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草根逆襲的朱元璋為何,要把自己的帝國稱為「明」

2020-08-28 夢話春秋

對於朱元璋為何國號稱為「明」,有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信迎明教,建立帝國後,就以明教的「明字」為國號。這個是真的嗎?金庸先生也已經作古,他是《倚天屠龍記》的原作者,應該最有權力解釋這件事。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把國號稱「明」呢。


我們從舊紙堆裡探尋一些秘密。

來源明教的理由。朱元璋的老領導韓山童父子都是以明王稱謂。來自明教的經典《大小明王出世經》。韓山童修治黃河的中民工中,散布「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讖語,暗示元朝就要完蛋了,並秘密利用明教宣稱明王出世、彌勒佛下降。明教發源波斯的摩尼教,教義宣稱,世界如今黑暗一片,人類雖是黑暗這魔的子孫,但光明使者一定會下凡以拯救世人。傳到中國後與白蓮教混合,教主都自稱為明王。韓山童死後,他的兒子韓林兒自稱小明王,被朱元璋迎接到應天。但迎接過程中,意外落水死亡。朱元璋成這支起義軍實際控制人。也成了明教教主。


但此時朱元璋從心裡已經否定了明教了。

1,朱元璋身邊聚焦著大量著受儒家教育的知識分子,範常、宋濂、劉基、朱升等他們對宗教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宗教適合惑眾,而不能治世。

2,在攻打有同樣信仰的張士誠部時,朱元璋發了一道檄文,

不幸小民誤中妖術,不解其言這妄誕,酷信彌勒之真有,冀其治,以蘇困苦。妖言既行,兇謀遂逞,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無端萬狀。

已經把明教、白蓮教描繪成無惡不作的暴亂分子。這表明,朱元璋已經徹底和明教決裂。這也是朱元璋的成功之處。他以明教起家,但決不能用教義治國。

3,朱元璋已經開始學習儒家文化。朱元璋幼年窮苦人家出身,成年後當和尚,受的教育有限。但朱元璋絕不死學,他在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學。他想要統一中國,靠的強有力政治組織,這些東西只有儒家能提供,而宗教只能忽悠老百姓,他對身邊的知識分了言聽計從,才有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正確決議。


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朱元璋已經與明教沒有任何關係了,他再用明教的「明字」對他的統治產生不了任何積極的作用。個人意見,他的國名來於明教是持反對意思。

那麼他的國號「明」又來自那裡呢。

一,來自《易經》。

乾卦裡有這麼一句話。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不難發現,元朝國號也來自這裡。朱元璋國號與元朝出自同一典故。


《易經》為儒家五經之首,他用「大明」為國號,表明他仍然尊崇儒學,要把自己的統治和中國歷史正統王朝延續起來。他是承接大元的統緒。在朱元璋的身邊知識分子,把元看作正統。他的大臣宋濂寫的《諭中原檄》中寫道:元以北狄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及天授。說明元朝是天意的選擇,並非人力所為,元朝的運氣已經終了,該到了我們明朝以承天授。讓普天下的老百姓老認同這個新生的王朝,也是歷史的選擇。朱元璋很認可,能繼續承接元朝的正統是件光明正的事。他用「大明」正合適。


二,來自於五行學說。

中國一直流行著五行學說,即,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相生相剋。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五行的相生相剋中,誕生了,我們的中醫、風水、八字、命運等等一切宇宙哲學。中國歷史上王朝更替也與五行扯上關係。這個王朝為什麼會興起,會打敗上個王朝,是不是在五行中佔對位置很重要。宋朝屬木德,那么元朝為什麼會戰勝他,因為元朝屬金德。金克木。而如何克金德,必須是火德。火克金,何謂火也,日月為明為火。所以朱元璋從五行中選擇火德為國號。這樣的五行學說在正史中是找不到了,我們只能猜測。


其實,「明」還有光明的意思。在元朝最後統治上,可以用黑暗十倍來形容當時的環境。在元朝的法律中,殺死蒙古人是需要抵命的,殺死中亞人罰銀八十兩,而殺死一個中國人,只要繳一頭毛驢就行。中國人每二十家編成一甲,而甲主必須是蒙古人擔任。這二十家就是蒙古人的奴隸,任何財產與女人甲主可以隨意索取。元的法律還規定:禁止漢人打獵、練武、持有兵器、趕集、走夜路,否則殺。

連中國人唯一生存的土地都被蒙古霸佔,千百年來土地就是中國人的命根子,而蒙古人卻任土地荒蕪,生出野草,好畜牧。中國人經常是換子異食,相互攻擊來吃肉。慘不忍睹。我們經常感嘆元王朝帝國疆域的無限大,而沒有想到生活在那個朝代中國人的痛苦。生活在底層的民眾呼喚光明,這樣條件宗教產生是最適合的土壤。所以韓童生、劉福通創立白蓮教、明教民眾一呼百應。朱元璋感覺自己就那是能給底下萬眾帶來光明的皇帝,所以他用明來作為國號,因為他生在元末的最低層,他能了解民眾的痛苦。

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制定最嚴的法律,對待貪官汙吏使用酷刑,為的是什麼,他自己曾說,從前我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疾苦,視之漠然,心裡恨透了。凡遇官吏貪汙蠢害百姓的,決不寬恕。因為他登基後,建立了大明政權,希望自己的政權能像明燈一樣照亮民眾。我相信,這就是朱元璋為什麼國號叫&34;的直接原因。


參考書目《明史》《中國人史綱》柏楊著

《國家人文歷史》

相關焦點

  • 如日中天的明教為何在倚天后就突然消失了?和朱元璋有關
    整本書不僅涉及明教的恩怨,還涉及朝廷的利誘,除了纏綿的愛情故事,大家甚至認為明朝之所以被稱為「明」與明教有很大關係。那麼,真的是這樣嗎?由於摩尼教傳播光明,所以在傳入中國後,它逐漸被稱為「明教」。與佛教類似,明教信徒也吃素食,因為他們認為素食可以帶來更多的光,並且素食可以淨化自己的靈魂。因此,除非他們是叛教者,否則他們通常會嚴格遵守素食主義的戒律。在《倚天屠龍記》中提到張無忌見到朱元璋、徐達在吃牛肉,也是為之一震,張無忌的驚奇反映了明教的教義嚴格。
  • 朱元璋當皇帝後要滅明教,張無忌為何不阻攔?
    ,更不知道楊過和小龍女去了哪兒,為何郭襄會一生不得再見他一面,還有就是《倚天屠龍記》結尾提到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反過來剿滅明教,為何張無忌沒有站出來阻攔他,前幾個問題也許很難得到答案,不過最後一個,倒是可以解釋解釋,本文就聊一聊這個問題。
  • 笑傲江湖,二代PK草根,令狐衝草根的逆襲之路
    但是林平之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腔熱血帶給自己如此多的災難,慘遭滅門,自己苦難的一生由此開始。 在閱讀書本前半部分的時候,差點以為林平之是男主角,誰料金老先生筆鋒一轉,華山派的大師兄令狐衝才是書中的男主角。
  • 明教、朱元璋以及明朝的歷史關係
    在《倚天屠龍記》一書中,明教佔了相當的篇幅,全書涉及明教的不僅有江湖的恩恩怨怨(如各大門派圍攻明教),還有朝廷的利誘瓦解(如趙敏郡主的拉攏),以及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如小昭與張無忌的感情),甚至還認為明朝之所以稱為「明」,也與明教有莫大的關係。那麼,真實的明教到底什麼樣呢?
  • 開局一個碗,乞丐建立大帝國?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飯都吃不上,男主當然是文化水平為零,所有都要從頭學起。開局一個碗,天天去要飯,誰能比他慘?但劇本的最後,卻要讓他當皇帝,開創一個遠邁漢唐,華夏獨尊的帝國之主。恐怕再玄幻的小說,都不敢這麼寫吧?真實的歷史,就是比小說還玄幻。
  • 張無忌為何不能同娶趙敏周芷若?只因自身弱點,遠不如朱元璋
    、漠南、河西、雲貴、遼東等地,建立了整整二百年間,國力都高居世界列國之首的大明帝國。這並非好色,而是極冷靜的政治考量:更多的兒子可以用來封藩一方,更多的女兒可以用來聯姻和籠絡功臣,從而讓自己從無到有建立的帝國,根基儘可能鞏固。
  • 朱元璋當皇帝後要滅明教,張無忌為何不阻攔?金庸借郭靖說出答案
    金庸的故事總讓人有種意猶未盡之感,因為他總是會讓自己的故事在恰到好處的時候戛然而止,而不是將書中一切的懸念都揭開,將故事說透,有時候把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說得過於通透反而會毀了經典。原著道:「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於也漸漸式微了。」
  • 秦始皇:朕,為何會被稱為千古一帝?
    言歸正傳,秦始皇為何被稱為千古一帝,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都有各種各樣的見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古褒貶不一。但是有一點是有公論的,他對中華民族是有巨大貢獻的。本期我們來具體聊聊秦始皇。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亙古未有,如果仍然稱為王的話,不足以彰顯其功績。於是讓等人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稱號,以顯示自己的&34;。
  • 張無忌的原型是朱元璋?明朝的國號和明教有沒有關係?
    朱元璋也是生於元朝末年,建國之後並將其稱為明朝。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隱秘的關聯嗎,明朝與明教之間有沒有關係呢?明朝的國號,他自己認為是出自於韓林兒與韓山童父子倆,其稱號是大小明王。而明王這個稱號來自於明教的經典著作《大小明王出世經》。
  • 趙敏的父親汝陽王,此人如果不死,能否阻止朱元璋統一天下?
    然而,這個汝陽王察罕雖然出場戲份極少,卻是《倚天》真正的反方大boss汝陽王是他戰功赫赫後,給自己父親掙下的封爵。當元末漢民族大起義時,作為世居穎州、為地方豪強的乃蠻部色目人,察罕理所當然地站在了蒙元一方,起兵與漢人義軍為敵,竟是連戰連捷,展示了極強的軍事才能,戰鬥力遠超已經腐朽的蒙元官軍。
  • 草根劇評·民間視角·探析大秦崛起
    根據孫皓暉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共三部,分為《大秦帝國之裂變》(51集)、《大秦帝國之縱橫》(43集)和《大秦帝國之崛起》(40集),三部總集數是134集。但自穆公後秦的發展卻是起起伏伏的不夠順利,又經過270多年,也就是到了被稱為中興之主的秦獻公時代,才開始第二次復甦振興。
  • 小小說:我要學「朱元璋臉相字體」!
    就對他說「你說的是具體到人的細分,比如顏真卿的字,人們習慣於稱為`顏體`、而柳公權的字人們又習慣於稱作`柳體`。這是指他們兩人寫的楷書!」 朋友固執著說:「對嘛,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遲疑地對他說:「既然這樣,你應說清楚是那位姓朱的人?
  • 趙敏她哥王保保,元朝的中興名將,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
    朱元璋定都南京後,王保保兵敗退往西北,匆促間沒能帶上還在潁州老家的觀音奴,她就被朱元璋俘虜了。正驚恐間,忽然得知朱元璋將她許配給次子秦王朱樉為正妃。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朱元璋不是發誓「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嗎?為何還與本是敵人的元朝貴族聯姻?
  • 草根逆襲,劉備告訴你,打醬油怎麼啦,我才是笑道最後的人
    在那個逆襲的人生中創造出一個天地,成為三國當中的蜀國,在歷史長河裡擁有一席之地。就是有大志向,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是販賣草鞋的小人物,在這個亂世之中,沒有錢沒有權,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比登天還難。誰在意你這個小人物。誰願意幫助你這個沒有價值之人,空有一身本領,也得不到別人的賞識。如果自己能和皇親國戚沾上邊,那形式就不一樣。好在他姓劉,天下目前還是劉氏的天下,大漢王朝統治四百多年。劉姓發展鋪天蓋地,想我劉備難道不是劉氏後裔。涿郡乃是中山王劉勝的封地。
  • 趙匡胤能忍住不殺柴宗訓,同等情況,為何朱元璋非要殺死韓林兒
    趙匡胤讓他離開了京城,去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房州,並沒有選擇囚禁前帝,由此可以見得趙匡胤對於自己的自信,以及對於柴忠訓的放心。因此也就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王朝建立之後,對於自己的擁護者的一次大屠殺。相比於朱元璋來說,趙匡胤所使用的方法就很溫和,「杯酒釋兵權」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代皇帝也很清明,幾乎沒有殺過任何一個有功之臣,可算是令人欽佩。
  • 朱元璋坊間故事9則
    這一回是老鼠咬壞了大殿上的蠟燭,逮不著老鼠,就拿朱元璋出氣,罵他只曉得吃乾飯。朱元璋心想,蠟燭又不是我咬壞的,與我何幹?但他又不敢與老和尚頂嘴。老和尚一走,他也找了個出氣筒——當他看到威風凜凜的伽藍神仿佛正用嘲笑的目光看著他,氣不打一處來,心想你才是個白吃乾飯的東西,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管什麼寺廟,害得老子白挨一頓罵。
  • 朱元璋的大明到底是不是來自《倚天》的明教?
    朱元璋、陳友諒這兩個元末農民起義軍的大BOSS起初全部在明教打醬油。只是在後面才利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分別獲得了明教東路軍和西路軍的兵權。從此之後,天下霸業之爭,變成了明教的一次內鬥。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一方面繼承了明教的名稱,叫國號定名為"明",另一方面,為了鞏固權力,又大肆屠殺了很多明教教徒。
  • 《我的大明新帝國》:明宣宗五歲爬牆頭望江山,也就小說敢這樣寫
    《我的大明新帝國【簡介】穿越大明最輝煌的年代,穿越大明最順的繼承人,但是我的目光穿透六百年的歷史,現在的輝煌不是輝煌,跟我來重新建立一個真正輝煌的王朝。【黃金五章】第一章,穿越。今天是他的生日,他要趕去請安,顯示自己的孝順。這裡發生的事很快傳到皇帝朱棣那裡,也會傳到他的父親那裡。宮裡就沒什麼真正的秘辛。第三章,皇宮。主角在自己母親的宮裡吃了長壽麵,又趕緊去坤寧宮給皇后,也就是他的皇祖母請安。作為皇家第三代唯一平安度過幼兒期的皇子,地位尊崇得很。
  • 趙敏的歷史原型,被丈夫虐待,被小妾欺凌,被朱元璋強迫殉葬
    而察罕的養子王保保,雖領兵破益都,平山東,斬殺田豐和王士誠,報父仇,但無力阻止北方蒙元勢力的群雄並起、分崩離析,自己也被蒙元皇室猜忌限制。洪武元年,朱元璋趁機派大將徐達、常遇春揮師北伐,太原之戰,明軍大破王保保十萬鐵騎,打得他只帶十八騎倉卒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