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多雲下午雨,聽聞老家昨夜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忽然回憶起曾經一個人獨抗黑夜的情景,下午雖做了一個美夢,但也足足在床上怔了兩分鐘才下床換上行頭出去買飯。
今天醒了個早兒,心情還算美好,卻也是窩在被窩重溫一部小說。只可惜某App有閱讀時限,一個小時過後看時間還早便轉了個身打了會兒眯眯眼,直直拖到八點才起床。
吃罷午飯又是慵慵懶懶的窩在被窩。午飯是我喜歡的雞蛋、包菜和土豆咖喱燉牛肉,狼吞虎咽下還多吃了一人份的米飯,當下滿足到只想躺著消化,結果溫暖的被窩太過舒適,不久陣陣困意便襲來,閒來也無事,未做掙扎隨即也就跌入了倍感真實美好的夢鄉——
暖烘烘的太陽底下,我認認真真的坐在一把年歲已久的竹搖椅上磕著瓜子,乖乖巧巧的與阿婆阿奶們嘮著家常。隔日,二爺爺家的小叔叔娶親辦婚禮,我被阿媽拉過去給幫忙打打下手。誰知正當我埋頭於刷盤子的時候,被二奶奶抱著來廚房拿紅雞蛋的小堂妹眼尖的瞧見了我,一歲的她還不會說話,只是向我張開雙臂,咿咿呀呀的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小身子左扭右扭的想要擺脫奶奶的懷抱。
如此明顯的舉動大家都懂,二奶奶佯作生氣的模樣說:「我們琪兒是有了姐姐不要奶奶咯,姐姐回來這才帶你玩了幾天,就這樣親,到時候姐姐去讀書估計還得背著你這小妮子開溜。去吧去吧,讓姐姐抱你上樓玩兒。」
我衝著這個小小的妹妹做鬼臉,一邊把手洗了,擦乾,然後抱著琪兒上樓玩去了。
琪兒今天身穿繡著如意的紅色唐裝棉襖棉褲,頭戴一頂喜慶的虎頭帽,腳著一雙同樣喜慶的虎頭鞋。眉心間還被家中的老太君——太奶奶點了紅,把她抱在手上,兩頰粉紅水嫩,濃黑纖長的睫毛下兩顆黑閃閃,晶亮亮,水汪汪的大眼珠子撲閃撲閃真像個洋娃娃。不過,這娃娃可鬧騰了,被抱著總咧開嘴,露出下排兩顆小乳牙直衝你笑要你逗她玩,當看到想要的玩具時,兩隻小手在空中胡亂揮舞著,口裡咿咿呀呀亂叫。想必,她今日也十分興奮吧,媽媽的婚禮,一天下來都沒有哭鬧,而是衝誰都笑,任誰親也是笑的咯咯響。
在夢裡,婚禮進行時的有些步驟並不像現實生活傳統那樣。二爺爺成了一個很會寫對聯的鄉村知識分子,婚禮的對聯都是經他之手。還有一個整新郎的環節,在五位遮著蓋頭的「新娘」裡認出自己的媳婦。因為五位新娘是在新房的床沿坐成一排,我抱著琪兒在門旁湊熱鬧,誰知琪兒咿咿哇哇要到地上爬,小小的人兒四肢並用,爬到床沿抱著一位「新娘」的腿撒歡兒,眾人皆奇,這時小叔叔徑直走過去掀開了那位「新娘」的蓋頭,還真就是他媳婦兒,擠在房裡門外的親戚鄉裡無一不誇琪兒這小娃娃聰明祥瑞。讀書了定能像姐姐文錦一樣回回得獎狀哩。
婚禮還在進行時,而我卻被室友的說話聲吵醒,想要不顧一切重返夢鄉終是不能夠了,雖沒有挪動睡姿,也未睜開過蒙在被子下惺忪的雙眼,大概是夢太過真實,令人沉迷,不願醒來。可意識確是實實在在的越發清醒。只好作罷,或許,夢醒後由回憶展開的聯想才更有意思。
現實生活中,由於嬸子家在外省,加上他倆前些年一直在外為事業打拼,兩人只是簡單的先扯了證,鄉裡鄉親也都心知肚明,也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反而由於倆人每年年底回家都會給家家戶戶捎帶回一些新鮮玩意兒,對待同村的老人長輩都很有禮而受到誇讚和惦念。
小兩口三年抱倆,在外的生意也是越來越紅火。生活條件變好後,小叔叔覺得彌補嬸子的時候到了,其實小叔叔心裡一直對嬸子有一份愧疚。因為在農村,大學畢業後家裡也拿不出幾個錢供小叔叔創業,他只能從零開始,嬸子從桃李年華時跟著小叔叔風雨奔波毫無怨言,給他鼓勵,同他並肩,並且遠離自己熟悉的家鄉,來到一個剛開始語言溝通都有障礙的地方,逢年過節跟著小叔叔去走親訪友也是很少說話,語言不通就溫柔的陪著笑,與長輩點頭握手。後來慢慢會說我們這的方言,越來越像我們村自家姑娘,親戚鄰裡照樣親,不僅如此,鄉裡的老一輩兒還喜歡拉著這個「媳婦兒」曬太陽嘮家常。嬸子為小叔叔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現在,生活富裕起來了,小叔叔想要熱熱鬧鬧的給嬸子補辦一場溫馨美好的婚禮。雖然嬸子口頭說都老夫老妻了,整這些還要浪費錢,可也能從她明媚幸福的眼眸裡看出少女般的期待。那一年,嬸子二十八歲。
婚禮在某個選定好的黃道吉日如期舉行。親戚鄉裡都紛紛來道賀,大傢伙兒臉上堆著笑,嘴裡頭說著吉祥的話兒,樂樂呵呵的吃著酒席。
現實中的婚禮其實也並沒有多麼奢華和浪漫,但卻很溫馨,能夠看出我們這一個大家庭的和和美美。
新房由小姑,二表哥,等幾個年輕人布置,不到十歲的我愛湊熱鬧也想沾沾喜氣,就顛顛地和小姑他們共同完成神聖任務。我們選了兩種顏色氣球,新床上方懸浮著一些綁著飄帶的氣球,四個牆角各浮著兩個落地氣球,其餘的以婚紗照為主結合紙扇花和貼花裝飾著床頭。床是二爺爺拜託隔壁村的木匠劉打造和上漆的,他說,自己養的樹,木匠劉的手,打出來的床結實,睡著舒服。大床打造得十分精美,床頭的龍鳳呈祥雕刻栩栩如生,既是說明對兒子兒媳的祝福也是對新生幼孫的祝福。
兩個床頭櫃和嬸子的梳妝櫃是和床配套的。我們都放上了村裡手巧的老人剪的喜字。原先那張更小的舊床當在了一樓儲物間放雜物,繼續發揮著它的價值。
雖然那幾年我們鎮上家居用品的店多了起來,就算是進縣裡挑也不是什麼難事了,買席夢思的人還是不多,那幾年還是很作興請師傅手工打造,而且,木匠劉一輩子的手藝那是在十裡八村都出了名的,上一輩的人都認準了劉師傅的精工手藝,劉師傅的兒子與其父親相比,儘管樣式,技藝也是值得豎大拇指的,但比起老子還是差了火候。人老了,劉師傅把祖業多半交給兒子接手了,不是劉老敬重得起的人他可沒這閒工夫放著旱菸不抽,茶水不品,紮起衣角,繫緊汗巾鋸刨木材打造木床。
二爺爺在村裡是個隊長,可幹的活比村長還多,為鄉裡鄉親想事比村長想的還細,好多人都敬重二爺爺,大事小事也都願意同他商量。有啥需要幫忙的只要開個口就好,就怕他不開口。這不,聽說二爺爺想為兒媳和兒子結婚置辦一張大床,還沒等二爺爺去鄰村開口請劉師傅的兒子打造,老劉就自個兒找上門來說要親自給娃打造。也算一份心意,只等二爺爺早些叫人把木材拖過去就成。二爺爺激動得吃罷午飯就招呼著大伯二伯等人上自家山頭挑砍樹去了。
說回新房布置:床的對牆弄成了一面照片牆,在最外邊相片的相框上圍了一圈自己由半成品手工做的七彩小燈燈串與床頭的婚紗照相呼應。在這面牆垣的矮柜上,居中我們放置了一束美麗的塑料玫瑰花。花的兩邊放著繡有文錦和文琪圖案的十字繡抱枕。窗戶、房門、盤子上的喜字兒是我和小姑貼的,生怕男生一個毛毛躁躁就給貼皺巴。並且,這時候,手巧的阿婆們剪的各樣式的喜字貼放都是有講究的,這些都得仔細著,也得長輩指揮。我和小姑照著長輩的意思把大喜字貼在門、玻璃和窗戶上,把龍凰尾繞的喜字貼在鏡子上,把喜字內有娃娃頭像的貼在床頭,心形雙喜字貼在燈罩上,喜鵲圍繞的喜字貼在電視,音響等電器上。布置完這些,我們又都裡裡外外打掃了一遍便去喊上二奶奶和太奶奶做最後布置。
我們看著二奶奶小心翼翼的從柜子裡抱出大紅色的絲綢棉被。被套是在縣城裡買的。棉被是用自家種的棉花在鎮上請人彈的,上面的紅線壓花還是百年好合四個字並落定了結婚日期。
二奶奶先是把床單鋪在買的暖墊上,再由太奶奶雙手顫顫巍巍,口裡念念有詞的從紅喜盒裡拿出系了紅繩掛有柏樹籽的柏樹枝、紅棗、花生、桂圓、蓮子放在床的中間。雖然我們並沒有聽清楚太奶奶在念叨什麼,只知道這是一種習俗,想必也是一些早生貴子、百年好合等祝福語吧。放完後,二奶奶把被子鋪在上面,她左掀掀,右拍拍,欲要被面上不留下一點兒褶皺。好一會兒才滿意後再由太奶奶把一個大福字放在被面中間。婚房布置大事總算告結,接著清理現場,哪怕是一根頭髮絲都不能存在在地板上,再三檢查確保無誤後,我們所有人都出去,新房門被鎖上,只為新婚夫婦敞開。
由於嬸子家在外省,接親當天,新郎和新娘又是不能私下見面的。嬸子和她娘家人便住在安排妥當的酒店裡。接親的地點也就定在了縣裡的新娘化妝店旁的那個酒店裡。先前預約好的化妝師在迎親頭天叔叔還特意去了一個電話。
迎親這天,聽聞嬸子四點多就起了床。由其母親梳頭和開臉後去往化妝店化妝和做髮型。那時年紀尚小的我不懂「開臉」是什麼意思,還特意問了奶奶才知道這是有些地方一種女孩子出嫁的習俗。
四點,天都還沒亮起來,但小叔叔這邊卻是燈火通明。老奶奶在給叔叔「上頭」,二叔叔,二奶奶在房間叮囑小叔叔一些什麼,廚房裡請來的廚師們在準備迎親隊伍吃的餃子和正餐用的食材,其他自家人也都在獻出自己的力量找事兒忙活著。
吉時到了,二爺爺給隨車人員發完紅包後在一片鞭炮和歡樂的嗩吶聲中,小叔叔身著帥氣的西服,佩戴著鮮豔的胸花坐進頭車,繼而迎親車隊揚程而去。
車隊按照規劃好的路線來到酒店附近的那個化妝店,這時新娘子已經化好妝回酒店了。新郎在這裡化好妝後手捧捧花去往酒店。堵門時,伴娘對新郎一行人並沒有過多的考驗。很快小叔叔便進了新娘子的房間,他手捧鮮花,單膝跪下,儘管兩人已經領證三年了,可這浪漫的一刻,嬸子還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淚。在一旁的嬸子的父母姑嫂對小叔也還是很滿意的,尤其是嬸子的父親,找婚鞋的過程中還偷偷給「準女婿」提供線索。求婚完畢之後小叔叔要向嬸子那邊的長輩敬茶,先敬父母,後敬爺爺奶奶。
接親時,新娘腳不能落地,小叔叔給嬸子穿好婚鞋後便把嬸子公主抱下樓,放進迎親的頭車副駕上。
在一片喜慶的嗩吶和鞭炮聲中,新娘子由小叔叔抱下車,在彩噴亮片的飛舞下跨過大門中間的火盆,照過豬心、吃了三個半生半熟的水餃後再由小叔叔抱上樓坐在新床上。
一些調皮的娃娃會溜進房間看新娘子和吃新娘子帶過來的新婚點心。
在婚房見到嬸子的那一刻,我只感覺她像畫裡的仙女一樣好美好美。嬸子穿著潔白的婚紗,化著精緻的妝容,端莊的坐在床邊逗文錦和文琪,那份溫柔與美麗,連酒窩裡也盛著笑意。
正廳被收拾好後,擺上紅燭,請好嗩吶,在地上放上大紅喜被,新娘子換下白紗,穿上為當拜和敬酒準備的紅色呢子大衣先下樓和新郎一起敬茶和拜長輩。上午的流程走完,新娘子又回到新房直等到正午坐席的時間和小叔叔去挨桌給長輩鄉裡敬酒。
在這場自己參與度很高的婚禮中,記得最清楚的是晚上鬧洞房。紅燭搖曳不滅,一對接著一對燃。一整顆豬心上貢,稱杆,柏樹枝等一些結婚貢品亦放在貢臺上,請了鄉裡幾位德高望重的人來喝彩,小酒點心備著,喝一彩,一樓大門口專門有人候著放一卦鞭炮,一彩高過一彩,眾人都歡呼隨喝,直直到了十一點才進新房簡單的鬧了洞房,便下樓吃備好的肉丸子湯去了。
隨著嗩吶鞭炮聲沉寂下去,也隨著夜漸漸入深,各人都歸至家中,回溫這喜慶熱鬧美好的一天,在滿意與知足中滑入甜美的夢想,嘴角微微帶笑,迎接明日清晨和煦的陽光。
已經有兩年沒有回老家過年了的我在一個午後,由夢境轉入回憶,既重拾曾經的喜悅亦對生活現狀抒發一下感慨:最近幾年,家族裡沒有親人嫁娶,除了給小孩辦百歲,過周歲就沒辦過如婚禮這樣喜慶的喜事了,姑叔輩的人大多成家立業了,接下來的年月裡,差不多就是等著我們這一輩人業立家成吧。期待家族裡下一場熱鬧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