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40年,蘇州城小橋流水,錯落有致,故事的男主人公沉復與我們可愛的芸娘擦肩而過。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可就這一次擦肩而過,芸娘便賭上了一生。
那年13歲的芸娘第一次見到跟著母親來外婆家的沈復。芸娘的眉清目秀,嬌弱動人,只需一眼,便已入心,沈復發誓此生要與她結為夫妻。林語堂先生曾說過芸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魯迅也曾說過她是中國第一美人。
芸娘自幼喪父,扛起了家裡所有的擔子,她善女紅,攻蘇繡。這個自幼持家,辛苦勞作,在古代倫理教化下卻生出另一番風格。她離經叛道,才華橫溢,對詩詞歌賦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能辛苦勞作侍奉丈夫,也能女扮男裝陪沈復遊山玩水。
婚後夫妻二人如膠似漆,琴瑟和鳴。可是好景不長,不久後由於種種原因,芸娘相繼失歡於僕人公婆小舅子,後來還被趕出了家門。沒有了親人的幫助,沈復夫婦四處漂泊居無定所,落魄到將親生女兒賣為童養媳。可是沈復才華橫溢,滿腹詩書,芸娘也知書達理,賢惠能幹,怎麼就淪落到如此?
沈復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父母與妻子關係不和時,他竟然無動於衷,不做任何努力。被敢出家門後,還是遊手好閒,不思進取,帶著妻兒到處流浪。芸娘死後,他又長籲短嘆命運的不公,他有的只是身上的那點才氣和作為讀書人的清高。
可我們反觀芸娘便會為她不值,雖然有傳統社會對於女人的標準,芸娘對於沈復的一往情深和無怨付出也是足可稱道的。沈復即沒考取功名,也無謀生手段,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忘慷慨周濟,與朋友各種遊樂,保持著曾經的中產階級習慣。
丈夫沒錢和朋友喝酒芸娘就拔了自己的釵子換錢,丈夫欠了荒唐債就帶他投奔閨蜜。慘澹經營,盡力讓夫君在貧寒的家庭中過得更好一點。甚至幾次主動為沈復尋覓合適的侍妾,芸娘為此傷心欲絕,竟觸動舊疾,間接為之而死。
在芸娘有生之年,他並沒有給過她安穩的生活。芸娘死後,沈復落魄貧窮,卻不改飲酒作樂,縱情山水,甚至不惜花費百銀嫖妓,晚年又納一小妾,自曰「從此在入春夢,不知何時醒來」。不知此時此刻的沈郎還記得那個為他操勞一生,愛他一生的芸娘嗎?芸娘呢?如果可以從新來過,她還會選擇那個除了會寫「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其他什麼都不會的才子嗎?我想芸娘還是會堅定的選擇她的沈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