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看《平凡的世界》,感觸更深,對這本書更加喜歡了。從孫少安在苦難生活中所表現出的那種堅忍,到弟弟孫少平面對生活的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尤其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啟發。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似乎用愛情,安慰著各種窮小子、灰姑娘,也許你窮,但不要過於自卑,還是會有更優秀的人來愛你。然而它卻與童話故事有著不同之處:這些窮小子,灰姑娘自身面對生活,有著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驚人一般的吃苦耐勞的精神,非一般的品質像一束光環深深吸引著我們。
小說圍繞孫家兄弟的生活而展開的故事,兄弟倆雖然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去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化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
身為長子的孫少安13歲輟學回家與父親挑起家中的大梁;弟弟孫少安高中畢業後,幾經周轉,最後成了一位煤礦工人。他們面對苦難時,不悲不嘆,迎難而上,勇敢地去面對生活。
書中孫少安屬於現實主義者,因門第的問題,與田潤葉之間的感情他是主動放棄的,選擇與自己一樣貧苦人家出身的秀蓮,最後秀蓮也因肺癌而離開人世;而孫少平是屬於理想主義者,追求精神上的吻合,雖然與曉霞門不當戶不對,但他仍然沒有放棄,最終因一場洪水奪去了曉霞的生命,倆人陰陽兩隔。
裡面的主角人物情感最終都有著不完美的結局,但是作者卻把這種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這,就是這部小說的精華之處。
而在書中,唯有一幸運兒,那就是孫家的么妹——孫蘭香。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來看!顧名思義,那麼喜劇我們可以理解為把美好的東西呈現給人來看。
小說中的孫蘭香在讀者面前呈現了她美好的一面。在容貌上她是頂尖的,然,無論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性格方面以及為人處世方面,都做得讓人無可挑剔。
她從小學習成績就非常好,最後竟考上了當時全國聞名的北方工業大學,成為公認的「校花」,並收穫一段甜蜜美好的愛情。
然而孫蘭香,和哥哥少安少平同樣生活於這樣的貧苦家庭中,為什麼最終她能與官二代吳仲平走到一起,譜寫出另類人生?帶著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社會原因
在孫蘭香讀高中時農村已經實行了聯產承包製,在吃飯方面已經不成問題了。
聯產承包製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向集體經濟組織,承包土地等等生產資料和生產任務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形式。
隨著承包製的推行,個人付出與收入掛鈎,使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大增,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這時農民的溫飽問題已不成問題。
正因為這樣,孫蘭香讀高中時比孫少平那會生活上強多了。大哥少安因家庭貧困,早早輟學回家充當勞動力,二哥少平勉強上了高中,但在學校吃的是最差等的黑面饃,穿著幾乎是衣不蔽體。
2.家庭原因
在她成長的路上,有著兩個哥哥像大樹一樣為她遮風避雨,生活的壓力沒有直接落到她肩上,她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上。孫蘭香讀高中時,家裡大哥孫少安開辦了磚窯廠,二哥少平也去攬工,還經常寄錢給她。上大學時,學費上,有哥哥們的經濟支持;在人生的路上,二哥少平的指點,使她在一些事情上少走彎路。有兩個哥哥呵護著她,她是幸運的,雖然貧窮家庭一度差點導致她退學,但她幸運地碰到了兩個最好的哥哥。
1.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孫蘭香雖然是家裡的老么,但從小她卻懂事得讓人疼。
孫蘭香從小就很懂事,四歲就懂得提個小籃子去地裡拔豬草,去拾柴。
孫少平的姐夫王滿銀因販賣老鼠藥被民兵小分隊抓住,被公社拉到工地上「勞教」, 卻還要搭上老丈人孫玉厚給他裝土,這事在當時對政治面貌尤其看重的社會,算得上是一件大事,當時少平去三十多裡路的米家鎮辦事去了。
兩個主心骨都沒在家,家裡出了這麼大的事,簡直亂了套,讀高中的少平放學回到家安撫家裡人的情緒,安排眼前一些最當緊的事。
而蘭香卻默默地把家裡的豬給餵了,還撿來了足夠兩天燒的柴火。孫玉厚回來後,看到這個家中最小的孩子這麼懂事,心裏面也是百感交集。
2.面對家裡的貧寒,她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與哥哥們一樣有著堅強的一面。
在家裡貧困時,她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打豬草,學習幹活兩不誤。她聰明而奮進,學習上從不耽誤,也不會抱怨家庭拖累了自己的學習。
曾在初中時因家裡的狀況,向父親提出退學,所幸有兩位哥哥在幫襯著,讓她有繼續求學的機會。
蘭香從小就知道家境不好,她從來沒有因家庭的貧窮而抱怨。面對家庭的貧寒,她不怕苦,不抱怨,也不逃避。
高中時,二哥孫少平出去攬工,時常寄錢給她。但她仍在高中時出去打工賺錢,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體驗生活刻苦努力的狀態,懂得勞動所帶來的充實。
考上大學後,她時刻保持著內在最初的本質,從未想過去依靠別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3.孫蘭香沒有因自己成績優秀而自滿,仍然努力上進。
孫蘭香有著驚人的聰慧,對數學有著特別的敏感度,但她卻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甚至她還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高中時她外出打工,所落下的知識,利用更多的時間去補回。
考上大學後,沒有因自家的貧寒而覺得丟面子,對自己的出身一點也不避諱,在大學裡沒有迷失自己。
她雖然有了大城市女孩子的氣質,追求者一個接一個,卻沒有因此而變得浮華,仍保持著她那純樸本質;她也沒有放逐自我,依然努力上進。而當她回到家時,她仍是那個幫家中打豬草撿糞球的農村女孩。
《平凡的世界》裡相愛的兩對男女主角,因為門第關係和命運的捉弄最終無疾而終,不免讓人覺得遺憾。
而孫蘭香這個角色的定義,作者以她的成功來彌補男女主角最終沒在一起的遺憾。同時也給了讀者希望:只要你足夠努力,讓自己足夠優秀,那麼你一定也能夠享受到你所嚮往的生活。改變自己的人生沒有不可能,只要你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那麼這一切不可能的因素都會轉化成可能的結果。
從作品可以看出,路遙是一個浪漫而富有激情的作家,他內心追求完美、理想的愛情。
作者路遙曾經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最終因門當戶對的原因倆人分道揚鑣。而作者的婚姻,恰好是與初戀的朋友因機緣巧合走到了一起。
如果結合作者的初戀,作者現實中的婚姻,作者對美好愛情的嚮往這三點再來看作品。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因為門當戶對的原因,在少安的主動放棄下,結束了這一切。這如作者與初戀之間的故事是相吻合的。
少平與曉霞之間的愛情,也存在門第懸殊的問題,雖然倆人對這段戀情都很堅持,但最終因曉霞的犧牲,倆人從些陰陽兩隔。
而少安與秀蓮的婚姻,是路遙對這種婚姻生活的一種嚮往,路遙從內心希望能有一個像秀蓮一樣的妻子支持他的創作。
我們知道《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他在寫作中,晝夜顛倒的作息方式,與正常家庭的生活格格不入。這樣的作息方式讓繁重的家務全部落入妻子肩頭,為此,妻子頗有怨言。
人總是在生活不如意時,會去尋找精神安慰和思想寄託,於是便有了對愛情美好的盼望。
而孫蘭香與官二代的戀情成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孫蘭香她是書中第一個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人,成為了平凡世界裡一道耀眼的閃光點,也為《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增加了看點。這其中不僅有著她的學識和她的相貌,還有她的內在本質在深深吸引著讀者。她,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是書中不平凡的一個人。
在這本書裡,對孫蘭香這個角色,也許讀者目光停留最多的地方是:她考上名校,最後又如願與官二代走到了一起。
但是我想作者最想表達的是:雖然她聰慧過人,但她依然時刻保持足夠的刻苦努力,最後才考入了高校。她的成功並不是偶然,而是通過她不斷地努力。而她的內在氣質也給她這個人物形象加上了高分。
孫蘭香,身為學校的校花,雖然出身窮苦,但隨著她文化程度的提高,同時提升了她的思想格局和眼界,她才不會因為自己的貧窮感到自卑,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出身感到羞恥,相反,她通過自己知識的淵博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而自信,從而吸引了更加優秀的吳仲平。
如果細細回味,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在書中描述最多的是高官與平凡孩子的相戀,這也許是作者希望戀愛不需要考慮門弟觀念,只讓他們在情感上有深入的交流相互吸引而走到一起。他們倆正好詮釋了現代社會的另一種「門當戶對」,正如孫蘭香與吳仲平兩個年輕人自身條件的勢均力敵、完美匹配。
相比孫蘭香,我們生活在如今這樣大好的時代裡,物質充足,條件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
但是現在的孩子因從小嬌生慣養,平民孩子卻養成了公主王子,吃不了苦,也吃不了學習的苦,從小沒有體會到勞動的可貴,沒有同理心,理所應當接受父母的付出。
他們要麼受不了生活的苦早早輟學打工,要麼在高中無心向學,考不上大學,要麼在大學裡白白蹉跎歲月,一事無成。
作者路遙說:「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人格的偉大來。」
《平凡的世界》這本小說就是關注著普通人的命運,展示著底層生活不平凡的意義,讓平凡人知道生存的意義。
路遙還在書中寫道:「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人的生命力正是在這樣的前列中才強大起來。」
這些對底層奮鬥者而言,無疑是人生路上一個明亮的「指示燈」,它照亮著前面的路,這些普通的平凡者能夠懂得以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去克服重重困難,呈現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他們的結局雖然不完美,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卻是極其豐富,從而使得作品又提升了一個高度。
最後結語:
很喜歡這本書,作者路遙的人生路程也是波折多多,雖然生活在苦難中,但他卻還能夠在艱難的生活中,用一種美好的心態去詮釋平民生活中的勞動者,那種美好心靈與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把他們面對的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
他們不受環境影響,在苦難中,不屈不撓,不忘初心,葆有一顆最美,最閃亮的心,這就是此書的最大亮點所在。作者通過小說中的人物讚美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傳統。