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經歷過20歲,我們也時常懷念20歲的青春,那時候我們可能還不懂愛,但我們那個年紀不缺乏愛的勇氣。
《二十不惑》這部劇,講的是四個女孩的成長及愛情歷程。他們對待愛情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了青春該有的模樣,從他們身上,我們多多少少看到了我們曾經的樣子。
《二十不惑》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應該要有愛與不愛的勇氣,有些人,喜歡比合適更重要。
帥氣、家境殷實的段振宇會在姜小果需要的時候出現在她身邊,會給她帶來歡樂,會翻遍他她的朋友圈動態,只為了解她更多一點,這本該是姜小果的良配,但是奈何不是姜小果喜歡的類型。
他明知道姜小果不喜歡自己還總是不願放棄,在被拒絕之後還能堅持自己的感情,在二次表白被拒之後,還要為了姜小果而放棄去德國訓練的機會,很多人都為他的愛感到不值得。
但是感情從來就沒有值不值得付出這一說法,我只知道愛了就是愛了。
真正喜歡一個人是不會在乎是否值得付出。
也許這段付出沒有回報,但多年以後我還是會慶幸自己當初將愛說出了口, 選擇為愛付出行動,而不是留下悔恨和遺憾。
知乎上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都經歷過,愛而不可得,當我們在黑暗中去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愛就像手電筒的光,打在那個人的身上,使那個人在我們心中成為神。可是你知道嗎,雖然光不在你身上,可是,你是光本身。
其實不管有沒有結果,為了愛而不奮不顧身的自己,正是最好的自己。
在感情裡遇見互相喜歡的人本來就不容易。努力了沒有結果,換來的是無奈的釋然。
可如果不曾有勇氣對喜歡的人說愛,可能卻是永遠的不甘和遺憾。
姜小果 一直都知道自己喜歡的是周尋那種成熟穩重的大叔,而不是段振宇這種溫柔體貼的弟弟。
所以在第一次段振宇表白之後,果斷拒絕,也刻意保持距離。即使第二次段振宇繼續對她好,也再次表白要追她,她也明確拒絕了。
雖然對這對cp感到可惜,但是大家都非常理解姜小果的做法。
愛與不愛本來就沒有對錯,若是不愛,更當直截了當。
拖著不說才是最大的錯,因為既然不愛,就要給人一個及時抽身撤離的機會。不然搭上的可能是一輩子的幸福。
相反,姜小果也是一個可以為了愛奮不顧身的女孩。
明知道和周尋有著不可逾越的差距,但她始終相信通過努力是可以縮短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自己也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向著周尋靠近。
主動加班,除了老闆,幾乎是辦公室裡最晚走的員工,不斷的向優秀人學習,向瑞貝卡探討各種工作技巧。
因為姜小果知道,自己喜歡的人很優秀,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夠有可能匹配他的步伐。
作為一個女生,對待愛情,姜小果也足夠勇敢,是她主動向周尋挑明了自己的愛。
儘管周尋因為面子問題拒絕了她,她會傷心,但是她有這份勇氣也彌足珍貴。
這份敢於說愛的勇氣,是很多男生都不具備的。
每個人在愛情面前都是膽小的,害怕自己心愛的人不喜歡自己,也害怕得到之後會再次失去。
但是,如果沒有一方主動說出來,雙方的關係也不可能被正視,我們應該要同時擁有愛與不愛的勇氣。
在二十不惑中,大熊對段家寶很好,足夠支持大寶,也足夠理解大寶,可是他再好,大寶也不喜歡他。
段家寶熱愛工作大於談戀愛,對於大熊的感情只是像一個哥哥一樣的依賴,所以當她看清自己的內心,勇敢的提出分手,其實也是雙方最好的選擇。
大寶不缺錢也不缺愛,她缺的是一份足夠吸引且讓她心動的愛情。
不愛本來就沒有錯,她提出分手並沒有對不起大熊,但如果她因為大熊的溫情而選擇留下,這才是對雙方最大的傷害。
現實裡的很多愛情也大概是這麼過來的,愛的時候我會努力成為一個愛人該有的模樣,但不愛了,我會選擇馬上離開。
沒有確定好自己的感情就和對方在一起是自己的錯,明白了錯誤卻不糾正,只會導致更大的錯誤。
所以段家寶離開大熊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也許哪一天大寶突然懂得珍惜,回過頭來,大熊還在原地等她,這才是緣分。
劇中的石頭跟路然能走到一起,很多人是不看好的。
因為他們是典型的彆扭不坦誠的相處模式,有什麼不跟對方說,藏著掖著,一旦爆發就用為對方考慮為藉口。
他們的愛是自私的,相比愛對方,他們更愛自己。
不論什麼感情,真的應該坦誠。涉及到感情的,哪怕一丟丟的事,都應該相互商量。
隔閡一旦存在,就不可能消除,而且還會一步步放大。
聽過一段話說:「能夠被人堅定地選擇,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就像夜晚的星空,星星再怎麼多,他眼裡也只會有你這麼一個月亮」。
真正為對方考慮不是隱瞞對方默默付出,而是遇到事情一起承擔。
我並不在乎這件事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感情,我在乎的是你對我隱瞞事情的態度。
寫在結尾,
我們對待愛情應該是勇敢的,理智的。
如果愛了,我們應該有勇氣對對方說出我們的愛,如果不愛,也應該坦然拒絕。
鞋子自己試穿才會合適,不管別人怎麼說合適,只能相信自己的感覺,自己不喜歡,覺得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對於已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相愛著的雙方都應加倍珍惜,極其謹慎地去維護。
不管未來多麼艱辛,只有雙方願意一起坦誠走下去,才能持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