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夜叉手下害人女鬼,甘心為奴為婢侍奉書生

2020-08-28 凡人連環畫

聊齋故事:夜叉手下害人女鬼,甘心為奴為婢侍奉書生

從前,浙江地方有個讀書人寧採臣,他慷慨豪爽,為人誠懇正直,凡是別人求他辦事情,他都非常認真。凡是別人求他辦事情,他都非常認真。有一次,他到金華去,走至城北,十分勞累,便在一座廟前歇息。抬眼望去,好壯觀的寺院!只是院中長滿了一人高的蒿草,好像很久沒有人來了。他信步走進廟中,僧房門窗虛掩,空無一人,只有南邊一間小屋的門上掛著一把新鎖。

尋遍全廟,唯見牆邊幾叢青竹,池中數朵野蓮含苞待放,這荒涼敗落然而幽靜泛著花香的清雅環境,把他迷住了。他想,城裡正要舉行鄉試,房價非常昂貴,何不等僧人歸來,暫且寄宿在這裡呢?一直等到夕陽西下,才有一個人匆匆進廟,打開南屋門上的鎖,寧採臣上前施了禮,說明了來意。那人爽朗地笑道:「這裡沒有廟主,我也是暫住的,如果您也情願住進這荒涼的地方,我能夠經常聆聽教誨,感到非常榮幸。」

寧採臣大喜,脫去衣衫,拔了一大捆蒿草鋪成床,找了幾塊舊板搭成書幾,準備常住下來。皎潔的月亮清光似水,四野蟲聲唧唧,悅耳動聽,寧採臣這才知道這個書生姓燕名赤霞,聽口音像是陝西人。因是萍水相逢,不便深談,二人說了些客套話,便拱手告別,各歸住所。寧採臣躺在蒿床上,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忽然他隱約聽到屋外好像有人小聲說話,便爬起身伏在窗上,向外魁望。

只見北窗短牆外小院中,在朦朧的月光下,有一個婦人和一個老婆婆,婦人嘆了口氣說:「小倩怎麼還不來?」老婆婆仰頭望了望天空:「大概馬上就會到了!」婦人憋著嘴有意的問:「該不會小倩對你老有怨言吧?」老婆婆笑著說:「不會,不會,但是近來不知為什麼,她總是滿臉不高興的樣子!」婦人啐了一口:「你這個死妮子,慣會裝腔作勢,最不好相處啦!」話還沒說完,一縷青煙過處,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飄然而來,亭亭玉立,俏麗美豔。老婆婆端詳著小倩的臉龐,打趣地說:「姑娘,你長得就像畫兒裡的美人一樣,倘若我是男子,也會被你把魂勾了去!」小倩淡淡地應道:「也就是您這麼誇我,還有誰說我好呢?」

寧採臣聽到這裡,以為她們是廟旁鄰居的眷屬,便重新回到蒿床上睡覺,過了一會兒,窗外一點聲音也沒有了,他朦朧中剛要睡去,忽然覺得一陣清風拂面而過,猛一睜眼,那個叫小倩的姑娘站在他的面前,寧採臣吃驚地問:「你是誰?來這裡作什麼?小倩含笑答道:「這麼好的月夜睡不著覺,特來陪伴你消除寂寞。」寧採臣嚴肅地規勸地說:「姑娘,你深夜來此,不怕別人說閒話嗎?倘若遇到歹人,道德就會喪盡,你快走吧!」小倩不以為然,嬌嗔地說:「夜深了,沒有人知道!」並且擺出千嬌百媚之態,纏住寧採臣不走。

寧採臣急了,大聲喊道:「你走不走?不然我可喊南屋的那個人啦!」小倩一聽這話,好像非常害怕,連忙退到屋子外面。她轉了一圈,又來到門前,從懷裡掏出一塊金子扔到寧採臣的床上,寧採臣大怒,吼道:「不義之財,玷汙了我的行裝!」說著,把金子扔了出去。小倩見色相和金錢不能動搖寧採臣的心,面露惶愧之色,她拾起金子自言自語地說:「這個人的心真硬!」說完,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

第二天一早,蘭溪地方的一個趕考的書生帶著僕人住進東廂房裡,他們與寧採臣說說笑笑,很是投緣。不料一夜之間這個書生突然死亡,既無病也無傷,仔細察看,只見死者的腳心有一個針刺的小眼,附近有些淡淡地血痕,寧採臣十分驚異,就去問燕赤霞,燕赤霞說:「可能是被鬼墨所害!」寧採臣從來不怕邪惡,聽了這話,並沒有放在心上。第三天夜裡,明月高懸,照得院中如同白晝,寧採臣正想著廟中發生的怪事,小倩又出現在他的窗前,他剛要攆她走,小倩忽然朝他拜了兩拜。

小倩說:「先生,我見過的人多了,但從來沒有遇到像您這樣正直的人,您的品德高尚,我怎麼敢傷害您呢!」寧採臣披起衣服走出門外,追問她的身世,小倩悲泣地說:「我姓聶名小倩,十八歲死後,葬在這廟外的墳地裡。」寧採臣說「噢,原來你是女鬼,為什麼要害人呢?」小倩說:「我被惡鬼夜叉擺布、驅使,不幹不行啊!我是個清白女子,做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並非我所願呀!」寧採臣問她是怎麼害人的,原來她用色相迷住人以後,偷偷地用針刺那人的腳心,人就會昏迷不醒,任其擺布,然後夜叉又乘機吸血,直到吸乾為止。

如果有人愛財,那塊由剎鬼骨化成的金子,便會剜人的心肝,小倩說到這裡,擔心地告訴寧採臣:「如今廟中已沒有了可殺的人啦,恐怕夜叉又會親自來害你。」寧採臣急問:「那該怎麼辦呢?」小倩想了想說:「你和姓燕的住在一屋,就可以免禍,他是個神奇的人,夜叉不敢接近。」寧採臣非常感謝她,小倩哭著說:「我墮在苦海,尋不到岸邊,先生正氣凜然,定能救我。」她請求寧採臣把她的遺骨帶走。寧採臣毅然答應了她的請求,問她埋葬在何處,小倩再三叮囑道:「只要記住廟外有鳥窩的那棵白楊樹,地點就不會錯了。」

第二天清早,寧採臣備下酒菜邀請燕赤霞,飲酒間,他提出要和燕赤霞住在南屋,燕赤霞道:「我生性孤僻,喜歡清靜,還是分住為好!」寧採臣不管他願不願意,佯裝醉意,硬把自己的行禮搬過來,燕赤霞無奈,只得騰出一塊地方讓他睡。燕赤霞直言不諱地說:「我知道您是真正的男子漢,循規知禮,但請注意,不要偷翻我的竹箱,如果違背了,對你我都不利。」寧採臣滿口答應下來。晚上,燕赤霞把竹箱放在窗臺上,然後鋪好被褥,倒頭便睡,不一會兒,就傳來了打雷般的鼾聲。

寧採臣躺在床上睡不著覺,一更左右,忽然院中隱約有個影子,很快就來到窗邊向裡偷看,只見它頭大如鬥,鈴鐺般的眼睛裡發出可怕的綠光。寧採臣十分恐懼,正要叫醒燕赤霞,忽見一道閃光衝開竹箱飛出來,光如彩練,直朝魔影射去,擊碎了窗上的石欞,然後又像閃電一樣飛回來,轉眼間影消光滅。燕赤霞聞聲坐起來,打開竹箱,拿起一件晶瑩剔透的小東西,對著月光邊看邊用鼻子聞,自言自語道:「哪裡來的妖怪,真是大膽,竟使我的竹箱都被衝裂了!」

寧採臣覺得這一切太神奇了,便把他見到的都告訴了燕赤霞,燕赤霞說:「你既然看到了,我也不必隱瞞,我是劍客,剛才若不是石欞擋著,就把妖怪刺死了,就是這樣,妖怪也會受傷!」寧採臣問他手裡拿的是什麼東西,原來是一把閃閃發光的小玉劍,燕赤霞告訴他:「剛才我聞了,劍上有妖氣!」寧採臣越發敬重燕赤霞了。天亮以後,他們發現窗外石階下有血跡,循血印走出寺廟,但見廟北群鴉呱呱,荒墳累累,墳場中果然有一棵高高的白楊樹,樹頂有一個鳥窩。寧採臣把這一切都記在心裡,過了幾天,他辦完事情準備回家,假託有個妹妹葬在這裡,僱人在白楊樹下掘開小倩的墳墓,收拾遺骨,重新裝殮入棺。

臨行,燕赤霞把一個破皮囊贈給寧採臣:「這是劍袋,好好收起來,可以防妖怪!」寧採臣再三拜謝,二人灑淚而別。寧採臣回到家中,安葬完小倩的遺骨,虔誠地祭告:「小倩姑娘,我可憐你孤魂遊蕩,把你葬在我的屋旁,你再不會受惡鬼欺凌啦!」他祭告完正要回家,忽聽見後面有人呼喚,回頭一看竟是小倩,小倩拜謝道:「先生,您對我的大恩大德,永世難忘,請讓我和您一同回家,拜認父母高堂,終生扶持他們。」寧採臣抬頭一看,霞光中的小倩,容光煥發,絕倫無比。

寧採臣把她帶回書房,將所見奇聞告訴了母親,母親也十分驚異,母子倆正在商議,小倩已一陣風似的走進屋來,拜倒在地。小倩情真意切地對母親說:「兒孤身一人,遠離父母兄弟,蒙先生搭救,恩比山高,願意做他的妻子,以報答他的恩德。」母親很害怕,連連搖頭。小倩見母親不答應,又請求與寧採臣兄妹相稱,侍奉母親,母親見小倩苗條可愛,心誠志篤,終於答應了。小倩高興得像自家人一樣,當即到廚房裡燒菜做飯,洗衣掃地,十分勤快。

到了晚上,母親不敢留她過夜,小倩只得含著眼淚往外走,路過寧採臣的書房,想進去,又退出來,好像害怕什麼東西。寧採臣招呼她進來,小倩說:「屋子裡有劍氣使人害怕。」寧採臣這才想起是燕赤霞贈給他的皮囊,連忙把它掛在別屋,請小倩進來。小倩在燈下落座,對寧採臣的感激和愛慕之情,一起湧上心頭,過了好一會兒,才搭訕說著要寧採臣教她讀經,寧採臣爽快的答應了。二人相對默坐,十分侷促,二更都過了,小倩也不說走,寧採臣催她,小倩臉色變了:「這生疏的地方,我孤零零一人,還逼我去那可怕的墳墓嗎?」寧採臣對小倩也很鍾情,但想到二人是兄妹之稱應該避嫌,仍然催她走,小倩眉頭緊蹙,欲哭無淚,站起身來,向漫漫的黑夜中走去。

從此,小倩每天很早就來到寧家,灑掃庭院,洗衣做飯,對母親非常孝順,夜晚,就到書房中讀經,見寧採臣要睡,才怏怏離去。自從賢惠的小倩來了,寧家的日子過得很安逸,母親把她當作親生女兒看待,竟忘了她是鬼,夜裡也不叫她走了,留在屋裡作伴,又過了一年多,母親想要她做兒媳婦,可是一想到小倩的來歷,又覺得可怕,只是望著小倩嘆息。小倩誠摯地對母親說:「我為了擺脫那魔怪的擺布,才隨採臣哥哥回來,這一年多,我和家人共同生活,已和生人無異了。我願意和採臣終生相伴,侍奉母親。」

母親為採臣和小倩完婚,人們都拿著禮品來賀喜,爭著和她結識,再也沒有人懷疑她是鬼了。小倩和採臣成婚以後,生活十分美滿,小倩善畫蘭草梅花,得到畫的人都珍藏起來以為榮耀。這樣的日子讓小倩覺得很滿足,一天,採臣見小倩滿臉愁容,便關切地問她出了什麼事,小倩說:「三天來,我心緒不寧,一定是金華那個夜叉又恨我離開它逃走,恐怕它早晚會尋到這裡來的。」小倩讓寧採臣把皮囊拿出來掛在門口,夜裡,他倆正在燈下對坐,忽然聽見啪的一聲,有如烏鴉落地,伏在院中,小倩嚇得慌忙躲在床帳後面。

寧採臣毫不畏懼,持劍在手,等待來犯,那東西果然是夜叉,它面目猙獰,張牙舞爪地往前躥,夜叉又跳到門前,見門上掛著皮囊,止住了腳步,來回走了幾趟,不敢接近。夜叉逐漸向前靠近,見皮囊仍無動靜,猛地一躥,伸出利爪想摘下來,就在這時,皮囊突然咔的一響,變得大如巨簍,皮囊裡現出一個巨人,只見巨人探出半身,伸出大手,一把將夜叉又揪入簍內。

只一瞬間,聲停囊縮,門前和剛才一樣平靜如常,寧採臣十分驚異。小倩狂喜地奔出來叫道:「沒事啦!妖怪被除掉了!」二人把皮囊取下來一看,夜叉已經化成一汪清水。從此,小倩和寧採臣不必再擔心夜叉侵擾,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寧採臣願意與女鬼聶小倩成親?原來是因為他的母親
    書中,聶小倩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鬼,死時只有十八歲,被葬在浙江金華城北的荒涼古寺旁。不料被妖怪夜叉盯上,無奈受妖怪指使,謀害路過的人。有一日,書生寧採臣路過這個古寺,同樣的也被夜叉盯上了。後來寧採臣收留聶小倩侍奉自己的母親和病重的妻子。小倩因性格善良、勤勞能幹,深受寧家人的喜愛。自己也因長期接觸活人而與尋常人無異。後來,寧採臣的妻子去世後,聶小倩嫁給了他做鬼妻。
  • 說聊齋:書生夜宿破廟遇痴情女鬼,美女報恩有情人終成眷屬
    原來,這個書生姓燕,字赤霞,陝西一帶人,因為兩人萍水相逢,沒有深聊,互相寒暄幾句後各自就寢。寧採臣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正在迷迷糊糊之間,忽覺房門咯吱咯吱地輕響,他忙爬起來偷看,只見一位白衣曼妙女子飄然而入。
  • 聊齋:書生腳踩兩隻船,一邊狐仙,一邊女鬼,差點丟了性命(上)
    今天的聊齋故事,說的是一個書生,對狐仙有情,對女鬼也有意!夾在狐仙與女鬼之間,書生腳踩兩隻船,差點就丟了性命,具體是怎麼回事?順著故事往下看吧~話說沂州書生有一次,東鄰書生笑著問他,孤身一人,獨自居住,不怕鬼魅狐精夜半敲門嗎?桑生大言不慚,說鬼有男女,狐分雄雌,若是男鬼、雄狐來,寶劍招呼,若是女鬼、雌狐至,我開門歡迎,說完大笑!東鄰書生存心捉弄,到了晚上,僱了個妓女,翻牆而入,夜半就去敲桑生房門。桑生看著門外身影,驚問是誰?
  • 新聊齋:傻書生夜遇女鬼,衝上前除鬼挨打,病危時女鬼上門救命
    新聊齋:女鬼救命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清代道光年間,在山東萊州縣朱橋村有一個書生,姓幸名祿。,幸祿二話不說,喊到:「去你的,死女鬼」伸手一推就把女子推落溪水。那溪水僅有腳裸深淺,女子受水,吃驚尖叫,化成一股白煙穿入了樹林消失了。幸祿見狀嘿嘿一笑,道:「果然是鬼,今晚終於被我撞見了,看我收了你這害人精」。話畢,幸祿從背囊裡掏出一把桃木劍,幾張黃符,嘴裡不知念叨著什麼,就趕了過去。
  • 聊齋故事:女鬼半夜求助,書生仗義出手,不料讓自己受益一生
    很多年以前,藍田縣鄭家村有一個書生名叫鄭友,他剛參加完鄉試,考試落榜讓他心情很是鬱悶。一天夜裡鄭友經過一片樹林看到有一個年輕女子坐在石頭上哭泣。鄭友心想這荒郊野嶺的地方怎麼會有姑娘在此哭泣,一定不是好人家的姑娘,便準備繞道過去。
  • 新聊齋:火燒夜叉
    新聊齋:火燒夜叉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廣東楊五郎被怪風吹得眯著眼睛,好不容易等風過去,他再抬頭一看,只見稻草人已被吹倒,而從空中飛下來兩個怪物,他們面相兇惡,長著一對翅膀,形似傳說中的夜叉。夜叉怪物見到草人,張開血盆大口去啃咬撕扯著草人的身體,頃刻間,草人上的豬肉被他們啃食一空,隨即兩個夜叉就起身飛走了。
  • 新聊齋:女鬼換心
    新聊齋:女鬼換心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古時候,蘇州城有一戶姓蔣的人家,家頗富貴,早年前大女兒被當今聖上相中此間,在搶親人浪中,一個皮膚黝黑,略顯瘦弱的窮書生參與了進來,但他身子抗力不足,反被其他公子推來推去,一下子被摔出個狗吃屎。不過這窮書生運氣很好,繡球一下就砸中他的腦袋,接著滾落地面,遭遇瘋搶,在經過一輪緊張搶奪後,繡球卻意外的被拋入河流,隨水遁去。
  • 聊齋故事:《夜叉國》男子被迫娶了母夜叉,竟然因禍得福令人羨慕
    蒲松齡寫聊齋,看似多為妖魔鬼怪,其實都有一定的內涵。比如今天這篇《夜叉國》雖然在眾多聊齋故事中不太起眼,但他描繪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渴望,愛是可以跨越種族、相貌,即便是人和夜叉也能攜手白頭,幸福一生。那麼《夜叉國》具體說的是什麼故事呢?一起看吧。
  • 聊齋故事:書生連遭狐妖和女鬼上門糾纏,到頭來卻羨煞旁人
    明朝正德年間,船利縣有個書生叫韋姚,自小父母雙亡,一個人搬到山上居住。朋友問他一個人獨居山上不怕有鬼怪嗎?韋姚告訴朋友,鬼怪有什麼好怕的,要是男鬼我就教他讀書認字,將來也考個鬼官做做。要是女鬼我就請她進來親近一下。朋友看他如此嘴硬便想捉弄他,眾人在縣裡請了一個煙花女子,夜裡去敲韋姚的門,韋姚在山上居住很久從未有人深夜造訪,便問道:門外何人?
  • 故事:新聊齋:書生破廟住宿,砸缸救出美貌女子,以身相許他堅拒不從
    新聊齋:水缸女鬼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景泰年間,江南銅陵縣西有一個坡腳村,那裡男丁稀少,百姓們生下的多數是女兒,因此全村僅有十幾口男丁在這群小夥之中,有一個叫陳天的書生,雖讀聖賢書,但為人十分大膽,小時候曾自己用木棍打跑兩頭野狼,因此村民稱他為陳大膽。
  • 聊齋志異——夜叉國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聊齋故事:女鬼坑害借宿書生,只因曾遭情郎欺騙,三年後方知真相
    三年前,有一個姓蘇的書生路過此地,來到三娘子家借宿,此人是進京趕考的書生,他飽讀詩書,才高八鬥,三娘子很快愛上了他,兩人也有了夫妻之實。蘇書生和三娘子約定科考結束之後就回來迎娶三娘子。三娘子很高興將書生送到城外。結果書生一去不返,沒多久三娘子就在蜈蚣山上自盡,村裡人覺得她可憐便將她葬在蜈蚣山頂。
  • 聊齋故事:商人落難誤入夜叉國,娶了母夜叉成為大富翁
    聊齋故事:商人落難誤入夜叉國,娶了母夜叉成為大富翁交州有個姓徐的人,常年漂洋過海做生意,有一次,他的船在海中行駛時,忽然被一陣狂風捲走了,等他睜開眼時,自己已經到了非常陌生的深山密林中裡。這是什麼地方?有人在這裡生活嗎?徐生用纜繩把船系牢,背著剩下的一點乾糧以及一些日用品上了岸,希望能找到當地的人家。
  • 故事:新聊齋|女鬼壓床
    新聊齋|女鬼壓床後來許武聽見狼群之事後,才明白那女鬼所說的劫數是怎麼回事。此後他就不再入山打獵,不久娶回一個漂亮妻子,後半生也算平安幸福。這個故事名叫《女鬼壓床》,來源於阿飛原創的《靜月齋民間故事》。文中的女鬼,雖然看似害人,卻間接救了許武一命。因為他雖然打獵,也做了些殺生之事,但比起那些不講原則,胡亂打殺野獸的人還是好許多,因此上天給了他一線生機。
  • 聊齋雜談—家有母夜叉,是禍?是福
    《聊齋志異》有一篇夜叉國,講的是交州徐姓商人,渡海做生意,因緣際會被海風吹到島上的夜叉國。因他幫助夜叉將生肉做熟而食,深受夜叉國喜愛,為了避免他逃走眾夜叉便將一母夜叉許配給徐某。文中描繪的夜叉形象甚是可怖,「牙森列戟,目閃雙燈,爪劈生鹿而食」。世人多重容貌,想來都不會情願娶一母夜叉的。然這母夜叉性情極好,待徐某情深意切,「每留肉餌徐,若琴瑟之好」。
  • 《聊齋志異》:書生了卻冤死女鬼十六年心願,最後娶佳麗為妻
    書生入住鬧鬼的房子,幫女鬼解脫。《聊齋志異》:梅女,一個女鬼報恩的故事。一段時間後,眾人都知道有兩位女鬼經常到封生住處玩鬧。當地有位典史休掉了與僕人有姦情的的妻子,娶了顧氏,兩人感情極好。封生一諾千金,出資了卻女鬼心願,最後得如花美眷,可謂「善有善報」。典史貪蠅頭小利,罔顧國法害人,最後自食其果,可謂「惡有惡報」。
  • 聊齋故事:書生突然放棄讀書,源於夢中得到陰陽眼,改變書生命運
    明朝嘉靖年間,龍泉縣有一個叫謝玉的書生,他十六歲便考中了秀才,縣裡人都說謝玉將會出人頭地,可謝玉自從考中秀才之後便不再讀書。縣裡人都說謝玉爛泥扶不上牆,從一開始主動親近到慢慢疏遠,身邊的狂蜂浪蝶也與他漸行漸遠,謝玉依然我行我素,從不解釋自己不讀書的原因。謝玉不讀書並不是因為他不願意入仕,而是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 聊齋故事:女鬼藏匿湖中為禍多年,得縣令點撥後放棄仇恨重新做人
    哭聲越來近,只見一個白衣長發的女鬼出現在陳初三面前。陳初三問道:你是何人?女鬼答:我是秦阿蓮,準確說是秦阿蓮的鬼魂。陳初三繼續問道:你已經死了三年,為何不去投胎要在悲戀湖中害人?「是他們害死我,他們誣衊我和牛三有染將我淹死在悲戀湖,我要報仇。」接著秦阿蓮將自己被害的經過告訴了陳初三。
  • 故事:聊齋故事:書生攝魂
    書生鄉民們紛紛圍觀秀姑聽到牆頭動靜,抬頭看見是賣畫的書生裴元志,也早知其人。 當下便走了過來,衝牆頭處的裴元志說:「請你不要再畫我了,我聽說你賣出去很多我的畫像,我的魂兒都要被攝去了,我也就該死了。」
  • 聊齋故事|書生與女鬼兩情相悅卻無法在一起,女鬼:需要精血
    暮有話說這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名叫《連鎖》,它講述了一個女鬼和書生經歷各種磨難,最後在一起的故事。楊三本是一個書生,因為意外邂逅了連鎖,二人過起了別人羨慕的安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