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

2020-10-29 山河之月色

《林海雪原》是著名作家曲波根據自己經歷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

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成功塑造了少劍波、楊子榮、小白鴿、座山雕、蝴蝶迷、鄭三炮等眾多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

一九五七年,《林海雪原》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到一年即發行五十五萬冊。

一九六零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將小說中「智取威虎山」一節改編成電影《林海雪原》,引起了巨大轟動。

從此,根據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改編的小人書、京劇、滬劇、呂劇等等等紛紛湧現 …… …… ……

京劇《智取威虎山》也搬上銀幕,並成了所謂的八大戲之一。

二十一世紀,出現了多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 —— 「林海雪原」。

中國老百姓最讚美最認可評價最高最好的是二零零二年版的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

相關焦點

  • 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中的夾皮溝今日之景觀
    長篇小說《林海雪原》這部作品中的夾皮溝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其具體位置就在夾皮溝林場的柴河林區。《林海雪原》這部劇有很多故事都發生在夾皮溝。《林海雪原》中的夾皮溝:「在月黑頭的夜裡。小分隊沿著森林小鐵道,向深林裡走去。
  • 60年後《林海雪原》主演現狀 張勇手86歲師偉92歲 王潤身等已去世
    1956年8月,作家曲波以飽滿的熱情,滿懷著對昔日戰友的思念之情,終於寫完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並1957年出版後,立即受到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而一向以拍攝軍事題材為主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很快就選中了這個題材,準備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
  • 影視觀後感·看新版電視連續劇《林海雪原》所想到的
    文/追夢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是少年時代的我最喜歡的文學作品。那盪氣迴腸的文學描寫,驚險懸疑的戰鬥故事,催人淚下的感情波瀾,出人意料的情節發展,讓人看得愛不釋卷。「旭日東升,霞光萬道,茫茫林海,萬頃波濤……」開篇那精美絕倫的景色描寫,一下子就把林海雪原的壯麗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了。至今還深深鐫刻在腦海之中。
  • 《林海雪原》中的五合樓在半個世紀後找到了,就在牡丹江市柴市街
    (文/陳達)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及其改編的影視作品《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藝術地再現了東北剿匪戰爭期間,楊子榮和戰友們深入虎穴、智取威虎山的典範戰例,樹立起人民解放軍的高大形象,剿匪發生地牡丹江亦因故而聲名遠播、家喻戶曉。
  • 志臻 · 悅讀 | 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
    作者:曲 波《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鬥。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 196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銀幕上的《林海雪原》
    小說《林海雪原》,很受讀者歡迎,在青少年讀者中影響尤大。小說中的英雄形象,已經在讀者心目中紮下了根,那些徵服林海、踏透雪原、殲滅頑匪的勇士們,已成了他們的良師益友了。把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改用其他的藝術形式——特別像電影這種更大眾化、更形象化的藝術形式——再現出來,使原著的教育作用進一步得到發揮,這自然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近幾年來,這部小說已經搬上了舞臺。
  • 《林海雪原》三度改編成電影,上集胎死腹中,曾不惜砍用古園林
    作為紅色經典的小說《林海雪原》是非常吸引人的,經久不衰。這部小說出版於1957年,曾三度被改編成電影,舞臺劇不計其數。前兩次改編為電影分別是在1960年、1970年,以及後來在2015年由香港徐克執導的打鬥味兒十足的、跑了調的3D電影《智取威虎山》。
  • 1957年,《林海雪原》出版,扉頁上寫著:「獻給我的戰友楊子榮…
    1957年,小說《林海雪原》出版。而這次行動帶隊的副政委,正是多年後《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全程目睹了楊子榮烈士英勇事跡,並曾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副政委曲波,更是心潮澎湃,在後來創作《林海雪原》的時候,腦子裡不斷閃現戰友楊子榮的英雄身影,也因此成就了這樣一部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經典作品。小說中的剿匪英雄楊子榮,也成為了那個年代國人的偶像。
  • 林海雪原原型人物,參軍報國卻被誤當土匪,兒子拒用父親名義賺錢
    《林海雪原》是一部小說,又是一部傳記,以主人公楊子榮英世紀為線索,詳盡地描述了他參加的戰爭大大小小逾上百次,多少次死裡逃生,在戰爭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為了剿滅「座山雕」勢力,他不畏艱險,親自入虎穴,活捉了土匪隊伍中的核心人物。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了傳奇,被人們代代傳頌著,受到人們的崇敬。
  • 首部反映中國奶業史長篇小說《三元傳奇》目錄
    是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近現代奶業發展史的長篇小說,被業界譽為「鴻篇巨製」。講述了宮廷乳品技藝傳承人張皓天從晚清到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一直到改革開放,近一個世紀的身世浮沉,反映了中國乳業在國家、民族的滄桑巨變中曲折發展的歷程,謳歌了北京三元牛奶的紅色基因和中國一代又一代乳業人「科技救國、實業救國」的宏偉理想以及「精誠創業、開拓創新」的奮鬥精神
  • 新林海雪原——裝甲列車(下)
    對於孫藻慶這個「挺匪」旅長來說,這就好像先抽了一個好籤,然後讓中國足球隊去踢打平就能出線的外圍賽,最後被人家活活灌一個三比零。不過土匪們的戰鬥力並不是看起來那麼糟糕,他們中間不乏慣匪,槍法好得變態。儘管是混亂中只進行了微弱的還擊,但土匪還是在夜暗中擊中了指揮部隊衝鋒的張興政委。張政委胸部,肩部兩處負傷,成了鰲龍溝之戰中第一個負傷的高級指揮員。
  • 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平原槍聲》
    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藏本—《平原槍聲》。出版背景:新中國成立至1966年,是我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10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樸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歷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
  • 安徽作家玉琪的武俠長篇小說《倚樓曌》出版
    安徽作家玉琪的武俠長篇小說《倚樓曌》出版安徽作家玉琪的武俠長篇小說《倚樓曌》(上下冊),2020年6月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全書36萬字,共55章。採用章回體形式,既有傳統武俠恢弘敘事,又融入了當代新武俠的奇幻熱血,想像奇詭。全書裝幀設計大氣,版式舒朗美觀,給人愉悅的閱讀體驗,適合收藏和饋贈!
  • 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傳奇故事引文學評論界熱議
    長篇小說《大唐曹妃傳》出版發行,圖為曹妃甸港鐵礦石碼頭。 白雲水 攝中新網唐山6月14日電 (記者 白雲水)千百年來,渤海灣的曹妃甸潮起潮湧。這個曾經被偉人孫中山指點的小沙甸,如今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北省唯一的沿海自貿片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平臺,已經躋身世界四大港口之一。此間的許多傳奇故事,一直被許多海內外華人口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