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我在書攤上買了一本《擺渡人》。並不是聽了什麼人的推薦介紹,只是被封面的《擺渡人》三個字所吸引。我擔心書攤的書是盜版的,但看了過塑的外包裝和印刷的質量,感覺不太像盜版書。封面正題的上方有一行小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這是一句十足的煽情話。正題下方還有幾行小字,起初我以為不過是出版社用來宣傳的噱頭而已,但那行黑色字體的小字吸引了我:"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正是這行詩意而頗有哲學意味的小字,讓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此書。
回到家後,開始認真閱讀《擺渡人》的內容簡介。
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她,世界卻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
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好像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時,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有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了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刻開始,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
讀完這樣的簡介後,我又一目十行粗略地瀏覽了一下大致內容,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這不是在講一對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嗎?到了我這樣的年齡,實在沒有興趣再讀這樣的書。於是隨手放置在了書櫥的一角。之後,奔波忙碌,亂七八糟的事務纏身,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去認真讀它。終於有了閒時間後,一日整理書櫥,才又看到《擺渡人》。
靜下心來潛心細讀,這一細讀就放不下手。一口氣讀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又有一種無以言說的沉重。同時,還有一種欲罷不能的糾纏。
迪倫和崔斯坦兩個人物不停地在腦海中交織閃現,甚至在睡夢中也儘是些神神鬼鬼的東西。總感覺還沒有把《擺渡人》讀透,過了一段時間,又慢慢地讀了一遍,不期然間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這是我讀完第二遍後隨手記在此書序幕前的一段話:"本書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虛虛實實,虛實結合,敘事完整有序,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思辨性,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經驗和思想追求。語言平實精到,表達也精準到位,可見翻譯者的文字功底都很深厚,值得一讀。"
《擺渡人》是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癒小說,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一舉摘得布蘭福·博斯獎、蘇格蘭圖書大獎、考文垂靈感圖書獎候補提名、入圍英國文學社圖書大獎等五項世界文學大獎。再看封面封底的這些宣傳之語,亦並非虛浮誇大之辭。
這之後,我關注了一下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居住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南部,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派作家,本職工作是中學教師。《擺渡人》是在她丈夫克裡斯的信任鼓勵下最終得以完成,並一舉獲得成功。
讀過《擺渡人》後,很多讀者都以為迪倫這個形象出自她的學生。克萊兒卻說更多是來自於自己,尤其那片荒原就是她自己的荒原。同時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表示,創作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她對"人死後會發生什麼"的好奇和希臘神話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結合。
希臘神話中,卡戎(Charon)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他不僅在冥河上擺渡,還肩負著分辨來到冥河岸邊的是死者的亡靈,還是應該進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務。小說中的崔斯坦也具備這種分辨能力,雖然盡職盡責地完成著擺渡人的工作,但在他心裡也有過對他護送的靈魂是否純潔的一些判斷。
說到純潔,就不能不提到克萊兒對迪倫純潔所下的定義——理想主義和過度的傳統色彩混合於一身的迪倫,不僅真誠善良,還是一個能讓魔鬼感到猶如享用饕餮盛宴般的"處女"靈魂。不知道這是克萊兒對當今好女孩太少的喟嘆,還是來自傳統思想的局限。
《擺渡人》在出其不意的情節架構中,飽含著感人至深的真情,貫穿著對人生的獨特思索和人性的哲理獨白。正是因為如此,《擺渡人》一出版,就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也讓克萊兒一舉成名,成為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篇佳作。
《擺渡人》中有一句:"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中國古代先哲也早就有言在先:"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之語,靈魂如此,人又何異乎哉?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身邊有一個與自己靈魂相似的人。 然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與自己靈魂相似的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只有靈魂相似的人,才會跨越山河與大海,走近你、靠近你。
正如《吸引力法則》中說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和能量。"走著走著,你就會漸漸明白,所有靈魂的相遇,其實都是因你而來。那些與你靈魂相似的人,之所以能夠穿過茫茫人海與你相遇,說到底,就是因為你們對這個世界有著同樣的認知。靈魂相似的人,更懂得珍惜情誼;靈魂相似的人,更懂得換位思考。
所以不要擔心人生路上,遇不到與自己靈魂相似的人。所謂"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只要做好你自己,自然就會吸引與你靈魂相似的人。
董卿說過:"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都絕非偶然。你要相信,靈魂相似的人,總有一天會在路上相逢。
借用《擺渡人》中的兩句話,讓我們共同思考,你又將會作出怎樣的選擇和回答?
"當我們直面生存、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說明:本文圖文均系作者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