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聊齋之《閻羅薨》:亡父託夢讓兒子哀求閻王,竟使閻王暴斃!

2020-09-25 Q儒聊齋夜話

大家好,今天阿犬為大家送上《閻羅薨》,「薨」這個字是「死」的意思。「閻羅薨」即是閻羅王之死。

那閻王為什麼會死呢?

故事是這樣的(情節有刪改):

說一位巡撫(官名)已去世的父親,以前在南方當總督大人。

有一天夜裡,巡撫做了一個夢,朦朦朧朧間,他看到已故的老父親幽然來到自己的床前,面帶哀感,神色憂傷。

突然父親開口,用異常恐懼的聲音跟他說:

「我生平無多孽愆,祗有鎮師一旅,不應調而誤調之,途逢海寇,全軍盡覆。今訟於閻君,刑獄酷毒,實可畏凜!」

說的是我生平沒有犯什麼罪孽,如果說有,那就是一次調度無方。有一支邊防軍隊讓我調遣失誤了,半路遇到海盜,這支部隊全軍覆沒,現在那些殞命的士兵們告到閻王那裡去,爹爹就要吃酷刑了。陰司裡的刑罰實在殘酷歹毒,真的讓人害怕!

父親說,兒啊,你一定得救救我!

那閻王不是別人,明天有個經歷(官名)押送糧草來,那人姓魏,那就是閻王!你要替我哀求他,不要忘了啊!

巡撫醒來,覺得這事很奇怪,閻王怎麼會是陽間的凡人?他不肯信。

剛又睡下,父親又來了,反覆囑咐他一定一定照說的去辦。父親還說:

「父罹危難,尚弗鏤心,猶妖夢置之耶?」

你爹爹遇到災難,你非但不放在心上,還把它當做個怪夢?你到底是不是個孝順孩子!

被父親一呵斥,巡撫再一次驚醒!越發覺得這個事情不可思議。

第二天,巡撫一再查看名冊,發現果然有個姓魏的經歷將押運糧草到來。巡撫喜出望外,吩咐身邊人,一旦他來了馬上就帶進來!

不久,魏經歷果然到了,一到,就被巡撫安排的衙役按到了座位上。

不久後,巡撫從後堂出來,他恭恭敬敬地用見長官的方式,向魏經歷行了叩拜大禮。

叩拜完畢,他直挺挺跪在地上,兩行清淚潺潺而流,一邊哭一邊把夢中的事都向魏經歷陳述了一遍。

魏經歷聽完後瞪大了眼睛。

起初,他怎麼也不承認自己是閻王,但見巡撫跪在地上不起來,而且頻頻磕頭,為救老父親之心殷切。

沒有辦法,魏經歷說:

「然,其有之。但陰曹之法,非若陽世懵懵,可以上下其手,即恐不能為力。」

「是的!有這樣的事。但是陰間的法度不像人間昏暗不明,可以上下聯手,串通舞弊,恐怕我是無能為力的。」

巡撫又三磕九拜,苦苦哀求。魏經歷無可奈何,只好答應下來。

巡撫請求迅速辦理。

魏經歷反覆籌劃,考慮沒有個安靜的地方處理這事。

巡撫立刻把接待賓客的公館清掃出來讓他用。同時又要求審理時跟去看一下,魏經歷不同意。

他再三哀求,魏經歷才終於答應。

但囑咐巡撫說:「到了今晚千萬不要出聲。陰間刑罰雖然殘酷,但是與人間不同,一頓酷刑下去人像死了一樣,但其實沒死。你如果看見了什麼,不要害怕,更不要高聲大叫明白嗎?」

到了夜裡,巡撫藏在公館的一扇屏風後面。

見公堂臺階下,站著數十個受審的犯人,斷頭的斷頭,折臂的折臂,沒腿的沒腿,像是一群喪屍,亂紛紛不計其數。

並且在大堂上還擺著一口大油鍋,有幾個人在油鍋下燒起了火。

鍋中熱油滾滾,白煙濃濃,不停地冒著金黃的熱泡,不斷有「呲呲」的油炸聲傳來。

忽然,只見魏經歷穿著官服走出來,坐到大堂上,神氣威猛,和白天見的大不一樣。

一見魏經歷出場,那些斷頭折臂的人,一齊跪到地上,大哭大鬧,齊聲喊冤。

魏經歷端坐其上,說:「你們都是被海寇殺害的,冤有頭債有主,為什麼要誣告官長呢?」

眾鬼大聲喊著說:「怎麼叫誣告!按規定我軍本不應該調遣!我們是被錯誤調動後和海盜遭遇,沒有援兵,沒有糧草,缺乏作戰經驗,孤軍深入,最後才遭到殺害。全軍無一倖免!這是誰給我們造成的災難?不怪他我們怪誰!」

眾鬼怒氣難平。

魏經歷又多方為巡撫的父親解脫。

但眾兵鬼依舊不依不饒!

於是,魏經歷叫過鬼卒,說:「可將那個官放到油鍋裡稍微炸一下,平息眾怒,於情於理也是應該的。」魏經歷的用意,是想藉此平息一下眾鬼的怨憤。

當下立刻就有兩個惡鬼把巡撫的父親押了過來,用鋒利的鋼叉刺入他的下腹部,把他整個人叉了起來,猛地丟到了油鍋裡,濺起無數顆金黃的油珠。

老父疼得大叫,在油鍋裡不停地掙扎,皮膚很快就起了許多血泡,然後潰爛,鮮血直流,連血肉和骨頭都露了出來!

巡撫見此情景,心裡又驚又痛,眼前可是生養自己的親生父親啊!

兒豈能見父受苦而不為所動?

他無法忍受,不覺脫口喊了一聲:

「不要啊!」

剎時間,庭中寂然無聲,眼前的一切頓時化作一縷青煙。

父親、眾鬼和魏經歷都不見了。

巡撫見狀驚嘆不已,悄悄地回去了。

天亮之後,巡撫去探望魏經歷,卻見他已經氣絕身亡。

阿犬評述:

回到那個問題:

故事裡閻王(也就是魏經歷)為什麼會死呢?

在這裡,阿犬分享一下看法:

我認為魏經歷的死是一種懲罰,因為他違反了陰間的法度。

他明知「陰曹之法,非若陽世懵懵,可以上下其手」卻還是答應了巡撫在公堂之上為其父親開脫。

這不是徇私枉法麼?

這不是違反法度麼?

做一個閻王,生死簿上判生死,不能秉公執法,不能無私無欲,任憑自己的同情心驅使去幫助他人。

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也不能算是個好閻王。

很多人可能不同意我的看法,覺得魏經歷是個好人,因為他成全了巡撫的孝心。

其實這又是另一個話題,我們華夏自古以來都很糾結的——

「法度」還是「人情」?

在西方,法度就是法度,沒有情面可講。

但我們不是如此,我們說「百善孝為先」,中國古往今來都尊崇儒術,以孝治天下。

能不能完全拋開孝道去講法度呢?

這個阿犬也說不明白,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好了,鬼狐千古事,秉燭細細談,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聊齋奇事之閻王之死
    現在他們把我告到閻王那裡,陰司裡的刑罰殘酷歹毒,實在叫人害怕。明天有個經歷官押送糧草來,那人姓魏,他就是閻王。你要替我哀求他,不要忘了啊!」王巡撫醒來,覺得這事很奇怪,心裡不以為然就繼續睡了。可剛又睡下,又夢見父親來,讓他一定照說的去辦,還說:「父親正在遭遇災難,你還不銘記在心,怎麼把它當作妖夢不理呢?」巡撫醒來,越加感到這事奇異。
  • 聊齋故事:閻王放亡婦還陽,卻得到陰司眾官員讚許
    定遠縣榕樹鄉有一個叫易方圓的書生,他自幼喪父,從小便聽話懂事。易方圓的父親是個秀才,家裡還有些積蓄,易母希望易方圓能子承父業,用心讀書,考取功名。易方圓不負眾望,十七歲便考中了秀才,易母大喜覺得兒子的成就一定能超過丈夫,便努力勞作,白日裡種地,夜裡紡紗希望能多攢點錢,作為易方圓趕考之用。
  • 白話聊齋故事:閻王請吃酒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閻王爺招待書生的故事。閻王爺之所以請書生喝酒,是因為他的屬下小鬼們,吃了邵生祭祀天地的供品。不管是偷吃也罷,還是又累又餓情非得已也罷,反正是吃得名不正言不順。閻王爺還算一個好領導,給屬下收拾爛攤子,拿出銀兩賠償了邵生。至於銀兩的出處,沒必要深究,深究下去沒意思。
  • 聊齋故事:男子早亡希望妻子守節,結果大出所料,閻王:她沒錯
    黑衣鬼差對白衣鬼差說:「你就別做好人了,把他交給閻王了事,他們這些讀書人迂腐不堪,雖然活了一輩子卻從未看穿過人間之事,自以為為他人而活就是奉獻,殊不知少了誰日子還是一樣過。」「是呀!為他人而活首先是要照顧好自己,只有自己好了身邊的人才會更好,多少人一生看不透這些道理,當他們學會之時,已經悔之晚矣!」白衣鬼差嘆息道。
  • 聊齋奇事之閻王請客
    世人只有請閻王吃飯,何曾見閻王請人吃飯。每到七月十五大家都會買祭品雞鴨魚肉來祭拜閻王,但有一人例外而是閻王現身請他吃飯為他下人犯錯道歉。王爺直言:我是地府的閻王。記得給你母親做生日那些酒肉不是忽然沒了,其實是被我下人喝了,今日特地請你赴宴是向你道歉。閻王讓下人拿出一包袱說:吃了你的肉喝了你的酒這個包袱作為報答。邵生從下人接過包袱回頭一看,宮殿,閻王,下人全都不見了,身邊只有幾顆大樹。邵生打開包袱一看,包袱裡足足有五兩銀子,就對這大樹鞠躬一拜然後繼續上路去考試。考試完回家路費只用了一半,就把另一半的銀子孝敬母親。
  • 閻王的惻隱之心
    元宵,正是張燈結彩,人間熱鬧非凡之時,閻王悶悶不樂在院子裡喝酒,夫人端了小菜過來,問:人間過節,我們也難得休停一歇,怎麼又擺出一張鬼臉。閻王放下酒盅,嘆氣到:今日晦氣,收了個為無情漢殺了自身的婦人,不哭也不鬧,只死心不改,預發配下十八層地獄,奈何其心口皆不服氣,你知我素來行事公平公正,正為難呢。
  • 聊齋:閻王審悍婦
    閻王讓人把他扶起來,說不用害怕,只是為了報灑酒祭奠的恩罷了。李某問閻王,為什麼他嫂子受酷刑。閻王說,這個悍婦嫉妒心太強,對小妾很壞,人家生孩子的時候,她偷偷的把針刺在人腸子上,所以懲罰她。李某苦求閻王寬恕她,閻王說你勸她棄惡從善,我就饒了她。李某回到家,恰巧看到嫂子在罵小妾,勸嫂子別這樣了。沒想到嫂子連他一起罵了起來。
  • 聊齋志異《閻王》
    李常久再三哀求,閻王這才說:「看在你的面子上,這次就饒了她。回去後好生勸這悍婦痛改前非。」李常久叩頭拜謝後走了出來,見門上釘著的嫂子已經不見了。李常久回家之後去看望嫂子,見嫂子躺在床上,瘡口流出的血浸透了床蓆。正因為小妾做事不合她的心意,在那裡破口大罵。李常久急忙勸阻說:「嫂嫂不能再這樣了,你現在遭受的痛苦,都是因為平時妒忌所致。」
  • 聊齋故事:縣丞蒙冤而死,閻王託夢於皇帝解開縣丞受賄的真相
    在陰司,生前貪汙之人死後本該受到重罰,但閻王看到陸縣丞生平一向清廉,怎會到了最後晚節不保,便派人查證。經核實,閻王得知此事是徹徹底底的冤案,便將陸縣丞招來。「陸生為人著實讓本王佩服,只可惜你肉身已壞,本王無法送你還陽,只能讓你下輩子投身在好人家,至於你的妻兒,你也無需擔心,你生前多行善事,他們自會有福報。你安心投胎去吧!」
  • 民間故事:閻王急牒
    滁州關平,效力在城中巨富之家,生性老實醇厚,辦事得力。得主人家的信任,謀了個好的差事,收取城外佃戶田租。有一年,天氣大旱,很多佃戶都沒有多餘的糧錢交租,關平雖然很是理解他們,但自身職責所在,不能做主,只得不斷催收那些拖欠租金的佃戶。有哪一戶人家,夫妻雙亡,只有一老伯帶兩個小孫子過活。關平寬限給他很多時間,對方亦無法繳納該給的田租。有一次,關平上門催收,那老伯哀求他說道。
  • 聊齋:去世父親託夢向兒子求救,兒子說我們已陰陽兩隔怎麼救
    父親這才露出一絲笑容說:這閻王他遊走人間,他在人間的差事是押糧隊隊長,他的名字叫魏歷。明天他的押糧隊伍路過你管轄的地方,你就去哀求他放過我。巡撫聽了便有些不太相信,父親就對他發火說:雖然現在我歸陰曹地府管轄,但我還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不幫就是大逆不道。
  • 故事:閻王之女
    閻王有一個女兒叫閻小白,為什麼閻王的女兒叫閻小白呢?因為閻王的女兒一生下來,皮膚就十分白,於是閻王給女兒起了一個名字叫閻小白。有一天晚上,閻小白離開了地府,來到了陽間。她剛到陽間,就發現一個蒙面人翻牆進入了一戶人家。閻小白感到很奇怪,這個蒙面人為什麼要翻牆進入一戶人家?於是,閻小白帶著疑問悄悄監視蒙面人。結果發現蒙面人來到這戶人家的房間的窗戶前,將迷香吹進了房間裡。
  • 《聊齋志異》:痴情女為夫君一心赴死,閻王:都還陽,許一世榮華
    阿寶帶著巨額嫁妝嫁給了孫子楚,孫家從一平凡之家一躍成為小康之家,吃穿用度皆不再愁,孫子楚有了阿寶三年過去了,孫家的財富日益增多,成為當地的富庶之家。孫子楚和阿寶兩人的感情也如蜜裡調油般甜,這令當年嘲笑捉弄他的人羨慕不已。
  • 當閻王愛上一名女子
    壽命:20年死因:撐、壽終正寢閻王微微一笑,合上生死簿,說道:&34;&34;阿珠抓住閻王的手肘,攥出三道紅印子。閻王握住握著自己手肘的阿珠的手,試圖掙開,卻發現沒用。閻王嘴角的梨渦隱現,讓阿珠讀不出情緒來。&34;&34;阿珠的小腦袋拱上了閻王的胸膛。&34;閻王笑著搖了搖頭。
  • 故事:新聊齋:雙魂嬌妻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時,登州有一個叫司徒扁的書生,長得英俊瀟灑,才高八鬥。於是在臨終前,陳氏就對司徒扁說:「我死後你若思念我,便把我嫁給你時穿的紅裙嫁衣留著吧,權解相思之苦」司徒扁痛哭應之,陳氏當夜就閉眼逝世了。
  • 聊齋故事:員外遭嬌妻下毒怨氣難消,終放下仇怨通過閻王考驗
    便用冥幣賄賂判官和鬼差,判官收到錢財,同意放夏員外回陽間了卻平生未了之事。夏員外的鬼魂返回陽間,徑直回到夏府,只見那陳美和夏春正在房中行男女之事。夏員外大怒本想衝進去將二人殺死,可轉念一想如果殺死二人自己名譽掃地,夏府的下人也將無家可歸,他克制住自己的殺念返回了陰間。返回陰司後,鬼差告訴夏員外判官放他私自返陽報仇的事情敗露,閻王正派人四處捉拿夏員外。
  • 故事:蓮蓬鬼話:閻王失誤抓錯人
    據說在民國時期,有一老人去了陰曹地府地府兩次,本來已死之人,皆復活還陽,究其原因,竟是閻王失誤抓錯了人。老人大兒子傷心欲絕的提著一串鞭炮在屋外點燃,小兒子痛哭流涕的收拾屋子,隨後兩兄弟一起給老人更換衣服。
  • 閻王見到李世民行大禮,為何卻讓李淵流落地府街頭?閻王確實高明
    而這種情況在原著小說裡卻是反差巨大的,小說中李世民剛入地府,消息就傳到閻羅王耳中,只見閻王慌忙組織鬼差鬼僕搞了一個十分隆重的迎接儀式,恭迎李世民的到來。然後閻王彬彬有禮的請李世民入座貴賓席位。在言語中,閻王也十分有禮,謙虛的對李世民道:「陛下乃陽間的人王,我乃這地府鬼王」。可見這翻拍與原著小說確實差距很大。那麼問題李世民究竟會墮入到地府之中呢?
  • 聊齋之席方平:富豪買通閻王迫害老翁,其子上天入地狀告陰間鬼吏
    席廉抬頭瞥見兒子來了,眼淚禁不住撲簌簌地往下掉。便對席方平說:「監獄裡的差役全都得了姓羊的錢,沒日沒夜地打我,我這兩條腿都給打壞了。」席方平一聽火冒三丈,大罵獄吏說:「我父親就是有罪,自有王法,哪裡能由你們這夥死鬼任意擺布。」說完走出監獄,揮筆寫好了一紙狀子,趁著城隍坐早堂,闖進衙門,大聲喊冤,送上狀子。姓羊的害怕,裡裡外外用錢打通關節,才出庭對質。
  • 關於月老、孟婆、閻王的故事
    他氣衝衝地跑過去跟閻王、孟婆理論月老:閻王你他麼的是故意的吧閻王:沒錯月老:為什麼閻王:年末了,衝業績月老:孟婆,你他麼的也是故意的吧孟婆:沒錯月老:為什麼孟婆:年末了,衝業績月老:我呸,你們兩個單身狗根本就是嫉妒,嫉妒,見不得時間有情人終成眷屬……閻王:你終於發現我單身了,我閻王,地獄之王,十殿閻羅之首,掌管著世間生死,母胎solo八萬九千餘年,陰陽兩間都不曾有過婚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