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趁著在成都出差的功夫回了一趟老家。
我的老家是四川一個二線城市的農村,老家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連60多歲的老大爺能跑的都跑出去了。
晚上吃過晚飯和老媽出門散步,意外的遇到了我的堂弟。他一個人在馬路溜達,遠遠的就和我打招呼,我便和他開起了玩笑;什麼時候該喝你的喜酒了,堂弟笑一笑沒有說話。老媽趕緊給我使了一個眼神,我就沒有再問什麼。
等到堂弟走遠,老媽才告訴我,他以前那對象都已經是好幾年的事情了,當時兩家家長見面,結婚都談到了最後一步,但是因為30萬的彩禮問題,兩個年輕人婚沒有結成,最後也分手了。
堂弟是個老老實實的男孩子,讀書的時候成績平平,讀了高中死活不讀書,就跑到廣東去打工了。拿了工資也不亂花,後來在打工的時候談了個對象,處了好幾年了,兩家的家長坐下來說起娃結婚的事情,女方父母開口就說彩禮30萬,在市裡面買一套房寫上女孩子的名字。還說她們那邊嫁女兒都是這個規矩。
堂弟家都是一般百姓,買個房子可能都要盡力。可那女方的父母還是不同意。就要房子,30萬的彩禮,一分都不少。
這樁婚事就這樣黃了,後面年齡越來越大,在相親市場更是不佔優勢。這一年一年的耗下來,他自己都不想再找了。
聽著這30萬的彩禮的確有一些嚇人啊,想起網絡上的段子;『爺爺娶奶奶用了半鬥米,爸爸娶媽媽用了半頭豬,我結婚卻要用爹娘半條命!』
以前聽朋友說,他們那兒彩禮規矩是;萬紫千紅,一動不動。這一句話裡面可有講究了,萬紫千紅就是15萬的現金---一萬張5元的人民幣,一千張100元的紙幣。至於那一動不動;不動的就是一套房,動的就是一輛車。
達不到這樣的條件,就不要想著相親,結婚這些美事了,媒婆都懶得理你。
農村的男孩子,稍微有點本事的。相貌出眾,嘴甜會哄女孩子開心的這種,要不然就是家庭條件的確可以,買車買房彩禮能滿足女方要求。這一波基本在21歲左右就能夠解決終身大事。
若是男孩子等到24歲了,女朋友都還沒有影子,基本就可以被劃為剩男了。用盡全家的力量,先把硬體條件滿足,欠債也好,貸款也好。反正先要有這樣的條件才有相親的資格。相親也是等著被女方挑,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讓他們來選擇的餘地了。
人都是高處走,條件好的女孩子出去以後基本不會回農村。城市裡面的女孩子更是難得嫁到農村。
就像我老媽說的;現在的農村,只要是個女的,還有一口氣在,就會有媒婆踏破門檻來做媒。保證給你找到人家,風風光光的出嫁。彩禮婚宴一樣都不會少。
我們村有個女孩子,小的時候發燒,家裡父母沒有重視,胡亂的拿了家裡的藥給孩子吃。結果引起了副作用,耳朵聽不見了。
有媒婆給她安排了相親。男孩子剛剛從打工的地方回來,看人也挺不錯的,就是家裡不怎麼好。母親去世的早,他自己和父親相依為命。
當天相親的時候,男孩子有點不願意,磨磨唧唧的不表態。回到家,他父親給他一頓痛罵。第二天等到他願意的時候又晚了。因為有個男孩子家條件更好,出得起彩禮。
這裡的相親就是這樣,媒婆安排好幾個男孩子候著了,這個沒有看對眼,馬上就是下一輪。哪裡還有等你回去想了又想的機會。
前幾天看見一篇資料,有社會學家做了調查,中國的農村已經有大約2000萬剩男。這是一個什麼概念了?我們國家68萬個行政村,相當於平均下來一個村30個剩男。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原來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根深蒂固,要生個兒子傳宗接代,』兒子是寶,女兒是草『更是有多少女嬰,被知道性別的那一刻,連出生的資格都沒有了。
以前哭著喊著要生兒子,現在又是哭著喊著要娶媳婦。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啊,男女比例的失調推動了現在彩禮的水漲船高。農村婚姻的主題不再是我問你愛我有多深,而是你拿得出多少彩禮來代表你的心。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甘肅,河南,貴州等農村地區,未婚男女的比例已經接近2:1。
這是一個有點殘酷的數字,要想跳出這個被選擇的圈子。多讀點書,去到外面更大的舞臺。最不濟也要多走出去,把眼光放長遠,去認識一些上進的朋友,積累一些工作的經驗,敏銳的把握每一個機會,總有成功的那一天!
這樣的你,若是不畏艱辛,一步一步到達了山頂,那裡,才會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