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3)問世間情是何物?

2020-09-21 歲月一笑

(13)可憐華山絕洞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夏雪宜被溫家五老押著離開後,溫儀忍辱負重,帶著他們的愛情結晶——女兒青青待在溫家中,在流言蜚語與無盡白眼中年復一年地等待著,盼望著她的夏郎能來接走她娘兒倆。

但夏雪宜一直沒來。

溫儀哪裡知道,她在無數個夜晚苦苦等待的情郎,已經成為華山無名山洞中的一具骸骨。

可憐華山絕洞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小說中的溫儀比電視中的溫儀內心要苦得多,電視中的夏雪宜曾深情地對溫儀說:「我說過要和你在一起,我不後悔。」可小說中的溫儀根本沒有機會聽到這句話,故而十九年來,她無時無刻都處於對夏郎的思念與愧疚之中,她無時無刻都會想夏郎不來見自己,是不是因為他喝了她遞給他的蓮子羹失去武功而懷恨於她,這種愧疚比漫長的等待,無盡的思念還要令溫儀傷心,還要難以承受!

幸好她替她最愛的夏郎生了個女兒青青,青青長得像他一樣俊秀,像他一樣聰明,性格像他一樣敏感,甚至孤傲時表情都和他一模一樣(夏青青長得應該比較像父親,否則何紅藥不可能在她剛出現就注意到她。)

溫儀和青青在溫家的一幢小樓中離群索居,她向女兒傾注了所有的愛,她教女兒讀書,寫字,烹調,插花,種植,吹簫。

青青小時候,因為私生女的身份飽受白眼,回家後在她面前哭泣,她撫著女兒的柔發,多想告訴女兒,青青,你的爹爹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他一直都待娘親很好,很尊重娘親,沒有強迫過娘親,娘親從來沒有後悔愛上他,從來沒有後悔生下你。可她不能說,女兒還很小,她怕青青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會對溫家的幾位爺爺產生仇恨之心,一旦被五位狼心狗肺的爺爺們知曉,他們肯定會不顧親情而對青青痛下毒手,青青如果失去生命,她還能活嗎?她只能苦忍,柔聲安慰青青,給予女兒最深的母愛。

青青性格越來越敏感(她知道青青是為了自己的身世而自卑,看得這些她好心痛,可為了保護女兒,她不能告訴青青真相),也越來越堅強,越來越懂事,為了保護她們母女不受人欺負,青青拼命學武,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青青長大成人,出落得就像是一朵花——一朵驕傲而刺人的玫瑰花,溫家的表兄們垂涎她的美貌,天天圍著她轉,青青不喜歡那些品行不端的表兄,就像刺蝟一樣保護著自己,十六歲青青就出門賺錢——她知道女兒是在外面當強盜,她天天都為女兒擔驚受怕,祈禱著她能平安歸來。

青青十八歲那年,愛上了一位武功高強為人淳樸的少年袁承志,袁承志人品奇佳,竟到溫家歸還青青送給她的千兩黃金,為了女兒的終生大事,她到練武廳裡偷瞧青青的心上人,那裡已經打成一團,她意外發現袁承志的武功招術和夏郎的一模一樣。

袁承志竟是夏郎的隔世弟子,從袁承志口中得知,她苦苦等待十九年的夏郎,已經成為華山絕壁無名山洞的一具骸骨。

得知夏郎死去的訊息,肝腸寸斷的她對人世已無半點眷戀之心——本來她還擔心她走後青青會無依無靠,現在她不用擔心了,青青有了心上人,袁承志人品好,重情義,武功高,又是夏郎的隔世弟子,相信在袁承志的保護下,青青不會再受到傷害——她多麼想立即隨夏郎於地下,只是折磨她整整十九年的愧疚至今無法得到解脫:「夏郎因我而死,他在臨死之前會不會恨我,恨我當時端一碗蓮子羹給他喝,恨我令他失去武功後再失去生命,他會不會恨我,會不會?」無論如何她都要向袁承志問清楚,問個清楚她才能離開這個世界。

(小說中的溫儀是被她的四叔所殺,電視中的溫儀死法極其唯美,改得比小說要好得多)

那一夜,溫儀長發飄飄,白衣如雪,溫潤如玉,嫻雅端莊,縴手拿著夏郎給她的金蛇錐,坐在玫瑰小亭中安安靜靜地等待著女兒和袁承志的到來。

袁承志和青青來了,溫儀迎上去,誇獎這位淳樸的少年:「袁公子武功過人,雪宜的武功總算有傳人了。」

袁承志道:「伯母過獎了。」

溫儀帶著悽楚的微笑:「只是不知道,他身後有什麼遺書給我們嗎?」

袁承志道:「夏前輩只留下一些武功圖譜。昨天我破五行陣的時候,就是用他遺法,總算替他報了大仇,出了口怨氣。」

為什麼袁承志在避重就輕,沒有正面回答她的問題,難道夏郎到死都在恨她,恨得連隻言片語都不肯給她?溫儀眼神黯淡下去,可她還是不相信,夏郎生前對她那麼好,他會原諒她的,她忍不住問道:「他可有什麼隻言片語,留給我們娘兒倆嗎?」

袁承志明白她的心意,道:「夏前輩倒有些遺言提到伯母,其中提到伯母,還讓晚輩到衢州尋訪伯母。」

「他真是這樣說的嗎?」溫儀聲音有點發顫。

「噢。」袁承聲從懷中拿出一張圖,遞給她看:「伯母,你請看!」

溫儀顫著手接過那張紙,一見圖上字跡,頓時精神大振,叫道:「這是他的筆跡,他還在想著我。」

袁承志道:「這是一定的,藏寶圖本是夏前輩的遺物,現在還給伯母,也算是還壁歸趙了。」

溫儀眼中含淚,低聲念著那幾行字道:「得寶之人,務請赴浙江衢州石樑,尋訪溫儀,酬以黃金十萬兩。」

在哀婉的音樂聲中,在溫儀夢幻般的閃回中,出現了夏雪宜那個驀然回首的鏡頭,黑白的畫面,緩慢的回眸,那雙能看透人心的眼睛,配著痛入骨髓的旁白:「此時縱聚天下財寶,卻不得易半日聚首,重財寶而輕別離,餘愚之極矣。悔甚!恨甚!」——歲月看到此處,不由潸然淚下,想著夏雪宜寫下「金蛇郎君絕筆」時的心情,心痛無際。

溫儀看完後將紙貼於胸前,滿臉笑容:夏郎沒怪我,他心裡一直在記掛著我,想著我……

溫儀可否知曉:你的夏郎非但沒怪她,就是化為白骨,他的口中還牢牢咬著你的金釵。

郎君情深至此,縱使一夜之歡換來一世等待,亦無悔無怨。

手執夏郎遺書,溫儀臉上帶著淡然而滿足的笑容,縴手緩緩拿起金蛇錐,向自己的腹部刺去。

落花如蝶,紛紛揚揚,飄灑而下,白衣如雪的溫儀倒在落花之中

落花如蝶,紛紛揚揚,飄灑而下,白衣如雪的溫儀倒在落花之中,柔美的嘴角依然帶著幸福的笑容。袁承志與青青轉頭,狂奔而至……

此時此刻,早已淚流滿面的歲月在腦海中閃過那首流傳千古的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問,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相關焦點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4)關於金蛇變臉與其衣著解析
    (4)關於金蛇變臉與金蛇衣著的解析  在劇中,夏雪宜最為神奇和複雜的變化當為「變臉」了,網上很多焦粉不懂導演為何要給夏雪宜這麼詭異的變臉,讓焦恩俊出現在鏡頭上的面孔少得可憐——何況小說中的夏雪宜明明是位長得很俊的小白臉,焦恩俊本色演出就行了,為何還要「醜化」他呢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4)一見夏郎誤終生
    第二卷:夏何毒 序:  夏雪宜與溫儀的悽美動人絕戀結束了,但金蛇郎君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金蛇郎君是個亦正亦邪的男人,其「邪惡」的一面,就在何紅藥身上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但老乞婆何紅藥的出現,讓我們明白,夏雪宜這位為了愛人連命都不要的痴情男人曾經如此自私絕情,為了報仇,他利用純真少女的感情,為了報仇,他竊取別人的寶物遠走高飛並一舉成名,何紅藥的悲慘人生使夏雪宜這個人物形象變得真正豐滿起來,  歲月在網上看到有不少觀眾說焦版夏雪宜是「七分正三分邪」,說江華版夏雪宜「七分邪三分正」我想她們應該沒有看懂焦恩俊版金蛇郎君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5)一條披著人皮的美男蛇
    我想,「金蛇郎君」這個綽號確實非常適合夏雪宜。事實上那年何紅藥在蛇窟前遇到的夏雪宜,就是一條金蛇,一條披著人皮的金色毒蛇。  說夏雪宜是條毒蛇,我並非持貶義態度,我是以《碧血劍》中的金蛇來比喻夏雪宜的:  「金蛇一出鐵管,忽地躍起,擋在群蛇面前。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2)金庸武俠世界最悲情的愛
    (12)結陣困郎君  那天上午,溫儀在花園中遇到父母,閒聊幾句後,兩個丫環端著一碗蓮子羹隨溫儀到門口,溫儀開門,高高興興地把蓮子羹端到房裡。從焦恩俊憤怒到極點傷心到極點的的表情中,可以想像當時金蛇郎君的心情。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2)人面桃花相映紅
    (2)此時此刻此園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鞦韆,是古代閨閣少女最愛的運動,鞦韆,在古人詞作中的,既代表著青春與美麗,也代表著憂傷與懷念,古代中關於鞦韆的名詞很多很多,歲月最愛讀的鞦韆詞是李清照的《點絳唇·蹴罷鞦韆》與蘇東坡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其中,蘇東坡的《蝶戀花》符合溫儀愛情人生,因為裡面有這麼幾句詞:「牆裡鞦韆牆外道。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3)一場行雲流水的打鬥
    (3)金蛇出鞘:一場行雲流水美不勝收的打鬥 溫家老大溫方施見眾人對夏雪宜已經形成合圍之勢,得意的喊道:「姓夏的,總算等到你了!」身後眾多江湖朋友也都應和他,一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將金蛇郎君殺之而後快。夏雪宜面無表情,凌厲的掃視來人,平靜無波的音調中藏著可怕的殺機,他冷漠地說道:「我說過溫家還差36條人命,看來今天就能解決一多半了。哈哈哈……」笑聲中殊無歡愉之意,只有刻骨的森冷和輕蔑仇恨。這樣笑聲穿透力極強,溫方施怒火衝天,手中長仗重重落地:「死到臨頭,還敢嘴硬!」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8)一往而深情根種
    (7)一往而深情根種  這時溫父帶著一僧一道找上門來要女兒了,又是一場激烈的打鬥,因這場打鬥夏雪宜自始自終都處於變臉狀態,無從看到焦恩俊細微入致的面部表情,歲月就不多說了。  夏雪宜殺了和尚與道士,把金蛇劍指向溫父的胸口,溫父閉目待死,溫儀哭著向他懇求:「不要殺我爹爹!求你放了他吧!」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6)男人誘惑女性的最高境界
    夏雪宜向何紅藥訴說自己身負的血海深仇:「我那對頭姦殺了我姐姐,又殺了我父母兄弟(夏眼中蓄淚),到如今我們家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夏流下一串眼淚)。」  (歲月潛臺詞:汗,如此大義凜然的話,是金蛇說出來的嗎?若說是大俠郭靖說的我還信。可夏雪宜卻真的這麼說了,可知其險惡用心。)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7)愛上一個人是需要理由的
    兩人坐在火堆旁,溫儀試圖進入他的內心,輕聲問:「你一直都在做噩夢?」夏雪宜便告訴她他每天都在做同一個夢,就是夢見他的家人被殺的情景。他說:「這樣的夢我已經做了十幾年,實在不想在看到那個血腥的場面,可是我卻總也醒不過來。」漸漸從一開始的平靜轉為有些激動了:「我回來找你家報仇,用各種各樣的法子殺人,就是想告慰我家人的在天之靈,讓我別再做這樣不堪回首的噩夢。」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7)刺荊打情郎
    (17)刺荊打情郎:痴心女子負心漢  何紅藥哪裡知道,她最愛的夏郎利用她給他的兵器向敵人報仇,已經名揚天下,他非但從來沒有回雲南找她,更從來沒有替她的處境考慮過——他把自己取名為「金蛇郎君」,用的是五毒教的金蛇劍金蛇錐,這不是明擺著把她往火坑裡推嗎?可知他壓根兒就沒有把她的生死放在眼裡。雖說五毒教總舵不在中原而是雲南,但在江湖上有相當的地位,消息肯定靈通,本教三寶突然出現在一個陌生少年手中,教主怎能不生疑?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9)如何幫人化解心結?
    (8)執手相看深情眸,盈盈一笑定終生 執手相看深情眸,盈盈一笑定終生  本來歲月對身受重傷的夏雪宜,僅過一夜就飛速痊癒的劇情不解(小說中的夏雪宜重傷數日,差點死掉),心想編劇是不是錯過了一個煽情的橋段?再說夏雪宜 「昨天晚上多虧了你」這句臺詞改為「這幾天多虧了你」並不影響什麼,但歲月很快就明白了,編劇這樣寫是給小說修補BUG,試想,如果夏雪宜像小說那樣養了數日傷,不會武功的溫儀就算沒有活活餓死,也會餓得皮包骨頭,哪會有精力去照顧夏雪宜呢?
  • 金庸奇女子《碧血劍》金蛇郎君愛上仇人之女溫儀(三)
    角色:溫儀  別稱:小儀  身份:石樑溫家五老之三溫方山獨女,女主角溫青青的生母,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戀人。  出處:[金庸]《碧血劍》  經歷:溫儀被夏雪宜在十六歲的時候擄去,那時她候在園子裡蕩鞦韆,蕩得高了,夏雪宜攔腰抱走了她,把她擒至他匿身的洞穴中,她誓死不從,只是哭,哭得他心軟了,最終與夏雪宜相愛。育有一女溫青青,在溫家下毒暗害夏雪宜的時候,被四叔溫方施飛刀所殺。
  • 問世間情是何物,無需生死相許
    利用每天三頓飯的時間,看完了83版《射鵰英雄傳》的東邪西毒和華山論劍,就繼續點開了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所以,問世間情是何物,真無需生死相許。只是情愛這東西,弄不好就成了心魔,「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痴,由愛生念。從別後,嗔恨痴念,皆化為寸寸相思」。所以,即使李莫愁在絕情谷被萬千情花刺中,乃至最後葬身大火,心中所想還是她的「陸郎」,口中所念仍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1)人心險惡若鬼域
    那夜夏雪宜與溫儀情濃如火,盡情纏綿,可能因為和溫儀在一起太過幸福太過快樂,夏雪宜放鬆了警惕(這完全可以理解,佳人在懷,誰還會考慮那麼多?小夏自也不例外),他竟和心上人談到寶藏之事,卻沒想過隔牆會有耳……  夏、溫一生的悲劇就此拉開帷幕。
  • 《碧血劍》解析焦恩俊版金蛇郎君(10)與你的重逢讓我如此驚豔
    (10)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閨閣之中,溫儀送給夏雪宜刻上自己名字的小金釵,夏雪宜知道這是心上人送給他的定情物,望著金釵,他心情激蕩,柔聲問:「我若是不回來,你的心思豈不是白費了。」溫儀的回答是毫無保留的傾心與信任:「我知道,你說過的話一定算數。」佳人信任讓夏雪宜無比感動,也有些歉意:「我說要去找寶藏,寶藏沒找到。」溫儀笑得溫柔純真:「那算什麼,我才不在乎什麼大寶藏呢。只要你能回來,就好了。」
  • 江華版《碧血劍》:一見夏雪宜誤終身的何紅藥
    雖然《碧血劍》小說是從趕考的張朝唐說起,但是TVB《碧血劍》卻是從五毒教講起。小說裡的金蛇郎君伴隨著金蛇錐牽引的洞穴掀開面紗,他在回憶中存活和栩栩如生著。電視劇版直接讓這位邪魅叢生的郎君活脫脫展現在大眾的面前。
  • 《碧血劍》(20)夏雪宜:一條最迷人也最可怕的美男蛇
    (可悲的是,很少女性會對擁有這種笑容的男人免疫。)  我甚至認為,夏雪宜引誘何紅藥,不僅僅是「笑」與「抱」那麼簡單,還有其它配套性動作,具體細節如下:他先朝何紅藥露出迷死人不償命的笑容,再用最具電力的桃花眼,「深情」地望著面前的她,把何看得臉頰生暈,心如鹿跳(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 《碧血劍》其實是《鹿鼎記》的前傳,你們看出來了嗎?
    《碧血劍》不如《鹿鼎記》出名,影視劇翻拍次數也遠遠不如《鹿鼎記》,有很多人並不了解《碧血劍》,《碧血劍》只有短短20章,而《鹿鼎記》是它的2.5倍,足足有50章。袁承志《碧血劍》裡出現了大量的歷史真實人物
  • 李莫愁——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變傻變糊塗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聽到這句話,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應該不是它的原作者——元好問,而是那個人未至,聲先到,一臉冰霜色,滿眼殺人意的赤練仙子——李莫愁。可惜她在最單純的年紀遇到了最不值得託付終身的「渣男」,最終因為一個「情」字,跟自己較勁了一輩子,直到死於情花叢中,也未能解脫。
  • 《碧血劍》中大鬧溫府的忠實還原
    碧血劍是比較喜歡的一部金庸小說,金庸似乎一直對華山派情有獨鍾。邵氏81年出品的碧血劍只是取了揭露夏青青身世,大鬧溫府的這一段,內容幾乎完全忠於原著。好在金蛇郎君挺帥的。總之,是部中規中矩老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