創作的初衷是什麼?
  • 滬90後女公務員創作百萬字小說欲為唐朝偶像正名
    他的故事流傳千年,經久不息,李恪粉如今更是遍及全球,90後上海作家鬱馥便是其中的一位骨灰級的粉絲。鬱馥其名取自南朝(梁)王僧孺《初夜文》:名香鬱馥,出重簷而輕轉。她自幼熟讀詩詞典籍,自少年時期於一古籍中與大唐吳王李恪相遇便一見傾心,從此遍尋各類史料,無奈關於李恪的記載少之又少,而影視文學作品中,李恪亦多為配角,為「扶正」偶像,鬱馥創作百萬字長篇小說《長安驪歌》。
  • 《重生之歲月風雲》發布,掌閱大神鬧鬧不愛鬧以筆攪動歷史風雲
    鬧鬧不愛鬧,掌閱籤約大神作家,本身從事影視劇本創作工作,擅長都市歷史等題材。其作品語言冷峻,對白犀利,畫面感極強,故事節奏猶如港式梟雄片一般緊張刺激,氣勢十足。他是盛嘉樹,他的故事,要從1949年夏天返港開始講起。掌閱:很高興今天能採訪到鬧鬧不愛鬧,老師您好,您作為掌閱籤約的重點作家,《重生之出人頭地》這本書一經發布就廣受讀者好評,新書《重生之歲月風雲》更是成績斐然,請問您當初創作的初衷是什麼?
  • 深度「魔改」的《大秦賦》,還能算是歷史正劇嗎?
    雖說電視劇都有虛構的成分在,但依照大秦系列前三部的製作水準和初衷,《大秦賦》理應算在歷史正劇的範疇內,事實上劇方也的確在分類的時候給自己貼上了古裝歷史劇的標籤如果說這樣一部靠編劇「臆想」創作出來的作品算得上是歷史正劇,那麼當年被罵得「體無完膚」的《羋月傳》的編劇
  • 《燕雲臺》:守正創新見格局,歷史劇創作拓視野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版圖給予了影視創作巨大的資源寶庫,近年來,有不少歷史傳奇劇依託廣闊的歷史背景尋求鮮活敘事,讓觀眾領略了不同朝代的藝術審美和文化氣質。除了精緻講究的服化道、恢弘大氣的視覺呈現等基礎配置,歷史劇的創作越來越注重對陌生化、差異化歷史的開拓挖掘,促成敘事表達和文化融入的相得益彰。近日,以大遼前中期為歷史背景創作的劇集《燕雲臺》上線開播。
  • 《向陽而生》再敘熊頓真實故事,紮根於現實的真情樂觀精神更動人
    對此導演劉家成曾在「人民政協報」的採訪文章中這樣形容:「你必須要把真實的生活經歷、閱歷揉進藝術創作,拍戲拍的是'細'。」為了做好準備工作,劉家成導演專門去了熊頓的家鄉觀察她的生活環境,更改了原定的置景;為了確認一個病房細節,導演向許多醫院專家了解了腫瘤病房的真實情況,併到病房觀察病人的真實狀態,拍攝過程中劇組還請來醫生顧問全程跟隨。這種準備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卻是描述真實故事、塑造立體人物的重要支撐。
  • 這本小說剛開,就被導演盯上,找作者要原稿改編拍成電影
    但,新書《我只會拍爛片啊》卻完成蛻變,開篇劇情即受到導演的邀稿,改編成電影。《我只會拍爛片啊》對比以往文娛文、作者以往作品,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劇情、劇本獨立創作或許是開篇劇本被導演看中給予了作者信心吧。
  • 2800個零件還原流浪地球裝甲車,這次樂高也得認輸
    真實還原,從炮臺,飛彈,到門窗,車型,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復刻!手辦黨,車模黨和軍事迷的心頭好,幾個月的快樂源泉就靠它了~流浪地球正版手辦,還原電影中車子的各類細節車頂絲槓驅動的「8聯飛彈發射器」,完美還原影版設定,各種造型任意凹。
  • 一周文藝:莫言開通抖音,中國導演獲威尼斯金獅獎,葉嘉瑩紀錄片定檔
    近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抖音平臺發布了三條視頻,介紹與新書《晚熟的人》相關的故事,目前粉絲數已超40萬。此外,人民文學出版社與抖音聯合發起了#尋找晚熟的人的話題,徵集讀者故事。中文簡體版沿用範曄譯本,復刻西班牙語原版裝幀設計,力求展現原版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